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洪荒之龙王三太子 >

第174章

洪荒之龙王三太子-第174章

小说: 洪荒之龙王三太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并且镇封军、血羽军开始向着西部的蛮夷之地进军,练兵。

  再说一说姬昌远赴朝歌之事,这件事情果然就如诏书上所说,朝内空虚,要让四大诸侯前往朝歌城充实朝廷吗?实则不然。

  说起来,这件事情还是妲己搞出来的,不,确切地说,现在她已经是皇后娘娘了。

  妲己入主寿仙宫,纣王从此不早朝,各种文书挤压如山,可是纣王不管不问,依旧在寿仙宫中逍遥快活,夜夜笙歌。

  一开始的时候,太师闻仲和首相商容还去劝诫纣王,可是后来北海袁福通谋反,四方皆不能平,闻太师无奈只能亲自前去平乱。

  而商容身体有恙,在家修养,于是没有人约束纣王,纣王是越发的肆无忌惮,每天纸醉金迷,在寿仙宫中醉生梦死,不理国家事。

  而纣王的原配,也就是大商的姜皇后却是看不下去了,她是东伯侯姜桓楚的女儿,素有贤名,她怎么能够看着大商如此消亡下去?

  于是这天姜皇后摆驾寿仙宫,纣王醉眼朦胧让姜皇后进来,姜皇后进来之后,纣王拉着她一起看了一曲妲己的歌舞。

  纣王在一旁抚掌大笑,而姜皇后却是在一边冷眼而观,曲罢,姜皇后却是起身跪倒在纣王的跟前,声色俱厉地说道,

  “陛下,沉迷酒色,非是明君所为,陛下终日在这寿仙宫中可知天下百姓疾苦?您不为天下百姓想,也该为四百年成汤基业想一想,臣妾身体不适,实在看不的歌舞,臣妾告退了……”

  纣王听完之后气得脸色铁青,等到姜皇后走出了寿仙宫,纣王一把推翻了面前的几案,玉盘杯盏散落一地,纣王气得破口大骂,

  “若非你是皇后,今日孤王定教你葬身此处……”

  妲己在一边默默地看着这一切,眼中一转,忽地掩面垂泪抽泣,纣王注意到了妲己的异样,立刻问道,“苏美人为何哭泣?可有什么委屈,可向孤王道来……”

  妲己脸上一苦,凄苦地说道,“臣妾今后不敢再歌舞了,姜皇后责怪臣妾,此歌舞乃是倾家丧国之物,若是传扬出去,都道臣妾蛊惑陛下,引诱天子不行仁政,臣妾万死难辞其咎……”说吧垂泪不已。

  纣王听了之后,一把将妲己拉过来搂在怀里,“不要害怕,孤王会保护你的,明日孤王就废了那贱人,立你为后……”

  第二天的时候,妲己突然接到皇后懿旨,让她前往正宫。

  正宫之中,姜皇后端坐正中,杨贵妃在右,黄贵妃在左。

  妲己进宫参拜,姜皇后对她说道,“陛下在寿仙宫,不分昼夜,夜夜笙歌,不理朝政,法纪混乱,你却无一言规劝,迷惑陛下,沉迷酒色,坏成汤基业,误国家社稷,都是你的过错,今后若是不知悔改,一如之前肆无忌惮,定以公众之法处之。你可告退!!”

  妲己什么时候受过这气,忍着一口怨气,回到自己的寿仙宫,苦思对策,怎么才能解决姜皇后,她身边的宫女说道,“陛下不是许诺让您为正宫娘娘吗,您还发愁什么?”

  “陛下虽然许诺我,可姜皇后德行无亏,怎能随意废除,须有一奇计,害了姜皇后,我才能做上这正宫之位……”

  那宫女却是说道,“奴婢对此不甚了解,不过明日陛下摆驾御花园,宣中谏大夫费仲作陪,娘娘可私下一懿旨,许他高官厚禄,让费大夫完成此事……”

  “若是他不肯,如何?”

  “此人素得陛下宠信,而且娘娘进宫还是他举荐,他一定会同意的……”那宫女接着说道。

  妲己眼中闪着幽幽的光,若是此计不成,那么自己就要动用一些非常的手段了。

  第二天,那小宫女将妲己的密旨交给费仲,而三天之后,在纣王车驾在宫中行进途中,忽有一人,从墙后跳过来,手持宝剑,头扎方巾,大喊道,

  “昏君无道,荒淫酒色,今日吾奉主母之命,刺杀昏君,成汤四百年基业,当尽归吾主……”两边自有人马拦住此人用绳索捆绑,押解至纣王跟前。

  朝上,纣王将此事诉说于众卿,而费仲主动请命审问此獠,定将此事查个水落石出,一天之后便出了结果。

  此人名为姜环,是东伯侯姜桓楚的家将,奉中宫姜皇后之命刺杀纣王,欲将成汤社稷让与东伯侯姜桓楚。

  纣王大怒,立刻命左右前去捉拿姜皇后,并且派黄贵妃审问姜皇后,黄贵妃乃是武成王黄飞虎之妹,她倒是认为姜皇后是无辜的,可妲己却是赶尽杀绝。

  在妲己的鼓动下,纣王答应对姜皇后用刑,姜皇后用刑依然不招,最终没有扛过去气绝身亡。

  这件事情被姜皇后的两个儿子殷郊殷洪知晓,殷郊一剑刺死了姜环,就欲去寿仙宫刺杀妲己,却是被黄贵妃拦下。

  纣王在寿仙宫中得到消息,以为两个儿子是来杀自己,顿时大怒,他令晁田晁雷去取殷郊殷洪的首级,殷郊殷洪被方弼方向兄弟二人救出,投奔东伯侯姜桓楚。

  在路上他们被黄飞虎的兵卒拦截,关键时刻广成子赶到,收下殷郊为弟子,并且将殷洪带走,赤精1子收其为徒。

  这个时候,纣王才开始感觉到棘手,皇后死了,皇子没了,偏偏这个时候商容也跑来凑热闹,他听说纣王要杀殷郊殷洪,劝谏纣王无果,于是大骂纣王一番之后,撞死在了纣王驾前金阶之上。

  事情已发而不可收拾,这个时候却是妲己进言,“陛下,这件事情不能穿出去,需将四方诸侯招来朝歌,四方诸侯在朝歌,则天下可定,对外只说姜皇后和首相病故便可……”

  于是这才有了传往西岐的旨意,让姬昌进朝歌。

  PS:问各位个事儿,你们觉得我的写作风格,比较像哪位大神?我去读读他的书,学习一下,最近写书总是感觉力不从心,该进修一下了。


第249章 巨阙除妖

  话说,妲己下密旨着令费仲陷害姜皇后,致使商朝发生了一连串的事情,遂一发而不可收拾,于是妲己提议,宣诏四大诸侯进朝歌城,以掌控天下八百诸侯。

  在这样的背景下,四大诸侯进驻朝歌城,在他们入朝歌城之后,立刻就被监禁起来,姬昌早就料到了此行不顺,可是万万没有想到竟然会是如此严重。

  第二天一上朝,纣王就将姜环意欲刺杀自己,姜皇后蓄意造反的事情公布了出来,并且立刻将姜桓楚逮捕,令其枷锁示众三日,并于三日后,赐五牛分尸之刑。

  所有人都没有料到,四大诸侯一进朝歌,纣王竟然用如此雷霆之势,拿下了八百诸侯之首的姜桓楚,另外三位也是心惊胆战,而姜桓楚已经是破口大骂了。

  纣王看着殿上站立的三大诸侯,口气之中满是凌厉和暴戾,“三位卿家一定要守好本分,不要走了东伯侯的老路,若是不然,他就是你们的榜样……”

  三位诸侯具是心惊,其中尤以北伯侯崇侯虎为甚,他直接跪倒在地,叩首不已,“陛下,臣对陛下是忠心耿耿,臣之心可鉴日月,北部二百诸侯誓死拱卫大商……”

  见崇侯虎表了态,纣王却是将目光投向了姬昌和南伯侯鄂崇禹,姬昌尚没有说什么,这个时候南伯侯鄂崇禹突然跪倒说道,

  “陛下,东伯侯姜桓楚,对陛下忠心耿耿,定然不可能做出反叛大商之事,还请陛下明鉴,还东伯侯一个清白……”

  纣王一声冷笑,“清白,他若是清白,他的女儿会指示他的家将刺杀孤王?想要将成汤基业让与他来坐?南伯,孤王知你与东伯交好,可是切莫自误……”

  “陛下,臣请陛下三思……”

  “你再三忤逆于孤王,当心孤王不敢治你的罪不成?还是说你也参与了东伯谋反之事?”纣王眼中充满怀疑地看着鄂崇禹怒斥道。

  “臣死谏,请陛下三思……”鄂崇禹毫不退让。

  “好好好……”纣王大笑,忽然怒喝一声,“左右,南伯侯鄂崇禹与东伯侯同谋,当与东伯侯同罪,带下去,三日后一同五牛分尸……”

  然后立刻有人将鄂崇禹拉下去,与姜桓楚做了同伴。

  姬昌眉头深皱,没想到事情竟然如此严峻,还牵扯到了反叛之事,这种事情一旦沾上,想甩都甩不掉,这次朝歌之行,恐怕远比卦象上要凶险得多啊。

  听到纣王将南伯侯鄂崇禹一起定了罪,他微微摇着头叹息了一声,‘一日之内连下两位大诸侯,此恐非大商之福啊!’

  姬昌还在感叹的时候,忽然在他的身边一个声音忽然尖叫,“陛下,西伯侯姬昌刚刚为那两反臣叹息,其定然怀有不臣之险,还请陛下惩处……”

  姬昌一愣,这真是无妄之灾,自己可是什么都没做啊,难道这就是卦象显示的劫难?

  纣王看看姬昌,又看看崇侯虎,前者一脸的坦然,仿佛刚才被告发的不是自己,后者则是一脸的期盼,若是姬昌也倒下去,那么自己就是天下最大的诸侯,八百诸侯之首,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

  最终纣王还是没有将姬昌拿下,可能是冥冥之中的天意保护了姬昌,也有可能是纣王觉得一日连杀三大诸侯不详,反正,他是没有杀掉西伯侯,而是将他囚禁在了羑里。

  四大诸侯死了两个,残了一个,完好一个,天下大乱,而姜皇后和殷郊殷洪的事情也开始在民间流窜,终于传到了东鲁。

  东伯侯之子姜文焕,勇冠三军,乃是一员不可多得的大将,他继承了东伯侯之位,尽举东鲁之兵,兵压大商,鄂崇禹之子鄂顺继承南伯侯之位,同时举兵,战火席卷天下,倒是西岐成了世外之地,天下许多民众都举家迁徙西岐,为而后的西岐夺取天下奠定了基础。

  纣王命北伯侯崇侯虎阻击姜文焕,命武成王黄飞虎兵讨鄂顺,而他自己再度回到了寿仙宫,与皇后妲己娘娘颠鸾1倒凤、夜夜笙歌。

  而这一天的时候,忽然有一个道人赤足下昆仑,他蓬松的道髻随意地挽着,手中一柄浮尘,举目四望,看到烽火四起,而其根源竟然在朝歌城,而朝歌城上,却是黑烟滚滚,竟然妖气弥漫。

  此道人心中一叹,顿时心生怜悯之心,赤足而向朝歌而去,来到王宫之前,着人通报。

  纣王正在寿仙宫行乐,听闻有道人前来,于是便宣那道人去书房,那道人到了书房,持拂尘打了个稽首,“陛下,贫道稽首了!”

  纣王看道人如此行礼,顿时心中不悦,“你这道人自何处而来?”

  “贫道自云水而至。”

  “何谓云水?”

  “心似白云常自在,意如流水任东西。”

  纣王眼珠一转,问道,“若是云散水枯,你当归何处?”

  “云散皓月当空,水枯明珠出现。”

  纣王转怒为喜,“方见道长见孤王稽首而不拜,大有慢君之心,然则今所答之言,甚为有理,乃通彻智慧之大贤也。”遂命左右看坐,道人也不推辞,径自坐了下来。

  “不知道长在哪座仙山修行,来此何为?”

  “平道乃是终南山玉柱洞,云中子是也,贫道下山见得妖气贯于朝歌,此行却是为除妖而来。”

  纣王一愣,万万没有想到云中子竟然道出了这样一套说辞,他回答说道,“深宫秘院,戒备森严,又不是山林之所,妖魔从何而来,道长莫非看错了?”

  “陛下,若真有妖魅,他自是不敢现身,唯恐陛下不识得这妖魅,今若不除之,日后必成大患。”

  “宫中既有妖魅,不知以何物镇之?”纣王问道。

  云中子微微一笑,从自己的袖中摸出了一柄木剑,口中念诵道,“松树削成名巨阙,其中妙用少人知,虽无宝气冲牛斗,三日成灰妖气离。”

  云中子道罢,将巨阙剑奉与纣王,“将此剑挂于分宫楼三日,自有应验。”说完此言,身形变淡,消失在了殿中。

  纣王呼唤两声,云中子却是消失不见了,不过纣王眼前却是浮现出了另外一个道人的身影,那个身影曾经如父如山,可是自己将他气走了。

  纣王长长地叹了两声,他摇了摇头,将眼前的幻象甩掉,吩咐左右将此巨阙剑挂于分宫楼上,而自己却是回往寿仙宫中。

  但是纣王车驾直至寿仙宫前也不见妲己来接驾,心中有些不安,“苏娘娘为何不来接驾?”

  宫女却是禀报说道,“苏娘娘一时偶感暴疾,人事昏沉,卧榻不起。”

  纣王立刻下了车驾,急忙进了寝宫,来到床前,却是看到妲己,面似金纸,气若游丝,奄奄一息,心中大慌,“爱妃缘何如此?刚刚不是还好好的?”

  而妲己察觉到了纣王到来,顿时睁开眼睛,“陛下,臣妾想要送送您,可是送至分宫楼前,忽然抬头看见一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