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科技狂人-第6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对他十分不待见。
结果就是,拥有3000多万股的刘峦雄和林健岳两家联盟,实际支持刘峦雄的不到600万股。
尤其这个商誉,进一步使得米高·嘉道理火速地从唐焕设在香江的基金会周转过来一亿美元。
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了,得到喘息之机的嘉道理家族,玩命地吸入大酒店集团的股份。
对于又一次“收购失败”的结果,刘峦雄肯定不会在乎,他又不想真的“泡_妞泡成老公、炒股炒成股东”,敲诈成功、套现走人才是股市狙击手的终极目标。
这次刘峦雄赚得更多,据说从“割肉保江山”的嘉道理家族身上获利1。34亿港元。
倒是另一位参与者——林健岳,不免有点失落。年轻气盛的他,本来是真打算做“老公”、当“股东”,好在父亲面前显示自己的能力,但明明胜券在握,可结果偏偏不能如愿。
接连从李兆基的中华煤气公司和嘉道理家族的大酒店集团这两个大块头身上割肉成功,而且一次比一次肥美,现阶段本来就对媒体刻意保持低调神秘的刘峦雄,越发被传得神乎其神了。而老天也似乎没有让他见好就收的意思,又送上来了一个机会。
香江立法局专责小组与大亚湾核电站投资方开会的时候,发现大亚湾核电站一号反应堆地基漏放了316根钢筋。
虽然大亚湾核电站投资方同意立即补救,但有议员认为,当局以后必须加强监管,以保安全。
要知道,这个时期的大亚湾核电站项目,在香江极具话题性,因此这件事不可能简简单单地就此打住,香江媒体随之开始大肆炒作、兴风作浪,以至于香江这边的两家投资公司——中华电力和香江电灯的股价出现震荡。
中华电力不可能有什么操作空间了,不说嘉道理家族已经成了惊弓之鸟,各种严防死守,其对中华电力的控制向来都是非常稳健。
香江电灯倒是有那么一点可能的操作空间,但它背后的勤和更不好惹。
正当刘峦雄研判形势、举棋不定的时候,从支持他的财团那边传来消息,“大刘,我挺你……”
随着香江电灯股价波动开始出现诡异之势,坊间这个流传也开始沸沸扬扬。
所以,当看到大老板对这件事非常的轻蔑后,马世民提醒道:“刘峦雄这个拆骨专家很邪的,尤其是,股市上的投资者非常拥护他,其就相当于一只头狼,发出嚎叫后,其它狼便会一哄而上。换而言之,当一家公司被刘峦雄狙击的时候,它所需要面对的投机者,往往并非刘峦雄一个人。”
“你的意思是说,刘峦雄有天时、地利、人和在手么?”唐焕抬手点了点刚才被自己甩在桌子上的那份文件,“1986年8月8日,刘峦雄的起家公司——爱美高,第一次供股集资,筹得1。23亿港元现金;接下来的10月7日,中华娱乐供股集资,筹得5。27亿港元;狙击大酒店集团之前,刘峦雄又进行了一轮结果含糊的供股集资。”
“毫不客气地讲,短时间内经过如此密集的供股集资操作,刘峦雄算是节操掉尽,很难再从股市上抽血了。”
“这两年的股市投机,刘峦雄再天纵奇才,2。5亿港元足够他打滚地赚了。”
“从刘峦雄狙击大酒店集团的过程来看,他自己的老本,加上背后财团的支持,能够动用的资金规模,不会超过30亿港元。”
“这个数字还达不到收购香江电灯的第一道门坎——提出全面收购要求的百分之三十五持股量,即使有汇丰暗中支持,我们就会任凭香江电灯的股价原地踏步么?”
说到这里,唐焕微微一笑,“我要是刘峦雄的话,现在就应该收手,集中精力内部消化华人置业和中华娱乐,而不是继续四处出击,得罪的人越来越多。”
“刘峦雄此前之所以屡屡得手,主要是他的眼光够准,目标都有控股不问的问题,在人性弱点的驱动下,便屈从了这位股市狙击手的敲诈。”
“实际上,这种投资模式的关键之处在于,不能像包玉刚收购九龙仓那样,在大平原上展开兵团,堂堂皇皇地对阵,而是要像刺客那样,讲求一个快字诀,一击得手,出手便走。否则的话,风险就不可调控了。”
“刘峦雄这次不是要收购香江电灯么,那我们不要害怕对方达到百分之三十五的全面收购持股比例,急着砸钱回购,只要尽可能地把股价哄抬上去就可以了。”
“如此状态地先拖延上三个月,看看刘峦雄能否耗得住?我相信,除了汇丰,应该没人会白白地借钱给他,光是利息。就够那个小身板扛了。”
见大老板两眼寒光直闪,斗志不是一般地旺盛,马世民咽了一口唾沫,犹豫地说道:“我们还有很多正经生意要忙,如果不速战速决,一直和这个小臭虫僵持下去的话,恐怕得不偿失。”
唐焕冷冷一笑,“如果这次只是刘峦雄自己来打秋风的话,我或许会像之前那些被狙击的公司的老板一样,遂了他速战速决的愿,临了再送上一句‘等着看吧,嚣张没好下场’,就当花钱买清静了。可问题是,现在刘峦雄背后有汇丰的影子啊。”
汇丰这样的存在,如果一直保守地缩在壳里,不求有功但求无过,那唐焕还真就只能干瞪眼。可汇丰要是动了,不说多做多错,但缺口肯定容易找到。
所以,当听说刘峦雄要敲诈香江电灯,首富先生表现得懒洋洋;可一听说这里面还有汇丰的事情,唐焕就顿时精神焕发了。
当然了,这种斗志昂扬,其他人是很难理解的,众人只以为大老板智慧如海、莫测高深。
同样做此反应的马世民,过了好一会,才领悟到大老板真正的目标并非在前台上蹿下跳的刘峦雄,而是在后台煽风点火的汇丰。
想着想着,马世民猛地一惊,试探着问道:“老板,你该不是把香江电灯当成了诱饵,想把汇丰引到持股比例百分之三十五之后的全面收购消耗战吧。”
唐焕一摆手,“你尽管放心,就算香江电灯没了,也会有更好的位置补偿给你。”
见自己真的猜中了,马世民不禁为卷进来的刘峦雄悲哀,如果真的如此耗下去,这个嚣张的股市狙击手,下场肯定好不了。那点好不容易攒起来的家产不但被套牢,还会被吸成人干。
?(未完待续。)
第0755章敌人的进攻变成助攻
“接下来,围绕着香江电灯的工作内容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炒高股价,增加成本;另一个是示人以弱、诱敌深入。总之,就是把刘峦雄的闪电战,转变为汇丰和我们的消耗战。”唐焕终于给出了明确的指示。
“如果真的把这场收购,引入到持股比例百分之三十五之后的全面收购消耗阶段,那恐怕会是一个两败俱伤的结局。”马世民的言下之意是,为了一时之气,和银行,尤其汇丰这样的存在比钱多,并非明智之举。
对于逆耳忠言,唐焕不以为忤地笑了笑,“刘峦雄之类的‘小人蛇’可以不要脸面,但我们这些场面人不行,一旦被人破了功,以后就难混喽。至于我们肯定也要付出的庞大消耗,最多当成第二个加州高铁投资好了,我还玩得起。何况,这场消耗战能否持续到年底都未可知。”
事实上,勤和一系里,也就周密知道唐焕对汇丰的真实态度,其他人只以为自己老板对汇丰的恶感,源于多次商业利益冲突,
所以,包括紐壁坚、马世民在内的这些英国人高管,觉得勤和各种寸土不让汇丰理所当然,只要不是灭了对方。
不得不说,精通扮猪吃老虎的唐焕,演技太精湛了。长久以来,他都保持着一种对方打上门、自己才不得不后发制人的无辜者形象。
怡和一系是这个伪装的最大受害者,虽然中文传媒不时炒作唐焕吃掉了怡和,报了100多年以前怡和创办人威廉·渣甸挑唆鸦片战争的仇,大涨中国人的志气;但包括英国在内的主流看法则是,怡和试图阻止唐焕的商业势力在香江发展壮大,免得威胁自己的既得利益,这才招来了灭顶之灾,完全属于咎由自取。
尤其唐焕在完成收购怡和后,大量重用怡和的老臣子,而怡和也很快沉浸到唐焕这个老板所带来的光明前景的幸福当中,可谓一家欢,完全忘了原来的老东家凯瑟克家族,也说明了唐焕这个商人可不是为了什么民族大义报复英国人,完全是利益驱动。
现在唐焕要和汇丰来一场堂堂正正的交锋,也没有让其他人想到商业利益纷争之外的东西。
见唐焕如此豪气云天,马世民除了深深敬畏大老板高深莫测的能量外,还能有什么反应?
见这位手下不再反对,唐焕笑着打趣了一句,“你就没想过,香江电灯可能会在这场收购大战当中,股价被炒上了天,进而一举超过香江电讯,成为香江市值第一的公司,你也连带着享受一番至尊大班的滋味?”
虽然去年下半年意外地遭受了专营权危机,但也变相地让公众知道了,在得到了唐焕的技术支持后,香江电讯做了多少实事、发展得如何顺利、价值如何坚挺。
现阶段,香江电讯用户电话数达到310万台,人均拥有电话线0。41条、电话机0。54台,普及率仅次于美国纽约和日本东京,位居世界第3位。
如果这些成绩还是虚的话,那重新规划原来略显凌乱的拨号规则、推出各种优惠套餐,甚至世界首创地取消市区电话收费,那就绝对是摆在明面上、人人都能感觉得到的便民利民之举了。
另外,香江电讯在移动电话、拨号上网、来电显示、电话咨询等等新服务上,以及海外投资,也是成就斐然。
当然了,香江电讯肯定不会赔本赚吆喝,由于采用了唐焕的新数字技术,设备的数据吞吐量大幅度提高,从而有效地控制了成本,进一步提升了暴利空间。
进入1987年之后,香江股市越发地牛气冲天,而表现优异的香江电讯自然得到了投资者的青睐,市值一路飙升,逼近了70亿美元,成为香江上市公司中的一哥,香江电讯大班紐壁坚几乎要鼻孔朝天地走路了。
现在唐焕拿这个噱头来刺激自己,马世民不禁有点热血上涌,搓着手喃喃说道,“这不太好吧,毕竟这个名头是虚的,风头一过,又要打回原形了。”
“体验一下,又有何妨。”唐焕微微一笑,“勤和一系的产业,不断向外发展,其成就又怎么会止步于一个香江股市市值最高公司的水平。你们这些高管肩上的担子,只会越来越重。”
“我当然任凭老板驱使。”马世民连忙表忠心。
开过了这个玩笑后,唐焕皱着眉头说道:“相比于刘峦雄的工于心计、汇丰的手法老辣,我们在资本操作上一点都不逊色,我并不担心,但如何迷惑对方不断上钩,就没那么好办了,而且资本角力和诱敌深入这两方面相辅相成。”
马世民也跟着犯难,“老板你可是美国首富,财力雄厚,举世公认,现在想要示人以弱,还真不好操作呢。”
两人正苦苦思索着,翁菁晶抱着一叠文件夹走了进来,笑盈盈地插话说道:“你们这些男人只着眼于大处,却没有注意到,早就有报纸开始唱衰首富先生了。”
马世民扫视着一笑便显出酒窝的翁菁晶,摆出的一份份特意收集的报纸和杂志,心说难怪大老板很是看重这位出身演艺界的小情_人,专门送进香江大学培养成一个法学硕士,如此见机行事的能力,果然不是那些花瓶可比的。
“《金融时报》?”唐焕瞥了第一眼后,忍不住笑道:“香江的银行数目就已经很多了,可报纸的数目更多。如此响亮的报纸名字,我怎么头一次听说。这让我想起来一件事情,现在不少港商跑到中国大陆后,名片上印着的公司名字,往往都是什么环球、环宇之类的前缀开头。”
“不要小瞧人哦,这个《金融时报》虽然今年才成立不久,可老板是实力雄厚的报业新秀呢,不惜重金聘请了原《文汇报》总编担任社长、原《财经日报》总编黄扬烈担任总编,要趁着现在的牛市,把所有股民变成自己的读者。”
翁菁晶一边解释着,一边又挑出了几份报纸杂志,摆在了唐焕面前,介绍道:“《天天日报》、《清新周刊》、《青春杂志》……这些出版物都是在今年归于同一个老板名下。”
“了不得,香江这是要涌现出来一位新的报业巨子么?”唐焕眉头一挑,饶有兴趣地询问自己的小了哥,“这个人是谁?”
“你肯定也认识这个人。”翁菁晶调皮地笑了笑,“我听说,自从上次被卷了面子后,他就再也不去梦工厂了。”
“是么?”唐焕心不在焉地随口答应了一句,注意力显然被面前的那份《金融时报》吸引住了。
只见上面分析道:
……
此前香江电灯为了投资新项目,不断通过减持股份来套现,说明它没有得到母公司的全力支持。这并不奇怪,勤和集团和汇丰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