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重生之我为书狂 >

第432章

重生之我为书狂-第432章

小说: 重生之我为书狂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遍,不会作诗也会吟了。
  放到声律启蒙这里,同样是熟读声律启蒙三百遍,天下就没有难写的文章。
  当然,这只是声律启蒙表面上的意思。更为深入的研究,你会发现。其实声律启蒙不仅仅是对于声律上的启蒙,他在培养声律的同时他还融入了无数的历史典故。一方面学子在学习了声律启蒙的同时,另一方面他也掌握了灿烂的历史典故,可谓是千年以来极为经典的一部启蒙之作……
  不过,虽然声律启蒙无比的经典。但到底还是前世的文章,而且这样的启蒙作品与现代的启蒙作品并不太一样。所以,黄一凡并没有通过教育部直接将这一部书籍印发成册,强制性的推广至全国所有的小学生或初中生。
  声律启蒙符不符合这个世界,声律启蒙对于少年儿童有没有帮助,一切还要现实检验。
  所以,在印发之前,黄一凡便先将声律启蒙发在了青年报与自己的微博当中。
  他想看一看,这一部启蒙之作出现之余,大众对于这部作品会有什么样的凡响?
  当天下午,青年报与黄一凡自己的微博第一时间便将声律启蒙第一节的内容发布了出去。
  只是,很奇怪的,不知道众人是误会了黄一凡的意思,还是没有明白声律启蒙到底是作什么用的。声律启蒙第一节发表出来之余,却是并没有收到多大的凡响。至于原因,还是原来的。
  这个“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的东东,到底是什么意思?
  还有,这个“一东”是什么意思?
  是的。
  不管是少年报刊登出来,还是微博上写着《声律启蒙》第一节,很多人对于这一段话都表示出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虽然不少人觉得这样的诗句写得很美,写得很有味道。但大家都知道黄一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写诗对于他来说只是家长便饭,又如吃饭喝水,信手都可以写得出来。所以,这诗词写得怎么样根本就不需要多说。“云对雨,雪对风”虽然写得很有意思,但比起黄一凡之前写的一些诗词来说,也并不算有多出彩。
  那么,问题来了。
  黄一凡到底写这一些诗是做什么的?
  让大家念念的?
  这看起来倒有可能。
  这诗念起来朗朗顺口,很有诗意,没事念念看上去也很不错。
  可是,这怎么可能呢?
  既然不可能,那么,黄一凡写这样的诗是做什么的?
  拿来显摆的?
  显然更不是。
  或许早些年黄一凡的确这样做过,而且还很嚣张的这样做过。但以前是以前,现在黄一凡已经成为了教授,已经登堂入室,已成为大家的人物。不管是心态,还是性格,更或是人品都到了一个极为巅峰之境,显摆之类的早就看淡。
  那么,到底这诗写出来是做什么的?
  开始的时候,一众人等怎么也猜不到。
  直到当黄一凡连续三天更新了“声律启蒙”之后,一众人士终于明白了这诗是什么意思。


第七百四十二章 大雅之堂
  “哈哈哈,各位,我终于明白黄教授写的诗是什么意思了?”
  有粉丝大笑一声,说道。
  “什么意思,难道,这不就是一首诗吗?”
  “从表面上看,这的确是一首诗。”
  这位粉丝说道:“而且,这还是一首写得很美,意境很悠长的诗。但是,这只是他的表面。大家看一看,这首诗的格式非常有特色。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难道大家没有想过,黄教授不仅仅是在写诗,而且还是在教我们如何写诗。”
  “教我们写诗?被你一说,好像还真是。”
  这位粉丝一说,其他人士一拍脑袋,一下子醒悟过来:“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我说呢,这么强的对偶手法,怎么会仅仅只是一首诗呢。”
  “大家再看,这首诗不仅使用了比较明显的对偶手法,同时,对于声律,也是严格要求。大家看到了没有,这个标题写的是一东,东是什么?东其实没有什么别的意思,他取的是东的韵母发声,也就是说,这一首诗的押韵都是与ong结束。”
  “原来这个一东是这样的意思,还有吗?”
  “当然还有,再来说一说格式。我们知道我们的诗词对联一般很注重格式,一个字就对一个字,两个字就对两个字,三个字也要对三个字。如果格式不一,那么就会失去诗词的美感。而此前我们学习诗词格式都比较困难,哪怕我们知道格式,但我们也写不出这样的诗句。可是,这一首诗却是用举例的方式,从单字对到双字对,再到三字对,七字对,甚至是十一字对,一一为我们写将出来,简直像抓着我们的手,亲自教我们一样。”
  “这这这……这首诗简直是绝了。”
  有听众已然惊叹地说道。
  “何止是绝。这首诗可不仅仅只是教我们诗词,教我们格律,他在诗里面还在传授我们一系列无比有内涵的典故。”
  “典故,我怎么没看出来,这首诗里面有典故吗,好像没有吧,这诗就像唱歌一样,并没有发现什么典故。”
  “呵呵,你再仔细看一看。就拿这一句里面的三尺剑来说吧,这便是一个典故。三尺剑的典故出至于汉高祖刘帮,当年刘邦斩白蛇的时候说了一句,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也,这便是三尺剑的出处。还有,后面的六钧弓同样是出至于一个典故,春秋传记载,颜高之弓六钧,一钧相当于现在的30斤,六钧就相当于是180手,你能想,180的斤的弓是什么样的概念,意思是形容这弓威力很强,并且与三尺剑对应。再来说说广寒宫……”
  “好吧,别说了,我服了,我祖宗十八代都服了。”
  一首诗,不仅写得让人拍案叫绝,更为难得的是,他还用作示范一样教会所有人去写作。
  这样的一首诗,早已超过了普通一首诗的地位。
  这样的诗,已经不能说是诗了。
  这是学问。
  这是传世的大学问呀。
  而有眼光看出这诗的不凡之处者,又何止是黄一凡的粉丝。
  对于很多学子的家长来说,当他们读到黄一凡写的这一首诗之后,整个人激动的都说不出话。
  二冬:
  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冯妇虎,叶公龙,舞蝶对鸣蛩。衔泥双紫燕,课蜜几黄蜂。春日园中莺恰恰,秋天塞外雁雍雍。秦岭云横,迢递八千远路;巫山雨洗,嵯峨十二危峰。
  三江:楼对阁,户对窗,巨海对长江。蓉裳对蕙帐,玉斝对银釭。青布幔,碧油幢,宝剑对金缸。忠心安社稷,利口覆家邦。世祖中兴延马武,桀王失道杀龙逄。秋雨潇潇,漫烂黄花都满径;春风袅袅,扶疏绿竹正盈窗。
  看着黄一凡微博上写的词句,一众家长喃喃自语。
  一东,二冬,三江,连起来之后,他们赫然发现,这诗已经完全不再是诗,诗里面早已经包罗万象。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典故……读这样的诗,哪怕什么也不学,哪怕什么也不干,就是光读,光背,光诵……若干时间之后,自己的文笔与便可以突飞猛进。
  而发现这一点之时,若干家长欣喜若狂,简直像看到了天书一般。当天晚上便直接将黄一凡写的一系列诗词摘抄了下来,并且要求自己的子女背诵。
  一天过去,没有什么变化。
  两天过去,没有什么变化。
  三天过去,仍然没有什么变化。
  七天过去,情况发生了一点点小转变,一众家长的子女突然变得会使用对偶,排比,等修辞用法。甚至,在写作文作的时候偶尔用的一些词也显得让人眼前一亮,如一阵清风袭来。
  半个月过去,不少家长的子女已经可以引用不少典故,整个文章也变得明朗轻快。有领悟能力较强者,甚至整个文章便如音乐一般,读之令人心情非常愉悦。
  一个月过去,有一些家长赫然发现,他们已经有一些不知道怎么评价自己子女的写作了。
  不是写得不好。
  而是写得实在是超出了他们的想像,令他们感觉有一些在做梦。
  不过,这一切只不过是在小范围内产生影响。
  而真正令无数人士关注《声律启蒙》的,源自一场30所名校作文考试。
  如果是在平时,这样的考试虽然重大,但其实也就这样。
  每年各类名校都会举办联考,特别是像这种能体现学子语文综合能力的作文。而一般来说,哪怕是每年举行这样的作文考试,比较优秀的作文都比较少。毕竟是初中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词汇量,也虽然掌握了一定数量的典故,但如何将这一些词汇与典故,以及各类写作技艺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那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可是,这一次的30所名校作文考试却是令一众阅卷者大吃一惊。他们不但发现今年各个学校学子的作文水平比往年高上了一筹,甚至,他们还发现了有几篇作文写得令他们都为之惊叹。
  如这一篇“天上人家”写得简直是大气磅礴,气势万千。
  又如这一篇“桃花江”更是用一系列排比组合写出了家乡母亲河特别的味道。
  还有这一篇“我爱你母亲”,整个文章流露出子女对于母亲的无尽想念,读着读着,竟然眼泪都流了下来。
  看到这一些文章,有一些阅卷老师不可思议地说道:“这哪里是什么初中生写的作文,哪怕是大学生也没有这样的灵气呀。”
  受此影响之下,一众名校讲师亲自调查了此事。
  在找到十几位种子选手一翻交谈之后,《声律启蒙》一书登上了大雅之堂。


第七百四十三章 一门关于姓氏的学问
  大雅之堂是哪里?
  大雅之堂是文雅高贵的场所。
  哪个地方是文雅高贵的场所?
  最符合这一个词汇的,便是学校。
  登上大雅之堂,便是成为象牙塔的经典之文。
  可以说,声律启蒙登上大雅之堂这一件事的出现,他所产生的影响无比之大。
  有人说,《声律启蒙》登上大雅之堂,开创了新时代的蒙学。
  虽然华夏几千年以来都有蒙学计划,但那时华夏的蒙学并不是叫蒙学,而是叫幼学。所谓的幼学,那就是教幼儿的学问。但蒙学,却是启蒙之学。一个是教幼儿的学问,一个是教你启蒙的学问。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意思却千差万别。
  也有人说。
  《声律启蒙》登上大雅之堂是对传统文化的回归。
  因为,现在的语文教育越来越口语化,越来越简单化。但事实上语文是有传承体系的,太过于口语的语文教育则失去了汉语言的精髓。声律启蒙即是对初学者的语文启蒙,更是对传统文化的认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
  同样还有人说,《声律启蒙》登上大雅之堂,真正奠定了三位大师的地位。这三位大师地位超然,任何一位都做出了无与伦比的成就,几乎可以说是在当今之世所有大师之上。而这三位大师是谁,不言而喻。
  而创造了如此影响力的黄一凡,这会儿却是在接受一家报纸的采访。
  这一家不再是江南都市报,也不再是新民报,同样不是青年报,而是人民日报。
  作为国内最具有权威的报纸,黄一凡已经有资格登上这一家报纸,并且专门做出专访。
  事实上。
  其实人民日报在早很久的时候就有采访黄一凡的想法,只是当时黄一凡并不太愿意接受,所以也就推掉了。如今,在改革国内基础教育这一块上,黄一凡没有回避,欣然接受采访。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黄教授,谢谢您给我们带来了一首这么美丽的诗句。当然,我知道,对于现在这一部作品来说,这已经不只是一首诗,这是一门学问,这是启蒙之学,能说说您对蒙学的看法吗?”
  人民日报金牌记者“姚欣”采访黄一凡说道。身后,还有一台摄相机对准黄一凡,如果不出意外,今天晚上新闻联播将播出这一次的采访。而且,据说新闻联播将至少给黄一凡5分钟的采访镜头。要知道,在新闻联播里面,别说是5分钟了,哪怕是1分钟,不,30秒,甚至是1秒,一个镜头,都不知道有多珍贵。
  5分钟的时间,足可见上头对于黄一凡的重视。
  “蒙学的蒙字就是蒙昧无知,就像小孩子一样懵懵懂懂,什么也不知道,不知道好,也不知道坏。所以,蒙学就是启蒙之学,启发他们的智慧,开导他们的蒙昧。”
  “那么,声律启蒙就是您认为的蒙学作品么?能说一下声律启蒙与其他幼学作品的不同之处吗?”
  “其实声律启蒙与大都数幼学的作用差不多,大都数幼学,初学的目标与蒙学的目标是一至的。但是,他们却并没有达到太好的效果。所谓的蒙学,我们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