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之黄金年代-第2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不是很能理解您现在的心态,难道讨好观众的就是烂片、讨好自己的就是好片?”
“难道导演拍一部愉悦观众的导演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您别忘了,观众来看电影是要掏钱买票的,说到底是一种消费行为,您拍电影自己爽了,您可以自己欣赏,没必要放在市场!”
沈临忍不住了,直接问道。
冯晓刚估摸没想到沈临这么带种,一时有些语塞。
“中国的电影业肯定是有问题的,创意乏力、粗制滥造、三观不正、浮夸成风…这些都可以去批评。但将“垃圾电影多”归咎于“垃圾观众多”,我很不赞成!毕竟现在的华语电影业靠着是观众的购票行为供养的,因此电影的生产者难免要去迎合观众的口味,我拍《星际穿越》特意剪短了将近四十分钟的亲情线,为的就是获取更多的市场!”
“现如今我们的电影市场确实有点畸形,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你可以怪这个市场,就像你可以怪编剧、怪演员,但是你不能埋怨他,观众需要我们这些电影人慢慢引导的!如何把市场变良性,需要一步一步来。在拍电影的时候可以既考虑观众也考虑电影质量啊,您非要说大多数的观众欣赏不了好电影那是瞎扯,是你拍不出观众欣赏的好电影。从最烂到最好可能需要走很长路,但是不能像现在这样:没有最烂,只有更烂,不拉低你的下限,我怎么赚钱。
把责任推到市场还有观众方面,真的没有必要!市场可以慢慢引导,切忌矫枉过正,更切忌散手不管!”
“最后,我再补充一句,中国的电影市场在蓬勃发展,我本人已经拍出了四部超过十亿票房的中国电影,可从没有人说我拍的是烂片!再看看票房排行榜前十,哪一个是烂片?”
“一个人把自己对某种文化形式的理解强加于整个领域之上,不是缺乏深思熟虑的粗暴逻辑,就是有什么隐藏的企图。”
“一个导演如果真的从心底埋怨市场,那他真的该退休了!所以,时代选择的终究是我们!”'。'
第五十八章 咱又不惧他!
谁是中国最受观众欢迎的导演?
这句话放在五年前,不对,两年前,估计很多人的选择都是冯晓刚。
在那个全国观众被一大堆恶心的文艺片禁锢住观影想法的年代,冯晓刚独创的冯氏喜剧连续称霸数十年的国内影坛。
张一谋、陈恺哥、冯晓刚三人被称为国内导演界的三大天王。
张一谋、陈恺哥不用多数,都是三大电影节荣誉加身的导演。
这其中也就只有冯晓刚没啥特别的荣誉,除了一个开罗电影节最佳导演。
但他有市场,有观众!
观众就是喜欢冯氏喜剧!
可时代在变化,观众的观影年龄层次在逐渐下跌,养成新的观影习惯的大多都是八五后,甚至还有很多未成年。
年龄层次越低,越渴望得到尊重!
你这冷不丁一口黑锅甩了过来,说什么国产电影越来越辣鸡,应该怪观众!
谁能接受?
合着,看你电影的观众就不能看其他电影了呗,否则就是辣鸡观众!
媒体们很激动,尤其是现场的几个门户网站的记者,激动地都快朝吹了!
都不用回到办公室,直接在现场发出了通稿“中国电影辣鸡是因为观众辣鸡?沈临、冯晓刚正面冲突!”
冯晓刚老牌贺岁帝,虽说这几年虽然雄风不再,拍的电影不管是智商还是节操,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人家资历摆在那,再说了,他还是沈临的领路人,这一点沈临之前无数次表示感激冯晓刚和汪朔。
沈临,全中国热爱电影的人没有不喜欢沈临的,国产导演中为数不多值得大家信任的导演,他的电影一直在水准之上。
尤其是刚刚下档的《星际穿越》更是在豆瓣拿到9。3的高分,很多喜欢沈临的影迷纷纷给他打上了‘沈临出品,必为精品’的旗号。
后者虽然在人气方面完胜冯导,但论国内影响力,冯导还是完胜沈临。
虽然,放眼国际,沈临如今是冉冉升起的大导演,可国内媒体还是觉得冯晓刚比沈临牛逼!
最让人难以接受的,居然还有好多大V接受了这个观点,纷纷表示冯导说的在理。
网友宴宁:“因为有一些低俗的人,片方才会为了迎合而拍出无数个烂片,还照样可以高票房,导致电影质量一直处于低水平。整个电影市场完全被这些低俗的人弄乱了,导致好的影片排片少,而一些烂片的排片多。”
网友搞个大新闻:“冯导说到很多人痛点了,知道是烂片还去看,就跟看见坏人都默默不管一样,不良现象更加猖獗,都是惯出来的。”
这些人都怎么想的?
他骂的观众里面包含你在内!
当然,大多数网友还是有理智的,很多人支持沈临。
“我们表示不接这个锅!”
“自从《1942》失利之后,冯晓刚就开始进入怨妇模式,但冯导当年恰是以懂市场获得成功,现在花甲之年了反而活得拧巴。”
不管网友们怎么想,光线内部却有点猝不及防了。
……
人家冯晓刚炒作的手法相当高明,想着法儿博眼球。
从《集结号》开始,‘如果纯按票房来算,我才是国内最有票房号召力的艺人!’
《私人订制》,怒批影评人!
《我不是潘金莲》动作幅度有点太大,导致万人嫌。
12。3%的排片,不懂哪里低了,就他戏多,人家其他片排的低的说什么了?潘金莲黄金场占比第一,占37。5%,比旺达自己的亲儿子《勇士之门》还高。李安新电影排片率还不如他呢,人家说什么了?当年《1942》上映导致《少年派》imax版本7天就下映了,冯晓刚什么态度?
怼完影评人,开始怼院线,估摸着觉得院线方面实力太强,干脆怼观众去吧!
真是一步臭棋!
“冯导最近好像也没作品上市,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老炮儿》电影要到明年才能杀青,这么急着宣传,肯定不可能。
难道真的是单纯看邓朝不爽?
应该不至于,邓朝再怎么惹他心烦,也不太可能让他在所有媒体面前抱怨观众辣鸡,直接点名说《分手大师》辣鸡不就完事了嘛!
“这不是明摆着嘛,现在有名有利了,想弄权呗!”
王长田一针见血。
“啧啧…吃像太难看了!”
李晓萍忍不住讽刺了一句。
“他这么频繁露面,字里行间都是‘我为了中国电影好’,估计他想图谋李绍红的位置。”
沈临冷冷一笑,“分明说好了,导演协会只是个民间组织,没想到还挺遭人惦记!”
“你还是太冲动了,怎么能当众让冯导下不来台呢!”
颖宝有些恨铁不成钢,“要不咱们找汪朔帮忙说说情?”
典型的怕事型少女!
“赵莉颖,您要是没事,先回家,我跟老王商量点事情。”
沈临强忍着没有吐槽自家女票。
这姑娘哪哪都好,就是太能隐忍,这种时候居然还劝着自己和谈?
颖宝有点不太开心,但依然乖乖走出了办公室。
“反正咱们迟早得决裂,也不在乎早点晚点!”
大老王很洒脱,他说的也是事实。
市场虽然大,但容量还是有限的,光线跟华艺不可能谦让,商场如战场,既然迟早要翻脸,早动手也好!
“我听说冯晓刚离开华艺了,跟张国粒组建了一个公司…”
李晓萍插嘴说道,直接被沈临抢白了:“我知道,不过,王家兄弟是不可能让冯晓刚离开华艺的,冯晓刚始终是华艺的人,他手上还有华艺的股份呢!”
“你要是像李安似的拿几个奥斯卡,估计冯晓刚也不好对你做什么!”
大老王有点感慨。
华艺的手段,没人比他更清楚,这些年,很多艺人被人口诛笔伐,背后都有华艺的影子。
沈临虽然底子干净,但想要找事,再简单不过了,找几个作家指责他抄袭,或者找几个十三线嫩模说他潜规则。
消息曝出去,总有人相信!
“我就算真拿了奥斯卡,大家对我的态度还是一样!”
年龄不够,这是先天性的硬伤。
“对了,临子,前些天韩总找我,说是让你接个项目,你知道这回事吗?”
李晓萍突然想到了什么,转移话题道。
“什么项目?《建军伟业》?”
沈临忍不住吐槽一句。
“不是,好像是说什么毒品的,叫美…美,对了,湄公河!”
第五十九章 热搜
湄公河?
沈临仔细回想脑海里有关湄公河的片段,“你是说那件案子?”
“什么案子?”
估摸李晓萍也没弄清楚韩总跟她说的项目。
“前年,咱们国家的公安部…”
沈临将湄公河行动的实际情况讲诉了一遍,“这个项目我接了!”
“临子,这样的电影不容易出成绩的!”
王长田劝了一句,“你现在还是应该继续巩固你在商业片方面的能力。”
换句话说,多拍点赚钱电影。
“放心吧,这部电影票房不过十亿,我就免费帮你拍五部电影!”
……
“他怎么敢这样!”
冯晓刚很愤怒。
已经有多少年没有人敢当着他的面忤逆他的意思了?
沈临今天在魔都国际电影节当众让他下不来台,这件事,肯定会成为冯晓刚心里的刺!
更让他感到悲愤的,第二天的《人民日报》主版块标题就是‘烂片甩锅给观众?这样的导演我们如何能认同?好导演的战场应该在摄影棚,不妨少些口炮,多些口碑。’
当晚,冯晓刚坐在书房连抽了好几根烟,然后打开微博,写道:“我不认为自己的行为有什么不对!烂片增多,难道观众就不应该负责?”
“《人民日报》一直挺他们,说我们这些导演应该检讨,为什么自己的电影不能够好,我觉得这首先是一个误区。
中国电影市场现在是一个非常火爆的局面,这个局面有一大组数字来支撑,甚至今年2月的票房数字跃居全世界第一位了,超过美国!
这么好的形势是怎么出来的?其实这个市场是我们这些传统导演打下来的,可能那些半路转行的导演或许能拍一两部有票房有市场的电影,我们却是连续十几部做下来都很有票房,我们创造了这个时代。
反而到今天,我们维护这个好局面,我们被形容为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我觉得这是对中国当代电影史的一个罔顾!”
“烂片的增多对中国电影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将导致没有制片人会继续愿意投资一部严肃的、付出了很大努力的电影!呼吁导演协会和广电总局介入这个问题。”
几个意思?
禁止烂片流入市场?
怎么可能?
老美都做不到!
而且你有什么标准判断一部电影是烂片还是好电影?
“支持冯导,所有的导演都去拍烂片了,中国电影能有什么前途?”
“就是,邓朝的《分手大师》实在太烂了!”
当然,更多的还是质疑,“我就不明白了!我特么看个电影还得得到您冯晓刚的同意似的,别人拍什么电影也要经过他同意一样!你特么是皇帝吗?”
“请问,评价烂片的标准是什么?是不是《私人订制》?”
沈临当然也看到了这个微博。
第一个反应‘冯导这是脑子进水了吗?’
第二个反应“这丫还真当自己是艺术家了!”
“微博是多元的,世界是多元的,艺术也是,戏剧也是,电影更是。幻想建立某种“真正的”的标准,无论是以艺术还是票房的名义,都饱含着一种真理在手唯我独尊的洋洋得意。任何以圣徒和赌徒样貌自诩打击异类的人,毫无对其他同类的悲悯仁爱,只有对自己那一亩三分地的利益最大化的精细计算。耍鸡贼!耍鸡贼的不是不能获得世俗所谓成功,只是鸡贼耍的越熟,离艺术越远。”
“某些自诩为艺术家,只要别人跟他只要跟他不一样,就不行,他的观点有时候跟大众一致,有时候不一致,说难听点就是见不得别人好!艺术工作者最重要的是艺术作品,物质上的富足实际上是社会给予艺术家们的福利,目的是希望他们创造出对等的精神财富,而不是让你打嘴炮!”
就在很多人为冯晓刚的‘正义凌然’鼓掌的时候,沈临的微博发了出来,顺带着还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