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想想1402_简书 >

第3章

想想1402_简书-第3章

小说: 想想1402_简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有了这道题,再谈谈教育吧。我不清楚这道题出现在家庭作业的哪个地方,是不是被孩子拿出来求助、每个人必须掌握的。其实,就像我上面说的,我更希望这道题出现在“思考题”或者“开放题”一栏,鼓励有能力的孩子解答高一阶的问题。



 



但邓飞老师可能也有这样的顾虑——我们的孩子被逼着学奥数、做艰深的数学“思考”题、从而“失去童年”,小小年纪背上重重的负担。的确,从这个层面上说,我们的教育还有许多值得提高的地方,我们的孩子必须要比别的国家的孩子付出更多,才能上好学校、考好大学,才能过上“成功”的人生。我们高等教育资源的不足,不得不让这些孩子们承担。



 



教育的一面,是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力和义务,跟吃饭和生存一样;但也不要忘了,教育也是一个选拔精英的过程。微博上一个网友回答说,我们的教育是要“淘汰傻逼”,话虽粗俗,但却在理——淘汰的反面就是选拔,即使在美国、在欧洲,也会选拔做得起难题、解得开方程的孩子,去到更好的学校、更顶尖的教育机构,将来从事更精尖的研究,或者掌控更丰富的社会资源。我们的问题,不是要彻底抹去那些难题,而是让它以更合理的方式出现。



 



你可以喊数学滚出高考因为你做不出微积分、因为你买菜用不到微积分,但高考必须要有数学,要选拔那些做得起微积分的孩子,将来编出更好的程序、研发更好的科技、把人类送上火星。可能你会说,高考灭人性,导致我们出不了乔布斯、出不了扎克伯格或者昂山素季,但现在来讲,如果没有那些难题,没有高考,那我们可能就会失去那些兢兢业业的程序员,失去踏实可靠的工程师,失去支撑我们庞大经济的最普通的中坚力量。



 



我并不反对那些难题出现在课本里面。看看我们的邻国日本——教育改革之后,课本变得非常简单,孩子们下午三点就放学、可以自由自在去玩社团、或者回家打游戏,但相伴而生的却是林立的补习班和昂贵的补习费用,这恰恰造成了社会不公,穷人家的孩子上不起补习班而只好混完高中去打工,无法进入精英学校深造学习。与其这样,我宁愿那些真正优秀的孩子——即使接受邓飞老师“免费午餐”资助的那些孩子——能够解出难题、考入北大清华。只要他够优秀、够聪明,就能与邓飞老师您的孩子一起坐在同一个课堂,靠实力说话。



 



我不知道我有没有资格说这么多、把它提升到这个高度,我只是一个普通的、还未踏入社会的大学研究生,而邓飞老师已经与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领域打了很久的交道了。



 



所以,还是说回这道题吧。我希望它出现在课本后的“思考题”当中,单纯就因为它很有趣而已。说不定,你朋友三年级的孩子在成功解出这道题之后,或者在老师讲懂这道题之后,也会觉得逻辑思考是很有意思的,从而自愿地去做更多题,感受思考的快乐。



 



我希望这道题能够更有意思一点,我也希望数学课本的“思考题”一栏多出现一些这样的题。我依稀还记得我三年级的时候我的父亲捧着我的奥数课本在床上乐此不疲地研究到深夜两点;我不会忘记初中的时候几个好哥们儿围在一起解几何题,而我最先解出来的时候那种畅快淋漓的感觉;我也还记得大学的时候坐在厕所上拿出nokia板砖手机玩数独玩到忘记时间……有时候,我们的教育并不是一味要虐我们,要让我们生不如死夜不能寐,它偶尔也能提供一些美好的东西,让孩子们在长大之后也保有那份纯真、那份好奇。



 



我是一个并不擅长数学的文科生,但这并不代表我不喜欢数学。即使我解析几何烂到不及格,也还是会愿意读欧几里得将勾股定理婉婉道来的章节。我由衷地希望,在这个充斥着假装高尚的普世价值和无病呻吟的小清新的社会,能够给纯粹的智慧和思维的快乐留有一席之地。


Www。xiaoshUotxt。cOm



骨质疏松:青年埋祸,老年遭殃

《t》xt小说天堂

在你读完这句话的三秒内,世上又多了一个因骨质疏松而骨折的人。



 



骨折疏松是种不受欢迎的流行,它来时静默,后果却令人惊心。若把所有壮年人的骨密度分布概率绘成一张图,68%的壮年人骨密度会落在平均值附近的一个范围内,这个范围就是“正负一个标准差”。检查骨密度时的t值,其单位就是“标准差”。当你的骨密度t值低于…1,代表86%的壮年人骨密度比你高,你已属于“低骨密度人群”。当t值低于…2。5,代表98%的壮年人人骨密度比你高,“骨质疏松”这个名号你已当之无愧,而你的骨质比起自己最高峰时,已至少减少了25%。



 



2013年10月10日,世界骨质疏松症基金会(iof)发布一份公报——全世界已有两亿骨质疏松的女性。只要能活到平均寿命,女性一辈子有三分之一的几率会在50岁后遭遇骨折,对男性来说,骨折几率也有五分之一。而曾经骨折过的人,再次骨折的风险比之前又翻了一倍。倘若骨折处是髋部大腿骨,更会让人难以行动,长期卧床不起,感染血栓等并发症也随之而来……据统计,髋部骨折一年内就有高达20%的死亡率与50%的致残率。



 



在你读到这里所花的一分半钟内,中国又多了一个髋部骨折的病患。



 



骨骼是活的。成年人体内约有一千克钙,99%储存在骨骼里,另外1%用于其它普通细胞的生理活动。骨骼就像钙的银行,年轻时可以随时存取——钙吸收多了,就被“存”进新生的骨骼里;钙吸收少了,骨钙就游离出来缓冲。而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一个不停拆一个不断建,新的骨组织因而不断替代衰老的骨组织,每年全身的骨骼都换了将近10%,十年左右就翻新了一遍。



 



因此,骨质疏松固然是“老年遭殃”,却往往可以追溯到“青年埋祸”。虽然大家一开始骨骼建设速度都快过拆迁,但三十来岁时,同样是进入个人骨密度的最高峰,这个峰值具体几何,却有赖于先天遗传与生活习惯——是否女性?激素水平决定了女士长肌肉和骨骼都比男士困难。有无亲戚经历骨折与骨质疏松?研究已找出多个骨质疏松相关基因。是否讨厌日晒,不爱牛奶?维生素d合成不足,膳食里钙的摄入也成问题。是否懒于运动?在一般运动量下,骨骼可是“用进废退”。是否热爱重口味?肾脏在排出多余盐分时也会不可避免地排出钙。是否酗酒?过量饮酒对骨骼的伤害不可逆转。是否热爱咖啡?一天可别多过三杯,而茶、可乐和能量饮料里也往往含有咖啡因。是否大量抽烟?尼古丁会影响肠道对钙的吸收。是否长期使用特定药物?许多药物如糖皮质激素都会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女士是否曾经一年没来过生理期?当雌激素水平低下,骨密度也随之走低。男士是否曾有性欲低下的时期?睾酮水平也会大大影响骨密度。 若你需要蓝色小药丸,那么骨骼的硬度也值得注意。



 



而最大的风险因素自然是衰老。年纪渐长,激素变化,成骨细胞开始消极怠工,而破骨细胞依然不懈努力,重吸收速度快过新沉积……女性绝经后5年内就会丢失10%的骨质。而男性在64岁后,骨质流失的速度也“须眉不让巾帼”。 当年臂上能跑马,如今一跤碎胸口,归根结底都是代谢的错。也正因如此,要看骨质疏松,挂号该挂内分泌科而非骨科。



 



简而言之,想远离骨质疏松,就得好好注意自己钙银行的收支平衡,做到“40岁前多存点”,让峰值骨量尽可能高;“ 40岁后少花点”,让骨质流失得尽可能慢些。若你正当盛年,留给你“勇攀骨量高峰”的时间已所剩无几。若你已到更年期,亟需争分夺秒开始预防。至于最高危的“瘦小老太太”,请务必检查自己骨密度并听取医嘱,否则未来生活质量堪忧。



 



tips



 



对壮年者而言,“管住嘴,迈开腿”六字真言不但可以塑身,而且能够健骨。每天喝杯牛奶酸奶,吃二两豆腐,一斤绿叶菜外加虾皮芝麻,足以保证膳食里有足够的钙。别喝骨头汤,里面都是脂肪没多少钙。一天晒10分钟太阳就能把体内的胆固醇转成足量维生素d,多晒易晒伤。目前的荟萃分析认为,不是高危人群,就不需额外服用钙片或维生素d补剂。多做负重性运动,努力锻炼肌肉。在家可以做支撑自己身体的俯卧撑和平板,出外可以散步慢跑跳个舞。举重和哑铃操都是不错的训练方式。可能是因为运动时身上有额外负重,肥肉飘飘者运动健骨的效果更好过瘦如竹竿者。



 



女性绝经后,男性64岁后,均应定期去正规医院检测骨密度。双能x射线吸收法 (dxa)是目前诊断的金标准,辐射剂量大概只是x光胸片的150。有了骨密度值后,利用who开发的骨折风险预测简易工具frax(shef。ac。ukfraxtool。aspx?country=2 ),就可以计算十年内因骨质疏松而骨折的风险,以考虑自己的预防措施是否要更上层楼。



 



如果医生认为你已罹患骨质疏松,那么预防骨折就是头号目标。由于肠胃吸收钙的能力下降,这时候服用钙补剂是个好主意。有些抗骨吸收和促进骨形成的处方药必须遵医嘱,千万不要擅自停药。运动仍有助于强健肌肉和骨骼,但需要量力而行,散步仍好,跳跃不必,仰卧起坐万万不可。择定运动前,请先咨询内分泌科医生。


wwW。=



读书与生活状态

《t》xt小说天堂

从小便不断有人对我讲,一定要沉下心来多看书,将来对你大有裨益。读书似乎便成为了一个继续成功学的铺垫,而且会是一个比较长期的隐忍过程。于是从认识字开始便四处找寻有字的书看,一直到现在念中文系,跷课抑或不听课以期能用心地继续这个过程。可是后来便发现读书的结果似乎并不是这样的。科研论文、世俗评价与读书之间似乎有着一层无法言说的隔阂。北岛在《回答》里写着:“我来到这个世界上,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孤寂的身影背后,也有着只会读书写字的无可奈何。我曾经对别人说过,我看书写笔记,记提纲写文章,无比疲惫却又欣喜地写出来了之后并没有一个人能看。虽然这个过程让我觉得无比神圣与美好。有谁不希望别人听到自己的声音?可是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的声音往往是被当作背景噪音自动屏蔽掉的,自己的不断摄入知识永远也只能拉到自己的面前。当我想到钢笔在纸上细细地流出墨水的时候,看到太阳在书上不断跌落小跑,失落已经不是我的心情了。



 



如今没有人愿意说自己不读书,每个人似乎都在找寻能不断充实自我的途径。厌恶无所事事是我们每个人普遍的心态。因为私有化和资本主义西方中心论,人们把自己视为勤勉的劳动者,这既是新教伦理,也是异化的开端。所以,每个人特别是青年都在读书,并且最普遍的现状是以此标榜。每次对他人说我的专业的时候,他们马上会想到“文学”作品、电影和数不清的好看女生。这或许是在他们的经验世界中不存在的场景罢了。曾有同学问我,你平时看什么书?我回答,看得很杂。他继续问,那你看得最多的书是什么?我说,当代小说吧。他脸上的厌倦之气骤现,你怎么还看郭敬明他们呢?在他们的经验世界中,对读书的认识只停留在自己所能了解的区域,谈文学就会想到青春文学写手,谈经济便会想到郎咸平,谈历史便会想到袁腾飞,谈民主便会想到一大批的华人作家。可是,现状便是经验世界再为狭小局促也永远不会阻拦你获得世俗成功。被南方媒体吹捧的韩寒杂文《论革命》,观念却停留滞后了许多年。革命是暴力的,民众是愚昧的,领袖是糊弄民众的,这样的观点恐怕还是受《红太阳是怎样升起的》《民主的细节》的影响吧。“我们就是要先假设人民是傻的,在任何社会变革中,首先就不能发动人民。发动人民就会失控,就会产生领袖欲望”,这也莫强于《乌合之众》《群氓的时代》之流了。葛兰西在《狱中札记》里提到的有机知识分子,韩寒恐怕闻所未闻。可是,韩寒也说自己爱读书,每个月花在买书上的钱有数千元。但是,他接下来说,我们可以不看学术经典,但是要看时事杂志。。。更要行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