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相声大师 >

第158章

相声大师-第158章

小说: 相声大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何向东心头微怒,别人说他没事,反正他早就没脸没皮了,再说也没人敢在专业上质疑他,论相声功底他可是有一代名家的水平了。但是现在看着薛果被人质疑而感到尴尬,他的心头就有些怒了。
  但是他也没有当场就发飙,在他看来干这一行的就是用实力说话,你实力不济被人笑话是活该,但他相信薛果是有这个实力的。
  何向东在台上稍微一顿,便继续往下说:“相声分成好几种,有单口的,有对口,还有群口的。这里面最难的就是单口的,一个人说的最难,说文说武我自己,集万事万物于一身,好似一台大戏。”
  “我们团里面的青年相声演员薛果,就是前面我说对口时候给我捧哏的那人。他可不只是会捧哏啊,说学逗唱什么都能来,说单口也是相当了得,在我们团里面绝对是佼佼者,能耐都大的不行了。来,让我们掌声有请他上场。”
  观众鼓掌。
  薛果有些愕然地抬头看何向东。
  演员们也都愣住了。
  刚才何向东那一番话的确是在捧薛果,但同时也给他架上去了啊,这要是薛果说不好,那可就真是闹笑话了。
  高高捧起,然后重重拍下?他们俩不是关系好吗?
  这些质疑的演员们纷纷露出了古怪的笑意。
  石先生也皱着眉头说道:“这何向东是怎么回事。”
  自己徒弟自己最清楚,薛果的本事他再清楚不过了,他的单口水平根本不行啊,这上台本来就是慎着点的,结果何向东还来这一出。
  侯三爷眉头也皱起来了。
  何向东却一点不顾,就是冲着薛果微微点头,然后便迅速下场了。


第0299章 开了窍了
  薛果稍微沉默了一下,才在观众的掌声中上了台,从他站起来的那一刹那,他的脸色就已经恢复正常了,眼神中充满了坚定和自信。
  是啊,这些人的质疑算得了什么,东子把我捧得高高的又怎么了,难道我还怕这些?
  是的,我的单口本事确实不怎么样,但至少比坐在这里看热闹的这些不求上进的人强的多。
  更何况,我现在也不差。
  薛果迈着稳重的步子上台,台上什么东西都没有,就是一块空地。
  薛果就站在当中,目光非常淡然地看着台下所有人,其实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还是第一次他一个人站在台上表演,因为他一直都是捧哏演员,都是跟着逗哏的一起的。
  虽然这一次是孤军奋战,而且是自己唱主角,但是他一点不慌,心里面非常平静,微笑着看看观众,看看演员们,看看何向东,看看师父干爹。
  何向东也回看薛果,微微颔首。
  石先生则是非常紧张,他是生怕薛果在台上露了怯了,闹了笑话了。心里面也不由暗自责怪自己不应该什么都顺着这孩子的意,这孩子脸皮薄,万一上台闹笑话了,那可怎么办啊。
  侯三爷也很紧张地看着薛果。他们之前只是单纯想着让孩子先在这种小场合试试单口也挺好的,也是个不错的机会,可谁知道这人还没上台,那些演员讥讽质疑的声音就都出来了啊。
  让他们更没想到的是何向东居然在台上那样捧着薛果说,这一竿子就给人架的那么高了,这是真不怕摔着啊,哪怕是你在台上说几句圆场的话也好啊。
  众生众相,各人心中想法各不相同。
  薛果不知道那么多,他在台上就准备开说了,他的第一次个人表演,也是在演出中第一次说单口相声。
  一段平稳的开场白在薛果嘴里缓缓道来:“大家好啊,我叫薛果,是我们文工团里面一个普通的小相声演员。今儿晚上最后的一个节目是我来给你诸位表演的,来前儿啊,我一直在想,到底说点什么呢,你说给唱个歌吧,这我也不会啊。”
  “你说要是来段对口相声啊,我那搭档还不乐意了,他嫌累。我搭档你们都见了啊,就前面做主持人那胖子,他的身材是充分反映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啊。”
  “哈哈……”一个小包袱丢出来,观众乐了,效果不错。
  说单口相声入正活之前有两种模式,一种是跟观众聊闲天,吃了没啊,吃的什么呀,好吃吗?坐着有茶水喝吗?出来家里媳妇不管啊?用聊闲天的方式跟观众熟络起来,然后悄然进入正题,开始说单口。
  还有一种就是说摔醒木说定场诗,这个最大的作用就是定场压言。现场观众吵吵不停,他们都各说各的,就跟茶话会似的,你这单口还说不说了。
  所以这里就需要摔醒木说定场诗,定场压言,把观众的注意力都吸引过来。但是这里面有很高深的技巧,凭什么你一念诗,观众就得乖乖闭嘴听你说话。这里面是有窍门和技巧的,念什么诗,什么时候念,哪个字是轻哪个字是重,语速如何,这都是要师父一点点教的。
  等定场压言之后,艺人可以开始说话了,也不一定马上开始说书,也可以稍微扯一点闲篇,然后再说正文。
  薛果这回的演出也没有桌子也没有醒木,不过幸好观众都在认真看演出,他也不需要定场压言,就先是甩几个包袱跟观众交上朋友了,然后再慢慢说书。
  他也是从小坐科学艺,从曲艺团里面的学员班出来的,到了文工团之后拜了石先生为师,然后再一点点边表演边学习,其实他的实力很强,只是平时太收着了。
  薛果压压手道:“别笑,别笑,我那搭档胖是好事,咱在往前倒个几十年,那年代都吃不饱饭,哪儿有胖子啊。咱们说句实话,这胖子的数量直接能反应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甚至可以做国家的脸面。外国友人来了,咱弄一堆胖子站一排给他们看看,瞧瞧,多有面儿啊。”
  “好。”何向东大叫一声好,算是在台下给薛果捧哏了。他这一叫好,观众都看过来,一瞧何向东这胖子乐不滋儿地鼓掌的样子,他们全都忍俊不禁起来,一片笑声和掌声。
  薛果有些感激地看了一眼何向东,然后继续往下说:“咱们今儿要说的这故事就跟胖子有关系,或者说这是一个瘦子变成胖子之后的故事,元代末年……”
  这句话一出,何向东眼前当时就是一亮,这活儿入的太漂亮了,这一下子该是把观众的胃口都给吊起来了吧。往旁边打眼一看,发现果然如此。
  石先生也是惊讶地长大了嘴,这一句话来的漂亮啊,虽然心中担忧未减,但也隐隐有了憧憬。
  侯三爷目光微凝,薛果入活儿的确不错,但是这才刚刚开始呢,还没有到正文呢。
  团里面那些相声演员倒也能分得出好赖来,当时就是一惊,然后马上安慰自己这只是一次偶然罢了,正活儿还没来呢。
  薛果则是趁热打铁往下面说:“有一个人叫朱元璋,朱元璋大伙儿都知道,那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洪武大帝。在元朝末年的时候,他举兵起义推翻元朝。那年代闹饥荒,民不聊生,但凡是有点活路的也不至于提着脑袋去起义造反啊。”
  “哪怕是在军队里面一样经常没有东西吃,所以那时候的朱元璋饿的跟骨头架子似得,身上也没有三两肉,偏偏脸盘子还大,长着一个大驴脸。”
  薛果拿着手比划着,这一个开头他就把瘦子的梗给抛出来了:“这朱元璋起义,他也不是一个人,手底下还有好些弟兄呢,像比较出名的,咱们熟知的有那个常遇春啊、徐达啊。在那一年啊,哪一年呢,我哪儿知道去啊?反正就是有那一年。”
  观众都被薛果的不要脸弄笑了。
  薛果自己也笑了一下,见着效果不错,他就继续往下说,依然说的非常稳重,娓娓道来不慌不忙,足可见到他的功底了:“这朱元璋带着常遇春、胡大海还有一干弟兄大闹北京武科场,寡不敌众,兵败溃退,弟兄失散,朱元璋运气差,落了单儿了。您想想,他这是兵败溃逃啊,身上也带着伤,一路上落荒而逃,都没敢歇上一会儿,这跑出去得有一二百里地儿了……”
  众人听着,观众那边是听得越来越入神,演员们这边可是越来越心惊。
  石先生眼睛瞪大,嘴唇张开,吃惊道:“这小子是开了窍了啊?怎么火候突然拿捏的这么到位了啊。”
  侯三爷也很是心惊,茫然摇摇头。


第0300章 夜宿工棚
  石先生是越看越吃惊,他就薛果这么一个徒弟,薛果有几分本事他太清楚不过了。薛果的捧哏功夫自然不必说了,柳活儿、快板这些也很有几分火候了,但是单口他真的很一般啊。
  也不仅仅是他这一个人,现在能把单口说好的演员很少很少,尤其是长篇的单口,因为这玩艺儿在舞台上根本没有表演的机会,时间一长谁还愿意下功夫啊?
  再说演员的本事都是在舞台上面锤炼的,经常没有机会在台上说长篇单口,这本事能好到哪里去啊,也幸好薛果比较好学,还能稍微说上一点。
  可水平也没有到这个地步啊。
  “这孩子不会是每天私底下偷偷练功吧?”石先生心底里胡乱琢磨着。
  那些说着风凉话的演员们也一个个目瞪口呆,都是专业演员,虽然他们不会单口,但是也能分得出好赖来的,薛果的水平让他们很吃惊。
  “捧哏的也能把单口说的这么好啊。”有人低声说着,还是有人看不起捧哏的。
  “说的好又没什么用?舞台上又没有表演的机会。”也有人有酸溜溜的心理。
  侯三爷见到薛果的尺寸拿捏地相当不错,心中的大石先是落了下来,放松了许多,可没过多久,他的眉头又重新皱了起来。
  “怎么突然就这么厉害了?难不成真的开窍了?”他也没闹懂。
  现场唯一明白的就是何向东了,还是那份录音的功劳。其实他们每天晚上睡觉前都会再听上一遍的,慢慢琢磨里面的味道,还有王弥苇老爷子说的一些技巧和窍门。
  薛果就是在听完之后感觉自己好像明白了不少,现在才要上台来验证的,果然实力精进不少。
  相声就是这样的,这里面有很多技巧有很多窍门,就像是一层窗户纸,让你自己摸索可能一辈子也摸索不到,但是要是有一个名师来指导你,那就容易多了。
  等窗户纸破了之后,你才会猛然间发现,哦,原来这事儿这么简单啊。很多窍门明白了自然觉得不难,难就难在你自己没有办法去明白。所以这也是相声界无师不传无祖不立的根基所在。
  何向东判断薛果现在的长篇单口差不多已经进入成熟期了,尺寸火候都非常不错了,接下来就是要靠长期在舞台上面慢慢锤炼了。
  长篇的单口也叫八大棍儿,以前的八大棍儿单纯指的是八段单口相声,但是随着单口数量的不断增多,所以也就变成一个泛指的名词了。
  《珍珠翡翠白玉汤》就在薛果的稳扎稳打下说完了,观众们都听得是有滋有味的,还有些意犹未尽。
  薛果自己也非常兴奋,真正站在台上说起来,他才明白自己的水平到了什么地步,能短短时间进步这么多,他已经非常开心了,也非常感激何向东的无私。
  晚上,团里面演员们就在工棚里面睡觉了。
  所谓的工棚其实也就是一层低矮的平房,上面铺着简易的枣红色的劣质瓦片,这张瓦片很厚但是搭起来不合缝,下雨容易漏水。房子也是用砖头房子搭起来的,这个时候工地的铁皮弄的简易房还没有开始普及。
  这时候空调也还是有钱人家才能买得起的稀罕玩意儿,还没有真正走进平民家庭,更不要说是在工地上面了。白天工棚里面热的跟火炉子似得,电风扇里面吹得都是热风,这里面根本待不住人。
  得亏是现在已经过了正热的那两个月,天气转凉了,而且这里昼夜温差相对大一点,晚上凉快很多,否则这些演员得热疯了。
  工棚就是大伙儿一起住的,每间房间都弄得挺大的,里面摆了好多床,都还是一张一张拼起来的。偶尔有一两张是单独分出来的,上面还挂着床帘,这就是夫妻床。
  在工地上面劳作的农民工其实是有很多无奈的,夫妻床就是其中之一,也是和大家睡在同一间房间里面,隐私方面就比较欠缺了,而且脸皮薄的也会觉得很不好意思。
  都是生活所迫,他们到不是不想搬到外面去住,只是不舍得这一份房租罢了,把妻子带到工地上面来,也是为了多一份收入,女人家可以帮着洗衣做饭,好歹也有几个钱,总比待在农村强,而且夫妻俩在一起也好有个照应。
  这年头农村人口涌到城市来,都是在工地上面做农民工,任何一个工地开工也不缺做体力活儿的,所以他们的工资很低。
  直到这一批人年纪大了,做不了体力活了,纷纷离开工地改行了。而后面从农村出来的青年,读书出来的自然是做不了体力活了,但就算是不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