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食神直播间 >

第49章

食神直播间-第49章

小说: 食神直播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泉水一直注到接近瓮口的地方。

    不加盖子,而是取来新鲜的桔子枝叶,仔细地铺上去,盖住瓮口。

    小火慢炖。

    陈尔叫过一个厨师助手,让他看着炖驼蹄的土瓮。

    “水沸之后,每五分钟换一批新鲜的桔子枝叶。换的时候要小心。”

    “把要换上去的新鲜桔叶先铺上,压住,然后把旧的从下面抽出来。不要让烟火的气息扑进去。不然这锅驼蹄羹就废了。”

    那名助手连连点头,双眼就开始死死盯住灶台。

    这个驼蹄羹是陈尔第一次做,就要做给二十几个人吃,坦白说还是有些压力的。

    陈尔暗暗估摸好时间,然后才去准备其他的食材。

    食材都准备得差不多了,陈尔才招手叫过几个厨师助手。

    “你们每个人都要做一道自己的拿手菜。不过我稍微改动了一些地方,你们要按照我改良的方法来做。”

    大家都尝过陈尔做的菜,自然知道他的水平,而且这次宴席,陈尔又是主厨,他们自然没有意见,马上就开始做。

    等他们做好了,再去换其他人来做。

    做好的热菜就在大蒸笼里保温。

    冷菜就放进食盒里,周围堆上冰块。

    众人一直忙碌到下午,才差不多把配菜做好。

    而陈尔的主菜也完成了几道冷菜和热菜。

    天一黑,宴席就开始了。

    地点就在那个种着许多鸳鸯藤的棚子里。

    然后就有人过来抬酒和端菜。

    先上的是其他厨师做的配菜,然后才是陈尔做的几道主菜。

    羹汤之类的炖菜都一律用白瓷小盅装起来,均匀地分成二十五份送过去。

    其他的菜都是用青花瓷的瓷盘碟碗装好。

    再点缀上新鲜的鲜花。


第22章 没见过这种吃法

    等菜都做好端了过去。

    陈尔又取下烧开的山泉水,泡了二十五盏茶让人送过去。

    赵九襄是知道这茶的作用的。

    陈尔才和大家聚集在一起,做了些家常菜自己吃。

    窦一通对刚刚的那道驼蹄羹很是感兴趣。

    “驼蹄羹的做法可是各大厨师和酒楼的不传秘笈。”

    “陈老师,你就这样把这做法送给我们啦?”

    陈尔嘿嘿一笑,“刚刚驼蹄羹起锅的时候我还放了一些调料,你们看清楚我放了什么吗?”

    这么一说,大家顿时都露出了迷惑的神情。

    刚刚陈尔的手速太快,许多人都没有看清楚。

    窦一通挠了挠脑袋。

    “左不过就是些盐巴或者提香的香料粉末之类……”

    陈尔便不说话了。

    刚刚他在驼蹄羹中只放了三样东西,盐、葱花和从腌制好的桔子表面刮下的糖霜。

    这三样东西缺一不可。

    而此时的宴席上,聚集了二十几个衣着体面的年轻男女。

    鸳鸯藤攀附在棚子上,偶尔从头顶垂下几只绿色的树藤来。

    上面开满了淡黄色或者雪白色的小花。

    散发出淡淡的香气,香气泛着微微的清冷气息,就像是隔着一汪深潭飘散过来的香气一样。

    棚子里放了二十几张高几,一些佣人端着食盒,鱼贯而入,分别将菜摆在高几上。

    高几后边都放着半人高的脚架,燃着一盏白色的节能灯,外罩五彩的琉璃罩子。

    白色的灯光打在琉璃罩上,再透过罩子,落在外面。

    顿时将外边的一小块地方染上了五彩的颜色。

    琉璃呈现半透明的状态,灯光透过,变得轻而薄,轻轻地洒下来,仿佛五彩的流光在温柔萦转。

    高几上的白瓷瓶里插着大朵大朵盛开的月季。

    粉色的花朵在夜里显得更加沉谧温柔。

    赵九襄被几个年轻人包围着。

    七嘴八舌地聊着。

    “九襄这次的宴席办得有些意思,我到没见过这种吃法。”

    “我听说九襄这次还专门从临安那边请来了徐师傅担当主厨。徐师傅的江南菜那简直就是世界少有的美味!”

    赵九襄道,“徐师傅家里有些事情,临时回去了,所以主厨已经换人了。”

    这下大家就热闹了,开始嚷嚷着要尝尝这位新主厨做的美食。

    管家就过来和赵九襄说,开胃菜已经端上来了。

    赵九襄招呼众人去吃美食。

    每个客人都站在了一只高几旁边。

    说是高几,其实也没有多高,顶多就到一个成年男子的膝盖处。

    高几下边铺上了竹子编成的席子,再放上一块四四方方的软垫。

    里面塞满了鹅毛,外面用光滑的缎子包裹起来,看起来好看,摸起来也十分柔软光滑。

    “大家随便坐。”赵九襄就在垫子上盘腿坐下了。

    大家见了也纷纷有样学样。

    高几上已经摆好了几道美食。

    大家嗅着月季淡淡的花香,然后看着摆好的几道美食。

    每个人面前的菜都是一样的,分量不多,每一道菜最多吃上四五口就能吃完。

    这样也就算了,可是一共就五道菜,哪里能吃饱?

    更过分的是,那五道菜虽然看起来不错,却也不是新鲜的菜。

    而是外边大一些的酒或者餐厅都能吃到的菜。

    这样的菜色安排,落在这些客人的眼里便让人觉得有些敷衍了。

    只是现在这吃美食的环境还不错,大家嗅得花香和菜香,倒也没有发出什么异议。

    一旁的管家见大家都落坐了,就抬手叫过在外面等候的人。

    于是棚子里的客人就见二十几个端着茶盏的佣人走了进来。

    然后把茶端到了每一个客人的面前。

    赵九襄一下子就明白过来了。

    对一脸疑惑的客人道,“这是这位主厨的习惯,在品尝美食之前,需要先用茶水漱口。”

    赵九襄说这句话的时候,已经有几个性子急的客人端起了面前的茶盏,正要张嘴喝茶,听了这话才又默默地把手里的茶盏拿开了些。

    大家一打开盖子,就嗅得一股十分特殊的香气。

    经常喝茶的几个客人马上就通过香气和茶叶的形状断定出了这盏茶是白毫银针。

    而且还不约而同地觉得这茶格外醇香。

    “这杯茶的香气很特殊,香气中带着清冽的寒气,但是这寒气很淡很淡,如果不仔细感觉的话是感觉不出来的,我猜,这茶树应该是种在比较寒冷的地方。”

    另一个人不同意他的说法。

    “你也说了,这茶里的寒香气息很淡。如果茶树真的是种在比较寒冷的地方,那这寒香气息就应该更浓一些。所以,我猜想,多半是和烹茶的水有关系。”

    说完,两人齐齐看向了赵九襄。

    赵九襄对茶道并不精通,只是平常喝的茶比较多,所以才能分辨茶的品种。

    可是对着烹茶的方法,他还真的不能做出什么判断。

    刚刚管家带人去拿菜,停留了不短的时间,说不定陈尔已经告诉他了。

    于是赵九襄看向一旁的管家。

    于是大家又纷纷把目光移向了管家。

    从没有被这么多人注目过的管家一时间愣了愣。

    然后开始说话,“陈师傅说了,这烹茶的水是来自长白山的积冰融水。”

    管家暗自庆幸,陈尔提前告诉了他一些这些材料的来源,和特殊的处理方法。

    不然,他现在肯定无法应答。

    听了这话,刚刚的那两个客人便不约而同地开口叫好。

    其中一个抢先道,“用积冰融水来烹茶,这想法太妙了!雪本就是从天上落下来的,没有沾染过尘世的烟火气息,日积月累后成为积年不化的积冰。用这种水来烹茶,既能让茶水带上淡淡的寒气,增加茶香的清冽,又不会因为寒气太重,而破坏茶的香气。”

    另一个人也赶紧道,“对的,大部分茶树的品种都不适合种植在寒冷的地方。而烹茶的人又喜欢追求清冽的口感。用积冰融水来烹茶,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

    于是大家十分愉快地用那茶水漱了口。

    只觉得那一瞬间,一股清冷的香气从自己的舌尖一路卷到了口腔,香气在牙齿间来回蔓延。

    令人神清气爽,齿颊留香。


第23章 看起来很普通

    打头阵的五道菜看起来很普通。

    一碟炝炒青笋,一碟糟鹅掌,一碟烤鸭,一盅看不清楚是什么食材做出来的浓汤。

    最后一道菜最是奇怪,一些黄色的东西被裹了面粉油炸出来的。

    看着像鸡蛋又不像鸡蛋。

    像植物又不像植物。

    众人挨个尝过那些菜。

    炝炒青笋是最为常见的菜,大家便不约而同地都先把筷子伸向了它。

    青笋出乎意料的鲜嫩。

    就像树枝上刚抽出的嫩芽儿,却又比那嫩芽儿多了几分清新和脆爽。

    一般来说,如果想要获得这么嫩的莴笋,就必须选取幼小的,或者尽量远离根部。

    可是众人眼下吃的这一份却比寻常青嫩的莴笋还要鲜嫩几倍。

    口感绝妙。

    如果说刚刚用那杯白毫银针漱口是令人清新爽口,那么现在吃的这道炝炒青笋就是在彻底地打开大家的味觉。

    炝炒的青笋中还有淡淡的辛辣气息,可是吃起来却没有辣椒的味道。

    盛着青笋的碟子里更是连半点辣椒的影子都找不到。

    这让人觉得很意外。

    众人吃得有滋有味,赵九襄却马上就尝出了这道菜并不是出自陈尔的手艺。

    这道炝炒青笋虽然不错,却没有惊艳的口感,远远不及之前陈尔做的任何一道菜。

    陈尔的手艺怎么可能在短时间内倒退。

    有客人赞叹道,“这道菜的口感真妙,不知道是怎么做出来的。”

    一旁的管家知道自己恐怕得一直站在这儿解释了。

    他暗自苦了脸,站着看别人吃已经很受罪了,此刻他还要藏好口水,不停地解释。

    他终于明白陈尔为什么要拖着他把做法都解释一遍了。

    那小子是早有预谋的!

    “这道菜是刘师傅的拿手菜之一。陈师傅稍微替他改动了一下做法。”

    “莴笋是从江南的菜园里选择最好的青笋,从菜园里摘出来后,去顶端最嫩处,再去根部最老处,只选择中间段。”

    “然后削至一根手指粗细。”

    “炒菜时,只用这么一块。所以味道嫩而脆,清爽带着微甜,不会涩口泛苦。”

    居然是这样麻烦的择菜方法,怪不得吃起来这样爽口。

    莴笋的顶端太嫩,炝炒后难以达到清脆的口感。

    而莴笋的根部太老,吃起来口感不佳。

    莴笋的表皮会分泌一种液体,吃起来涩口还苦。

    所以莴笋削皮的时候要尽量多削去外围的皮肉。

    如果只选择中间那段,又削至一根手指大小,自然就没有上面的那些烦恼。

    “那炒菜时用了辣椒吗?为什么没看见辣椒?是不是起锅的时候被捞起来了?”

    管家暗自咽了咽口水。

    “炝炒青笋时淋进锅里的水是提前煮过新鲜青椒的水。所以炒出来的菜带着辣椒的淡淡辛辣,却没有辣椒炒菜时呛人的味道。”

    这里不用干辣椒而选择用新鲜辣椒,是因为新鲜的辣椒具有植物特有的清新气息,做起菜来风味更佳。

    干辣椒经过炮制,辛辣气息会更重。不适合这道菜。

    赵九襄在一旁听了连连点头,陈尔的改良确实直击了重点。

    大家接着吃其他菜。

    槽鹅掌是一道名菜,明清时期尤其盛行,一直传到现代社会。其做法经过各路大厨的多次改良,已经算是十分完善了。

    大家也很期待,今天的这道槽鹅掌会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

    糟鹅掌一入口,大家就马上察觉到了不同。

    糟鹅掌上传来了浓烈的香气,甜丝丝的一种果香。

    说不清楚是什么水果的香气。

    大家只觉得糟鹅掌在嘴里咀嚼的时候,带来柔软的触感,在舌尖和牙齿上来回翻动。

    果香浓郁,甚至盖住了糟香。

    甚至把鹅掌全部嚼碎了,吞下了肚子,那果香还萦绕在口腔里。

    好像刚刚吃的东西不是鹅掌,而是果子一样。

    大家从来没有吃过这样的糟鹅掌。

    有人味觉灵敏,连吃了两只,就吃出了这是什么果香。

    “是樱桃的香气,可是这种樱桃香气又和我们平常吃的樱桃不太相同。”

    “香气更甜,更浓,而且还带了点叶子的清香。”

    原来是这道糟鹅掌在上蒸笼之前就用樱桃汁浸泡了半个小时。

    上蒸笼时,还特意在蒸笼里铺满了樱桃的枝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