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亚当·扎加耶夫斯基诗选_亚当·扎加耶夫斯基 >

第5章

亚当·扎加耶夫斯基诗选_亚当·扎加耶夫斯基-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己建造了一座巨大的城堡,却生活

    在邻近这建筑的仓库中。

    同理可得,思想,居住在

    大脑最普通的区域,

    那些许诺给我们的

    光耀之地却覆盖着

    蜘蛛网,因为我们暂时只能享受

    监狱狭窄的单身牢房,犯人的歌声,

    海关吏的好情绪,老警的

    拳头。我们生活在热望中。在梦里,

    锁与闩已打开。人皆可在巨大表象下

    为一切弱小找到庇护。上帝

    即是这世界最小的罂粟耔,

    内里全是伟大。

    ◎我的大师

    我的大师并非完美无缺。

    他们不是歌德,

    仅仅在远处的火山呻吟时

    才有无眠的夜晚,也不是贺拉斯,

    以神和祭坛男童的

    语言写作。我的大师

    征求我的意见。从一堆羊毛织物

    外套迅速滑落而下

    覆盖了他们的梦,在黎明,当

    凉风提问那些晨鸟,

    我的大师悄声耳语。

    我会听到他们破碎的话语。

    ◎给生者的哀歌

    快乐的时刻突然化作

    一只黑色的风帽,开口

    只为眼,口,舌,悲伤。更多的悲哀。

    生者送走他们飞逝的

    日子

    那些日子像底片,一次暴光

    却从不冲印。

    生者活着,全然不在意,冷漠,

    使死者都感到了羞愧。

    他们凄然笑道:孩子们,

    我们曾经,和你们完全一样。

    在我们头顶,洋槐树曾盛开花朵

    在洋槐林里,夜莺也曾歌唱。

    ◎德加:女帽商的商店

    帽子纯真可爱,柔和的光线使抹在它们的外廓。一个姑娘在工作。但溪流在哪里?树林呢?哪里有林泽仙女妖冶的笑声?这饥饿的世界,有一天将会侵入这宁静的房间。此刻它却以这些使者所宣布的话自我满足:

    我是赭黄。我是褐色。我是惊愕之色,似灰。在我里面船只沉没。我是蓝色的事物,我是冷色,我可以无情。我还是死亡的颜色,我富于耐心。我是紫(你见我不多),因我代表大捷和游行的行列。

    我是绿,我温柔,我生活于井水和桦树叶子。那手指轻捷的姑娘不会听见我的声音,因她也是凡俗之人。她想着即将到来的星期天和她与屠夫之子的约会,他有着粗鄙的嘴唇,一双被血浸染过的大手。



 关于亚当·扎加耶夫斯基

    黄灿然

    提要:亚当扎加耶夫斯基善于把日常生活陌生化,在熟悉的处境中揭示新意,带来各种令人惊奇的效果。这是发现而非发明,是对世界矛盾本质的呈现而非评判。相应地,诗人在描写人类的处境时,既能深入其中透视,又能站在远处以略带讽谕的态度观望;在描写大自然的风景时,既能展示其辽阔的画面,又能保持细节的清晰。

    关键词:扎加耶夫斯基惊奇效果音乐营造风景描绘

    大约是五年前,在我工作的报馆附近的曙光书店,老板马国明拿出三本亚当扎加耶夫斯基(adamzagajewski)的书给我。一本是诗集《神秘主义入门》(mysticismforbeginners),另两本是散文集《两个城市》(twocities)和《另一种美》(anotherbeauty),后者由苏珊桑塔格作序。

    扎加耶夫斯基的名字,我好像在哪里见过。我浏览诗集里的诗,有一种熟悉的陌生感:我在到沃尔科特和后期的布罗茨基的诗中,都曾体会过这种熟悉的陌生感。他们处理日常生活时,总是留有足够的空间,仿佛是抽象的,且含有一种明显的当代性。这是一种尖锐的日常性或者说日常的尖锐性。

    如果浏览一本诗集而有点陌生感,而非一看就不喜欢(充满陈腔滥调),一般来说就有读头,这是我的经验。《神秘主义入门》只有七十页,很薄,只有不到五十首短诗,就连封面设计也淡雅。所谓《神秘主义入门》并非这本书的主题,尽管它确也有点神秘主义色彩。书名指的是诗集中一首诗,在诗中作者看见一名德国青年在咖啡店露台展读一本书,叫做《神秘主义入门》,于是抒发了一番意味深长的感想。

    在买了诗集约一星期后,我因耳垂下长了一个小脓包,午夜下班后便去附近医院看急诊。我知道可能要等上一两个钟头,该带本什么书呢?办公桌上那本薄薄轻轻的《神秘主义入门》映入眼帘,于是抓了就走。在候诊室,我打开诗集。那种陌生感依然吸引着我,接着我慢慢读出某种宁静、轻快、愉悦的东西。还读到一些格言似的句子,例如:

    我们看见穷国们,因它们古老的仇恨

    而变得更穷。

    我读到流亡者的心声:

    我们的死者不住在这个国家

    他们多年来一直在旅行。

    他们留在发黄的明信片上的地址

    已不能分辨,铭刻在邮票上的国家

    早就不存在了。

    我还看到作者与诗保持距离的态度:

    诗歌召唤我们过一种更高的生活,

    但低处的事物同样雄辩

    以及对诗人的温和讽刺:

    诗人们都十分重视

    获奖和成功,

    但是一个秋天接着一个秋天

    把叶子从那些骄傲的树上撕走,

    当我读到《自画像》的时候,我的兴趣高涨起来;读到《三个天使》,惊叹不已;读到《善心的修女》,再次赞叹。《自画像》佳句迭出:我的半天过去了。有一天半个世纪也会这么过去。将半天与半个世纪放在同一行里,既自然而又令人吃惊,生命的短暂、宝贵和生命在这跨度里可发挥的主动性,全都包含在内了。我在音乐中看到三种元素:软弱、力量和痛苦。第四种没有名字。前一句已够有概括力的了,后一句则把这概括变成抽象,变成无限。这些句子都是层层推进,或突然把小放大,在常识中披露真理。再如我已不再年轻,但总有人更老,也只是把老生常谈翻新而已,但诗歌的妙处,往往就是在这里,尤其是当常识被变成真理那一瞬间,我们都愣住了。而在观看我的同类们被嫉妒、愤怒和欲望所驱策,充满活力中,这充满活力也同样令人意料不到。这句诗,像上面其他诗句一样,并不是被发明出来的,而是被发现出来的,这充满活力是呈现世界的矛盾本质,使得这句诗也立即生机勃勃,把扁的叙述变成圆的张力。《自画像》显然受马查多的《画像》影响,所以作者在临结尾时不能不提马查多。马查多在其诗中说:当最后告别的那一天到来,当那艘永不返航的船准备启航,你会发现我在船上,轻松,带着几件随身物品,几乎赤裸如大海的儿子。

    《善心的修女》并非写修女,而是写童年。用善心的修女来形容从河边升起的纤细的杨树,实在太奇特了,而更自然且又一次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接下去说不害怕陌生人。桨果这么黑,夜晚也羡慕我没把它译成更明白的桨果黑得连夜晚也羡慕,是为了保留原来的逗号所给的空间,尤其是保留原来不过分强调的语气。

    蓝色和黄色的国家生活在地图里;

    大国吞噬小国,但在邮票上

    你只看到安静的鹰、斑马、

    长颈鹿,和优美得令人窒息的小山雀。

    这些美丽而哀伤的句子,把小孩的天真和成年人的理解揉合起来,把近在手边的、小小的地图和邮票与遥远的、广大无限的痛苦揉合起来。简言之,把美与残忍揉合起来。

    《三个天使》中,所有人的抱怨都那么真实也都那么陈套,而两位天使的安慰尽管充满诗意和冠冕堂皇,但也难以抚慰而难以抚慰也是面对这种场面的一种陈套了。所有那些抱怨、诉苦和安慰,也都已变成人间苦难的大合唱的饰音了。那长久沉默的天使是全诗最有诗意和最神秘的,代表着诗人所了解或假设的更高的存在对芸芸众生的态度。他是全知道了,全看到了,也许他最痛苦,也最接纳。沉默是一切的总和。沉默也许是真正的救赎之道。

    我相信,我遇到又一个大气派的诗人了。手术后,我必须每天早晨到住所附近医院洗伤口,连续一个多月,而在这期间,我就在候诊室读这本诗集,即是说,我把它读了二三十遍。在大约读了半个月之后,我上网订购他的最新诗集《没有终结:新诗和诗选》(withoutend:newandselectedpoems)。在诗选还未寄至的时候,我忍不住在书架上翻各种欧洲诗选,找他的诗看。但我发现,他以前的诗并不吸引我,颇抽象,也有点枯燥,是典型的东欧诗,也是典型的好诗(指技术之无懈可击)。而《神秘主义入门》则是具体、多空间、松散得近于清淡,那是一种大境界,个人声音如此清晰,不是一句好诗可以概括的。我又读他的散文集,亦是角度独特,但不致于像他的诗那样给人只此一家之感。

    《没有终结》收到后,我从头至尾把它读了两遍。我的感觉得到证实,扎加耶夫斯基是在大约八十年代未期、九十年代初期,也即是他四十多岁的时候,找到自己的声音的。他是波兰诗人,生于一九四五年,是他那一代诗人中最重要的诗人。曾介入团结工会的抗争,八十年代流亡法国,现在巴黎和美国休斯敦大学交替居住。我还从他某些诗的题献中,得知他与前辈波兰诗人米沃什、布罗茨基和沃尔科特有交往。

    在《没有终结》中,最令我着迷和反复阅读的是前面约五十首新作,即是继《神秘主义入门》之后的作品。这些诗作,乍看起来似乎没有像《自画像》、《三个天使》和《善心的修女》那样眩目的作品,实际却是,他的境界愈来愈大,技巧愈来愈隐蔽。另外就是他非常有耐心地营造诗中的音乐。在《神秘主义入门》一诗中,他就展示他这种耐性,全诗实际上只有两句,后一句多达二十余行而我自己一直酷爱写一句直落的诗,因此简直有遇到知音的喜悦。

    但在扎加耶夫斯基这批新诗中,他对音乐的营造更有耐性,犹如马勒的交响曲的乐章。最明显的是《维琴察的早晨》和《卡西斯的日出》,前者要说的其实就是最后一节,也即对布罗茨基和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充满深情的悼念,但作者并不急于切入主题,而是用了两节时来铺排,描绘周遭的风景,把气氛扩散,把节奏调慢调低,然后才在最后一节潮水般升起,掀起飞溅的巨浪;后者要说的实际也就是日出那个镜头,但是诗人花了多大的笔墨去描绘黎明前后的风景!我个人认为,《卡西斯的日出》和《尝试赞美这残缺的世界》是扎加耶夫斯基最杰出的作品。

    音乐,风景。扎加耶夫斯基确实是喜欢音乐又喜欢艺术。像上面提到的《维琴察的早晨》和《卡西斯的日落》就像两幅印象派的油画。这是就全诗的整体印象而言。在不少诗作的具体句子中,他也常常制造印象派的效果。例如八月的酷热把城市溶化成冰淇淋、杨树和房屋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溶化成一团团。但他在写到细微之处,又往往能保持绝对的清晰,例如《尝试赞美这残缺的世界》中最后几句:

    你在秋天的公园里拾橡果,

    树叶在大地的伤口上旋转。

    赞美这残缺的世界

    和一只画眉掉下的灰色羽毛,

    和那游离、消失又重返的

    柔光。

    扎加耶夫斯基还有不少较短的诗,可称为小品诗,包括对绘画的观后感和对诗歌的读后感,也都意境深处。例如对弗美儿那幅戴珍珠的女孩的描写,胜过所有关于这幅名画的评论,极能引起我们的共鸣。另有一些诗点缀着格言式的句子,注入轻松的元素,那并非为了调剂,而是诗人站在较远的位置看人类的处境。实际上,哪怕是在他最深情的作品中,在最严重的时刻,他也往往能抽身而出,以一种略带讽谕的角度来处理。就像他在哀悼朋友时,也能把悲伤与欢乐置于同等的地位同样是把生活和世界圆化而非扁化,因此也使得悲伤和欢乐都更真实。

    我发现他是我理想中那种令人喜爱的诗人,而不只是好诗人或大诗人。当你新喜爱一位诗人,他立即会在你身上产生某种排斥性,排斥其他诗人,甚至排斥你喜爱的其他诗人。然后,经过一段时间,读悉了,你就会把这位新喜爱的诗人移到你喜爱的诗人的万神殿,并期待另一位新喜爱的诗人的出现,而每逢没有新发现的诗人可读,便把万神殿里的诗人请出来。而扎加耶夫斯基在我身上产生的排斥性是如此巨大,我甚至发现我在此之前几位最贴近我心灵的诗人,莱奥帕尔迪、托马斯哈代、安东尼奥马查多、菲利普拉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