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宝大师-第4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4件虽然是这个目录里最不显眼的,可是放到市场上的话,最少也要价值300多万,这下,这个人情承的可是有点大了。
“老弟,你其实用不着这么慷慨,雍正年间的青花还是很有收藏价值的,就连高翔那幅画,应该也是一件珍品,这样吧,如果能谈的下来,你就把那件青花碗,还有那幅汪镛的作品捐出来就行,就这我都算是超额完成任务了。”
“哦?田主任你实在是太客气了,那就先这么说着,反正有什么事情我们及时沟通……”
第六百四十二章 珠宝公司
两人又商量了一些细节,田泽川起身告辞,李逸想了一下,拿起电话给白千叶打了过去。
这几天,李逸仔细的考虑了一下珠宝公司的事情,无论是自己创办,还是收购一个小品牌,他都需要有人手才行。
五叔那边的资源肯定是要利用起来,不过他那边更多的应该是在货源上,剩下的光明、郑树森甚至欧阳春他都会考虑把他们拉过来,但这几个都和他一样,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入行时间太短。
白千叶不一样,白千叶虽然一直都只是守着潘家园的那个小店,但毕竟在这个行业里摸爬滚打了十几年,各方面的资源都不是他们可以比拟的,更何况,他还想将他手里那篇《智证大师谥号敕书》收过来。
如果没有藤森的开价,这件事情应该不难,估计也就是几块玻璃种的事情,可是藤森那家伙竟开出了10亿软妹币的天价,虽然是个人都知道那玩意肯定值不了那么多,但古董就是这样,哪怕只有一个买家认可,它也就能值那个价格。
当然,如果他想要,和白千叶讲明白的话,凭他们两个的关系,白千叶绝对不会让他出那么高的价格。可是,越是这样越不能让他吃亏,更何况,如果没有白千叶,他也不可能得到鉴灵牌,那就更不可能会有现在的一切,从这个角度来说,他欠白千叶的更多!
所以他准备这次开珠宝公司把白千叶也拉进来,把他的店面、存货还有那篇《智证大师谥号敕书》都折算成股份,让他也参与到公司的管理中来,就凭他手头上现有的那些材料,这个公司就一定不会亏本,这样也算是报答了他的恩情。
电话接通,李逸把自己的想法简单的讲了一下,非常正常的,白千叶有些迟疑。
不过李逸也没有多说,他相信,只要他回去,让他看到他手里的那些存货,就算是有再多的迟疑也一定会不翼而飞。他现在打这个电话,只不过是让他提前有个心理准备,另外再确定一下《智证大师谥号敕书》的事情,这件东西,可是比现在这篇《吾庐》珍贵多了,一定不能让藤森那家伙骗走了。
搞定白千叶这边,李逸又给谭默轩打了一个,找谭默轩更多的是考虑到以后再有交换时可以让他帮忙谈判,甚至这次去俄罗斯就准备也让他一块赶过去。当然,以他的经验,在珠宝公司里应该也能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
至于郑树森这家伙,根本就不用事先打招呼,他要自立山头,他还能不过来帮忙?倒是欧阳春,可能还需要好好的沟通沟通,那家伙在梵克雅宝混的还不错,多半不是一个两个电话就拉的动的,他准备回国后找个时间面谈。
经营人员这方面的准备目前也只能做到这一步,就算是有不足,最后赖到王浩青身上,也能挖过来两个熟手,只是要想尽快的把公司开起来,还有一个最关键的问题,那就是玉雕师的问题,这一点,就要靠师父胡志远了。
“成名的玉雕师的话,不好请,而且成本也高,如果需要创牌子,打名气的话,你可以选择代加工的方式,这方面我能帮你。其他镯子之类的普通饰品,就没必要找名家了,我给你个电话,你回国后往粤省那边跑一圈,让他帮你找几个不错的年轻师傅,应该就能满足你的要求。”
胡志远听了李逸的打算之后,很快就为他指出了一条可行之路,这下,人员的问题基本上算是全部解决了。
成立珠宝公司,货源、人员只是一个方面,最重要的还是渠道,只是这方面他也只有一个大概的模糊概念,至于行不行,还要和其他人再多商量商量,这些都不是现在就能决定的,一切都只能等到回国再说。
将事情前后都想了一遍,李逸起身离开了酒店,他还要到双年展露个面,之后还要再联系一下罗果夫,一来是确定一下他们聚会的时间,二来,帕特那边也应该有回信了,虽然他之前不准备再在收购古董上画太多的钱,但董源的《秋日山景图》却不在此之列,更何况,他这次挪威之行,还收获了7800万美元的巨款,而这些钱,本来也就是准备全部都换成古董的。
电话接通,罗果夫直接给了他一个地址,就是他那个准备开办画廊的朋友的地址,也是即将举办的古董商聚会的地址。
罗果夫的朋友名叫阿道夫,是巴黎美术学院的一名教授,他准备开办的画廊并不在市区,而是在巴黎市郊的一个小镇,主要以欧洲当代画家的作品为主。当然,也会有一些古董油画出售,只是他自己并没有多少存货,更多的货源,还需要依靠罗果夫他们这样的古董商来提供。
“我开办这个画廊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给学生一个展示作品的地方,目前已经联系了我们学校和马赛公立美术学院的一部分研究生,接下来我准备再联系两个学校……”
阿道夫是一个满脸络腮胡子,满头花白的乱发,一看就很有艺术家气质的老人,他的这个画廊开在一栋乡村别墅里,整个别墅的一层被分成了一大一小两个部分,左边较大的展厅用来展示销售学生作品,右边比较小的那个,才会有一些比较知名的画家的作品出售。
只是现在画廊还没有布置好,学生作品那边,有几个年轻人正拿着一张图纸比比划划,应该是在商量布展的事情,小一点的房间里,四面墙上一共也就只挂上去了一幅作品,另外还有十几个镜框,都靠着墙斜放在角落里。
简单的介绍里一下情况,算是和李逸认识之后,阿道夫就忙自己的事情去了,李逸盯着罗果夫看了一眼,这里什么都没有,这家伙把自己喊过来干什么?
“喊你过来当然有好处,李,你知道吗?阿道夫这家伙手里,有一幅来自你们华夏的名画,绝对比帕特手里那幅要好,只是之前他一直都视若珍宝,想看一眼都难,但是这一次,我听说他有出手的意思。”
“哦?什么画?”
居然比董源的作品还要好?李逸一下就来了兴趣。
第六百四十三章 合作框架
在李逸看来,无论是在华夏画史上的地位,还是真实的水平,历代画家中,能够和董源比肩的每代也不过才寥寥数人,那就更别说能够稳居其上的了。
不过以上的考虑是综合考虑,如果单就孤立的某两幅作品来进行比较,应该还是能够分出高下的。只是这一点对于华夏的鉴定师、书画家来说,都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李逸也不认为这些老外能够有这个水平。
所以他很快就反应了过来,罗果夫之所以这么说,一方面应该是习惯性的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另一方面,则多半代表着帕特那边的谈判并不顺利,所以他想给他找一件替代品。
“罗果夫,是不是帕特不同意我380万欧元的报价,所以你才会告诉我这幅画的消息?”
罗果夫一愣,随即摇了摇头,
“不,不,李,我想你是误会了,那件事情和这件完全没有关系,帕特告诉我,他会慎重考虑你的报价,并在三天内给出答复,我认为他接受报价的机会非常大。”
顿了顿,他又接着说道:
“荆浩,荆浩你知道吗?我查过一些相关资料,无论是所处的年代,还是在华夏书画史上的地位,荆浩都要比赵伯驹高出一个层次。而阿道夫所收藏的正是荆浩的一幅作品,所以我认为,他的这幅画比帕特那幅,应该是更有收藏价值才对。”
荆浩?阿道夫居然收藏有荆浩的作品?
李逸不由倒抽了一口凉气,如果这幅画是真迹,那么,不要说帕特他们将那幅《秋日山景图》误认为是赵伯驹的作品,就算他们知道那幅画是号称南派山水开山鼻祖董源的真迹,其价值只怕也要比这幅画稍逊一筹!
之所以这么说,并不是说荆浩就一定比董源厉害,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传世作品的数量。
像是董源、王蒙、黄公望这些大家,流传至今的作品虽然稀少,但总有几幅真迹传世,可是荆浩,目前一共就只有两幅传世作品。
而且,这两幅作品到现在都还一直存有争议,有不少专家学者认为,无论是台北故宫收藏的《匡庐图》,还是美国堪萨斯城纳尔逊美术馆收藏的《雪景山水图》,都不是荆浩的真迹!
当然,抛开这个因素,单就华夏画史上的地位来说,荆浩不但不逊色于董源,而且还应该稍稍的高于董源。因为他不仅创造了笔墨并重的北派山水画法,被后世尊为北方山水画派之祖,还为后人留下了著名的山水画理论《笔法记》,提出了气、韵、思、景、笔、墨的所谓绘景“六要”。
《笔记法》绝对是古代山水画理论中的经典之作,而且比更早时期南齐谢赫的“六法论”更具理论价值,只是从这一点上看,荆浩就应该比董源成就更高,更何况,董源早期的山水画法也曾师法荆浩。
“如果再能拿到一幅荆浩的真迹的话,这趟欧洲之行……”
李逸感慨的摇了摇头,如果田泽川那边能够和日本方面谈妥,他这边再确定阿道夫收藏的确实是荆浩的真迹并囊入怀中,那么,他还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形容他这趟的欧洲之旅了。
看了看李逸的脸色,罗果夫双手一摊,做出了一个果然如此的表情,“李,就算是阿道夫准备出售这幅古画,但其价格很可能会是一个天价,所以我不得不遗憾的提醒你,事情应该没你想象的那么简单。”
“哈哈哈哈,没事,先不说那幅画是不是真迹还不知道,就算是他真的开出了一个天价,我想,我也应该有办法应付。”
从罗果夫提供的这些信息判断,如果阿道夫收藏的那幅画确实是荆浩的真迹,那么,他的开价很可能不会低于黄庭坚的《砥柱铭》或者王蒙的《稚川移居图》,也就是在5000万欧元左右。
不过,这个价格虽然吓人,但也不是不可以考虑,当然,他之所以这么底气十足,主要还是因为手上还握有三幅作品可以用来交换。
李逸手上留存的三幅作品,单以价值论,应该是以提香。韦切利奥的《天上的爱与人间的爱》最为珍贵。像是这种级别的古代油画,目前市场上根本就不可能出现,李逸相信,如果他只是求财的话,这幅画的价格很可能会超过3亿美金。
而那幅英国著名水彩画画家保尔。桑德比的《古老的山毛榉树》,价值虽然不太好估计,但李逸相信,如果找对买家的话,其价格应该也会超过一亿美元。
目前唯独让他无法界定的,是汉斯。霍夫曼那幅《对话》。这一次,如果阿道夫的开价真的和他猜测的差不多的话,他决定先将那幅画拿出来试试,就算是谈不成,起码也能知道一个大概的价格。
看到李逸信心满满的样子,罗古夫耸了耸肩膀,反正能说的他都已经说了,接下来,应该是没他什么事了。
“对了罗果夫,这次你们古董商的聚会一共有多少人?他们手上大概有多少华夏的古董?都有哪些是珍贵的国宝级或者一级文物?还有……”
看到李逸机关枪般抛出了一长串问题,罗果夫哀嚎一声,用力的拍了一下脑门,“停,停,李逸先生,我只是一个希望你能够跑一趟俄罗斯,让我从你那里赚上一笔小钱的可怜的古董商人,你的这些问题……哦买嘎,你慢点问,我们慢慢来讨论好不好?”
听到罗果夫的回答,李逸忽然灵机一动,问道:
“罗果夫,你一年能赚多少钱?”
“呃……刚才好像不是这个问题吧?”
“不是,我是想说,如果我想请你做事的话,应该给你开多高的薪水才合适……”
加上刚刚交换给约翰。卡鲁的那幅《呐喊》,到目前为止,李逸一共交换出去了四件欧洲的贵重古董。最开始的那件青铜时代,因为有马大神的帮忙,所以真正的做到了货比三家,虽然最后选择的迪恩是一个意外选项,但李逸觉得,就只有那次交换他占了比较大的先机。
当然,其后的几次交换他也都很满意,但之所以这么顺利,原因却更多的归结于一些意外因素的出现,要说将那几幅名画的作用发挥到极致,他觉得,还远远没有达到那个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