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起澳洲-第1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致身边一空,他们脸上,还显出些许失望。
江武麟却不会理会他们的感受了,带着江三姐,像逃似的,快步离开飘香街。待拐了个弯,眼前的街市又有不同。
只见踩着高·跷、骑着木马、唱着大戏、敲着铜锣的戏子们,不断绕着街道中心的石柱,循环表演。高亢的歌声也响彻街头巷尾,使得围观的行人,都情不自禁的跟唱起来。
却是来到了以杂耍戏院著称的百乐街!
刚平复心境的江三姐,立时被这有趣的场景吸引住了。
因为和前面的街市相比,这百乐街是不规则的圆形。所以人流虽多,却不拥挤,更没有尚食街那么恐·怖。果然是‘民以食为天’,在吃的方面,百姓的热情,向来是最大的。
江三姐就从街头逛到街尾,江武麟等人,也只好跟着她转。
当瞧见耍罢式的嘴里喷火、胸碎大石时,还高兴的鼓起掌来。江武麟见此,也露出满足的笑容。此去清国,很难说有个三长两短。能在这之前,陪着自己最宠·爱的妹妹走一走,转一转,也是极好的。
便掏出数个一分两分的华元硬币,扔到地上的铁盘子里。惹得正在表演的耍把式,更加卖力投入。
待转到百乐街的出口,一个人数众多,队伍庞大的戏班子,突然从对面的尚品街,涌入百乐街。猝不及防之下,江武麟他们被戏班冲散。待回过神来,周围都是人山人海。无论江武麟怎么喊,都被周围的喧哗给盖了下去。
而这时,被冲散的江三姐,也差点仰天而倒。但在千钧一发之际,一支粗壮的手臂,猛然将她揽入怀中。
便听:“姑娘!你可以睁开眼睛了?”。害怕至极的江三姐,这才缓缓睁开亮晶晶的大眼。一张正气十足的国字脸,立时进入她的视线。
在如此拥挤的人潮中,他们相互注视了良久。直到一声‘妹妹’,才让江三姐回过神来。连忙站直身子,挣开那人的怀抱。
而江武麟则立即挡在江三姐跟前,面色不善的看着该男子。显然他以为,江三姐是被人欺负了。随行人员,也都围了过来,把这男子当成了登徒子。
第三百四十三章 嘉定游(四) 奉清茶楼
向来怕事但又爱凑热闹的百姓,立即觉察到了不同寻常的火药味。便赶紧隔开一大段距离。当感觉安全以后,再双手抱胸,好整以暇的看着。使得江武麟他们周围,瞬时清开半径五米的空地。
这时候,江三姐也知道江武麟是误会了,便急声解释道:“哥哥!是他救了我。否则刚才,我就贻笑大方了。”。说话时,羞答答的低着头,显得很不好意思。
而那男子听到江三姐的声音,眼里流露出是个人都能看出来的柔情。这眼神让江武麟很不喜!可能是他太护·妹心切,也或是他觉得江三姐已名花有主,不能再和别人有瓜葛。所以对这男子的第一印象,就不怎么好。
其实按照常理,这男子的形象并不差。
虽然长着国字脸,并不英俊。但身高八尺,体格健壮。那小麦色的皮肤,衬得他英气十足。一般情况下,他给人的观感还是不错的。
可惜的是,在江武麟这里,就行不通了。不过碍着救人的份上,江武麟也不好表现得太过无礼,就用很疏远的语气道:“那感谢这位兄台的义举了!改日有时间,定会登门拜访。”。
听到这话,那男子露出谦和的笑容,抱拳施了一礼,回道:“择日不如撞日!今日救令妹,也是有缘,何不去寒舍坐一坐呢?”。
江武麟想也不想,就拒绝道:“在下远涉重洋而来,奔波劳累,今日就不上门打搅了。”。当然,这只是一种托词。如果真奔波劳累,他们也不可能出现在这人潮汹涌的人海了。
若是一般通情理,或是脸皮薄的人,自不会再纠缠下去。但这男子,好像不通人情世故似的。笑着回道:“那正好!鄙人在会友街开了间茶楼。你们若不嫌弃,可以在那里休息一晚。”。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再拒绝,就有些惺惺作态了。于是盛情难却之下,江武麟便顺着男子的意思,前往会友街。
而在他们走后不久,那个刚挤开江武麟等人的戏班子,也跟着离开了百乐街。
在路上,经过交谈,江武麟得知这个男子复姓上官,单字一个青。乃是早年移民越南嘉定的华人后代,祖上略有薄产。便在寸土寸金的东城,盘下一间店铺。
待穿过人流相对较少的尚贤街,他们就到了会友街的‘奉清’茶楼门前。
上官青立时站定,做了个请的姿势。江武麟细细的打量了一会儿,就见茶楼高有六层,顶上盖有黄色的琉璃瓦。火红的云霞照在上面,好像着火了似的。
临街的墙面,则分别粉饰了仙鹤、青山、长河、仙女等不同的大型壁画。使得看上去,古风昂然。
等进到里面,阵阵水声,立时不绝于耳。
却是直通正门的,是一条四尺见方的长桥。正中间,还竖着一尊咯吱咯吱作响的水车。不断有清水被其顶托起来,又不断有清水被其放回池中。那清脆的水花声,也就绵绵不绝。
在两旁,则是割开的水池。里面种着枝叶曼·妙,分布稀疏的荷花。因水质异常清亮,所以都能看到荷叶下,欢快游玩的金黄色锦鲤。桥的那头,还有一位身穿白衣,披着长发,不施粉黛的少女。正端坐在古筝旁,姿态优雅的抚琴。
于是随着她的手指,颇有韵律的乐曲,也时时刻刻的在楼内环绕。且她的动作极其优雅,刚好和韵律吻合。这使得整间茶楼,都弥漫着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意境。
这时上官青又做了个请的动作,带着他们上了木梯。和别的茶楼不同,这茶楼的中间是空的,可以瞧见最顶上的横梁。四周则是环绕的楼梯,呈盘蛇状。拾阶而上,十步就立着一个白衣飘飘的侍者。
当进入一间比较宽敞的房间,里面已点了檀香。使得薄雾袅袅,清香怡人。米黄色的蒲团,则环绕在一尊小方桌周围。脚下铺的是木板,底层放了冰块。在热带气候的嘉定,冰块当然不是冬季储存在冰窖中的。
这就是硝石的功劳!
因为根据化学反应,硝石和水结合,是会结冰的。所以这个法子传开之后,大明各地,就不差冰块了。
以致一走进房间,阵阵清凉之气,就沁入四肢百骸。凭白的,让人觉得心旷神怡。
待坐定后,上官青才让人上茶。
作为茶道的起源之国,华夏对茶的研究,是最多的。只是因种种原因,使得后世国际上,日本的茶道名声最显。
如今穿着传统汉式常服的少女,正遵从茶文化的礼法,进行烧茶、泡茶、行茶。
只见她先是静气,刻意营造出一种安详的气氛。然后用锡壶盛大半壶干净的泉水,放置在火架上烹煮。期间火旺炽无烟,文武相宜。
接着焚香,敬茶圣陆羽。
之后轻轻的洗涤洁白无瑕的茶盏,反复三遍后,才用干布擦干。跟着烫盏、赏茶、投茶、洗茶、注汤。
做完这一切,才举案齐眉,以茶敬客。
古语有云:‘夫珍鲜馥烈者,其碗有三。次之者,碗数五。若坐客数至五,行三碗。至七,行五碗。若六人以下,不约碗数,但阕一人,而已其隽永补所阕人’。
这就是出自陆羽《茶经》的‘五之煮’,乃唐代煎茶道中的行茶规矩。
大约过了三分钟,侍女将茶壶轻轻的揭开一条缝隙。顿时香气溢出,沁人心脾。那茶汤则青翠至极,好像晶莹剔透的翡翠。
江武麟他们轻酌一口,齿颊间立时灌漱。再徐徐饮之,慢慢品嚼。埃甘津潮舌,始得茶之真味。
江三姐刚要说个好字,就陡然两眼一翻,身子软·绵·绵的,倒在桌前。其它人,也跟着倒地。
吃惊的江武麟,还想站起身来。就陡然体力不支的,卧地不起。只有上官青,兀自起身,环视众人,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
而奉清茶楼外面,已挂出了‘今日歇业’的木牌。
一些被赶出来的茶客,都忍不住咒·骂起来,说着什么早日倒闭之类的话。
(感谢静静的书呆、深红色的熊的月票,也感谢黄薯、秦汉唐明、吃货张某人、愿得一心人、好人好梦、洪荒书迷007的支持。本来想开启防盗章节,但想到写文的初衷,还是作罢。即使订阅一只手都数得出来,有你们的支持,也算是一种鼓舞。)
第三百四十四章 嘉定游(五)……血·滴子
也不知昏睡了多久,等江三姐醒转过来时,眼前只有一滩鲜·红的血水。瞬时心下一惊,就要支起身子。可她发现,自己四肢酸·软无力,连动动手指头的力气都没有。
这让她感到深深的恐惧,以致就要叫出声来。可是嗓子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一样,支支吾吾的,半天都吐不出一个字来。同时昏睡前的记忆,也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她立时明悟!那茶,有问题!
否则自己怎么只喝了一口茶,就突然神志不清了呢?
这样想着,她马上联想到不好的事情。心下的恐惧,也放大了数倍。便拼命挣扎,猛然间,噗通一声,从木床上摔了下去。
阵阵剧痛也传遍全身,让她恢复了些知觉。便缓了口气,积蓄力量,终是艰难的支起上半身。这才发觉,地上的血迹,不止一处。床板上,木桌上,墙壁上,都有。
木门边,还有半截手臂。虽然已被鲜血染红,但那纤·瘦的手腕,撕裂的白纱,无不证明,这是女人的手臂。阵阵血·腥·气,也猛·烈而又急·促的冲进她的肺腑。
向来都被保护得很好的江三姐,哪里见过这等恐怖的场景。不自觉的,吓得两腿发软,面色发白。也顾不得身上的血迹,就惊慌失措的,打开房门。
却不想,噗通一声,一具侍女的尸·体,直挺挺的扑了过来。毫无防备的江三姐,顿时被当成人·肉·垫子。且这侍女,显然死了有些时候了。所以身体冰凉冰凉的,好像是藏在冰窖的千年女尸。
即使当下的气候,非常炎热。也没有融化这女尸体内的玄冰!
一声尖叫立时从江三姐嘴里,喊了出来。跟着蹬蹬蹬的脚步声响起,让本就杯弓蛇影的江三姐,鼓起十二分的勇气,将身上的尸体推开。并二话不说的,提起裙摆,慌不择路的逃跑。
一路上,目光所及之处,全是一具具倒在血·泊中的尸体。有穿着戏服的戏子,也有酒楼的侍女,更有她熟悉的随行人员。好像在她昏睡期间,发生了剧烈的打斗。所以这些死去的人,都三三两两的纠缠在一起。身体中,也插着刀·剑之类的利器。
还弄不清楚状况的她,只想尽力逃开这一切。所以越跑越乱,越乱越跑。
这时候,身后传来一声轻唤。便听:“三妹!”。
江三姐立时转身一看,便见满身是血的江武麟,神情疲惫的看着她。同时手中握着一根木棍,上面还沾着黏·糊·糊的血·浆。一滴一滴的,不断落在光滑的地板上。
“大哥!”,江三姐眼泪汪汪的看着江武麟,哭着说道。使得江武麟也顾不得什么男女大防,赶紧走过去,将担惊受怕的江三姐,拥入怀中。
就这样,安慰了好一会儿后,江三姐的身子,才没那么瑟瑟发抖。同时通过江武麟之口,她也弄清了这里发生了什么事。
原来这奉清茶楼的主人,不是一般人。而是来自满清,为鞑·子皇帝服务的特殊机构……血滴·子,又名沾竿处的小头目。
先说这沾竿处的起源。由于北京的夏天,酷热难耐,知了甚多。那噪声,聒·噪得人耳根子都不清净。
所以还是皇子的清世宗雍正,就让家丁组成一个沾竿处,专门清除鸣个不停的知了。但实际上,他的目的并不简单。那沾竿处,捕捉知了是假,收集情报是真。
于是王公大臣、宫内秘事,都一点点传到他的耳中。后来他登顶大位,沾竿处,也变成了控制京内大臣,外省命官的工具。
等到他死了,这沾竿处就转交到自己的儿子……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即乾隆手上。与雍正的多疑相比,新皇乾隆,一点都不比他老·子差。这沾竿处,就一直存到现在。
只是这中间,随着封·建皇·权的加强,乾隆皇帝对朝政的把持加深,以及乾隆自己年岁甚高。这沾竿处的作用,就越来越小。曾经由八旗子弟负责的沾竿处,也渐渐变成了地位低下,不受信任的汉人。
由此可见,沾竿处已近乎名存实亡。
若是按照原历史轨迹,这沾竿处在乾隆去世后,也确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