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重生科技狂人 >

第556章

重生科技狂人-第556章

小说: 重生科技狂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实际上,里奇·斯克伦塔和那名ID为Condor的黑客在论坛里互吐口水,可不是无聊,也属于战斗的一种。

就像去年在美国颇受欢迎的功夫电影《精武英雄》里,仓田保昭扮演的船越文夫和李连捷扮演的陈真比武之前,便刻意在语言上激将,试图扰乱对方的心绪。

网络上的交锋同样是这个道理,经过你来我往的言语试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揣测到对手的思维和行为习惯,进而帮助接下来在双方约定好的目标主机上所进行的比拼。

网络安全博弈,归根结底是人与人斗,所以它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懂得技术那就落入下乘了。

里奇·斯克伦塔率先向Condor抛出诱饵:“想必你也明白,你之前进入的那台主机,属于即将淘汰的大型机。所以,即使你得到了它的控制权,也不见得你有本事,很大可能是在系统更迭的交接期间,被你碰巧遇到了。现在,我们选择一台方圆服务器系统的主机做为战场,你敢一决高下么?”

在“现场直播”之下,Condor明显不愿意退缩,于是在设置了一些条件后,接受了里奇·斯克伦塔的邀请,两个人针尖对麦芒地正式干上了——Condor是进攻的矛,里奇·斯克伦塔则是防守的盾。

唐焕得到这个消息后,感觉挺好笑的,不过他没有阻拦里奇·斯克伦塔的做法,盖因个性这个素质对于独当一面的人来讲实在太重要了,自己的这个便宜徒弟通过实战练练手,倒也是机会难得。

另外,唐焕也希望能够抓住这个无法无天的黑客——尼玛,现在美国那么多电信服务提供商,光是地方贝尔公司就有七个,你怎么只盯上了太平洋电讯呢。现在大家既然结下梁子了,那就得好好论道论道了。

“把对方的底摸得怎么样了?”唐焕在电话里语气轻松地询问。

“不是很多,但也不算少。”里奇·斯克伦塔少年老成地回答:“根据我的判断,这名ID为Condor的黑客,年龄应该和我差不多,而且他的位置有很大可能就在洛杉矶。我已经布置好了‘蜜罐’,就看对方的行动了。”

洛杉矶那可是全美前三甲之内的大都市,要想在这个范围内找到一个人,说是大海捞针也不为过了。

唐焕没有多说什么,只是提醒道:“记住,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背后有着强大的后盾,需要什么资源,尽管提出来。”

里奇·斯克伦塔终于还是压抑不住心里跃跃欲试的兴奋之情,语速很快地说道:“我已经使用上了最新的计算机安全研究成果,Condor虽然气焰嚣张,但给我的感觉就是看着一只好动的小白鼠拱来拱去。”

“你的心态保持得不错。”唐焕勉励了自己的弟子几句后,便挂断了电话,问脸色严峻地走进来的约翰·钱伯斯,“发生什么事了?”

“受广泛使用方圆服务器的太平洋电讯信息泄露事故的不利影响,在证券交易所的计算机系统订单竞争中,我们出局了。”约翰·钱伯斯语气沉重地回答道。

听完了对方的解说,唐焕冷冷一笑,“没什么大不了的,这个订单,我们就不要了,来日方长,等着瞧!”(未完待续。)

第0692章计算机杀毒软件面世

……

自1970年代末期,华尔街便开始盛行使用计算机系统来协助自己的日常交易,这无疑大大地提高了效率。

而美国经济发展在1982年跌入谷底后,于1983年迎来了一个高速增长期,进而促进了资本市场的繁荣,愈发显出了计算机所带来的便利。

只不过,随着使用范围的扩大、依赖程度的加深,构架一个统一的平台越来越有必要了,这才有了新一波的大订单。

为了这块鲜美的蛋糕,各个公司可谓是使尽了浑身的解数,巴不得竞争者越少越好。

说来也巧了,太平洋电讯这个明星企业除了纰漏,被黑客钻了空子,其所采用的全新信息化解决方案的供应商正是方圆和哲儒。

这简直就是天赐良机啊,几个深感威胁的老牌公司当即默契地一起发难,借此贬低方圆和哲儒的水准,最终如愿地把挑战者踢出了局。

其实,这里面争论的关键点很简单,那就是“数据”的价值。其重要性好比一块出了故障的硬盘,为了里面的宝贵数据,用户往往愿意付出比硬盘硬件本身价格高很多的花费来进行挽救。

同样的道理,这个订单更加看重数据的安全性。尤其是,因为早前上了系统,其数据也需要迁移到新系统上来,情况几乎和太平洋电讯一模一样。

所以,人们有理由相信,太平洋电讯的数据泄露,表明方圆和哲儒所提供的解决方案,仍然和那些公司的产品有一段距离,被淘汰是理所当然的。

虽然心里有一万个不服气,但方圆和哲儒也只能认栽,这就是游戏规则。

唐焕安抚了投标团队一番,给他们放了一个带薪假期,打发回了旧金山。

见唐焕好像不怎么在意这个失败,女船王克里斯蒂娜不禁有些好奇,“亲爱的,这个订单可不算小,而且意义非比寻常,难道你真的不在乎其中的价值。”

“事已至此,不接受还能怎么样?”唐焕玩味地嘿嘿一笑,“或许这样也是天意,到时候这个大系统出了问题,我们除了可以轻松自若地看热闹之外,还能够毫无顾忌地上下其手。”

克里斯蒂娜听得似懂不懂,于是按照自己的思路继续说道:“但媒体的鼓噪总要注意一下吧,尤其老对头《纽约邮报》胡言乱语地添堵。”

抱怨完了后,女船王还特意找来了报纸,指给唐焕看。

“你们女人的想法可真让我迷糊,明明知道人家的报纸没说好话,还给对方送钱,买来找气受。”唐焕无奈地摇了摇头。

可以说,《纽约邮报》的冷嘲热讽里,透着冲天的酸气,其从热映的《古墓魅影:八阵图》开始引出话题。

“从这部电影里可以看得出来,东方的哲学观里,类似阴和阳这样两两相对的概念很多,以至于我们的首富先生在给自己的公司命名的时候也深受影响,哲儒所代表的‘0’和‘1’,方圆所代表的‘天圆’和‘地方’。”

“就是不知道,首富先生可曾想过另外一套两两相对的概念——胜利和失败呢?”

唐焕浏览了一遍后哑然失笑,“跟我讨论哲学,那就让我告诉你一下,什么叫做‘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成功的一个过程又该怎么规划为‘潜龙勿用、见龙在田、终日乾乾、或跃在渊、飞龙在天、亢龙有悔’这六个阶段。”

他提起笔来写文章,再用化名发表出去,当然不是闲得蛋疼,和《纽约邮报》无谓地打嘴仗。既然大家如此深谙炒作牟利之道,那哥也搭个顺风车,讨论一下东方博大精深的人文底蕴。

一开始,人们以为在《纽约邮报》的同城死敌《纽约每日新闻》上出现的这篇文章,是出自挺唐派里的某个文人之手,没想到《纽约每日新闻》的主编隐晦地指出,这是首富先生亲自上前线了。

这下《纽约邮报》来劲了,如此难得的短兵交接机会,正好可以羞辱硅谷暴发户一番,于是调集干将,展开骂战。

可以想象,这两家本来就走平民化路线,制造“煽情新闻”的报纸,一下子便引来大批围观者,社会关注度飙升,报纸销量随之大增。

唐焕只是在《纽约每日新闻》为他开设的专栏里,从《易经》和八卦里引经据典,阐述提升个人修为的君子之道,以及对胜负成败的态度,并嬉笑怒骂地挪揄对手的无知,结果让《古墓魅影:八阵图》在美国院线上又多呆了两个星期,崇尚自我的西方也连带着被他兜售了功夫之外的其它中国元素。

一时之间,什么太平洋电讯数据安全、华尔街交易系统招标的话题,统统靠边站,大家都来看首富先生挥文舞墨、卖弄才情。

眼见着同为骂战参与者,可人们大多奔着老对头《纽约每日新闻》去了,为了夺回主动权,《纽约邮报》开始跑题,历数唐焕的种种八卦传闻,描述他在香江建设了一个好大的后宫,每年到亚洲巡游,都是无边的花天酒地。

还别说,《纽约邮报》这个无赖手段还真拉过来了一些人气,毕竟关于这方面的阴暗心理是一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

奥斯卡的临近,也让娱乐方面的八卦新闻有了摆上头条的底气。更何况唐焕的好莱坞公司在1985年依然表现优异,不论是票房还是奖项,都收获丰厚,越发巩固了他这个新一代娱乐大亨的地位,自然少不了绯闻缠身,让老对头默多克麾下的报纸趁机借题发挥。

像《纽约邮报》这种疯狗做派,实质上属于一种势力制衡方式,是西方社会长期积淀下来的游戏规则,唐焕不可能真的计较,《花花公子》老板休·海夫纳和他的“兔女郎”、《阁楼》老板鲍伯·古乔内和他的“宝贝”,比他传得还邪乎,可人家仍然泰然处之。认真你就输了,美国特有的自我解嘲就是为了应对这种百口莫辩的情况。

好在这个时候,又出了一个新闻,把唐焕从“流_氓不可怕,就怕流_氓有文化”的骚扰下解救了出来。

里奇·斯克伦塔和那名攻陷太平洋电讯主机、ID为Condor的黑客,在斯坦福大学校园网上的一台方圆服务器上的比拼,有了最终结果,Condor取走了该服务器上的文件,并得意洋洋地放到了美国在线BBS上进行炫耀。

现阶段数量虽然不算绝对多,但素质完全称得上老鸟的网民们,顿时对此哗然。要知道,里奇·斯克伦塔那可是系出名门啊,经过唐焕的培养,应该算是顶尖的技术精英了,怎么就如此轻易地败在了这名显摆成瘾的黑客的手下。

就这样,大失所望者破口大骂:什么狗屁的天子门生,草包一个,害得老子压输了金币;阴谋论者提出质疑:其中是不是别有隐情啊……美国在线的各个社区空间,一下子乱成了一窝粥。

目前网络空间和现实社会还属于两个明显割裂的世界,进而传统媒体未必懂得网络上的思维。

所以,《纽约邮报》迅速从网络上找了两篇“自己想要”的评论,改编一下,刊登了出来,矛头直指唐焕:“里奇·斯克伦塔不是你的得意弟子么?可他还是败在了那名攻陷太平洋电讯的黑客的手下。看来,你们的技术水平真的非常有限,失去华尔街的订单倒也理所当然了。”

按照以往重量级煽情新闻的经验,《纽约邮报》将这期报纸加印了一倍,然后发向了运营网络,结果刚把货铺开,一个大嘴巴就狠狠地抽了回来——FBI在新闻发布会上披露了一则消息:“非法入侵太平洋电讯网络、窃取用户数据的黑客已经被抓获,是犯有前科的凯文·米特尼克。面对充分的证据,他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

凯文·米特尼克并非无名之辈,他在15岁的时候,便成功地破解了北美空中防务指挥系统,结果年仅16岁就被逮捕,因此成为了全球第一名网络少年犯。

在这样一个有跟脚的人物面前,太平洋电讯的主机被攻陷,还真算不上多么出乎意料的事件了。

人们更为感兴趣的是,凯文·米特尼克刚刚赢了里奇·斯克伦塔也就一天多的时间,怎么就落到了FBI的手里,而且还把所有的罪行都认了下来?

显而易见,这场黑客大战的输赢并不是表面上的那么简单,当中必然另有隐情。就是不知道里奇·斯克伦塔,甚至还有他背后的老师唐焕,使用了什么手段,才大海捞针地把罪魁祸首揪了出来。

可笑的是,《纽约邮报》太着急了,这种充满变数的动态被安排个“豆腐块”提一下也就算了,可你却非要长篇累牍地大肆报道,搞得现在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那么多没卖出去的当期报纸,都成了愚蠢无知的佐证。

当然了,FBI不会给出此类问题的答案——凯文·米特尼克这个家伙,就是老子凭一己之力抓住的,你们如果不信,那就去别处打听好了!

于是乎,不肯罢休的各路媒体分头行动,对太平洋电讯、方圆、哲儒,甚至里奇·斯克伦塔个人提出了采访要求。

结果呢,太平洋电讯、方圆、哲儒都很低调,只是发出了一个官方声明:罪犯落网,大快人心,今后我们会更加谨慎地展开系统安全工作,杜绝此类事故的发生。

如果说,太平洋电讯、方圆、哲儒这些大公司老成持重,情有可原,那里奇·斯克伦塔的淡然以对就耐人寻味、引人遐想了。

要知道,这样一个还在读大学的小伙子,正是血气方刚、年轻气盛的阶段,怎么可能背着输给凯文·米特尼克的失败记录无动于衷呢,

躲在大学校园里的凯文·米特尼克,不胜其扰之下,干脆做起了产品推销员,介绍了哲儒最近在计算机安全领域新推出的一个成果——杀毒引擎,用以抵抗开始泛滥的计算机病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