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为乐趣而读书_林丹环 >

第15章

为乐趣而读书_林丹环-第15章

小说: 为乐趣而读书_林丹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考雷(英国历史学家兼政治家)曾经权位显赫,家财万贯,名驰遐迩。然而,他在自传里却这样写道,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都是在书本里度过的。他曾经给一位小姑娘回了一封娓娓动听的信,里面有这样一段话:“承蒙馈赠惠书,谨致谢意。

  我一向乐意成全小姑娘的幸福。最使我欣慰的莫过于看见她喜爱书籍,因为当她到了我这般年纪,她会懂得,书籍比任何馅饼、蛋糕、玩具和世上的一切风景名胜更有价值,即使有人提出,只要我不再读书,就可成为历史上最伟大的国王,身居王宫,享受珍馐佳酒,拥有车马万乘,华服贵饰,侍卫随从,前呼后拥,我也决不答应。我宁愿做一个穷汉子,挤在一同窄小却富有藏书的阁楼里,也不愿当不好读书的国王。”

  书籍为我们建立起一座完整的、光怪陆离的思想之宫,这是千真万确的。让·保罗·理治特(德国作家)曾经说过:“从艺术女神居住的巴拿撕斯山峰上所看到的风光要比坐在王位上所看到的宏伟壮阔得多。”从某种意义上说来,书籍所赋予我们的思想比现实生活所赋予我们的更加生动活泼,正如倒影里面反映出来的山石花卉常常要比真实的山石花卉更加多姿迷人一样。“一切都成了镜子”,乔治·麦克唐纳(英国著名作家)曾经说过:

  “即便是最平淡无奇的房子,一旦我从镜面里去欣赏时,也要变得富有诗意的了。”

  书籍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赋予我们的规劝和慰藉,质同金玉,价值无量。我们读书时,有如同最高尚的先哲们携手共游,飞越无数迷人的仙境和神奇的国土。

  冬日,当我们坐在炉旁烤火时,无须动步,就可以借助书籍,走到天涯海角,或者飞上天国,在那里受到斯宾塞(英国诗人)之下那群美丽仙姑的欢迎,还可以听到弥尔顿(英国诗人)笔下那群天使们围绕我们高唱乐园赞美诗。科学、艺术、文学、哲学……总之,人类思想所发掘的一切,人类劳动所创造的一切——千百代人用苦难的代价换来的一切经验,所有这一切,都在书籍的世界里等待我们。

  作者简介

  约翰·卢保克(1834—1913),英国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银行家、政治家、科学家。

  心香一瓣

  读书之乐乐何如?陶渊明说:“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一卷在手,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与古今中外的人物对话,任由思想的骏马驰骋……这种自由与惬意,有谁能够夺走?

  书籍为我们建立起一座光怪陆离的思想之宫。书中所表达的万千气象,会使我们心驰神往、受益匪浅。

  开卷有益。书籍是一盏精神明灯,指引我们前进;书籍是良师益友,帮我们排忧解难。书籍,为我们提供了一片寄放灵魂的乐土。
。;txt=小_说'_天。堂



第30章 书迷鬼


  '德'伊·卡内蒂罗丹霞译

  书迷鬼看上去跟一个为防失物而从不打开的箱子一样,他不敢谈起他的七个博士学位,而是只提及三个。一年拿一个新博士头衔对他来说轻而易举。他待人友好并且喜欢说话,为了自己能有机会说,他也给别人留下说话的余地。

  书迷鬼看所有的书,无论什么书都可以,只要难懂就行。他并不满足于人人谈论的书;他看的书应该是罕见的而且已被人们忘却、不易找到的。他为一本无人知道的书找上一年之久,这样的事曾发生过。要的书总算找到了,于是他一口气读完、弄懂并记住,往后便永远可以引用了。他17岁时看上去已和现在47岁时一模一样。书读得越多,他改样儿越少。任何用字眼儿来袭击他的尝试都归于失败;他各方面的知识都同等丰富。由于总有些他还不知道的,所以他从未感到无聊。但他绝不说出他不知道的是什么,免得别人在读书上抢了先。

  书迷鬼看上去跟一个为防失物而从不打开的箱子一样,他不敢谈起他的七个博士学位,而是只提及三个。一年拿一个新博士头衔对他来说轻而易举。他待人友好并且喜欢说话,为了自己能有机会说,他也给别人留下说话的余地。如果他说,“这我不知道”,可以断言他就要作出一个既详细又内行的报告。他行动很快,因为他一直寻找着新的倾听他的人。任何一个听过他演讲的人,他都不会忘记——在他的心目中世界是由书和听者组成。他十分赞赏别人的沉默,而他自己只有临作报告前才沉默一会儿。

  本来就没人想跟着他学到点什么,因为他想只让自己知道那么多这样那样的事儿。他激起人们的怀疑,可绝不是因为他的报告在内容上从不重复,而是他从不对同一个听者重复。如果他说的不总是新的话题,那就是怪事了。他公平对待他的一切知识,他什么都认真。人们愿付出高昂的代价,只为了能发现他是否有一个比其他更为扎实的知识。他为自己像老百姓一样有睡觉的时间而内疚。

  数年后再见到他时,人们十分好奇并且渴望最终识破他的某个骗局。但全是空想——他虽然谈着完全不同的事,但他甚至连每个章节都是一如往昔。在那期间,有时他结婚了,有时他离婚了。女人们消失了,没有一回不是犯了错误了。他佩服那些刺激他而且超过他们的人,一旦超过,他就把他们扔到废铁堆里去。

  他从不曾在没有读完所有有关某城市的书之前去访问这个城市。

  城市适应他的知识;它们印证他先行读到的一切,不可预读的城市似乎没有。

  当傻瓜走近时,他老远就笑起来。一个女人要是想跟他结婚,最好给他写信并且在信中询问他。如果她的信够频繁,他就迷恋地并永远让她就这样子不断地用书信来给他做伴。

  作者简介

  伊·卡内蒂,德国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一生严谨治学、淡泊名利。1981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心香一瓣

  书迷鬼们把读书视为一种兴趣爱好、一种生活方式。他们不愿聊天、打牌、旅行,唯独喜欢与书籍相处。他们从读书中学会了倾听别人,学会了严谨治学,学会了珍惜光阴,学会了以书为媒。

  读以为学,可以增长知识;学以致用,可以助推事业的发展。如果能把读书与人生事业结合起来,发挥书籍对成长、成才的作用,把知识转化为有用的生产力,岂不是读书最大的乐趣和意义所在?

  读书最是滋味长,爱好阅读是人生一大乐事、幸事。爱书爱到痴狂,更是一种境界。非痴无以沉浸其中,非沉浸其中无以得大收获。
w w w。 xiao shuotxt。 co m。t|xt。小。说天+堂



第31章 斯芬克司的谜底


  '希腊'塞菲里斯佚名译

  我为这样的现实所感动:正义感深深扎入希腊人的内心,以致成为物质世界的法律。

  我来自一个小国。在地中海边的悬岩海角,除了那里人民的辛劳、海洋和阳光,没有什么可宣扬。希腊虽然是个小国,但其传统源远流长,世代相传,从未间断;希腊语的使用也从未停止过,即使经历了人间各种各样的烟火,但从没有任何间断。这一传统是基于人类的爱,以正义为其规范。在严谨的古典悲剧中,超越其限度的人,便会受到复仇女神的惩罚。而这一正义的规范,即使在自然领域内也是牢不可破的。

  赫拉克利特说过:“赫利俄斯不敢超越他的限度,否则,复仇女神——正义的使者,便会找上他的。”现代科学家可以从这位爱奥尼亚哲学家的这格言中获得启迪。我为这样的现实所感动:正义感深深扎入希腊人的内心,以致成为物质世界的法律。

  我的一位老师在上世纪初就曾大声疾呼:“我们之迷失,是因为我们已无公理。”他原来目不识丁,直到35岁才开始学文。但在我们今天的希腊,口述传统可追溯到与书写传统一样的长远,诗也是如此。我发觉有意义的是,瑞典所称颂的不仅仅是这些诗,而且推崇具有普遍意义的诗,即使它只是少数民间的创作。因为我认为,对于我们受到恐惧和忧虑折磨的现代世界,诗确是必要的。诗,根植于人类的气息——而假如我们的气息减弱,我们将会如何呢?诗是信心的表现——而谁知道我们是否不安,不是由于缺乏信心所致?

  去年,就在这诗坛上,有人说现代科学的发现与文学的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别;而现代戏剧与古希腊戏剧之间则鲜有差异。诚然,人类的行为似乎没有什么改变。但我要加一句:今天我们需要倾听人类的声音,即我们称为诗的东西;这声音虽常常处于因缺乏爱而散失的危险之中,但它总是会再生的。

  受到威胁时,诗总能找到避难处;遭到拒绝时,诗总会本能地植根于意想不到之处。诗不识世界的大小事物,但它却能居于全世界人们心中。诗还有摆脱各种陈俗的魅力。我感谢瑞典文学院明了这些事实,明了流传不广的语言不该成为抑制人心跳动的障碍,而应该成为一个真正的法庭,能够“以严肃、真实、常不如意的命运来判决”的法庭,我引用了这句雪莱的话。据说就是雪莱启发了阿尔弗雷德·诺贝尔,使他那宏伟的心正弥补了他那难免的暴力之心。

  在我们日渐畏缩的世界里,每个人都需要其他所有的人。我们必须寻找他,无论他在哪里,只要能够发现他。当底比斯·俄狄浦斯在途中遇到斯芬克司时,他对谜语的解答就是“人”,这个简单的字眼就消灭了怪物。今天我们也有许多怪物要去消灭,还是让我们好好想想俄狄浦斯的答案吧。

  作者简介

  塞菲里斯(1900—1971),希腊诗人,现代希腊文学的杰出代表。生于小亚细亚的斯弥尔纳城,父亲是雅典大学教授,国际法专家。他于196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心香一瓣

  “人,万物之精华,宇宙之灵长!”人类不就是造物主创作的一首诗吗?善恶爱恨是这首诗的主题,创新、发展是这首诗的主旋律。

  尽管人类在宇宙中有着最高的智商,但也不能随心所欲,不能突破正义和善良的底线。否则,等待人类的必将是痛苦和灾难。

  道德有人性。一切计划和选择,都应以“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反思自己的行为,多为他人想一想,才会做出正确的行动。
 mt…xt小说天堂   



第32章 谈阅读


  '日'小泉八云佚名译

  每一本值得读的书都应该恰恰像读科学书籍一样地去读——不单是为了消遣;每一本值得读的书,其中也含有像科学书籍那样同等的价值,虽然其价值的性质是完全不同类的。

  我说懂得如何阅读的人并不多。若要培养出文学趣味与辨识力,这之前,需要大量的文学经验,缺乏这点,学会如何阅读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为,能阅读一本书的文字或字母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你们常常发觉你们一边在机械地读文字,甚至发音很正确,同时脑海里想的却是完全不同的另一个问题。这种机械地阅读的情况常常在一个人的一生的早期出现,而且不管集中不集中注意力。不论是单纯为了个人消遣选取书中的叙事部分读,或者换句话说“为了看故事”,我都不能把这种情况称之为阅读。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大部分阅读都是采用这种方式。

  无疑你们会想这么说明问题是把阅读跟研究搞混了。你们也许要说:“要是我们读历史,哲学或科学,那我们就读得很透,把书本上的全部意见及义理慢慢地一遍一遍钻研,这是苦读。但如果我们在课后读一篇小说或一首诗,我们就为了消遣。”我没有把握说你们都这么想,可是年轻人一般都如此。事实上,每一本值得读的书都应该恰恰像读科学书籍一样地去读——不单是为了消遣;每一本值得读的书,其中也含有像科学书籍那样同等的价值,虽然其价值的性质是完全不同类的。因为,归根结蒂,好的小说,诗歌,传奇,也是有科学性的,它们按不止一种科学的最好的原理写成,尤其是按生活的了不起的原理和人性的知识写成。

  一个搞学问的人首先要懂的是不应单纯为了消遣而读一本书。没有受过完整的教育的人为消遣而读,不要为此责难他,他们无法欣赏真正伟大的文学作品的深刻性。但一个受过大学按部就班的训练青年就应在早期严格要求自己,不要仅仅为消遣而读书。严格要求的习惯一经养成,他甚至发现要为了消遣而读也不可能。那时他就会不耐烦地丢开任何他不能从中得到知识食糖的任何书籍,任何不能对他的较高层次的情感和理智产生吸引力的书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