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阅世心语_季羡林 >

第28章

阅世心语_季羡林-第28章

小说: 阅世心语_季羡林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t,xt,小,说,天,堂

  学术良心或学术道德
 
  〃学术良心〃,好像以前还没有人用过这样一个词,我就算是〃始作俑者〃吧。但是,如果〃良心〃就是儒家孟子一派所讲的〃人之初,性本善〃中的〃性〃的话,我是不信这样的〃良心〃的。人和其他生物一样,其〃性〃就是〃食、色,性也〃的〃性〃;其本质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人的一生就是同这种本能作斗争的一生。有的人胜利了,也就是说,既要自己活,也要让别人活,他就是一个合格的人。让别人活的程度越高,也就是为别人着想的程度越高,他的〃好〃,或〃善〃也就越高。〃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是地道的坏人,可惜的是,这样的人在古今中外并不少见。有人要问:既然你不承认人性本善,你这种想法是从哪里来的呢?对于这个问题,我还没有十分满意的解释。《三字经》上的两句话〃性相近,习相远〃中的〃习〃字似乎能回答这个问题。一个人过了幼稚阶段,有意识地或无意识地会感到,人类必须互相依存,才都能活下去。如果一个人只想到自己,或都是绝对地想到自己,那么,社会就难以存在,结果谁也活不下去。
 
  这话说得太远了,还是回头来谈〃学术良心〃或者学术道德。学术涵盖面极大,文、理、工、农、医,都是学术。人类社会不能无学术,无学术,则人类社会就不能前进,人类福利就不能提高;每个人都是想日子越过越好的,学术的作用就在于能帮助人达到这个目的。大家常说,学术是老老实实的东西,不能掺半点假。通过个人努力或者集体努力,老老实实地做学问,得出的结果必然是实事求是的。这样做,就算是有学术良心。剽窃别人的成果,或者为了沽名钓誉创造新学说或新学派而篡改研究真相,伪造研究数据,这是地地道道的学术骗子。在国际上和我们国内,这样的骗子亦非少见。这样的骗局决不会隐瞒很久的,总有一天真相会大白于天下的。许多国家都有这样的先例。真相一旦暴露,不齿于士林,因而自杀者也是有过的。这种学术骗子,自古已有,可怕的是于今为烈。我们学坛和文坛上的剽窃大案,时有所闻,我们千万要引为鉴戒。
 
  这样明目张胆的大骗当然是决不允许的。还有些偷偷摸摸的小骗,也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戒心。小骗局花样颇为繁多,举其荦荦大者,有以下诸种: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在公开学术报告中听报告人讲演,平常阅读书刊杂志时读到别人的见解,认为有用或有趣,于是就自己写成文章,不提老师的或者讲演者的以及作者的名字,仿佛他自己就是首创者,用以欺世盗名,这种例子也不是稀见的。还有,有人在谈话中告诉了他一个观点,他也据为己有。这都是没有学术良心或者学术道德的行为。
 
  我可以无愧于心地说,上面这些大骗或者小骗,我都从来没有干过,以后也永远不会干。
 
  我在这里补充几点梁启超在他所著的《清代学术概论》中谈到的清代正统派的学风的几个特色:〃隐匿证据或曲解证据,皆认为不德。〃 〃凡采用旧说,必明引之,剿说认为大不德。〃这同我在上面谈的学术道德(梁启超的〃德〃)完全一致。可见清代学者对学术道德之重视程度。
 
  此外,梁启超上书中还举了一点特色:〃孤证不为定说。其无反证者姑存之。得有续证,则渐信之。遇有力之反证则弃之。〃可以补充在这里。
 
  思想家与哲学家
 
  我又有了一个怪论,我想把思想家与哲学家区分开来。
 

 m



第76节:学术良心或学术道德(2)

。txt小。说天堂

  一般人大概都认为,我以前也曾朦朦胧胧地认为,所有的哲学家都是思想家。哪里能有没有思想的哲学家呢?
 
  但是,最近一个时期以来,我的想法有了改变。
 
  古今中外的哲学史告诉我们,哲学家们大抵同史学家差不多,想〃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方式稍有不同,哲学家们探讨的是宇宙的根源,人生的真谛,精神与物质的关系,存在和意识的关系,等等。在这些问题上,他们时有精辟之论,颇能令人心折。但是,一旦他们想把自己的理论捏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的时候一般哲学家都是有这种野心的……便显露出捉襟见肘,削足适履的窘态。
 
  我心目中的思想家,却不是这个样子。他们对我在上面谈到的那些问题也可能会有自己的看法。但是,他们决不硬搞什么体系,决不搞那一套烦琐的分析。记得有一副旧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我觉得,思想家就是洞明世事,练达人情的人。他们不发玄妙莫测的议论,不写恍兮惚兮的文章,更不幻想捏成什么哲学体系。他们说的话都是中正平和的,人人能懂的。可是让人看了以后,眼睛立即明亮,心头涣然冰释,觉得确实是那么一回事。
 
  空口无凭,试举例以明之。我想举出两个人:一个是已故的陈寅恪先生,一个是健在的王元化先生,都是中国学术界知名的人物。
 
  寅恪先生是史学大师,考据学巨匠。但是,他的考据是与乾嘉诸大师不同的,后者是为考据而考据,而他的考据则是含有义理的。他从来不以哲学家自居。然而他对许多本来应属于哲学范畴的问题的看法却确有独到之处,比如,对〃中国文化〃,他写道:
 
  吾中国文化之定义,具于《白虎通》三纲六纪之论,其意义为抽象理想最高之境,犹希腊柏拉图所谓idea者。
 
  言简意赅,让人看了就懂,非一般专门从事于分析概念的哲学家所能企及。此外,寅恪先生对中国历史研究还有许多人所共知的见解。总之,我认为,寅恪先生不是哲学家,而是思想家。
 
  王元化先生是并世罕见的通儒,他真可以说是学贯中西,古今兼通。他的文章我不敢说是全部都读过,但是读得确实不少。首先让我心悦诚服的是他对五四运动的新看法。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对它有种种不同的议论和看法,至今仍纷争不休。我自己于无意中也形成了一种看法。但是,读了元化先生论〃五四〃的文章,我觉得他的看法确实鞭辟人里,高人一筹。他对当前的许多问题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我从中都能得到启发。总之,我认为,元化先生不是哲学家,而是思想家。
 
  我崇拜思想家,对哲学家则不敢赞一词。
 
  2001年10月7日
 

ww w 。 xia oshu otxt m



第77节:辞";国学大师";(1)

t!xt…小说天堂

  辞〃国学大师〃
 
  现在在某些比较正式的文件中,在我头顶上也出现〃国学大师〃这一灿烂辉煌的光环。这并非无中生有,其中有一段历史渊源。
 
  约摸十几二十年前,中国的改革开放大见成效,经济飞速发展。文化建设方面也相应地活跃起来。有一次在还没有改建的大讲堂里开了一个什么会,专门向同学们谈国学,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毕竟是保留在所谓〃国学〃中的。当时在主席台上共坐着五位教授,每个人都讲上一通。我是被排在第一位的,说了些什么话,现在已忘得干干净净。《人民日报》的一位资深记者是北大校友,〃于无声处听惊雷〃,在报上写了一篇长文《国学热悄悄在燕园兴起》。从此以后,其中四位教授,包括我在内,就被称为〃国学大师〃。他们三位的国学基础都比我强得多。他们对这一顶桂冠的想法如何,我不清楚。我自己被戴上了这一顶桂冠,却是浑身起鸡皮疙瘩。这情况引起了一位学者(或者别的什么〃者〃)的〃义愤〃,触动了他的特异功能,在杂志上著文说,提倡国学是对抗马克思主义。这话真是石破天惊,匪夷所思,让我目瞪口呆。一直到现在,我仍然没有想通。
 
  说到国学基础,我从小学起就读经书、古文、诗词。对一些重要的经典著作有所涉猎。但是我对哪一部古典,哪一个作家都没有下过死工夫,因为我从来没想成为一个国学家。后来专治其他的学术,浸淫其中,乐不可支。除了尚能背诵几百首诗词和几十篇古文外;除了尚能在最大的宏观上谈一些与国学有关的自谓是大而有当的问题比如天人合一外,自己的国学知识并没有增加。环顾左右,朋友中国学基础胜于自己者,大有人在。在这样的情况下,我竟独占〃国学大师〃的尊号,岂不折煞老身(借用京剧女角词)!我连〃国学小师〃都不够,遑论〃大师〃!
 
  为此,我在这里昭告天下:请从我头顶上把〃国学大师〃的桂冠摘下来。
 
  辞学界(术)泰斗
 
  这要分两层来讲:一个是教育界,一个是人文社会科学界。
 
  先要弄清楚什么叫〃泰斗〃。泰者,泰山也;斗者,北斗也。两者都被认为是至高无上的东西。
 
  光谈教育界。我一生做教书匠,爬格子。在国外教书十年,在国内五十七年。人们常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特别是在过去几十年中,天天运动,花样翻新,总的目的就是让你不得安闲,神经时时刻刻都处在万分紧张的情况中。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一直担任行政工作,想要做出什么成绩,岂不戛戛乎难矣哉!我这个〃泰斗〃从哪里讲起呢?
 
  在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中,说我做出了极大的成绩,那不是事实。说我一点成绩都没有,那也不符合实际情况。这样的人,滔滔者天下皆是也。但是,现在却偏偏把我〃打〃成泰斗。我这个泰斗又从哪里讲起呢?
 
  为此,我在这里昭告天下:请从我头顶上把〃学界(术)泰斗〃的桂冠摘下来。
 
  辞〃国宝〃
 
  在中国,一提到〃国宝〃,人们一定会立刻想到人见人爱憨态可掬的大熊猫。这种动物数量极少,而且只有中国有,称之为〃国宝〃,它是当之无愧的。
 
  可是,大约在八九十来年前。在一次会议上,北京市的一位领导突然称我为〃国宝〃,我极为惊愕。到了今天,我所到之处,〃国宝〃之声洋洋乎盈耳矣。我实在是大惑不解。当然,〃国宝〃这一顶桂冠并没有为我一人所垄断。其他几位书画名家也有此称号。
 
  我浮想联翩,想探寻一下起名的来源。是不是因为中国只有一个季羡林,所以他就成为〃宝〃。但是,中国的赵一钱二孙三李四等等,等等,也都只有一个,难道中国能有十三亿〃国宝〃吗?
 
  这种事情,痴想无益,也完全没有必要。我来一个急煞车。
 
  为此,我在这里昭告天下:请从我头顶上把〃国宝〃的桂冠摘下来。
 
  三顶桂冠一摘,还了我一个自由自在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欢喜。
 
  露出了真面目,自己是不是就成了原来蒙着华贵的绸罩的朽木架子而今却完全塌了架了呢?
 
  也不是的。
 
  我自己是喜欢而且习惯于讲点实话的人。讲别人,讲自己,我都希望能够讲得实事求是,水分越少越好。我自己觉得,桂冠取掉,里面还不是一堆朽木,还是有颇为坚实的东西的。至于别人怎样看我,我并不十分清楚。因为,正如我在上面说的那样,别人写我的文章我基本上是不读的,我怕里面的溢美之词。现在困居病房,长昼无聊,除了照样舞笔弄墨之外,也常考虑一些与自己学术研究有关的问题,凭自己那一点自知之明,考虑自己学术上有否〃功业〃,有什么〃功业〃。我尽量保持客观态度。过于谦虚是矫情,过于自吹自擂是老王,二者皆为我所不敢取。我在下面就〃夫子自道〃一番。
 
  我常常戏称自己为〃杂家〃。我对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内,甚至科技领域内的许多方面都感兴趣。我常说自己是〃样样通,样样松。〃这话并不确切。很多方面我不通;有一些方面也不松。合辙押韵,说着好玩而已。
 
  我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已经有七十年的历史。我这个人在任何方面都是后知后觉。研究开始时并没有显露出什么奇才异能,连我自己都不满意。后来逐渐似乎开了点窍,到了德国以后,才算是走上了正路。但一旦走上了正路,走的就是快车道。回国以后,受到了众多的干扰,十年浩劫中完全停止。改革开放,新风吹起。我又重新上路,到现在已有二十多年了。
 
  根据我自己的估算,我的学术研究的第一阶段是德国十年。研究的主要方向是原始佛教梵语。我的博士论文就是这方面的题目。在论文中,我论到了一个可以说是被我发现的新的语尾,据说在印欧语系比较语言学上颇有重要意义,引起了比较语言学教授的极大关怀。到了1965年,我还在印度语言学会出版的《indian linguis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