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透过细节看清朝(精编) >

第6章

透过细节看清朝(精编)-第6章

小说: 透过细节看清朝(精编)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自成只好调头向西南进军,准备穿过江西进入湖南。五月初,大顺军到达湖北九宫山,李自成率二十余人登山探路,不料忽遭当地地方武装袭击,李自成不幸遇难,结束了自己轰轰烈烈的一生。李自成二十四岁参加起义,三十九岁战死,他率领的起义军十余年内横扫大半个中国,给腐朽的明王朝乃至整个中国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都造成了沉重的打击,明朝因此灭亡;他本人也纵横天下,成就了令当时和后世都击节赞叹的英雄气概;可惜皇图霸业,转眼成空,只剩英魂飘荡于九天之上,遗骨埋没于荒草之间,实在令人唏嘘。正如电影《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中那首诗所说:“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皇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人生一场醉……”在李自成一败再败,终于战死的过程中,大明朝的残余势力…南明弘光朝廷也经历了从建立到被清军迅速扫平的过程。五月,南明弘光政权建立,以神宗万历皇帝嫡系子孙福王朱由菘为帝,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史可法入内阁为首辅,掌兵部事。若按实力论,南明弘光政权拥兵百万,又占据全国最富庶的江浙一带,完全可以大有作为;但是可惜弘光政权继承了大明朝腐败透顶的政治气氛,对外与虎谋皮,对内党争不断,白白浪费了手中的好牌。史可法上任伊始就犯了一个重大错误:他天真地以为真的可以利用清军来对付李自成,听说清军大败大顺军之后欣喜异常,竟提出了“联清讨贼”的主张!当时大顺军一溃千里,南明政权又继承了大明朝的腐败传统,所以虽然满清兵力少地盘小,但却是最强大的一支力量。中国人是最擅长搞多边关系的,春秋战国时候的诸侯林立,练就了中国人的这套本事;之后三国鼎立、东晋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中国人这套功夫是越练越纯熟,可以说出神入化。




席卷天下(2)




  以魏蜀吴三国为例,魏强而蜀、吴弱,如果蜀、吴不和,势必被魏逐个击破;所以赤壁之战前刘备诸葛亮走投无路了就投奔孙权,孙权也断然决定联刘抗曹,之后五十余年的鼎立局面,从此开启,而赤壁之战也为这五十余年定了一个大的基调。再往远里说就更简单:张仪的连横之策根本就是骗人的,居心叵测,面对强大的秦国,楚燕韩赵魏齐六国只有采纳苏秦的合纵之策才是唯一出路。这么多历史经验,可是偏偏史可法就不会用!也许是李自成攻陷了北京,逼死了崇祯帝,使得对崇祯帝和大明朝都忠心耿耿的史可法发了疯,丧失了基本的判断能力:“先帝以圣明之主,遭变非常,即枭逆闯之头,不足纾宗社臣民之恨。是目前最急者无逾于办寇矣!然以我全力用之寇,而从旁有牵我者,则我之力分;以寇之全力用之我,从而旁有助我者,则寇之势弱。”清军“既能杀贼,即为我复仇。予以义名,因其顺势,先国仇之大而特释前嫌,借兵力之强而尽歼丑类,亦今日不得不然之数也。”(史可法《文忠正公文集》卷一,《清遣北使疏》)这真是一厢情愿!与虎谋皮!在这样错误的战略思想指导下,史可法当然就做出了错误的决定:和清军讲和;清军追击大顺军,后防空虚,他也不乘势进兵,反倒为清兵摇旗呐喊。眼睁睁地看着大顺军一败再败,连丢晋、陕两省,直到十二月底,清军对弘光朝廷也是大军压境,他这才如梦初醒。而在南明朝廷内部,党争、腐败之祸也是接连不断。其实自北京陷落崇祯帝自杀开始,南明方面就在继统问题上开始了党争。史可法等认为福王虽系神宗嫡系,按伦序当立,但福王昏庸不足掌国,打算拥立潞王;但是凤阳总督马士英却有自己的小算盘,他认为福王“昏庸可利”,有利于自己独揽大权,于是联合一些实力派将领拥立福王,逼得史可法等妥协。

  后来史可法为顾全大局,自请外任督师,镇守淮、扬。马士英乘机独揽大权,开始排除异己,任人唯亲,卖官鬻爵。当时南京城里流传着这样一首《西江月》:有福自然轮着,无钱不用安排。满街都督无人抬,遍地职方无赖。本事何如世事,多才不如多财。门前悬挂虎头牌,大小官儿出卖。还有民谣:中书随地有,都督满街走。监纪多如羊,职方贱如狗。荫其千年尘,拔贡一呈首,扫尽江南钱,填塞马家口。然而马士英虽然腐败,看人还是蛮准的,弘光帝果然是“昏庸可利”。纵观中国历史,昏君代代有,明朝特别多:早期有一个几十万大军御驾亲征却被敌人活捉的英宗正统皇帝,后来就有炼丹成仙的嘉靖、多年不朝的万历、荒淫无度的正德、爱做木工的天启……弘光帝作为万历皇帝的嫡系子孙,继承了自己祖上的光荣传统,对于马士英的所做所为,弘光帝根本没放在心上,而且他对于明朝的未来前途,国仇家恨,也是毫不在意。在南京后宫中,弘光帝整日饮酒作乐,举行宫廷美女的选秀活动,居然还公开挂着一幅“万事不如杯在手,百年几见月当头”的对联。当年隋文帝杨坚说陈朝末代皇帝陈叔宝“全无心肝”,用在弘光帝身上也是再合适不过。这样的一个朝廷,迅速覆灭也就不可避免。不久史可法战死扬州,左良玉又因不满马士英所为而以“清君侧”为名引发内乱,再加上清军步步紧逼,仅仅到了十月十五日,南京便告陷落,几天后弘光帝被俘,弘光政权灭亡。自此,满清入主中原大局已定。重新回顾满清入关的整个历史过程,我们会发现,其实满清的胜利并不是必然的,而是有很多偶然和人为因素的,吴三桂反复无常的选择,李自成和南明朝廷所犯的错误,都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我们不能排除有这样的可能:即如果是李自成…而不是在当时社会制度比较落后的少数民族满清…夺取了天下,建立了汉族政权,中国不会在之后两百多年时间里,采取保守的、固步自封的态度对待外部世界,自身的社会制度进化也会加快进程,因此迈向近代化的步伐也会随之加快。因为在晚明时期,其实这个过程是已经开始了的:资本主义萌芽、追求个性解放和自由的新哲学思想和西学东渐之风已经出现。但正是满清的入主,使得这一切过程均遭中断,中国重新回到了封建专制主义社会制度的暗夜之中。




席卷天下(3)




  仅仅作为封建王朝来说,这个伟大的盛世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好时代。但是假如把国家比作是一个人的话,中国的问题已经不是是否患病的问题,而是一种无可挽救的衰老。在这种衰老面前,任何灵丹妙药都无济于事,只能静候死亡,期待重生。而生不逢时的满清王朝,贡献了如此宏伟的盛世,却更像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次回光返照,预示着将来不可救药的衰亡。

  鸦片战争,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一个血淋淋的伤口,是一个彻骨的痛。通常来说历史事件的价值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递减,但是鸦片战争不同,因为鸦片战争抛给中国一个令几代人苦恼的大问题…近代化和现代化。只要问题还没彻底解决,这个伤口就仍然会流血,不会痊愈,其历史价值也就只会增加,不会减少。




鸦片流毒天下(1)




  任何对历史的讲述和研究,都是为了指出错误,通过指出错误而总结失败的教训。所谓“以史为鉴”,就是这个意思。具体到鸦片战争,我们也应该如此,即认清在鸦片战争中中华民族究竟犯了怎样的错误,才导致了这样一个悲剧的产生。只有认清这些错误,才能对民族的未来有所裨益,让我们找到路在何方。

  接下来,让我们进入到那段令人无言以对的历史。

  19世纪上半期,中国处于大清嘉庆、道光年间。康乾盛世的辉煌刚刚过去,大清国正处于平稳的守成时期。尤其是道光帝,生性恭俭宽仁,将近四十岁才登基为帝,老成持重,正适合做守成之主。乾隆后期各地渐渐兴起的民变起义,经过嘉庆一朝的镇压,局势已经大为好转,当时正是天下无事,适合休养生息,以图为后世的再度辉煌积蓄力量。若是以中国本身作为世界的全部的话,这将是在正确的时代有了一位正确的君主,中国历史会进入一个令人感到温馨的时刻,充满了对现实的满足和对未来的憧憬。

  虽然整个大清朝当时的确是处于这样的一种社会气氛之下,但是中国并不是世界的全部。现实的温馨和对未来的憧憬,只是一个美丽的梦境。天朝之梦。其实中国人的这个梦境是有充分的理由的。首先就是经济上的理由。中国经济上的生产力在历史上是长期领先于世界其他地区的;18世纪工业革命之前,西方逐渐兴起,这种差距开始缩小,但是中国和西方的生产力仍然是大体相当;即使到了工业革命之后,从生产力上来说中国已经开始落后于西方,但是由于中华帝国的庞大,生产总量仍然是远远超过西方的,这就是当时中国人并没有认识到自己和西方已经存在差距的原因。另外还有文化心理上的因素。整个中华文明的形成过程就是无数少数民族先后不断地融合进早期黄河流域华夏民族的过程。当这个文明发展到足够强大之后,就开始独立于世界而发展,并且以其强大的优越性向外辐射,在东亚形成了中华文明圈,并对整个世界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之后的外来文化对中华文明当然也有很多冲击和影响,但是在强韧的、具有几乎可以说是无限的包容性的中华文明面前,各种外来文化都必须经过中华文明的洗礼和改造,最终融合进中华文明,成为其一部分,即使是入侵的外来民族所带来的异族文化也是如此。魏晋南北朝时期五胡乱华,最终还是五胡融合进了中华,形成了更加博大的中华文化;唯一的例外是蒙古,其所建立的元朝在历经近百年后仍未能彻底融入中华文明,终于被逐回漠北,重新回到草原上牧马放羊去了;而17世纪入主中原的满清则由于其历任君王的远见卓识,彻底融入了中华文明,因此大清的江山也能像历史上的汉人王朝一样长久。在这样一个数千年未曾有过改变的模式之下,中国人的天朝美梦当然更是根深蒂固。

  但是中华文明从前所融合的,都是落后于自己的文明,却从来没有面对过一个比自己先进的文明。中国人天朝美梦正酣,英国人却早已急不可耐。经历了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英国,当时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经济上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政治上君主立宪制度逐渐完善;对外关系上在世界各地拥有庞大的殖民地,成为“日不落”帝国……此时的英国,迫切地需要为自己国内所源源不断生产的各种产品寻找新的销售市场,以便赢得更多的利润,在世界其他各地的殖民地都已经被瓜分殆尽的情况下,英国开始觊觎最后也是最庞大的未开发市场…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是要进行资金和商品的流动,从中赚取最大的利润。所以其对外扩张的手段首先是正常的贸易,遇到贸易手段不可克服的阻碍才会动用武力。所以一开始英国人只是希望能和中国进行贸易,通过贸易手段打开中国市场。早在乾隆年间,英国就曾派使节到过中国,希望大清能开放通商。其实当时中国并不是彻底对外封闭。在“天朝”的思想体系下,如果“天朝”不照顾四海“蛮夷”,他们的生活将无以为继,为了表示“天朝”的仁慈,为了“怀柔远人”,对于他们还是应该有所优待的。所以长期以来中国还是有一定的对外贸易,主要的贸易对象当然就是英国。但是这种象征性数量的对外贸易显然不足以满足英国的需求,而且英国人还发现,其实和大清朝的贸易当中英国一直是处于逆差。由于农业经济的自给自足和与西方社会生活的巨大差异,当时的中国人根本不需要英国人用先进的机器所生产的布匹以及其他商品;而大清朝所生产的丝绸、瓷器、茶叶这三样,却是英国人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总而言之,英国人发现,正常的贸易方式不仅没能打开梦寐以求的巨大中国市场,反而使英国赔了不少钱。




鸦片流毒天下(2)




  商人逐利的本性永远不会改变,尤其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正如马克思所说,为了利润,资本家可以践踏人间的一切法律,甚至不惜冒绞首的危险。所以英国商人们怎能忍受赔钱的贸易?为了赚取利润,英国商人不顾一切,要寻找一种能够向清朝大量出口的商品,而最终找到的这个商品就是鸦片。当然是鸦片了,还有比毒品更赚钱的买卖么?1773年(乾隆三十八年),英国东印度公司获得了印度鸦片出口的垄断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