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鉴宝大师 >

第389章

鉴宝大师-第389章

小说: 鉴宝大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
  “这个简单,上网查一下潘大师的真迹,对比一下笔迹应该就能看出来,不过你小子实在是太厉害了,这都能看出来,我真不知道还有什么能瞒过你的眼睛。”
  李逸有些汗颜的摇了摇头,其实,这幅画鉴灵牌给出的判断是真迹,如果不是他习惯性的透视了一下,从装裱中发现了一些不同寻常的问题,还真发现不了。
  “应该是没错了,你看,这笔迹模仿的虽然很像,但和真迹比起来却显得僵硬了些,尤其是这个亮字,你看,潘大师写的古拙感很强,而这个模仿的痕迹就比较明显,还有这里,这几个字……”
  两人拿着手机,仔细对照研究了一番题跋的笔迹,不约而同的摇了摇头。
  这幅画,整体的感觉一看就是真迹,这种时候,大多数人都会忽略掉一些细节,而店家正是利用了这个误区,将这幅残缺的画作还原成了一幅完整的作品。
  两个人都是第一次遇到这种作品,因此又凑在一起研究了一阵,直到老板过来询问,他们才摇摇头,转身去看其他的作品。
  很快,李逸就看完了所有的画作,看到何冲还在研究那几幅老板刚刚说过的有潜力的作品,就走到柜台边,开始打量柜台里的物件。
  柜台里,各种颜料、毛笔、墨水占去了大约一半的位置,另外,各种可以用来制作印章的材料也占了差不多两个柜台,剩下的,一个里边放着十几方古香古色的砚台和一些墨锭,另一个里边,则摆放着一些笔架、笔洗、笔筒等物,看起来,都不是新东西。
  “老板,麻烦你把这个笔筒拿出来我看看。”
  李逸看上的是一件竹刻笔筒,因为他拥有一串竹刻金陵派创始人濮仲谦和嘉定派创始人朱鹤之孙朱三松共同用手工削制出来的珠子,而且还在通瑞宝年终核查的时候见识过清代竹刻名家封锡禄亲手所雕的竹刻香筒,因此对这类东西特别敏感。
  这件笔筒,只是看着就像是嘉定派名家所作,一上手,李逸更是认定,这八成也是一件封氏兄弟的作品,虽然不知道具体是哪一个,但绝对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宝贝!
  这件笔筒,雕刻的画面是常见的刘海戏蟾,其镂雕圆浑精湛,细入毫发,绝对是一件名家之作,只不过落款却不是他猜测的封氏三兄弟,而是嘉定派历史上更加著名的三个人,人称嘉定三朱之一的朱缨朱小松!
  朱缨是明代著名的书画家和竹刻家,其父朱鹤是嘉定派的创始人,历史上,人们将他、朱鹤以及他的第三个儿子朱稚征并称为嘉定三朱,他们,代表着竹刻的最高水平。
  嘉定三朱中,朱稚征的名头最为响亮,朱鹤稍次,至于朱缨,还要更加的差上一些。但也有人分析,朱缨的名头之所以不如其父其子响亮,并不是因为他水平差,而是因为后来人多喜仿刻朱鹤朱稚征的作品,所以这两人才会更加有名一些。
  至于为什么后来人会更多的模仿朱鹤和朱稚征的作品,也有人给出了解释,那就是朱缨在书画方面的成就太高,因此他的作品仿形易但仿神难,所以模仿的人才少!
  如果这个说法成立的话,那么,朱缨才是嘉定三朱中技艺最精湛的那个!
  当然,以上这些说法都是李逸逛论坛时看到的一家之言,并没有什么确切的证据,事实上,无论是朱稚征还是朱缨,其竹刻水平都达到了宗师的高度,而且因为传世的都极为稀少,其价值根本就无法界定,堪称无价之宝!
  朱缨的竹刻作品,目前能够确认为其真迹的不超过五件,但这几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和他传世的书画作品一样,以气韵神采见长。
  李逸仔细的观察了笔筒上的画面之后确定,这件,应该不是后人仿刻,而是一件真正的朱缨的作品!
  开启鉴灵牌,凉气一闪而逝,而李逸也得到了想要的答案。
  “老板,这件怎么卖?”
  “这件是清代嘉定派竹刻名家时钰之子时其吉的作品,你看这里,就是后人故意剜剔的痕迹,实意想要的话,12万。”
  闻言李逸翻了个白眼,这家老板也算是用心,知道大家不可能相信这会是朱缨的作品,所以伪托了一个时其吉的名字,可他们哪里知道,这一番说辞才是画蛇添足啊!
  “就算是时其吉的作品,这个价格也贵了点,这样吧,8万卖不卖?”
  “先生,您看我们本身就很实在,这件如果非要说是朱缨的作品,张口要个几百上千万的也不是不可以,可我们还是说了实话,所以您就别讲价了,这样,11万8,优惠两千,您看怎么样?”
  李逸想了想,直接掏出银行卡递了过去,11万8就11万8吧,反正便宜已经占足了,如果因为这两三万再发生什么变故就不好了。
  “老弟,又看上什么东西了?”
  何冲听到这边李逸和人讲价,就匆匆走了过来,拿起笔筒看了两眼,听到居然要11万8,不由皱起了眉头,这件笔筒,在他看来应该不超过5万,要价11万8,这价格也太虚了点!
  “老弟,这件东西你还是再仔细看看吧,我觉得……”
  话还没说完,他就看到店伙计将收款条和银行卡递了过来,心中一急,不由脱口而出,“哎呀,你这个人,怎么净乱花钱呢?!”
  
第五百六十一章 借笔筒
  
  看到何冲确实急了,而且人家又是为他好,李逸不由挠了挠头皮,“何兄,我这真不是乱花钱,因为除了钟胡两位老师之外,我还拜了一个师父,他就是搞雕刻的……”
  何冲撇了撇嘴,根本不信他的解释,
  “要照你这么说,我打小学认和田玉的时候,还拜了一堆的师父呢!”
  闻言,李逸哭笑不得的摇了摇头,正待解释,身后忽然传来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转头,就看到一个大约二十四五岁,带着眼镜的年轻人快步走了过来。
  “伙计,你们那件刘海戏蟾的笔筒呢?”
  伙计刚刚拿过盒子和泡沫,正准备帮李逸把笔筒装起来,闻言不由一愣,随即指着柜台上的那件笔筒说道:“刘海戏蟾?你说的是这件?”
  年轻人急忙弯腰看了一眼,然后转身兴奋的对着刚刚走过来的一名年约五十上下,脸颊削瘦,气度沉稳的老人说道:“朱老,我说的就是这件!”
  “这件?”
  朱老先是微笑着冲着李逸二人点了点头,然后一弯腰,盯着柜台上那件笔筒看了两眼,眼神陡然亮了起来。
  “这件笔筒……”
  朱老一边沉吟着一边将笔筒拿了起来,伙计正待阻止,却发现连李逸这个主人都没什么动作,就将手收了回去。
  “这件笔筒怎么卖?”
  “老先生,这件笔筒已经卖给这位先生了,您要是喜欢的话,不妨再看看其他的,这件,还有这件也都不错。”
  “已经卖出去了?”
  朱老的脸上流露出一抹失望、后悔、愤恨交杂的神色,不过转眼间他就又平静了下来,他仔细的看了看笔筒,转头对李逸说道:“小兄弟,能不能借一步说话?”
  看到老人的反应,何冲知道李逸恐怕是又捡到宝了,就轻轻的捅了他一下,使了个眼色,想不想让给他都无所谓,听听开价总可以吧?
  李逸一想也是,封锡禄的他大概还能知道个价格,这朱缨的,还真得打听打听。
  看到李逸点头,朱老连忙让伙计帮忙将笔筒包起,而这时那伙计也看出来了,这件笔筒他们只怕是卖亏了,就拖拖拉拉的不想包装,“各位请稍等,我把老板喊过来好不好?”
  “喊什么喊,收银条还在这儿呢!”
  何冲一把从他手上抢过装着泡沫的盒子,一手拿起笔筒,“走,我们找个安静的地方去!”
  几人走出店铺,年轻人将他们领到前边不远处的一个茶楼,开了一个小包间,四人坐定,他开始介绍,“我叫吴景涛,在长安的一家外资公司工作,平时喜欢玩个收藏什么的,这位是朱同朱老,是……”
  “我是一名竹刻师,平时都在嘉定那边。前几天,小吴给我发了两张这件笔筒的照片,我看了一下觉得还不错,正好今天过来办事,就让他领我来看看,没想到还是来晚了啊!两位,请问如何称呼?”
  朱同并没有实话实说。其实,吴景涛是将照片发给了他的一位徒弟,但他徒弟根本就没当回事,只是今天上午他讲到朱缨的时候,将那几张照片拿出来当笑话给大家传看,而他一看,就发现了几个疑似的地方,于是立马买了机票赶过来,没想到还是来晚了。
  李逸笑了笑,说道:
  “朱老您好,我叫李逸,他叫何冲,今天正好没事想逛逛市场,看到这件笔筒不错,就花钱买了下来。”
  “哦,小兄弟,这笔筒你买的时候,花了多少钱?”
  “差不多12万吧。”
  “那,现在我出20万,让给我可好?”
  李逸摇了摇头,开什么玩笑,200万再翻两番都他不会卖,更别说是20万了!不过对于朱老,他却没有像对穆郁雨那般反感,原因很简单,穆郁雨好歹和他也算是一伙的,而这个老者,则是一个陌生人。
  “那……小兄弟要多少钱才肯出手?”
  “我也不是很清楚,不过,如果封锡禄的作品都能卖到200多万的话,朱缨的作品,我想翻个一两番应该是没什么问题。”
  何冲倒抽了一口凉气,200多万翻两番岂不是要近千万?可是,近千万,就这么一件笔筒?他觉得李逸有些太夸大了。
  吴景涛的反应和他差不多,根本就不相信一件竹刻的笔筒能够卖到近千万,只是他还没来得及刺李逸几句,就听朱同说道:“原来小兄弟也是个高人啊,这样的话,那我也就不绕圈子了,这件笔筒,我出800万如何?”
  这个价格一说出来,何冲和吴景涛就好像被人点了穴道一样,呆在了当地。而紧接着,李逸的回答,则让他们觉得,这世界,好像和他们平常生活的世界有点不太一样,实在是太疯狂了!
  “朱老,这不是钱不钱的事,而是这件笔筒我根本就没打算卖!”
  “小兄弟,你先别急着拒绝,这样,我再加200万,给你凑个整数,一千万!怎么样,我想就算是拿到苏富比去拍卖,应该也拍不到这个价格。”
  李逸苦笑一声,
  “朱老您误会了,我真的不是嫌价格低,而是因为朱缨的作品确实是太少了,恰好我自己又在学雕刻,所以我就想自己收藏。这样,朱老,如果哪一天我想出手,我一定第一个通知您!”
  看到自己出到这个价格李逸仍不肯卖,朱同就知道恐怕是没戏了,不过又听到李逸说他也是学雕刻的,不由又升起了一丝希望,连忙问道:“你也是学竹刻的?师父是谁?”
  “我不是学竹刻的,我师父是胡志远胡老师。”
  “咦?”
  朱同一愣,随即脸上就流露出一抹喜色,本来他问李逸师父的意思,就是想试试看徒弟这里走不通,那就走师父,可没想到他师父居然会是胡志远,这下,事情应该简单了不少。
  “原来小兄弟是胡志远的弟子,那就怪不得了。”
  朱同组织了一下语言,他准备把事情彻底讲清楚。
  “事情是这样的,今年正好是我们嘉定派成立450周年,而你这件笔筒,是我们嘉定派二祖朱缨的一件佳作。所以,如果小兄弟实在是不愿意卖的话,不知道能不能借给我们几天,我想在周年聚会的时候,让大家看看老祖宗的手笔。”
  李逸一愣,随即流露出一副哭笑不得的表情,这玩意,这么珍贵,你一个陌生人居然说借就借,你让我该怎么说?
  “哦,抱歉,是我没说清楚。是这样,小兄弟,我们嘉定派诞辰450周年庆典的日期是农历10月初8,也就是阳历11月12号,我回头给你发一张邀请函,你到时候带着笔筒一块过去,然后我再准备一千万的押金和一份借用协议,我们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你看如何?”
  看到李逸还是有点不太愿意的样子,朱同苦笑一声,拿出了手机,“这次我们也准备邀请你师父胡志远参加,只是胡老弟一向都很少出席这种活动,所以我准备过一段时间亲自送邀请函上门。不过既然遇到了你,那我现在就给他打个电话,争取到时候让你们师徒两个一块去!”
  李逸一听他不但认识胡志远,而且关系好像还很不错的样子,不由挠了挠头皮,看这老先生的做派,应该也是一位非常著名的竹刻师,可是,他拿到那串濮仲谦和朱稚征合作的珠子之后,也曾了解过当今的竹刻名家,似乎没有这位的名字啊?
  迟疑间,电话已经接通,朱同和电话那边的人说了几句,就将手机交给李逸。李逸接过只说了一句,就确定,电话那端,确实是他师父胡志远!
  “李逸,你那件笔筒……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