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相声大师 >

第329章

相声大师-第329章

小说: 相声大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丁啊,要不你干脆来我这儿算了,我们明年就要开分社了,缺人啊,你就当帮我一忙呗。”何向东泡着茶,桌上放着瓜果点心,他和丁锦洋边吃边聊。
  丁锦洋剥着杏仁,他挺爱吃这个的,嘴里边感受着杏仁的香味,边说道:“我才不来给你打工呢,到时候你压榨我这个小员工怎么办啊?”
  何向东都要无语了:“压榨什么呀,咱哥俩谁跟谁啊。要在以前我还真不敢叫你,以前生意差,心里没底气。现在日子好过了,咱们就一起干呗,咱们都是相声演员,能好好说相声比什么都强,老是去拍戏的那边扎堆干嘛?”
  丁锦洋却是摇摇头,没有多说话。
  他现在也经常来向文社走穴演出,何向东也邀请了他好几次了,可他就是一直不肯答应。
  何向东也以为他是不舍得丢弃自己的铁饭碗,才不肯来的。这事儿他也没法多劝,一个人一个活法,他自己愿意就好,旁人强求就没意思了。
  当然,若是丁锦洋有一天真的愿意来,何向东肯定是举双手欢迎的,一来丁锦洋本事在这儿,他实力确实不错;二来他们关系也好,都是好朋友,能一起说相声是最好不过的了。
  这边正聊着呢。
  张先生也来了,老头儿歪着个肩膀,抱着个茶杯就过来了,现在天气冷,张先生就抱着茶杯不松手了。
  张先生对何向东说道:“我弄得那曲子是确定了在商演上唱了是吧?”
  何向东点头:“对,咱们在商演上全球首发。”
  张文海没好气道:“去你的,还全球。”
  何向东笑道:“不然呢,三里屯首发啊?”
  张文海挥挥手,嘴里骂道:“一边玩去。”
  说完,张文海扭头又走了。
  丁锦洋有些诧异:“你们又要办商演了?”
  何向东笑着点头:“对,年前再办一场。”
  丁锦洋道:“厉害的,这都第五场了吧,这次办在哪儿啊,北展还是民族宫啊?”
  何向东看着丁锦洋,微微一笑,吐字说道:“这次去天津。”
  “啊?”丁锦洋傻了。
  ……
  天津可向来是有相声窝子的称号的,相声的出处是北京,聚处却是在天津,相声界多少鼎鼎有名的大腕,都是在天津成的名,立的腕儿。
  所以在旧社会时期,相声艺人都认为,你在别处有多大名气,观众有多捧,这都不算什么,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你有能耐上天津去闯一闯啊,那是相声的大本营,只有在那里打出名气来了,才能说明你的能耐。
  天津说相声的确实很多,藏龙卧虎,高手如云。96年天津台开始录制传统相声集锦的时候,还遭到不少毛头小子嘲笑,八十年代评出来的相声十大笑星没一个是天津,相声高手都汇聚在北京,结果你们还把这种录制节目放在天津,这不是闹着玩嘛。
  真正录制开始之后,那帮人毛头小子却傻了眼了,相声窝子的名头可不是随便说说的。一大群前辈高人手挽着手就从犄角旮旯出来了,这可都是从旧社会时期就开始说相声高手啊,那水平是没得说的,节目播出之后,也震惊了业内。
  97年的时候,何向东还去参加了第二期的录制,也在录制上认识了不少前辈,还得到了马三爷的指点,获益匪浅。
  一别多年过去了,何向东决定再回天津,这一次是去做商演的。原因有很多,何向东自然也有不在天津成名,就不算立腕儿的老封建心态。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京津一带是相声的起源地和兴盛地,这里相声基础最好,爱听相声的人很多,而且北京和天津离的也不远,上高速不到两小时就能到了,很方便,若是这次在天津能打出名气来,那对向文社的发展是很有帮助的。
  当然,在何向东内心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他一直没向外人透露过。他从艺二十年了,到现在,他始终认为他最辉煌的时候是他九岁在天津连城曲艺俱乐部说相声的时候。
  虽然现在挣得更多,观众也更多,但何向东最难忘的还是在那时。离开天津之后,相声也到了一个低谷期,何向东经历过绝望,也燃起过希望,风风雨雨这么多年了。
  向文社也有了今天的成绩,已经陷入低谷的相声也有了复苏的迹象,虽然很多事情都还没有达到何向东心里的要求,但他还是想回一趟天津,向曾经的自己做一个交代,也算是给自己这么多年的努力交一份答卷。
  天津商演已经在筹备了,这一次的演出方还是环天传媒,双方合作挺好的,只要是他们能做的商演,何向东就不打算换别人了。
  现在乔宇已经带着他的团队到天津去做筹备工作了,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
  “师父,云季和谢全两位老师,今天请假,说晚上不来演出了。”老二进了门,跟何向东说了这件事情。
  “嗯。”何向东微微颔首,他心里清楚,八成这两人是又接了什么走穴演出了,所以不来了。
  何向东给他们开的工资是还不错的,一人是一百块钱一场,如果一天都在园子里的话,能演两场,一天就有二百块钱,一个月演下来也有六千了,何向东已经很厚待他们了。
  但是这工资是比不上他们去走穴演出的,只不过园子里面的演出是稳定收入,只要演就会有的,而走穴是不常有的。
  何向东眉头皱着,又想起了那晚上田佳妮跟他念叨过的事情,心头没由来的一阵烦闹。
  老二看看何向东又问:“师父,那咱们晚上演出怎么安排?”
  何向东想了想说道:“让陈博上去说一段儿,你范师爷今儿来了吧,让你范师爷带他一段。你去把陈博给我叫来,我给他说说活儿。”
  老二应了一声就出去了。
  高刚龙看着陈博兴高采烈往何向东房间走的样子,他心头郁闷不已,陈博是跟他一起来的,现在人家都能上场说相声了,而他却还是连上场唱小段儿的资格都没有。
  高刚龙低着头,双手紧紧抓着快板。心头委屈的不行了,他在向文社这段日子过的也不好,倒不是不给他吃穿,也没有谁欺负他,就是他学东西太慢了。
  别人半天就能会的东西,他学好几天都没个头脑。何向东让他跟小五一起打快板,小五嫌他笨,不肯带他;让他跟小四一起唱太平歌词,小四也嫌他笨,唱的都不在板眼上。
  被这两个孩子这样嘲笑,高刚龙差点没羞臊死。他现在都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不适合干这一行,自己完全学不来啊,就连刚来的小龙和小虎都学的比他快。
  高刚龙抓着快板砸了一下自己的头,面容苦涩。


第0636章 艺福班苟启福
  天津民间也开了好几家相声小剧场,毕竟是相声窝子,这里相声事业的发展可不比北京差多少。
  艺福班是天津城里比较有名气的民间相声团体,这家相声班子是00年成立的,到现在已经有四年了。
  这家班子也得到了天津许多相声前辈的支持,很多有实力前辈都加入进来了,这些人都是懂相声的人,也知道怎么样说相声才会被观众喜欢。
  所以短短几年时间,艺福班倒是真有了点模样,也非常受观众的欢迎,倒是也还能赚点小钱,说相声的这帮人至少能靠着说相声吃饱饭。
  可别以为这是句玩笑话,现在是真的没几个人听相声了,民间说相声的都是有兼职的,全职说相声他得饿死,去年的向文社也只是做到让大家吃饱饭仅此而已,跟现在的艺福班是一样的,所以艺福班能有这份成绩就已经很不错了。
  艺福班的班主叫苟启福,是一个年近四十的相声演员,艺福班就是他和一批老前辈们一起创立的,现在他在天津的相声界里面还是挺有几分名气的。
  艺福班的演出地点是在当地的一家茶楼里面,相声本就是一门茶馆里的艺术,这也算是回归本源了。
  苟启福今天在后台办公室里面招待客人,毕竟接近四十岁了,苟启福面容也透露出些许沧桑的味道,有一种成熟的男人的魅力,头发梳成大背头,只是发际线比较高,可能再过几年就能瞧见地中海的奇景了。
  坐在苟启福对面的是跟他年龄相仿的男人,只是这人长得油头粉面的,看起来圆滑了许多,这人叫周国庆,是天津芳兰剧场的经理。
  苟启福给周国庆沏着茶,周国庆肥肥的脸上满是笑容,对苟启福说道:“哎,姐夫,那向文社来天津商演的事情你知道吧?”
  苟启福没抬头,依旧专心沏茶,嘴上回道:“嗯,听说了,怎么,你也知道这事儿了?”
  周国庆笑道:“当然啦,他们就是选的我们剧场演出。”
  “哦。”苟启福应了一声,把茶水送到周国庆面前,说了声,“喝茶。”
  周国庆用手轻扣桌子两下,表示感谢,嘴上却很迫不及待,还带着一丝幸灾乐祸:“哎,姐夫,这北京说相声的可跑到咱们天津来踢场了,你就这样看着啊?”
  苟启福把自己桌上那杯茶水拉到身边一点,语气平淡说道:“什么踢场不踢场的,自古以来,说相声的得在天津打出名气了,才能算是立腕了,这人啊,是来天津扬名来了。”
  周国庆还在挑事儿:“我可听说他们在北京城都红的不行了,那票房门口都是人挤人的,好多人拿着钱都买不着票呢,北京的黄牛也有一大半在人家那里扎堆呢,而且我还听说了,人家在北京都已经办了四次商演了,挣了好几百万呢。”
  苟启福微微颔首,周国庆说的这些东西他都清楚。天津自古就是京畿重地,跟北京城离的很近,再说大家都是相声行的人,他怎么会不知道最近风头正盛的向文社还有何向东啊。
  现在何向东还有向文社的相声就有好些在天津广播台播放了,很多天津观众都听到人家的相声了。
  只不过向文社目前还是火在北京,在天津的影响力还是差了许多的,毕竟北京是大本营,何向东跟北京电视台、广播台都有合作,这种宣传是覆盖性持续性的。
  天津又没人帮他宣传,就是广播台偶尔会放一点何向东的相声,所以在北京几乎已经是家喻户晓的何向东,在天津就差了许多了,连京畿重地都是如此,就更别说其他地方了。
  出了京津一带,何向东就比路人强的有限了,毕竟这不是后世的网络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还是比较慢的,另外就是何向东走红的时间太短了,到现在满打满算还不到一年呢。
  周国庆坏笑道:“姐夫,你说我要不要在他们商演上使点手脚?”
  苟启福都要无语了,斜着眼睛看周国庆,没好气道:“我说你是不是不挑事儿就浑身不自在啊?他们向文社红了,这对相声界来说是件好事,他们能带动更多人听相声,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件好事,我们也能活的更滋润,中国那么大,他向文社一家又没法抢占所有市场。”
  周国庆竖起了大拇指,赞叹道:“姐夫你真豁达,我可听说北京说相声的那帮人可跟何向东打的不可开交啊。”
  苟启福摇摇头:“那没办法,何向东憋着弄死他们,人家也想要弄死向文社,这能不打起来吗?”
  苟启福又叹了一声:“不过啊,何向东这个人是有点独的,而且性子也硬,现在看起来还挺膨胀的。”
  周国庆疑惑道:“膨胀?怎么说?”
  苟启福道:“他来天津办商演,也没见他跟谁打过招呼,这还不膨胀啊?”
  周国庆哈哈大笑:“你还装大方,现在露馅了吧?”
  苟启福摇摇头,没有说话。
  拜访当地同行这种规矩在旧社会时期是很普遍的,那时候每个地方的人都很独,都是比较排外的,你外地人要过来做买卖,得拜会当地同行,得到他们认可了,你才能在这里做生意,不然人家轻则不理你,重则就要捣乱了。
  以前跑水走码头的人士管这种方式叫做拜码头,而江湖艺人管这种事情叫做拜相,行客拜坐客,外地同行来此拜会本地同行,当然在本地的同行不一定是本地人,但只要他来的早,你还是要拜会人家的。
  按照老规矩来说,你只要上门来拜会了,一般情况下本地艺人都是会同意的,而且还会告诉你当地的风土人情,人们的性格习惯,好叫你在卖艺的时候能多挣些钱。
  就算有什么意外情况,人家不想让你在这里卖艺,也会给你一点盘缠,让你到外地去的,这都是旧社会时期的老规矩了,到现在就淡了许多了。
  现在的拜相只是让人挑不出理儿来,不拜相也没关系,谁还能硬拦着你,不让你演出啊?
  “师父,有您一封请帖。”外面进来一个小年轻。
  苟启福接过打开一看,乐了。


第0637章 蔡生意
  何向东从酒店出来的时候,眉头锁的很是厉害,他遵照老礼儿给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