国家的投影_林丹环-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第1章 国家的投影
蒋子龙
爱国是人类最高的道德。当时我把自己生命的热力和理想全都凝注到海图上了,海图上有我,我心里有海,有海才有国家。
国家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每个人一想起自己国家,脑子里就自然会出现一个形状——这是地图告诉你的。你将终生熟记这个形状,热爱这个形状,保卫这个形状,因为这个形状就是祖国的投影。
我此生有幸,曾把自己最美好的一段青春岁月贡献出来,绘制祖国的投影……
那是1960年,经过一场严格的考试,我舍弃了在工厂很有前途的一份工作,穿上了海军军服。几个月的新兵训练结束以后又经历了一次考试,被送到海军制图学校上学。这时候我才明白,别人当兵一次次地检查身体,为什么我当兵要一次次地考数学。我国刚刚发布了十二海里领海的规定,国家急需一批海军绘图员,把祖国海洋的形状画出来,让中国人、让全世界认识我们国家的投影,并尊重这个投影。
一个人一生总是要做过一些事后会后悔和永不会后悔的事情。
我当过兵,这是我做过的最不后悔的事情。你想,二十岁上下,正是生命的黄金时期,将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给了部队,完全可以说是对祖国的初恋,能不珍惜、能不怀念吗?只有当过兵的人才相信这样一句话:“一个男人没有当过兵,他的人生就不能算是完满的。”
我从制图学校毕业后成为海军制图员,当时的世界正处于冷战时期,惟我国沿海边疆“热战”的火星不断,且不断升级,大有一触即发之势。首先是美国不承认我们的十二海里领海权,三天两头派军舰侵犯我们的领海,我国政府便一次次地向美国政府提出严重警告,并出动军舰一次次地把美国人从我国的领海逼出去。摩擦时有发生,从小规模的海战到空战……战斗英雄麦贤得就是我们海军的骄傲。
有时一天可以发生几次摩擦,只几年的工夫我们就向美国政府提出两百多次严重警告,打落他们几十架高空侦察机。到以后,美国的军舰干脆就耍赖皮了,你一个没看到,他就闯进来了;你追过去,他就又退回到十二海里以外;等你一个不留神,他就又溜回来了……紧张的时候我一连几个月出不了绘图室。
在共和国成立之前我们没有像样的海图,那时的中国人并不了解自己的海洋,只有一些外国海军丢弃的当初为侵略中国绘制的港口资料,既不精确,又不系统。中国人民海军如果没有自己的海图,在海上就一动也不敢动。我们的任务就是根据自己的测量成果,精确地绘制出完整的各种比例尺的中国海洋图。也许可以说是美国人激发了我的爱国热情,强化了我关于祖国的概念。
其实,兵的意识就是国的意识,当兵的不能没有祖国而存在。
以前在学校里培养的国家概念空洞而美好,一进部队,国家概念就变得具体、严酷、神圣,与自己息息相关,且责任重大。那时候我们的吃喝拉撒睡一言一行都和国家的利益连在一起,充分体验到关系国家的安危就是最高命令,没有国家的力量就没有个人的存在。
爱国是一种高贵的情感,“胸怀祖国”不再是一句口号。至少是祖国的海洋,从南到北,哪儿有港,哪儿有湾,哪儿有岛,哪儿是石,哪儿是泥,都烂熟于胸,分毫不差。那时,不管夜里是否能回宿舍躺一会儿,或趴在图板上打个盹儿,每天早晨都格外警醒,先要知道我国政府有没有向美国提出新的警告,在什么海域;然后收听广播,中央和“苏修”论战的文章……
现在五十多岁的人都能记得那个年代的氛围。天上、海上、北边、南边、思想、物质,我们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逼迫和侵犯,但却培养起一种昂扬的情感。爱国是人类最高的道德。当时我把自己生命的热力和理想全都凝注到海图上了,海图上有我,我心里有海,有海才有国家。
有一次我随测量小组登上虎口礁,天地不同方觉远,共天无别始知宽,周围乾坤混茫,远眺海天无垠。那是中国黄海最外面的一块陆地,从虎口礁再向外量十二海里都是中国领海,站在礁石的高处能亲眼看得到中美军舰剑拔弩张的对峙局面。领海不仅仅是水,除去国家的尊严还有海洋资源,海权之争是政治之争,更是资源之争。只要拥有了岛屿(包括礁石),就有了海域,有了海域就有海洋资源。哪个国家拥有范围更大的海洋面积,哪个国家就拥有更多的海洋资源所有权。海洋意识既是生命意识,又是国土意识。因此,争夺海洋成了现代战争的根源和动力。一个国家只有海军强大,海权牢固,国家才会兴盛。海军弱,则海权弱,国家衰。美国远在太平洋对岸,为什么要跑到我们的家门口捣乱?它不是吃饱撑得没事干才这样的……然而,拿破仑有言:“一切帝国皆因吞噬过多,无法消化而告崩溃。”罗马帝国、拿破仑王朝、大英帝国以及希特勒无不如此。
可没有一个后来的帝国会吸取前朝帝国崩溃的教训,一旦强盛起来就会遏制不住地要向外扩充,贪得无厌地吞噬……落日惊涛,浮天骇浪,我在远离大陆的孤礁上呆了几天,看日月吞吐,受大风围困,越孤单就越想念亲友,越远离祖国心里就越有祖国。连茫茫海面上奔腾的波涛也都是翘首向大陆张望,然后一排接一排锲而不舍地向岸边涌扑,直至回到祖国的怀抱,发出一阵阵兴奋的喧哗。那时真希望自己能变成一片海浪,不屈不挠地扑回营房、扑回战友身边,一种对家对国的向往便立刻像大雾一样在我四周弥漫开来。
大风一停,我被急急地接回大队,原来,美国人把对我们没有发出来的邪火撒到了越南人的头上,发动了北部湾战争。我们要援助越南,又要加班加点了……我在绘图室里除了绘制中国海图,还要绘制世界海图,感到一种自豪、一种信心。你只有有国家,才有世界。一个没有强大国家的人,世界也不属于你。
至今,我一想到中国军舰的舰长们使用的海图中有一些就是我绘的,心里还格外滋润和欣慰,这种感觉是出版几本著作甚或受到读者好评都无法替代的。已活到知天命的年纪,人前人后从心里敢大大方方为之骄傲的,就是曾经当过海军制图员——心里永远印下了祖国的投影。
作者简介
读史可以明智。精选了余秋雨、流沙河、臧克家等著名作家感怀历史事件与人物、思索文明与文化的文章,带您徜徉于历史文化长河,捡拾那些波光粼粼的岁月碎片,寻觅那些千古不灭的真理光点。不一样的视角,不一样的发现,却闪烁着同样深邃的智慧光芒。一卷在手,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俯仰天地,充实心灵,或尽于此。
读史可以明智。《新语文课外读本·阅读季书系·名家经典(历史篇):国家的投影》精选了余秋雨、流沙河、臧克家等著名作家感怀历史事件与人物、思索文明与文化的文章,带您徜徉于历史文化长河,捡拾那些波光粼粼的岁月碎片,寻觅那些千古不灭的真理光点。不一样的视角,不一样的发现,却闪烁着同样深邃的智慧光芒。一卷在手,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俯仰天地,充实心灵,或尽于此。
蒋子龙(1941—),河北沧县人。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天津作家协会主席、天津文联副主席。代表作有短篇小说《乔厂长上任记》,中篇小说《开拓者》、《赤橙黄绿青蓝紫》、《阴错阳差》,长篇小说《蛇神》、《子午流星》、《蒋子龙选集》等。
心香一瓣
“位卑未敢忘忧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爱国是人类最崇高的情感。
一山一水总关情,无论走到哪里,祖国都是我们永远的心灵故乡。爱祖国,就要坚决捍卫祖国的完整和安全,维护祖国的尊严。
爱国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一个个具体的行动。胸怀祖国,言语行动之间随处有国家的投影,才能把爱国之情融进自己的血液,才是真正的爱国。
tXt,coMt…x…t_小_说天堂
第2章 麦哲伦海滩上的双面碑
流沙河
一碑两文,菲国政府这样处理,既维护了国家体面,又尊重了历史公道,颇具匠心。当然,如果是西班牙政府为麦哲伦记功,碑文恐怕不会这样写吧。
书桌抽屉深处,翻出一枚海贝,是1987年1月游麦哲伦海滩拾得的。这枚海贝形色皆差,不美也不值钱,深藏之只为了纪念伟大的航海家麦哲伦。是他,葡萄牙人裴迪南·麦哲伦,16世纪西班牙派遣的一位船长,在人类的航海史上,扬帆首次环航地球一圈,从而证实了大地是圆球,此后才有地球一词,拓宽人类眼界,功莫大焉。不过,一圈之说欠妥。准确地说,麦哲伦他本人只转了地球大半圈,中途登陆菲律宾的马克坦岛,不幸死于土著人蛮刀之下。多亏他麾下的船员们继续扬帆,穿越南太平洋,西渡印度洋,绕南非好望角而北上,返回西班牙,才完成他未竟之业。他死难所在的那段海滩就在马克坦岛,后人凭吊,叫做麦哲伦海滩。考证起来,马克坦其实是麦哲伦的读音讹误。马克坦岛就是麦哲伦岛。
这个小岛,今有路桥连接菲律宾的第二大城市宿务,遂成半岛。我随菲国作家从宿务乘小车去岛上,竟无渡登岛之感。车到终点,下来一看,我好迷惑。眼前一尊铜像,矗立高台,举盾提刀,昂头猛进。这半裸的勇士难道是麦哲伦?观其面目,蟹脸高颧,鼻不凸梁,眼不凹窝,肤色深棕油亮,哪里像“红毛国”的船长,明明就是菲律宾土著的泰加罗人。“哦!对了,是他蛮刀一砍杀了麦哲伦呀!”我才醒悟了,觉得莫名其妙。原先说是来凭吊麦哲伦遗踪的啊!
铜像一侧,有碑亭焉。入亭读碑,知道这位提刀勇士名叫拉浦拉浦,或译那不那不,乃土著酋长也。碑面黑石白字,书以英文,题曰:拉浦拉浦。我将碑文恭译如下,以飨读者:
公元1521年4月27日,拉浦拉浦其丁众,于此击溃西班牙侵略者,殪其帅魁裴迪南·麦哲伦。菲律宾人抵抗欧洲人之入侵,拉浦拉浦乃首倡其义者,以此故也。
看见我崇拜的航海家麦哲伦被人家泐碑记罪,用洋话便是“钉在耻辱柱上”,鄙人心头非常不是滋味,就像左脸挨了一掴。抬头又见亭壁有画,画的正是当年海滩之战横幅全景,近百人的两两拼刀,杀声可闻。双方战士水中乱砍,你死我活。战阵中心,仔细辨认,总算瞻仰到了英雄酋长拉浦拉浦同志,见他半裸,双手高举蛮刀,即将猛砍下去。在他刀下,一个全副戎装老贼,狗头豹眼,一瞥便知是大坏蛋。老贼此时手忙脚乱,进退两难,正欲抽刀出鞘。
抽你妈个鸟刀,老贼,你这侵略头子,一刹那就要劈你狗头开花了!
我的天,那老贼居然是麦哲伦!
能这样丑化吗?鄙人心头火冒三寸,蠢蠢想同不在场的菲国画家争辩,奈何另一个我悄悄提醒:“注意立场!”于是自我消防灭火,赶快与拉同志保持一致,免得又犯错误。
菲国作家笑笑说:“请看石碑背面。”
原来这是双面碑。碑阴也是黑石白字,同样书以英文,题曰:
斐迪南·麦哲伦之死。我将碑文恭译如下,以飨自己(这是站在反面看呀):
公元1521年4月27日,斐迪南·麦哲伦与马克坦岛酋长拉浦拉浦麾下丁从交锋,身受重伤,殒于此。其后,麦哲伦的船队有维多利亚号一艘,胡安·塞巴斯蒂安·埃尔坎德率领之,是年5月1日航离宿务,翌年9月6日泊归巴拉米达之圣罗卡港,遂首次完成地球之环航。
这篇碑文《斐迪南·麦哲伦之死》比那篇碑文《拉浦拉浦》长些,文内不再说侵略了,而且写明首次环航地球,伟大意义不言而喻。一碑两文,菲国政府这样处理,既维护了国家体面,又尊重了历史公道,颇具匠心。当然,如果是西班牙政府为麦哲伦记功,碑文恐怕不会这样写吧。“侵略”一词不会用的,至多用“殖民”一词,正如日本教科书以“进入”偷换“入侵”。麦哲伦也不会被画成狗头豹眼,肯定画成光辉形象,而且是“被土人杀害”的。至于拉浦拉浦,那不那不,算个什么,那不必写。历史,小姑娘嘛,怎么打扮她都不闹。
读此双面碑,且去看海滩。时值午潮,但见白波一线,一线踵跟一线,迎面推来,不肯罢休,似诉说航海家的遗恨。不,不应有恨了。南半地球有麦哲伦海峡,南半天球有麦哲伦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