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相声大师 >

第276章

相声大师-第276章

小说: 相声大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常时髦。今天叶自清旁边还坐着一个中年男人,挺眼生的,何向东不认识他。
  叶自清现在也就是安安静静听相声了,不再领着观众们一起起哄闹事了,毕竟人总是会成长的嘛,她已经长大了,已经成熟了,已经不再是当年的她了。
  何向东和张文海两人在台上站好,两人对着观众深深一个鞠躬,观众掌声起。
  何向东道:“人来的不少啊,刨去空座都坐满了。”
  “嗨,这叫这么话。”张文海吐槽了一句。
  “噫……”观众起哄,何向东每次上场都会说这句话,可谓是槽点满满,观众表示很嫌弃。
  何向东微微一笑,四年过去他的台风更加稳了,整个人身上也带着一份成熟稳重的味道,举手投足之间都很有味道,就像是唱了一辈子戏的角儿一样,每一个动作都带着戏味,非常有观赏性,他已经把戏曲程式融入到骨子里面了。
  何向东开始接话道:“刚才前面给大家表演的是我们的鸡犬升天组合。”
  “这什么破名字啊?这。”
  何向东道:“不过最近听说他们要改名字了。”
  张文海问道:“哦,改什么了?”
  何向东朗声道:“鸡飞狗跳。”
  张文海挥挥手,笑骂道:“这还不如原来呢。”
  ……
  台上说的热闹,台下叶自清对着身边的中年男人轻声说道:“这个人就是我和你说过的何向东。”


第0532章 这不是大鼓
  中年人指了指旁边的张文海,笑着问道:“年纪不轻啊。”
  “去。”叶自清没好气地拍了中年人一下。
  中年人笑了一下,没有多说话。
  台上演出继续,接话和迎门包袱过后,何向东继续说道:“上到台来先做一个自我介绍,我叫何向东,是相声界的一个小学生,不值一提。”
  张文海挤兑道:“这会儿怎么这么谦虚了啊?”
  “噫。”观众起哄,来的都是老观众,他们太清楚何向东的德行了。
  何向东很不好意思笑道:“我一直都很谦虚的,不喜欢张扬自己,所以接下来要隆重介绍一下我身边这位老师,这位老先生可是个大名人啊。”
  张文海连连摆手:“不敢当不敢当。”
  何向东却道:“得好好介绍介绍您。”
  张文海道:“那您给大伙儿说说。”
  何向东看着观众,左手指着张文海,非常骄傲道:“这就是我们奥运会最不平衡赛金牌得主,这是世界冠军呐。”
  “哈哈……”观众笑。
  张文海都愣住了。
  何向东扭头看着张文海,看他还没反应过来,他索性就肩膀一歪,一个肩膀高一个肩膀低,学张文海的样子走路。
  “嗨。”张文海似是才反应过来,大呼一声,然后撑着桌子大笑起来。
  观众见着此景,笑的更厉害了。
  现在何向东说相声就有一点不着于形的感觉了,随口捻来就是相声,他只要一张嘴,甭管说什么,哪怕只是一句简单的“你好”都会让旁人觉得很有意思。
  这是一个把幽默理解进骨子里面的人,可以这么说,现在何向东就是相声,他的言谈举止就是相声。都说相声说到最高境界,聊天就是相声,在聊天中就能不知不觉把相声说完了,何向东离这个境界已经不远了。
  四年前的何向东就像是一轮曜日一般,光芒夺目,同时代的年轻艺人全都被他一人压下,凌绝当代。
  而四年后的今天,经历过向文社四年磨练的何向东,已经完全沉下心来了,四年来他没有任何资源,没有任何渠道,同行同业都要忘掉这个昔日的天才了。
  可这段时间对何向东却是极为重要的,他洗尽了一身的铅华,现在的何向东沉稳内敛,身上虽没有了刺目的光彩,但他内在蕴含的神彩却远胜从前。
  这一年的何向东才28岁,别的艺人可能都没成熟,都还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而何向东举手投足之间却竟然有了一代宗师的风范了,他的实力已经在相声界那些名家之上了,可惜相声界还没人能知道这一点。
  几个包袱说完,开始入正活儿,今天这段相声的名字是《学大鼓》,一个典型的柳活儿作品,何向东最擅长的就是柳活儿了。
  何向东对张文海说道:“要说这好听啊,还得是西河大鼓。”
  张文海捧着说道:“那行,那您来两句给我们听听。”
  何向东面向观众,说道:“这西河大鼓啊,是起源于西河的,所以叫西河大鼓,然后呢,在东河的就叫东河大鼓,京杭大运河的就是运河大鼓。”
  张文海惊叹道:“嗬,您是真有学问啊。”
  何向东恬不知耻拍着胸脯道:“还行,平时没事就爱看看书。”
  张文海摇摇手:“行了行了,别糟践人家看书的了,你抓紧时间唱。”
  “那我唱小段儿啊。”
  张文海是个碎嘴子:“行,给唱个两分钱的就行。”
  何向东不干了:“两分钱?两分钱就顶多能听个屁响。”
  张文海却乐道:“那行啊,我给你一毛钱,你给我放五个屁。”
  “噫。”观众起哄不断,嫌弃的都不行了。
  台下的叶自清也在翻着白眼,台上那群家伙还真是百无禁忌,什么都敢拿出来说。
  坐在她身边的中年人也是摇头一笑,说道:“捧哏的那老爷子还真能挤兑人啊,这是想尽办法给逗哏演员添乱啊。”
  叶自清摇摇头,很无奈。
  台上的何向东也无奈了,他指着张文海笑骂道:“您可够俗的啊,咱们向文社要说高雅相声。”
  张文海挤兑道:“你嘴里蹦出来的东西跟高雅沾边吗?”
  何向东被噎了一下,跳着脚道:“不是说好唱大鼓的吗?您都把话题岔哪儿去了?”
  “哈哈。”张文海摇头笑着,观众更是乐不可支。
  何向东都要崩溃了。
  “噫。”观众再一次起哄,现场气氛很活跃,很热闹。
  张文海笑完了,推了推眼镜,才道:“行行行,你赶紧唱。”
  何向东指着张文海,对观众说道:“这老头多坏呀。”
  张文海一指自己:“我呀?”
  何向东等观众笑完了,他才道:“好了,接下来给大家唱一段西河大鼓,灞桥挑袍。”
  台上没有伴奏,何向东清唱:“秋色残调,金乌萧条。寿亭侯挂印封金,辞曹操,出许昌。吩咐一声众军校,来呀,皇嫂的车辇要慢慢的摇,趁着这秋分霜降,天气早,金风阵阵,透某的征袍……”
  台下观众纷纷露出享受的表情。
  一号桌坐在叶自清身边的中年人却眉头一皱,脸上露出疑惑的神色:“这不是大鼓。”
  “什么?”叶自清一愣。
  中年人道:“我懂的也不多,让我多听一会儿。”
  “好吧。”叶自清应了一声。
  又听了几句,中年人果断道:“这与普通的大鼓不一样,少了点大鼓味儿了。”
  叶自清惊讶扭头,可是她却没看见中年人眼中的失望之色,反而看见了中年人眼中散发的欣赏神彩,从进门到现在,叶自清还是第一次看见他有如此表现。
  “到底怎么了?”叶自清满心疑惑。
  “好。”中年人高声叫了一声好,高举双手给何向东唱的大鼓打拍子。
  观众都是盲从的,他们也觉得何向东唱的大鼓很有味道,然后见着有人领头打拍子,他们也全都跟了进去,一起拍了起来。
  台上的张文海当时便把目光投向中年人,眼神中带着审视的味道。
  何向东唱着大鼓,也往中年人那边瞥了一眼,中年人坦然与之对视,何向东一瞬便挪开了眼光,丝毫不在意。


第0533章 鄙人江一生
  所有需要唱的东西都要有旋律和节奏,但不同的艺术有不同的节奏,甚至连称呼都不一样。
  歌曲里面对节奏的称呼是拍子,三拍、五拍、八拍。而传统曲艺则是把节奏叫做板眼。
  有句成语叫做一板一眼,这就是从曲艺里面衍生出来的,这是一眼板,太平歌词全是用一眼板演唱的,板起板落。
  曲艺艺人手上拿着的家伙的板就是控制板眼的乐器,唱太平歌词用的玉子,唱大鼓用的云板,这都是。
  合上,嗒,一声响,这是板;打开,是眼。第一个字落在板上,第二字落在眼上,第三个字又在板上……
  这就叫做一眼板,太平歌词基本上都是这种。
  还有一板三眼,三眼板,还有散板。种类很多,而且不同的曲目的唱词有些是第一个字要落在板上,有些是要落在眼上的,甚至是一首曲子里面都会有很多种变化。
  而观众给演员鼓掌打拍子,这就是打板,因为双手合上就是板,打开就是眼啊。
  但是这种行为是在给演员捣乱,因为观众绝对不可能把板眼找对的,要是水平不够的演员被观众这样一捣乱,台上立马就要出错了。
  所以中年人此举是在给何向东找乱子啊,也正因此台上的张文海也用审视的眼神看了过来。
  何向东却是丝毫不惧,这对别人来说可能是个大难题,但是对他,那就是高射炮打蚊子了,简直是不费吹灰之力。
  何向东一点不乱,灞桥挑袍的板眼和旋律一直非常正确,和观众的拍子既相和又相斥。
  “见华翰,方知晓,却为何将军你要辞曹。云长闻听卧蚕皱,尊了声丞相是你听着。想当初,屯土山降操约了三誓,所因为皇嫂无处住着。斩颜良,诛文丑,我立功报效,今日里河北寻兄走一遭。丞相的恩德云长全都记得,改日里狭路相逢,我再来将你饶……”
  一顿。
  “好。”观众把拍子一收,大声鼓掌叫好。
  中年人一直在关注何向东,眸子深邃,但是里面蕴藏着的喜色却越来越盛。
  他发现何向东手上是没有板子的,在观众开始打拍子之后,他身上也是没有其他动作的。
  这是有讲究的,如果台上演员手上有板的话,他就不容易被观众干扰,他自己打着板能把节奏控制住。
  如果没板,台上演员也可以用两根手指来找板眼,效果是类似的,或者是用身体的扭动亦或者是用脚踩地面,这都是可以的。
  当然最厉害的就是何向东这种了,身上任何小动作都没有,任凭观众如何捣乱,他都不可能会唱错,这叫心板,他的板是在心里的,心不乱,板就不乱。
  何向东在好多年前就练成心板了,中年人想用这个难为何向东,怕是很难奏效了。
  何向东心中也有疑惑,这中年人明显是懂行的人啊,知道观众的打拍子是会影响到台上演员的演唱,可他为什么还要这么做?
  他看起来也不像是来找事儿的啊,他可是叶自清带来的人啊,叶自清可是向文社的头号铁杆支持者,何向东相信就算是向文社的人走了,叶自清都不会走的。
  所以这人究竟是谁?
  何向东和张文海心中疑惑甚多。
  《学大鼓》说完,范文泉上来说了一个单口的,范文泉其实现在挺不爱说单口的,尤其是长篇的单口相声。
  原因很简单,因为何向东说的太出色了,观众太喜欢了,人家珠玉在前了,老范觉得自己都一把年纪了,再上台找埋汰这不是找罪受么。
  可是向文社里面现在也就他和何向东两人能说单口,有时候节目安排不过来,就只能让他顶上了。
  张阔如和王弥苇倒是也能说,可是这两人都不上台演出了,他能怎么办,他也很绝望啊。
  范文泉的单口说着,场上倒是也有好些观众上厕所去的,范文泉全程是黑着脸的,但是也不能怪他,恰好这个点儿是观众坐久了要上厕所的时间。
  单口结束,何向东带着老二上台来了,说的是简单的开蒙活儿,不是八扇屏,这次是说《对对子》,这种开蒙活儿简单,谁都能来,但是想要说出色了却是极难。
  还有文章会和大保镖,文怕文章会,武怕大保镖,这种活儿有嘴就能说,可是要让观众不厌烦,还能甘之如饴的倾听,那就太难了,这可相当见功夫啊。
  老二的台风和性格一样,稳重,非常稳重,别的人第一次上台心中肯定会紧张的,使活儿的节奏肯定也是偏快的,抖包袱也是比较跳脱的。
  哪怕是何向东当初都是如此,可老二却不一样,他反正就是按照台下练好的上台,该是什么节奏就是什么节奏,尺寸和裉节与平时一般无二。
  在台上没有表现太出色,但也绝对不会出问题。何向东已经很满意了,说相声稳重才是最重要的,只有稳了,根基扎实了,才能往上面加东西。
  老二在短期内的进步可能并没有他的师兄弟的大,但他是逐步提高的,未来的艺术成就说不定还是老二最高。
  艺术成就和成名立腕是没有必然联系的,成名立腕离不开高超的艺术水平,但是艺术水平高了不一定就能成名立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