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耻家族-第5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董事长。
这个人选其实是现成的。
徐腾这边随时可以提出三四个合适的人选,不那么浪,不那么烦人,能够和其他一级产业集团紧密合作的人选。
马枟一直没有想过,这件事,徐腾其实已经考虑了很长时间,甚至和李达霄、唐俊商量过。
一直以来,马枟都有一个屡教不改的问题,过度相信电商对未来商业规则的主导性,严格来讲,这个判断可能没有错,但是,网络科技的发展历史有着太多的不确定性。
众趣集团的淘宝网、易趣商城、大众点评、美团……其实都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新的商业模式取代。
如果有人说,5年内,他能推翻众趣集团在中国电子商务领域的统治地位,徐腾会觉得这个人脑子有病,神经病。
如果有人说,20年后,众趣集团依然是中国电子商务的唯一霸主,徐腾也会觉得这个人脑子有病。
哪怕是徐腾,也不知道未来的网络科技发展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
因为他不确定,所以,他死守安软这个核心元素,收购赛门铁克、avira和avg,控股卡巴斯基,将腾讯牢固的确立在全球信息安全网络技术领域的全球唯一霸主地位,在pc端、移动端、企业级、电信级四个领域实施全面覆盖。
pc领域,他不占优势,整个华银财团看似有联想、华腾、tcl三个点,实际上只有联想一个独苗。
在移动端,华银财团就几乎占据着绝对优势,只有三星是遗漏在外,市场占有率也被挤压的仅有10%。
全球每销售10部智能手机,就有9部使用腾讯旗下的信息安全平台,就有7部是使用腾讯控制的安卓系统和浏览器。
换句话说,众趣集团所能搜集到的大数据,腾讯都能搜集到。
马枟也不知道,真正的数据并不是客户喜欢什么样的产品和设计,喜欢什么样的价位,而是全球资源供应的总量,产能的数据,人才的分布,国际资本的流向。
一直以来,腾讯和谷歌总是能保持合作,没有因为搜索市场的激烈竞争闹出某年bat的那些丑闻,除了董事会层面的相似性,真正的关键在于数据分享。
不管是腾讯浏览器,还是谷歌浏览器,双方都可以随意使用对方的搜索引擎,甚至是相互联合搜索应用,共同挤压微软的必应搜索和ie浏览器。
在安卓系统上,双方成立合资公司,由腾讯集团持股55%,谷歌持股45%,表决权则是50:50,共同决策。
如果谷歌ceo拉利佩奇和马枟一样,什么都要抢,什么都要争,谷歌和腾讯之间承诺的“永不作恶的良性竞争”、“创新竞争”和“服务人类”技术联盟早就崩溃了。
华腾电子和apple公司之间,也是类似的“创新竞争”,在重大技术的研发上,一直保持密切的合作态势,同样基于一个重要的精神,你第一,我第二,咱们保住这个位置,别让第三家上来。
谷歌、apple,这是华银财团的外部合作型企业。
腾讯和众趣则是财团内部的紧密合作型企业……徐腾讲真话,这两年,众趣没想着去海外市场和亚马逊、ebay竞争,天天想办法斗腾讯,只想做国内第一大的网络科技公司,想做华银财团内部的no1,已经想疯了。
这两年确实是众趣很红的阶段,高管层和中层员工有想法很正常,身为财团联席合伙人,居然想的最多,这就真的有问题了。
徐腾其实没什么好说的,看情况吧,如果情况没有改善,明年就直接提议撤销马总的联席合伙人名位,将华腾公司国际投资部执行总裁唐海玲调过去,压一压那边的嚣张气焰。
他并不是一定要偏向腾讯,而是技术的深度和平台的黏性决定了腾讯对华银财团更重要,身为财团理事长,他不可能像马枟想的那样,左边一颗糖,右边一枚枣,搞平衡主义。
第四百一十一章 我们有资格浪!
如果不考虑腾讯集团和众趣集团这两年的诸多矛盾,网络科技产业这边,其实没有多少需要徐腾很操心的事。ΔΔ.『→→.
华银财团控股bid,却不收购的原因很简单,第一,客户需求,客户总还是希望有更多的选择,所以,徐腾一直通过bid董事会,也亲自和彦总谈过,专注技术和差异化服务,多想一些创新服务,别搞作恶式的竞争。
第二,他和谷歌之间有协议,彼此都不直接收购bid,保持在中文搜索领域的前三阵营,不让新的竞争者挤出来。
所以,在英文搜索市场,腾讯也一直没有在收购之后,过度挤压谷歌。
双方的浏览器都是开放式的,任何客户选择哪一种搜索,只是在排序上,将微软必应放在中间,最不容易被选中的那一种。
微软在i浏览器上,同样是类似的策略。
客户需要多样化的开放平台,这一点,微软也深知肚明。
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谷歌和微软都没有在安软领域,与腾讯展开殊死相搏,基本都是放弃这个领域的竞争,只是后来没想到,腾讯利用安软优势快速切入移动端的浏览器和搜索业务。
谷歌不吃亏,pc端,它占据搜索市场的半壁江山,移动端占据40%。
在即时通领域,腾讯和微软各占一半市场,谷歌不介入,在社交网络和pp领域就复杂了,腾讯基本是一家独大,谷歌和微软都来不及找到切入点,就被腾讯提前在全球市场推进微信业务,抢占了先机。
其实,被腾讯收购以后,就一直在摸索美国式的导航网,花了几年时间,慢慢也摸索出美国特色,不是dmoz。or的类型,但还是很受欢迎。
国内的导航网都是条目型链接,的美国式则是一种专业类,而且可以在默认的基础上,自由选择,类似于oo的“我的最爱”功能。
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只不过,这种创新吃力不讨好,很快就被谷歌照搬抄袭,几年努力又回到原点,只是终究有浏览器的固定增益,在向“知乎”、“qor”转型也很顺利,还是慢慢超越了雅虎。
,本身就是“问”的意思,07年被收购,随后就向着这个方向转型,目前在欧美,在移动端都是一种很有趣的搜索,算是腾讯这些年比较出彩的一次收购,低价购入,转型成功。
这个转型对谷歌,对雅虎,对微软必应而言,都不好太照搬,这也使得搜索的占有率一直是稳固上升。
因为在大数据领域,腾讯、谷歌、微软有数据分享协议,所以,搜索占有率的变化已经不是各方关注的焦点,包括腾讯本身,注意力也是集中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
大致就是这样。
国内外的网络市场,各大巨头之间的优势市场都很明显,一旦抢先建立优势地位,追起来也困难。
谷歌就是一不留神,明明是一起合作开发了安卓系统,共同持有安卓所有权,结果被腾讯的微信突然发力,借助安卓系统占据了全球性的领先地位,谷歌都不知道该如何竞争。
其实,早在和谷歌合作开发安卓系统时,腾讯的微信团队就已经在暗中同步开发,结果就是随着安卓同步推进,最后通过收购tpp和yp,再将三者差异化,最后联通,形成全球性的特殊优势。
总之,徐腾在网络科技市场没有什么特别值得忧虑的事,但也没什么能说准的事,谁知道以后呢?
徐腾抵达华腾大厦47楼的高层会议室时,华腾汽车产业的所有高级合伙人和联席合伙人陈志辛董事长都早已到了,在徐腾进入会场的这一刻,包括陈志辛,所有合伙人起身致敬。
徐腾颔首示意大家坐下,在他坐下之后,所有合伙人也随之坐下。
这其实很有点民国时代的蒋…委员长作派,这种作派有一个优势,那就是固定上下级的礼仪和关系,有利于财团内部深化执行力,另一方面也确实容易形成僵化和军阀主义特征。
这些年,徐腾对众趣集团基本是过于放手,任其发挥,最后就形成了军阀特征。
这是一个事实,最形象的理解就是这样。
相比之下,一直是徐腾亲自领导的腾讯和华腾高科,就算是四大高科技集团中的两支嫡系王牌。
如果从这种角度分析,华银财团内部还是存在着一种制度性的危机。
事实是华银财团更像是“国”“共”一体化的策略,兼学两家之长,企业终究不是军队,你有枪有人,不代表你就能当军阀,资本所有权才是最终的决定力量。
“奥迪那边的整合情况如何?”徐腾坐下来,不急着开会,先问右侧席位的施泰德co,这是将对方委任为华腾汽车集团全球高级执行总裁的主要原因,完全整合奥迪。
“一切都很顺利,按计划进行,目前主要是国内的合资公司和经销商有点复杂。”鲁佩特…施泰德尽量用非母语的英语回答,他从2月份就开始努力学中文,终于亲身证明中文是世界上最难掌握的外语,没有之一。
足球俱乐部请个外教,配个懂体育竞技的翻译就行,毕竟说来说去就那么几百句话,但要在一家中资集团担任co,语言就是第一大障碍。
鲁佩特…施泰德的英语也不算流利,但要说起中文,全场都未必有几个人能听懂。
华腾汽车集团这边至少有4位高级合伙人精通外语,都拥有在海外留学的经历,其中的马晓华还精通德语,90年代赴德留学,后来任职于奔驰集团,前几年还是拿的欧盟护照……放弃中国国籍很容易,再想拿回来就真的很难了,为了子女,马晓华花了不的精力,最后是徐腾亲自介入才帮他搞定这件事。
这种事对马晓华这位华腾汽车集团的技术总监而言,只能说是青年时代的幼稚,其实同期选择留在德国的同学,包括清华的那一批校友,真正混到他这个位置的人不多,有几位只是在厂里做工人。
华腾汽车集团的中国梦之队,核心层都是陈志辛带出来的人,马晓华这边则是徐腾亲自做主挖回来的奔驰技术团队,相对其他几位创业人员出身的资深高级合伙人,资历肯定算浅的。
这也是徐腾在选择新的co人选时,最终没有选定马晓华的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当然是对财务工作缺乏经验。
至于施泰德说的奥迪在国内的合资公司和经销商问题,确实是比较复杂,奥迪的合资厂是中汽集团的台柱子,徐腾此前在首都期间,和中汽集团的领导层谈过,奥迪暂时还是交给合资厂生产,最终逐步由华银财团买下合资企业的所有股权。
这一点,中汽集团没有意见,有意见的地方是完全买下所有股权的时间周期,以及经销商体系的问题。
国内的奥迪经销商体系一直隶属于中汽,大众集团一直有意将奥迪分出一部分车型和沪汽集团合作,结果就因为中汽指使经销商逼宫,导致这件事不了了之。
这几年,大众集团和中汽集团在奥迪的合作上也是屡生龃龉,原因非常复杂。
华银财团接手奥迪后,对大众集团也是一个解脱,轻松转身,选择和沪汽、东汽、华腾、长安合作,预计在五年内,将合资产能都转移到长江经济带。
事实胜于雄辩,在国内的汽车产业上,曾经的老大哥掉队了,无论是采购、生产、成本、质量和人事的管理,还是赖以生存的销售管控,以及自主车型的研发都跟不上形势的变化,从轿车到卡车,都在陷入一个艰难的挣扎期。
华腾汽车对于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就是一个很厉害的鲢鱼效应,而且不是宝利那种鲶鱼,基本都快成鲨鱼效应了,最早和华腾汽车合作的国内巨头车企就是中汽,但是,随着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实施与成型,无法南下建厂,零配件和采购体系又自成一体的中汽就陷入了困境。
这个事情怎么说呢,国企有国企的难处吧!
以沪汽、东汽、长安三大车企为例,除了车桥和发动机这些基础配套厂,其余的配套厂基本都和华腾汽车、中腾集团整合了,这些事其实并不是三大车企可以轻易决定,有大政策层面的准许,有各省政府的支持和理解,这些事才能顺利的推进。
中汽做不到啊。
它的领导层也知道大局势变得太快,国内六大车企,四家在长江经济带完成了体系性的大改革,集体轻松上阵,广汽则从一开始就没有这种负担,也能跟着跑,最后就剩下它一家独木支撑老旧的北方汽车工业体系。
中汽和北汽还合不来,无法整合中低端的产能。
5月份,徐腾在首都和中汽集团的几位领导面对面的谈过,他们也没什么办法,撑一天是一天,徐腾也说的很清楚,经销商这一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