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岭南震撼 --南越王墓发现之谜 岳南 >

第23章

岭南震撼 --南越王墓发现之谜 岳南-第23章

小说: 岭南震撼 --南越王墓发现之谜 岳南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器,而是将它奉为玉宝珍藏起来。   
    到了公元前333年,楚国吞灭越国,楚威王因相国昭阳灭越有功,准备将和氏璧赐与昭阳。但就在这个时候,和氏璧竟失窃了。〕国宝的不翼而飞震动了朝野,当时魏国人张仪正在楚国游说,曾与昭阳共饮,于是张仪成了怀疑对象。张仪在“掠答数百”的严刑下仍不承认是自己窃走了玉璧,楚人无奈,只好将他释放。张仪受辱后离开楚国,辗转至秦国,后来成为秦相,为秦国的强大立下汗马功劳,这自然是后话。   
    当和氏璧销声匿迹几十年后,突然在赵国冒了出来,至于是怎样流落到赵国的,已成为历史悬案。后人所知道的是,赵惠文王时,宦官令缪贤从,一外地商人手中购得这块璧,经玉工鉴定后,方知这正是失踪多年的和氏璧,赵王得此消息,惊喜万分,遂利用手中的特权,将这件稀世之宝强行夺去。   
    秦昭王听说和氏璧在赵国出现,便动了据为己有的邪念。在一番预谋后,他派人送信给赵王,希望以巧座城池来换取和氏璧。赵王明知秦国想巧取豪夺此璧,但慑于秦国的强大势力,只好派蔺相如奉璧出使秦国去易城。   
    蔺相如奉命到了秦国,将璧献给秦王,秦王大喜,将璧传给左右妃缤大臣观看,众人皆呼万岁。蔺相如见秦王无意割城给赵国,气愤之中心生一计,就走上前说:“璧上有点瑕疵,让我指给您看。”秦王不知是计,便将璧递给蔺相如,只见蔺相如持璧倚柱而立,怒道:“您想得此璧,派人送信给赵王。赵王召集群臣商议时,大家都说‘秦国贪婪,倚仗自己的强盛以空话来求璧、易城之事不可信。’我认为百姓之间的交往都不相欺,何况大国呢!况且因为一璧而得罪秦国,实在不值。于是赵王在斋戒五日后,派我将璧给您送来。可您在见我时无礼傲慢,将璧传给众人看,这是对我的蔑视和戏弄。我看您无意以城易璧,就取回此璧。您若再逼我献璧,我现在就和璧一起碰碎在这柱子上t”蔺相如说罢,举璧视柱,作欲碰状。秦王惟恐玉璧被碰坏,急忙道歉,并召人拿来地图,指出给赵国的15座城。蔺相如知道这是秦王的缓兵之计,就对他说:“赵王在送璧时曾斋戒五日,现在您也应斋戒五日,并设九宾之礼相迎,这样我才献璧。”秦王见无法强夺,只好答应下来。   
    蔺相如回到宾舍,心想秦王虽答应斋戒,但肯定负约不将城池割给赵国,于是命随从使者换上百姓衣着,怀揣玉璧,连夜从秦国逃回赵国。   
    五日后,秦王在宫廷内设九宾之礼,命人请蔺相如,蔺相如人宫后对秦王说:秦国自缪公以来20余位君主,没有一位是俗守信约的。我担心被您欺骗而辜负赵国重托,已派人将璧送还赵国。秦强而赵弱,秦先割让巧座城给赵国,赵国怎敢留璧而得罪您呢?我知道欺君之罪当杀,我愿在此下汤锅,您看着办吧。这一番话,6得秦王与众臣面面相觑,无一言以对。朝中群臣感到受了戏弄,便建议将蔺相如囚禁起来,秦王一想,就是杀了蔺相如,也得不到玉璧,况且还使两国关系恶化,不如厚待蔺相如,让他回去,赵王怎敢因一璧而欺秦国呢?于是秦王在宫廷内以隆重的礼节款待蔺相如,并将他送回赵国。蔺相如回到赵国后,因出使秦国不辱使命而被封为上大夫。以后的结果是,秦国并没有割让巧座城给赵国,而赵国最终也没把璧给秦国。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完璧归赵”的故事。   
    到了公元前228年,秦国大军攻占赵国都城邯郸,赵幽王投降,并献出了和氏之璧。秦王赢政终于实现了他曾祖父的愿望,和氏璧最终落人秦国宝库之中。从此以后,和氏璧便从历史记载中消失了。围绕和氏璧的下落,长期以来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和氏璧制成了传国玉玺代代相传。但关于传国玺的来龙去脉,历史文献记述得较详细,明确说明它是用蓝田玉制成的,因此用和氏璧制成传国玺的说法受到了挑战。   
    那么,和氏璧流落何处?有人作出了两种推测。一种推测认为它成为随葬品而埋葬在秦始皇陵墓内。秦始皇统一天下,功盖今古,其墓中藏满“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和氏璧或许正是这无数奇器珍怪之一。再一种推测认为它可能在秦末战争中遗失或为项羽所掠。项羽率兵人咸阳,烧秦宫室,掘始皇陵,掠宝物、宫女而去,和氏璧可能就在其中。但随后而来的楚汉战争,又使这批财物下落不明。它或许藏在项羽的都城彭城(今江苏徐州),或许遗落在项羽败死的该下(今安徽灵璧)。但究竟遗落何处,则是一个难解的历史之谜。   
    如前所述,当历史发展到西汉时期,由于迷信徽纬与厚葬之风盛行,玉器成为人们特别是达官贵族日常礼仪中不可缺少的信物,从象岗古墓出土的一系列玉器来看,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是极为罕见的。这大批优质玉器的出土,在进一步证实了那段历史风情的同时,也使这座古墓在中国考古史的位置变得非同凡响和举足轻重。考古人员后来统计象岗古墓出土的玉璧主要有:   
    l,大玉璧。出于主棺室头箱内,出土时盛于一漆丧中,是本墓所出玉璧中最大的一件,直径X3。4厘米。此璧为青玉质,璧面纹饰可分3区,外区饰双身龙纹7组,中区为排列整齐有序的涡纹,内区饰3组双身龙纹。纹饰疏密得当,琢刻精致,显得古朴庄重,颇有帝王之气。此璧是已知考古发掘出土玉璧中形体最大、琢饰龙纹最多的一块,可称为“璧中之王”。   
    2。透雕重圈三龙衔环璧。出于主棺室棺内,其位置于墓主尸体阴部,直径}。}厘米。青白玉,玉质坚致,土浸部分呈黄白色或白色斑纹。外圈饰涡纹,内圈饰三龙,龙首伸人到外圈,成为内外两圈的边接点。此璧整体构思设计巧妙,琢刻亦精。   
    3。透雕龙纹玉璧。出于主棺室墓主玉衣头罩上,直径。 厘米。青玉,湖绿色,玉质极佳,莹润透亮。璧的中心圆孔内双面透雕一游龙,两面饰浅浮雕涡纹。龙昂首挺胸,曲身卷尾,四爪着地有力,好像正要努力挣脱圆孔的束缚一样,造型生动传神。   
    4‘透雕龙凤涡纹玉璧。出于主棺室墓主身。上,是组玉佩中的一件,直径}。 }厘米,青玉质,略软,土浸呈灰黄色。双面饰浅浮雕姿态矫健、栩栩如生的透雕游龙,两侧各连一透雕凤鸟,凤鸟回首曳尾攀附璧上。龙、风造型圆润丰满,琢刻线条准确流畅,富于动感。   
    5,兽首衔璧。出于主棺室。青玉质,通体浸蚀呈鸡骨白色。通长16。7厘米、宽13。 8厘米。整块玉材雕出:,兽首近方形,双目圆睁,狰狞可怖,左侧连一透雕璃虎,呈不对称布局。兽鼻琢刻成长方形环,与璧上端相应琢出的方孔相套接,还可前后摆动。璧面饰涨浮雕涡纹,全器采用透雕、浅浮雕和线雕只种技法琢刻而成,刻工精湛。上半部分兽首璃虎呈不对称布局,具有南越国本土玉器的特色。此件玉器系当玉佩使用。   
    6。双连玉璧。出于主棺室墓主玉衣双鞋的下方,原来可能用丝带捆绑于鞋底。宽12。3厘米、高7。4厘米。由两个涡纹玉璧外切相连,顶端饰一组透雕卷云纹,下端饰一对凤鸟纹。卷云纹和凤鸟纹左右对称,体态丰满,很富装饰效果,又起到了连接加固双璧的作用。整器既工整,又有变化。璧在古代是祭天的礼器,墓主双脚踏着双连璧,可能有乘驾双凤升天之意。   
    除了玉璧和小件日常用玉器外,象岗古墓还出土了玉盒、玉盖杯、玉危、高足杯和角杯等较大件玉器皿,这些器物的发现在汉代墓葬考古中是罕见的。这几件玉器皿,有的是纯玉制品,有的是与青铜工艺相结合的复合制品,工艺精湛,造型美观,堪称汉玉中价值连城的孤绝品。   
    鉴于这些器皿在中国古玉史和汉代考古史上的非凡地位,这里就作简单介绍。   
    1、玉角杯。出于主棺室头箱中,出土时外裹丝绢。以整玉琢成,青玉质,半透明,局部有红揭色斑。外形像一只号角,长1。4厘米。口部椭圆,口径5。8一6。7厘米,往下渐收,近底处成卷索状,作弧形优美流畅地回卷,尾端形似浪花飞扬,主纹饰自口沿浅浮雕处有一立姿夔龙,向下展开绕杯身回环卷缠,渐高起作高浮雕状,及底部成为圆雕。在主纹饰中间,用单线的勾连云雷纹填补空白。此角杯构思奇妙,制作尤精,装饰纹样采用阴线刻、浅浮雕、高浮雕和圆雕等技法,主纹突出,次纹补白,是件独一无二的玉器珍品,为汉玉中的稀世之宝。据推测,此杯应是南越王自用的饮酒器具。   
    2、铜框玉盖杯。出于主棺室头箱中,出土时外裹多层丝绢,高1}厘米。杯分杯身和杯盖两部分,杯体呈八棱筒形,上大下小,底部为喇叭形座。杯身先以青铜铸出棚栏形框架,鉴金,框内有浅槽,分上下两截,上截杯身周围共用8块长条形薄青玉片嵌入铜框内,下截杯底周围嵌入5块心形青玉片。杯盖圆形隆起,先铸出青铜外沿S金,再于盖顶处镶嵌一块圆形青玉,雕琢成螺纹形,此器是铸铜S余、治玉与镶嵌工艺完美结合的产物,代表了当时高超的工艺水平,在考古发掘中系首次发现。   
    3、铜框玉危。出于西侧室,出土时外裹多层丝绢,高14厘米。由危身和盖组成。整体呈九棱圆筒形,再用9块长条形玉片镶嵌。危平底,在圆形铜框内嵌入一块圆玉片。危身上部嵌入例环形玉契1危盖圆框内嵌入一块圆玉片。危身玉片质坚色青,浮雕勾连谷纹。危身铜框饰兽形与几何形纹。此器的制作与铜框玉盖杯相比,还多了一层霖漆工艺,工艺更为复杂。   
    4。承盘高足玉杯。出主棺室,出土时以丝绢裹缠,通高17厘米。由高足青玉杯、托架和铜承盘三部分组成。   
    高足杯由杯身与座足组成。杯身圆筒形,上大下小,圆底,上下饰叶瓣纹,中间饰勾连谷纹。座足呈灯把形,饰以叶瓣纹,杯身与座足系用两块青玉分别雕琢而成,然后在杯身底部与座足上部连接处钻孔,以小竹条贯穿连接。玉杯高11。 75厘米。 
    托架由三龙共衔一块中心镂有圆孔的花瓣形玉片组成。玉片中心的圆孔径与玉杯下部吻合,玉片外沿透雕成三大只小共6个花瓣。,花面饰勾连云雷纹。三龙皆金首银身,张口各衔一瓣小花,共同托承玉杯。龙体的末端固定在托架底部的扁圆形铜圈上,铜圈又平置在铜承盘沿上。   
    铜承盘宽平沿,浅腹,平底,下附三个铺首形足。盘腹外壁贴饰三个用银铸制的小铺首。高6。6厘米。   
    这件承盘高足玉杯有着极复杂的套接关系,铺首形足与盘底,小银铺首与承盘壁,三龙尾与托架圆圈形底,二龙首与花瓣形玉片,花瓣形玉片与玉杯,玉杯身与座足等,或焊接、或铆接、或桦卯套接,可谓花样迭出,奇妙无穷。可以想象,完成这样一件器物,需要花费多少心血,更需要准确到位的制作以及精心的套接,没有青铜、金银、琢玉等工艺方面的能工巧匠通力合作,是不可能完成构思如此奇妙的旷世之作的。   
    5。带钩。共4件,皆精美华丽,出自主棺室头箱中,出土时均外裹丝绢。   
    龙头形玉带钩,两件成对,形制全同,长巧,1厘米。青玉质,青黄色,半透明,玉质细腻温润,钩体呈细长条形,满饰勾连雷纹,如同鳞片一样,首尾均作龙头形,钮作矮圆柱形,雕工十分精湛。   
    圆雕龙虎玉带钩,青玉质,局部有深褐色斑,长19 。5厘米。通体圆雕,龙虎并体形,共分8节。钩首龙头和钩尾虎头2节做出圆卯,中间6节有圆孔贯通,中心用铁条将8节串连而成。主纹是虎形,虎头宽扁,鼓目露齿,四爪着地,好像与龙一起奔驰在风云交际之间。这件玉带钩无论在造型上,还是在工艺方面,都属上乘之作。   
    龙虎拥环带钩,青玉质,半透明,晶莹光洁,局部有褐色斑,长18。9厘米。全器由一块整玉雕成。雕钩首呈虎头形,末端作龙首形,虎龙双体并列,弯曲呈S形。钩中上部透雕一环,龙张口啮环,虎伸爪搜环,形象栩栩如生。钩体表面及圆环均饰勾连雷纹。钮扁圆形,钮柱为圆柱体。此带钩构思新奇,雕琢精细,不失为玉带钩中的一件精品。   
    由于象岗古墓出土了这一大批精美绝伦的玉器,为中国乃至世界玉器发展史增添了光辉的一页。   
    当然,这些玉器不是象岗古墓埋藏玉制品的全部,让考古人员倍感震惊的发现还在后面。   
发现丝缕玉衣   
    当考古队员李季在棺撑的南端清理几堆散乱的陶璧时,偶然发现了一块四角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