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都市藏真 >

第1192章

都市藏真-第1192章

小说: 都市藏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么说连你们也不知道这里到底有没有鹦鹉螺了?”袁鹏奇怪的问道。

“虽然最近十几年没有发现鹦鹉螺,但是异鹦鹉螺还是有人发现的。”潜导道。

“异鹦鹉螺?”陈青问道。

“异鹦鹉螺是当之无愧的‘最深的秘密’,科学家已经连续三十多年没再看到这种活化石,直至最近才再次发现。”潜导回答道。

1984年,美国华盛顿大学生物学家彼特·沃德和同事布鲁斯·桑德斯一起,第一次发现了异鹦鹉螺。

这种毛茸茸、黏糊糊的异鹦鹉螺,看起来很像更广为人知的珍珠鹦鹉螺,但实际上,异鹦鹉螺是鹦鹉螺中一种全新而又唯一的种类。

随后,异鹦鹉螺从科学家的视线中消失。

最近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有人试图再去寻找异鹦鹉螺的踪迹,结果,他们不仅找到了异鹦鹉螺,还在海底拍到了其活体状态的数字图像,成功设置了跟踪装置。

在科学家眼中,鹦鹉螺是地球上最了不起的幸存者之一,它是活的化石,可能在地球生活了一百万年左右。

鹦鹉螺诞生于5。3亿年前的寒武纪大爆发末期,当时各种动物开始出现在我们星球的海洋中。

这些软体头足类动物享受过好日子,也经历过坏日子,其中就包括“大灭绝时代”这种最坏的时期。

当时地球上的大部分物种在短时间内纷纷灭绝,因此,像鹦鹉螺这样的幸存者受到了科学家的高度重视。

科学家从最新收集到的数据和相片中发现,这两种鹦鹉螺仍然都还幸存。

而距离夏威夷不算远的南部美洲,巴布亚新几内亚是世界上唯一生活着这两种软体头足类动物种属的海域。

所以,夏威夷周围出现鹦鹉螺,也不是不可能,要不然,韩孔雀可不会被潜导稍微忽悠一下,就跑到这里来寻找鹦鹉螺。

韩孔雀雇佣的这家旅游公司确实很专业,他们准备了足够数量的深海防护服,看来他们肯定没有少带人来。

“最后说一下鹦鹉螺,鹦鹉螺的种类很多,而在这里,很有可能让你们见到这种海洋之中幸存的远古巨无霸,知道什么是巨无霸吗?

不是那种几厘米,一二十厘米的小个头,而是那种一米,甚至是超过一米的,如同一根棍子一样的巨无霸,看看,你们肯定不知道,鹦鹉螺不是像贝壳,而是像跟棍子。”

等到所有人做好了潜水准备,导游才拿来一个平板,打开了一些图片,让韩孔雀等人观看。

“啊!这是鹦鹉螺?最高能够长到一米四?”看着像是一根石头柱子一样的东西,陈青他们怎么也不敢想象这就是鹦鹉螺。

看到陈青他们的震惊,潜导十分得意,她兴高采烈的道:“在古代,有着数千种鹦鹉螺,只有少数像当代的蜗牛式旋卷状,大部分都是直壳类型,一般常为2050厘米,大的为8090厘米,此前报道过的最大化石为140厘米。”

韩孔雀也有点惊讶,他也不知道鹦鹉螺还有直壳类型,从图片上看,这个鹦鹉螺像是化石,其壳体呈尖而窄的直长圆锥形,状如牛角或竹笋。

“这是十分少见的鹦鹉螺化石,而且出自你们中国,你们国内古生物学家,常用‘角石’来称呼古鹦鹉螺化石。”潜导得意的看着这些中国人,他们自己国家的宝物,他们都不如她这个外国人清楚吧?

“查查资料,看看是不是像这个外国妞说的那样,如果真是我们国内的化石,那么我们丢人可的丢到国外来了。”这个时候,陈青小声的询问韩孔雀。

韩孔雀苦笑了一声,掏出手机,查找了起来,这么一查,还真是出自国内,而且是在长江流域发现的。

看来是他们孤陋寡闻了,这一点在古代好像就有人知道,比如黄庭坚当年用这种化石制成镇纸,并自作主张地把鹦鹉螺化石当作笋子的化石,还题诗曰:“南崖新妇石,霹雳压笋出,勺水润其根,成竹知何日”。

长江流域许多地方,都发现过鹦鹉螺化石,金陵也曾有少量鹦鹉螺化石被发现,只是比较零散。

最集中的地方还在长江三峡地区,因为头足类动物主要在赤道附近水温较高的海域交配繁殖,并且有很大一部分属种具有“回游”习性。

那些“散兵游勇”可能就是“回游”过程中死亡的,而目前三峡地区发现的大量化石,均为它们繁殖之后大量死亡而留下的“墓葬群”。

中科院金陵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最近收集到的这三块大型古鹦鹉螺化石,最长的一根在162厘米,潜导展示的就是这三块大型古鹦鹉螺化石。

这些化石属名为震旦角石,种名为中华种,全称中华震旦角石,这是我国特有的古鹦鹉螺化石,其生活时代距今4亿6千万年前的奥陶纪中期。

早在本世纪20年代,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在三峡地区考察时,就根据这种类似宝塔或竹笋的化石,将产此类化石的地层命名为“宝塔石灰岩”,这一命名在中国地质学界一直被广为引用。

中华震旦角石是中国“特产”,是奥陶纪中期的标准化石,也就是说,只要找到这类化石,就能确定这一地区的地层时代属4亿6千万年前的中奥陶纪,并显示该地层为海相地层。

由此就可以推断:中国长江三峡地区,4亿6千万年前是一片深水海域。

鹦鹉螺最早出现于5亿年前的寒武纪后期,到奥陶纪之后,迅速演化为海洋中最为凶猛的肉食性动物,并且在整个地质历史时期都有“海中霸王”之称。

直到今天,与鹦鹉螺同类的头足动物,仍然是海中无脊椎动物中的“霸王”。

现代海洋中的头足动物大王乌贼、巨型章鱼,最大的个体可达16到18米,它们能猎食海中各种鱼类,甚至可以与虎鲸展开生死搏斗,有时,一条巨型章鱼就能把一艘小船紧紧缚住,令其动弹不得。

鹦鹉螺类曾有近3000个属、8000多种,是地球史上海生动物中的一大类群,而现存鹦鹉螺仅剩一属四种,是非常稀少、非常珍贵的“活化石”。

“这是古代鹦鹉螺化石,到现在还有吗?”现存的可是只有一属四种四种了,这名潜导不会真是忽悠他们吧?

潜导听到韩孔雀的怀疑,立即哈哈大笑起来,笑了一会儿,害怕韩孔雀他们恼羞成怒,潜导才再次道:“这自然是有原因的,你们应该清楚了,发现的一属四种都在太平洋地区,就连异鹦鹉螺也在这里一片海域。”

“这有什么?太平洋太大了,谁知道水下到底有什么物种?”古烈道。

潜导点了点头道:“所以,如果不是有人真的发现过这种奇异的生物,我们也不敢随便欺骗客户。”

“你是说真的有人发现了这种海螺?”陈青也忍不住开口道。

潜导立即点头,接着她微笑道:“而且还是你们国家的一个人发现的,在南沙海域发现的。”

韩孔雀他们再次无语,这人丢的,他们的脸都红得发紫了。

其实,事情比较偶然,就算不知道也不丢人。

10年前,一个名叫郑海根的海员,在南沙海域钓到一只外壳呈白色、间杂橙红色波纹的海螺。

欣喜之际,他欲同众人分享海鲜,只见他用开水一烫,顿时从海螺壳里掉出一团软肉。

于是众人蘸着佐料美餐一顿,吃完之后他意犹未尽,把海螺壳小心翼翼地保存了下来,并在探亲时带着它到魔都自然博物馆和魔都水产大学,向专家请教。

看着这只貌似平常的海螺壳,几位海洋贝类研究专家都愣住了,他们的回答也让郑海根惊呆了。

“这是鹦鹉螺啊,是世界珍稀贝类,我国一级保护动物。至今我国还没有采集到活的鹦鹉螺,所以,你吃掉的不只是一味海鲜,那是10万美金啊!”

到底是否值10万美金,暂且不说,单从国内目前贝壳市场的价格而言,鹦鹉螺壳的价格是首屈一指的。

第一千五百八十四章海底黑烟囱

国内市场上的鹦鹉螺壳,大多是菲律宾渔民捞回漂浮在海面上的死鹦鹉螺,挖去腐肉而制成。

现存鹦鹉螺主要分布于南中国海到菲律宾、印尼一带的印度洋和太平洋等热带海洋中,平时生活在比较深的海洋中,喜欢群居。

它们白天栖息在海底,晚上才出来觅食,主要的食物是浮游生物和藻类。

它们有一对发达的大眼睛和88只触手,活体鹦鹉螺贝壳内腔有2030个“气室”。

当鹦鹉螺要下沉时,它会将气室充水,相反地,要上升就将气室充气,鹦鹉螺曾有下潜到600米水下的记录,所以在水下寻找活体鹦鹉螺,并不是那么容易。

做好了一切准备,但这一次潜水,最深潜入不会超过一百米,算是适应性训练。

看着陈青他们兴高采烈的玩潜水,韩孔雀也没有阻止,既然他们喜欢,那么就让他们进行一下这种机选运动,如果有危险,韩孔雀在出手帮忙就是了。

一百米的深度,对于陈青等人没有什么困难,毕竟身上有着全套的防护服。

韩孔雀没有跟着陈青三人一块在百米深的海水之中嬉戏,而是慢慢的越过一道峡谷,继续深入海底。

不了解鹦鹉螺不知道鹦鹉螺的神奇,通过中华震旦角石,鹦鹉螺告诉世人一个美丽的故事,在远古,长江三峡曾经是深水海域。

但是,通过鹦鹉螺,还为宇宙爆炸学说提供了佐证,它证明了在奥陶纪,月球绕地球一周可能只需9天。

1978年,美国科学家卡姆和普雷底,从对鹦鹉螺活体与化石的观察比较中大胆假设,认为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并非固定不变,而是越来越远。

两位科学家发现鹦鹉螺外壳上的波纹生长线,具有树木年轮记载历史的特殊功能。

他们首先观察了现代9个鹦鹉螺壳中的40个气室,发现每个气室生长线的数目是30条左右,这恰好与现代一个朔望的日数29天半十分相符。

这意味着现代鹦鹉螺是一天生长一圈,可被称作“日轮线”。

接着,他们又观察不同地质时代的古鹦鹉螺化石36例,结果表明,地质年代越久远,生长线的数目越少,但在同一世代生长线数却是相同的。

在此基础上,两位科学家把生物学上的独到发现,用来解释宇宙学上的疑难问题,认为在奥陶纪,月球绕地球一周只需9天,而在石炭纪用了15天,在侏罗纪则用了18天等等。

这么神奇的生物,韩孔雀自然是十分感兴趣的,所以,他已经有点迫不及待的想要寻找到一些鹦鹉螺,并且放在混沌空间之内养起来。

想到一大群鹦鹉螺,自由的生活在混沌空间之中,韩孔雀就笑的像个傻子。

“凤尾螺、鹦鹉螺,还有皇冠螺,第四的是万宝螺,这四大名螺肯定都名不虚传。”一边走在海底的沙滩上,韩孔雀一边寻思着,去哪里寻找其他三种海螺的踪迹。

皇冠螺又名唐冠螺,排名第三,也是世界四大名螺之一,,因其形状很像我国唐代武士的头盔,故有唐冠螺的称号。

它是海洋世界里珍贵的大型海螺,螺壳大而厚重,形状独特而美丽,长和高都可以达到30厘米。

壳面颜色从灰白色到金黄色,呈金属光泽,壳唇内外呈桔黄色盾面,是居家陈设和把玩的珍品。

主要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栖息地为珊瑚砂底该螺体形状较美,十分适于家中摆设观赏。

万宝螺是四大名螺老四,属大型贝类,栖息地为珊瑚礁附近,一般尺寸为15厘米。

万宝螺不仅可作为观赏收藏,还可以置于手掌中进行按摩保健,整体颜色金黄,尊贵无比,手感光滑而温润,数量稀少难捕捉,收藏、观赏、装饰价值一流。

据民间传说收藏家中可以招财进宝,万宝螺的摆放位置也讲究方位,唇口面向大门寓意迎贵人,财宝来。

万宝螺产地比较广,大多生成于太平洋及印度洋的热带区域内的珊瑚礁周围,靠捕食细微海藻等海洋植物及海洋浮游生物为生。

中国的万宝螺绝多部份产于海南岛东北海域。

“有时间了去南海一趟,虽然那里每天都乱糟糟的,但物种还是很丰富的。”

南海和印度洋上的好东西不少,这让韩孔雀又有了去那里一游的想法。

不过,现在想那些还太遥远,毕竟他连一只鹦鹉螺都没有找到。

随着不断深入海底,韩孔雀感觉光线越来越暗淡,他从混沌空间之中拿出一只强光手电,在水下无拘无束的照射着。

随着炼化混沌空间,韩孔雀感觉自己的能力越来越强,原来他还只有控水神通,现在,他不止是是控制水,而且还能控制金木土火,可以说阴阳五行,全都在他的掌握之中。

韩孔雀一边注意着海底的各种生物,一边向深海走去,不知道走了多少时间,他看着远处的海水,张大了嘴巴。

“那是什么东西?”看着远处的一条巨大的“黑烟囱”,韩孔雀十分惊讶。

“难道那边有火山口?”韩孔雀知道,也只有温度很高的地方,才能加热海水,形成热液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