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超级军工帝国 >

第273章

超级军工帝国-第273章

小说: 超级军工帝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气给出出来。
  孔子都说了,女人跟小人不能惹。
  如果一个女人兼任了小人的身份,这就更加不能惹了。
  否则,那后果不忍直视。
  从蓉城饭店出来,一辆有些破旧的212已经停在这边了,一看,豁然是郑浩这家伙亲自来这边接他。
  “你怎么跑到这边来了?”刘一九直接拉开车门,让李锐先上车,自己则是跑到前面副驾驶的位置上面坐下。
  郑浩亲自来这边,肯定是有事情跟他说。
  “刚刚得到消息,美国人要过来了,后勤部让我们把上次谈妥的技术资料准备好,美国人的资金已经到位了一部分。”郑浩一边发动汽车,一边对着刘一九说道。
  听到这消息,刘一九本来就不错的心情瞬间就变得更好了起来。
  “美国佬终于放弃了逆向开发?”
  “谁知道呢。据说他们的明天下午就会到这边,所以你今天下午不用回去了。今天上午的试验怎么样?”郑浩现在变化很大,这些事情虽然说让人振奋,但是他觉得刘一九在后面肯定会张开他的血盆大嘴狠狠地咬美国人一口。
  这小子实在是太狡猾了。
  给美国人的炮钢,不给技术,美国人拿到炮钢回去检测性能,发现了强度非常好,但是却无法逆向开发出技术,估计这半年来,美国人耗费了不少的资金在这上面。
  “很不错,比预计的情况好。如果不出意外,我们的炮钢技术可以再卖给英国人以及法国人,而计算机能够卖给瑞士人。唉!”一想到整个试验进度的时间得拖长,刘一九只能从这些老外身上找补些损失回来了。
  对于美国人的到来,刘一九现在反而没有以前的那种期待感了。
  目前他的手还没有升到空军装备里面,黑鹰搞回来,他们自己也最多要一架来研究,包括熊猫也是那样。
  美国人这次来,肯定不会给他们太多。
  如果他愿意去美国,美国人肯定会多给一些熊猫战机。可是如果他去了美国,即使给再多的熊猫,共和国也没办法的。
  他那个世界的和平典范里面,美国的雷达装到歼八2上面,中国自己都没有办法,还是让美国格鲁门公司(f—14的研制者)作为外方总承包商,飞机系统的安装,检测,测试及试飞则在该公司在纽约长岛的比斯派格工厂内进行。
  整个合同,涉及55套机载雷达以及火控系统,包括50套机载雷达及火控系统和5套备份,总价值5。5亿美元。
  而最终,这个合同是美帝欺骗了共和国的感情。
  因为在1989年,美方单方面中止了和平典范计划,后来格鲁门表示可以完成这个项目,却以不良部分改进为由要求中方多支付2—3亿美元,在这样的情况下,中方放弃此计划。
  运到美国进行改装的两架歼八2以及一架1:1实体模型并没有立即回国,1992年老布什离任前下令“简单了结”中美原有的防务合作计划,为此2架歼八—2和那个实做模型,还有mk46—2鱼雷,tpq—37炮兵雷达及黑鹰备件交付中国。
  整个和平典范计划,除了让共和国的技术人员见识了一下美帝的设计理念以及先进航电性能,基本上都是扯淡。
  曾经被美帝伤害得很伤的共和国,因为刘一九的出现,和平典范已经完全改变了。
  再也不是共和国单方面付出,从老外引进技术,结果被坑,而是共和国也在出口技术跟技术理念,换取国外的先进技术装备。
  主题已经开始从军方转移到九院上面。
  这样最大的好处就是在能够利用国外的技术提升共和国军工体系技术实力的同时,避免了当初共和国急切想要得到一些技术而把国内很多的好东西交出去。
  刘一九的这些心思,没有多少人能够知道。很多的秘密,没有办法跟任何人分享,这就是身为一个穿越者的悲哀。
  就连刘素知的身份,也就只有王顺义跟刘素学这个刘素知在动乱时代的中国捡到的一个小乞丐。
  所以,刘素学的名字才出现,他是刘素知曾经的助手,管家,绝对忠诚。
  见到刘一九沉默不语,一旁开车的郑浩以为他在考虑着跟美国之间交易的问题,并没有打扰他。
  蓉城的道路不宽,不过这个时候街上并没有多少人,而往东门的工厂区前行的道路上人也就更少了。
  这条路上,平时只有早晚上下班高峰期才会出现庞大的工人大军,即使212吉普,也能够在这不算宽敞,不算平整的道路上飚起来。
  到七五四厂的时候,如同刘一九猜测的那样,陈向伟带着几名技术人员在厂门口等着他。
  “老陈,怎么又搞这阵仗?”刘一九有些不悦地看向郑浩。
  郑浩见到刘一九不善的眼神,顿时就对着他说道:“你可别看我,他们这边的真空炉进度出现了问题。开始本来想要给你说这个事情的,结果你想事情太入神。”
  郑浩很无辜。
  “是呀,刘主任,真空炉其他的问题都解决了,不过里面最为核心的大钨坩埚,咱们搞不出来啊,烧结是问题,加工更是问题,那东西太脆了,根本就没有办法装夹,夹在车床上面,镗内孔还没有问题,但是车外圆以及底部的时候就不行了,到现在为止,已经废了五口了……”
  陈向伟满脸苦恼地对着刘一九说到。
  有着刘一九的指点,要让真空炉里面的温度在排干了空气之后加热到2400°c,并且保持这种温度,不算是太过困难。
  但是要进行高温烧结其他的纯钨以及纯钼,仅仅是耐火砖以及锆砂根本就不行,必须得有纯钨制成的坩埚来盛放那些仅仅是通过高压压合在一起的粉坯。
  “主要是加工的问题?”如果仅仅是加工问题,倒不是什么太大的难事。对于这种东西的加工,刘一九还是知道的。
  纯钨钼制成的一些材料在未来有着非常大的用处,主要就是这种材料的硬度以及耐高温程度。
  “对,用来加工超硬材料的ys8我们已经搞出来了,磨削内孔的砂轮机附件也是弄出了,在镗孔的时候用加强长爪没有问题。可调头加工外圆的时候就出了问题,整个大钨坩埚的大部分的重量都在底部,加工的时候,由于切削过程的受力点跟整个工件的重型离卡盘太远,夹紧力太大,坩埚的口壁会裂开,如果夹的不够紧,大部分的重量都是靠着后面的顶尖来受力,刀子一碰到工件,就会掉下来,我们那车床的导轨都已经被砸坏了……”负责大钨坩埚技术开发小组的组长雷为民赶紧向着刘一九介绍着情况。
  他们虽然有着一个上百号人的设备车间,自认为机械加工技术实力还是不错的,现在却也不敢继续去实验了。
  一口直径700毫米的大钨坩埚,装纯度99。975%的钨粉九百多公斤接近一吨,这就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在经过等静压成型之后,利用直径加工回转直径3。2米的重型立式车床切削下来一百多公斤的粉,这些粉因为受到高压的影响,粗细就会受到影响。
  六百多公斤的粉坯再经过高温烧结,经历结构依然发生改变,加工下来的废料必须重新用化学反应生产成蓝钨,然后一步步还原再次变成纯钨粉。
  就这五口锅,已经耗费了两百多万的成本!
  他们如何敢继续下去?
  整个厂一个月的工资才多少?


第384章 用技术要挟工厂的技术大拿
  每个月整个754厂的工资都不到十万块,他们的研发经费直接就在大半年的时间内,或者说半年的时间内耗费了两百万,这样的责任,陈向伟也不敢继续了。
  就连郑浩,都是有些纠结。
  如同鸡肋一样,继续搞吧,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成功,这就像是一个无底洞,不知道还要填进去多少。如果不搞,前面的投资就打了水漂,这对于整个基地来说都不是一件好事情。
  最后,跟陈向伟以及754厂的众位领导们一商量,觉得把这个事情丢给刘主任最合适,毕竟,九院里面的机械加工能力是不容置疑的。
  九院就搞不出来,整个国家的军工系统里面就没有几个单位能够搞出来了。
  刘一九一边了解情况,一边跟着向生产车间里面走去。
  大坞坩埚的生产,需要的设备并不是太多。原材料从蓝钨到纯钨粉的生产,都是自己在负责,装粉的时候,采用一根钢芯模具定位,然后再在外面弄一层厚橡胶,最外面再用钢圈固定,这样钢芯跟外面的钢套之间就有着一个很宽的缝隙,工人在装粉的时候,必须得时刻关注着钢芯跟钢套之间的距离,否则装出来的坩埚毛坯就会一边厚一边薄。
  三两个毫米的偏差问题不大,在等静压之后还会进行粉坯加工的。到时候以钢芯定位,加工出来的粉坯壁厚就会变得均匀。
  脱模,这是一个最为容易出问题的事情。
  钢芯下面有四个均匀分布的拉环,在进行粉坯加工之后,就靠行车用钢丝绳吊着,然后在人的操作下,缓缓上升,吊到一定的高度,由人力逐渐把一米多高,重达一吨多的工件带钢芯靠着重力以及人工的力量缓缓地把整个带模钢芯旋转180°,最终靠着粉坯自身的重量以及内部的拔模角度,缓缓地让中间的钢芯模具上升,分离毛坯以及钢芯模具。
  在这个过程中,靠着人力掌握翻转,一个人居中调度,四个人掌握四个吊环的位置,必须配合好,整个带模的粉坯因为重心位置在最顶部,因为钨的密度是钢的两倍多!整个大坞坩埚的重量,都是集中在实心的顶部。
  稍有不慎,就会因为配合不协调,而使得在人力翻动的过程中重心偏离过快而直接掉下来,到时候整个粉坯就会掉下来,工件报废是小事情,伤着人才是最难以解决的事情。
  刘一九很想用机械的力量来翻转,但是在这个时候,设计专用的设备,也不是简单的事情,人力,才是最为适合的。
  “刘主任,前面的工艺,都不是问题,主要是用重型卧式车床加工外圆的时候……”进入空旷的机械加工车间里面,一台看起来有些短粗笨重的重型车床静静地握在车间的一角,这台重型卧车,本来只是一台c61125的苏联进口重型卧式车床,回转直径1125毫米,理论上能够加工直径1。125米的回转体零件。
  整台机床的高度,导轨跟地面平齐,床身直接就埋入了地下。即使这样,从卡盘最顶端到地面的距离,也是比一个人还要高上不少。
  虽然大钨坩埚的直径只有七百多,不过加工外圆的时候装夹,普通的卡爪因为太短不会有任何的作用,必须自己加工加长卡爪。这样就使得整个工件的回转直径扩大到了1。5米左右。
  “你们这内孔没有加工啊!”刘一九看到车床旁边银白色的大钨坩埚,不由皱起了眉头。
  不是说内孔已经加工了么!
  “刘主任,内孔确实没有加工。由于烧结时候的变形量没法控制,再加上坩埚从底部到顶部壁厚不一样,变形量也就不一样,所以……”陈向伟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
  加工内孔没有问题,那只是理论上的。
  毕竟四个卡爪夹持外圆,远比只有五个点受力,而且还是在口壁处跟底部中心受力的位置,最终数百公斤的重量全部是在口壁处以及中心位置的这两点上面。
  “刘主任,我认为这个根本就没法这样加工,工艺都是不对的。只有用立车进行加工才是合适的!”刘一九正打算说话,原本站在旁边的一名四十多岁的车工摇着头说道。
  这是七五四厂车工技术最好的工人,岳林。
  身为七级车工的他,虽然没有达到车工工种最为顶级的八级,不过技术实力,在整个七五四厂里面,可以傲视很多人的,有时候跟其他兄弟单位组织技能比拼,前三他是保持得很妥当。
  如果不是因为没有业务,各个厂没落了,或许早就成为了车工最顶级的八级工。
  刘一九转头看了一眼岳林,对于厂里面的顶级技术力量,他还是了解的。
  “用立车?你能够告诉我,底部跟口壁处都不平整的情况下,数百公斤的重量,怎么解决?找正问题又是如何呢?靠着垫低点?”刘一九还没有说话的时候,郑浩就冷冷地说道。
  这话倒是让刘一九诧异了。
  郑浩这个家伙什么时候懂得这样高深的技术问题了?
  不过从郑浩的脸上,他并没有看到一丝得瑟,反而是有着一丝的冰冷,对于岳林这个高级技术工人,貌似有着不小的怨言?
  这倒是让人奇怪了。
  “卧车现在能够解决得了?一装上去,还没有找正就因为重力的问题开裂了。一个坩埚四十多万,任何人的心理都受不了这样大的压力,本身就是易损件。反正我是干不了,如果你有本事,你来……”岳林撇了撇嘴,一脸鄙视地对着郑浩说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