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散文集_朱自清-第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幸我觉得我 们Strug#le的力量,似已微弱;各方面自由的,自私的发展,失了集中的阵势。他 们却是初出柙的猛虎,一切不顾忌地拚命上前肉搏;真专制的纪律将他们凝结成铁一般的力 量。现在虽还没有充足的经验,屡次败退下去;但在这样社会制度与情形之下,他们的人是 只有一天天激增起来,势力愈积愈厚;暂时的挫折与牺牲,他们是未必在意的。而我们的基 础,我虽然不愿意说,势所必至,会渐渐空虚起来;正如一座老建筑,虽然时常修葺,到底 年代多了,终有被风雨打得坍倒的一日!那时我们的文化怎样?该大大地变形了吧?我们自 然觉得可惜;这是多么空虚和野蛮呀!但事实不一定是空虚和野蛮,他们将正欣幸着老朽的 打倒呢!正如历史上许多文化现已不存在,我们却看作当然一般,他们也将这样看我们吧? 这便是所谓“后之视今,犹今之视昔!”我们看君政的消灭,当作快事,他们看民治的消 灭,也当一样当作快事吧?那时我们灭亡,正如君主灭恨一般,在自然的眼里,正是一件稀 松大平常的事而已。
我们的阶级,如我所预想的,是在向着灭亡走;但我为什么必得跟着?为什么不革自己 的命,而甘于作时代的落伍者?我为这件事想过不止一次。我解剖自己,看清我是一个不配 革命的人!这小半由于我的性格,大半由于我的素养;总之,可以说是运命规定的吧。—— 自然,运命这个名词,革命者是不肯说的。在性格上,我是一个因循的人,永远只能跟着而 不能领着;我又是没有定见的人,只是东鳞西爪地渔猎一点儿;我是这样地爱变化,甚至说 是学时髦,也可以的。这种性格使我在许多情形里感着矛盾;我之所以已到中年而百无一成 者,以此。一面我虽不是生在什么富贵人家,也不是生在什么诗礼人家,从来没有阔过是真 的;但我总不能不说是生在Petty Bourgeoisie里。我不是个突出的人, 我不能超乎时代。我在Petty Bourgeoisie里活了三十年,我的情调,嗜 好,思想,论理,与行为的方式,在在都是Petty Bourdgeoisie的;我 彻头彻尾,沦肌浃髓是Petty Bourgeoisie的。离开了Petty Bo urgeoisie,我没有血与肉。我也知道有些年岁比我大的人,本来也在Petty Bourgeoisie里的,竟一变到Proletariat去了。但我想这许是天 才,而我不是的;这许是投机,而我也不能的。在歧路之前,我只有彷徨罢了。我并非迷信 着Pet#y Bourgeoisie,只是不由你有些舍不下似的,而且事实上也不能 舍下。我是生长在都市里的,没有扶过犁,拿过锄头,没有曝过毒日,淋过暴雨。我也没有 锯过木头,打过铁;至于运转机器,我也毫无训练与忍耐。我不能预想这些工作的趣味;即 使它们有一种我现在还不知道的趣味,我的体力也太不成,终于是无缘的。况且妻子儿女一 大家,都指着我活,也不忍丢下了走自己的路。所以我想换一个生活,是不可能的,就是, 想轧入Proletariat,是不可能的。从一面看,可以说我大半是不能,小半还是 不为;但也可以说,因了不能,才不为的。没有新生活,怎能有新的力去破坏,去创造?所 以新时代的急先锋,断断没有我的份儿!但是我要活,我不能没有一个依据;于是回过头 来,只好“敝帚自珍”。自然,因果的轮子若急转直下,新局面忽然的来,我或者被驱迫着 去做那些不能做的工作,也未可知。那时怎样?我想会累死的!若反抗着不做,许就会饿死 的。但那时一个阶级已在灭亡,一个人又何足轻重?我也大可不必蝎蝎螫螫地去顾虑了罢。
Proletariat 在革命的进行中,容许所谓Pet#y Bourdgeo isie同行者;这是我也有资格参加的。但我又是个十二分自私的人;老实说,我对于自 己以外的人,竟是不大有兴味顾虑的。便是妻子,儿女,也大半因了“生米已成熟饭”,才 不得不用了廉价的同情,来维持着彼此的关系的。对于Proledtariat,我所能 有的,至多也不过这种廉价的同情罢了,于他们丝毫不能有所帮助。火说得好:同情是非革 命;严格论之,非革命简直可以说与反革命同科!至于比同情进一步,去参加一些轻而易举 的行动,在我却颇为难。一个连妻子,儿女都无心照料的人,哪能有闲情,馀力去顾到别的 在他觉着不相干的人呢?况且同行者也只是摇旗呐喊,领着的另有其人。他们只是跟着,远 远地跟着;一面自己的阶级性还保留着。这结果仍然不免随着全阶级的灭亡而灭亡,不过可 以晚一些罢了。而我懒惰地躲在自己的阶级里,以懒惰的同情自足,至多也只是灭亡。以自 私的我看来,同一灭亡,我也就不必拗着自己的性儿去同行什么了。但为了自己的阶级,挺 身与Proletariat去Struggle的事,自然也决不会有的。我若可以说是 反革命,那是在消极的意义上。我是走着衰弱向灭亡的路;即使及身不至灭亡,我也是个落 伍者。随你怎样批评,我就是这样的人。
我们的路
活在这时代的中国里的,总该比四万万还多——Bourdgeoisie与Pet# y Bourgeoisie的人数,总该也不少。他们这些人怎么活着?他们走的是哪些 路呢?我想那些不自觉的,暂时还在跟着老路走。他们或是迷信着老路,如遗老,绅士等; 或是还没有发现新路,只盲目地照传统做着,如穷乡僻壤的农工等——时代的波浪还没有猛 烈地向他们冲去,他们是不会意识着什么新的需要的。但遗老,绅士等的日子不多,而时代 的洪流终于要泛滥到淹没了地上每一个细孔;所以这两种在我看都只是暂时的。我现在所要 提出的,却是除此以外的人;这些人大半是住在都市里的。他们的第一种生活是政治,革命 的或反革命的。这相反的两面实以阶级为背景,我想不用讳言。以现在的形势论:一方面虽 还只在零碎Strugdgle,却有一个整齐战线;另一方面呢,虽说是总动员,却是分 裂了旗帜各自拿着一块走,多少仍带着封建的精神的。他们战线的散漫参差,已渐渐显现出 来了。暂时的成败,我固然不敢说;但最后的运命,似乎是已经决定了的,如上文所论。
我所要申述的,是这些人的另一种生活——文化。这文化不用说是都市的。说到现在中 国的都市,我觉得最热闹的,最重要的,是广州,汉口,上海,北京四处,南京虽是新都, 却是直到现在,似乎还单调得很;上海实在比南京重要得多,即以政治论,也是如此,看几 月来的南方政局可知。若容我粗枝大叶地区分,我想说广州,汉口是这时代的政治都市;上 海,北京虽也是政治都市,但同时却代表着这时代的文化,便与广州,汉口不同。它们是这 时代的两个文化中心。我不想论政治,故也不想论广州,汉口;况且我也不熟悉这两个都 市,遗迹都还不曾一到呢。北京是我两年来住居的地方,见闻自然较近些。上海的新气象, 我虽还没有看见,但从报纸,杂志上,从南来的友人的口中,也零零碎碎知道了一点儿。我 便想就这两处,指出我说的那些人在走着那些路。我并不是板起脸来裁判,只申述自己的感 想而已;所知的虽然简陋,或者也还不妨的。
在旧时代正在崩坏,新局面尚未到来的时候,衰颓与骚动使得大家惶惶然。革命者是无 意或有意造成这惶惶然的人,自然是例外。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不 能或不愿参加这种实际行动时,便只有暂时逃避的一法。这是要了平和的假装,遮掩住那惶 惶然,使自己麻醉着忘记了去。享乐是最有效的麻醉剂;学术,文学,艺术,也是足以消灭 精力的场所。所以那些没法奈何的人,我想都将向这三条路里躲了进去。这样,对于实际政 治,便好落得个不闻理乱。虽然这只是暂时的,到了究竟,理乱总有使你不能不闻的一天; 但总结账的日子既还没有到来,徒然地惶惶然,白白地耽搁着,又算什么呢?乐得暂时忘 记,做些自己爱做的事业;就是将来轮着灭亡,也总算有过称心的日子,不白活了一生。这 种情形是历史的事实;我想我们现在多少是在给这件历史的事实,提供一个新例子。不过我 得指出,学术,文学,艺术,在一个兴盛的时代,也有长足的发展的,那是个顺势,不足为 奇;在现在这样一个衰颓或交替的时代,我们却有这样畸形的发展,是值得想一想的。
上海本是享乐的地方;所谓“十里洋场”,常为人所艳称。它因商业繁盛,成了资本集 中的所在,可以说是Bourgeoisie的中国本部;一面因国际交通的关系,输入西 方的物质文明也最多。所以享乐的要求比别处都迫切,而享乐的方法也日新月异。这是向来 的情形。可是在这号为兵连祸结,民穷财尽的今日,上海又如何?据我所知,革命似乎还不 曾革掉了什么;只有踵事增华,较前更甚罢了。如大华饭店和云裳公司等处的生涯鼎盛,可 见Bourgeoiseie与Pet#y Bourgeoisie的疯狂;贿,假使我 所闻的不错,云裳公司还是由几个Pet#y Bourgeoisie的名士主持着,在 这回革命后才开起来的。他们似乎在提供着这种享乐的风气。假使衣食住可以说是文化的一 部分,大华饭店与云裳公司等,足可代表上海文化的一面。你说这是美化的人生。但懂得这 道理的,能有几人?还不是及时行乐,得过且过的多!况且如此的美化人生,是不是带着阶 级味?然而无论如何,在最近的将来,这种情形怕只有蒸蒸日上的。我想,这也许是我们的 时代的回光反照吧?北京没有上海的经济环境,自然也没有她的繁华。但近年来南化与欧化 ——南化其实就是上海化,上海化又多半是欧化;总之,可说是Bourgeoisie化 ——一天比一天流行。虽还只跟着上海走,究竟也跟着了;将来的运命在,这一点上,怕与 上海多少相同。
但上海的文化,还有另外重要的一面,那是文学。新文学的作家,有许多住在上海;重 要的文学集团,也多在上海——现在更如此。近年又开了几家书店,北新,开明,光华,新 月等——出的文学书真不少,可称一时之盛。北京呢,算是新文学的策源地,作家原也很 多;两三年来,有现代评论,语丝,可作重要的代表。而北新总局本在北京;她又介绍了不 少的新作家。所以颇有兴旺之象。不料去年现代评论,语丝先后南迁,北新被封闭,作家们 也纷纷南下观光,一时顿觉寂寞起来。现在只剩未名,古城等几种刊物及古城书店,暂时支 撑这个场面。我想,北京这样一个‘古城’,这样一个大都会,在这样的时代,断不会长远 寂寞下去的。
新文学的诞生,引起了思想的革命;这是近十年来这新时代的起头——所以特别有着广 大长远的势力。直到两三年前,社会革命的火焰渐渐燃烧起来,一般青年都预想着革命的趣 味;这时候所有的是忙碌和紧张,欣赏的闲情,只好暂时搁起。他们要的是实行的参考书; 社会革命的书籍的流行,一时超过了文学;直到这时候,文学的风起云涌的声势,才被盖了 下去。记得前年夏天在上海,《我们的六月》刚在亚东出版。郢有一天问我销得如何?他接 着说,现在怕没有多少人要看这种东西了吧?这可见当时风气的一斑了。但是很奇怪,在革 命后的这一年间,文学却不但没有更加衰落下去,反像有了复兴的样子。只看一看北新,开 明等几书店新出版的书籍目录,你就知道我的话不是无稽之谈。更奇怪的,社会革命烧起了 火焰以后,文学因为是非革命的,是不急之务,所以被搁置着;但一面便有人提供革命文 学。革命文学的呼声一天比一天高,同着热情与切望。直到现在,算已是革命的时代,这种 文学在理在势,都该出现了;而我们何以还没有看见呢?我的见闻浅陋,是不用说的;但有 熟悉近年文坛的朋友与我说起,也以千呼万唤的革命文学还不出来为奇。一面文学的复兴却 已成了事实;这复兴后的文学又如何呢?据说还是跟着从前Pet#y Bourgeoi sie的系统,一贯地发展着的。直到最近,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