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太平天梦 >

第52章

太平天梦-第52章

小说: 太平天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仔细掂量着李秀成的这封信,“殿下,大事未成属下以为还是要把精力放在对付清廷上,其他的无外都是次要的于大局无关。”王韬的一席话让我稍有放松,但他终究是个“外人”,对太平天国的“内斗传统”不甚了解。
  现在的问题是答应支持李秀成创设“苏福省”等于是公然和洪仁淼闹醒肟购猓炊岳钚愠捎只嵊跋煳液退涞摹傲己煤献鳌惫叵担暇估钚愠上衷谑翘教旃踔寥泄畲蟮氖盗ε桑饣拐媸歉隽侥训奈侍狻�
  究竟支不支持李秀成呢?
  就在我还在为李秀成和他的“苏福问题”纠结之时,突然从门外走进来了一个王韬的侍从不知向王韬报告了什么,王韬听后立即喜上眉梢。
  “王宰辅?何事让您这么欢喜?”我笑着问道。
  “殿下,您前段时间筹建的‘太平天国城王银行’即将挂牌成立了,现在已经筹得了足够的启动资金,马上就能开业了。”王韬兴奋地说道。
  周竹岐和刘继盛都用鄙夷的眼光看着兴奋的王韬,他们还不了解近代的银行体系,不过我深知这金融机构的重要,一问才知是上回被我忽悠的普鲁士使团,他们不仅提供了他们国内最先进的克虏伯“开花大炮”,还对我进行了不小的资助,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国王的弟弟摄政的威廉亲王对我很欣赏,而且他也确实希望主导普鲁士统一德意志,由于欧洲列强不希望看到统一的德国,我居然成为了普鲁士的第一个“盟友”。
  开展银行业务可不是小事,这跟原来的税收支出不一样,我不是学经济的对此一窍不通,而此时也几乎没几个中国人对此精通,我邀请的胡雪岩还没有答复,所以我只能提前物色这方面的代理之人。
  于是经王韬推荐,曾经任职上海海关的俞仲柳就任“太平天国城王银行”的首任行长,副行长是前大清漕运总督邵灿手下的钱粮总管沈青元;这两位是我这里为数不多的懂点经济的人士,虽然他俩都是清朝降官,但只要能胜任我必然不拘一格重用。
  俞仲柳虽说以前就是在上海海关给外国人打杂的,但也因此有了不少见识,他上任伊始便提出了要以我的城王政府的名义“发公债”以筹措资金开办矿务,因为我之前虽然许诺陈宝箴、沈葆桢等兴办矿业,但毕竟手里的财政不多,这半年多来打下的成果大多拿来运转“城王银行”了,这笔资金不能动,剩余就要靠发行债券进行融资了。
  作为我的银行行长俞仲柳提出的这个想法很有先进性,这段时间我指挥的几次军事行动都取得了巨大成功,我经营的根据地也是蓬勃稳定发展,以我的政府信誉为担保的公债一定能达到集资效果。
  在我的银行业蓬勃发展之际,我开始不自觉地把目光投向了还在纠缠“苏福问题”的李秀成,拿下了这么一大块富饶的土地,我倒要看看他如何经营?如果让李秀成真的自建一省进行管理说不定他的经营会超过拥有现代头脑的我。
  对于“苏褔省”这个问题我还真一时拿不定注意,就在这时突然门口的侍卫说有天京方面来的圣旨,我只得领着众官一齐跪倒接旨。
  这是天王洪秀全下的诏书,内容是为了庆贺东征苏常取得了重大胜利,天王准备召集诸王为主持这场战役的忠王李秀成、侍王李世贤庆功。庆功场地设在了首都天京,被邀请的包括我本人还有李秀成、李世贤、陈玉成和杨辅清。所有异姓王无一例外全都在内。
  接了这道诏书我心里暗骂无论这个主意是天王还是干王想的,这都是一个大昏招,陈玉成带队在湖北打游击哪能轻易脱身,李秀成和李世贤刚打下了苏常之地也都有待经营,杨辅清在皖南围攻重镇徽州到了白热化阶段,我……我也是刚刚打败萧启江部湘军返回安庆休整,就在大家都忙得关键之时一纸诏令让大家都去天京岂不是开玩笑一样?
  在这个节骨眼上硬要召集所有在外将领,天王的目的只有一个,借此削弱诸王巩固洪氏江山,而这场我们要赴的宴会十有八九就是场鸿门宴。###第六十六章 万里回朝
  诏书里洪秀全并没有说明庆功集会的具体时间,于是我也以此为突破口,准备实行一拖再拖的策略,毕竟上次去天京就没给我留下什么好印象,而这次更是来者不善,我才不会轻易再上当,然后被他们“釜底抽薪”抄我老窝。
  但这毕竟是天王的诏书,上头的命令不好公然违抗,于是我向使者解释说现在大战刚刚结束,需要处理的事务比较多,等个一两天都安排妥当了我就立马动身,就这样打发走了天京的使者。
  于是第二天我依旧照常出席了“太平天国城王银行”发行“城王公债”的仪式,按理说我本人这段时间声望大增,无论是军事行动还是根据地建设都成绩斐然,发行公债应当有很好的销路,然而事与愿违,当天的发布仪式后安庆人马根本不买账,只有一些外国客商和少数市民购买了很少一部分。
  “殿下,我国人民大多不了解债券,要想推广还得广做宣传才行啊!”俞仲柳说道。
  我点点头,想起现在的社会还是小农经济社会,战乱持续,国人的思想也没有那么先进,看来要想短时间内通过“城王公债”融资发展是不可能了。就在这时,沈青元说道:“殿下,要不咱们放弃发债券,改向洋人借款怎样?”
  “向洋人借款?”周竹岐听了说道,“向那些侵略我国的洋鬼子借钱?殿下您真的认为这行得通?”
  “可以向洋人订购军械,但借款一事还不容易,毕竟我们这里没有外国公使,所以还是等以后再说吧!至于债券,我认为我们应当加强宣传,现在广大人民已经有了看报纸的习惯,我们就应将债券的思想借报纸灌输给他们,待他们的思想跟上了我们的,债券也就好卖了!”我思索了一会儿说道。然后把目光转向王韬,王韬立即会意点点头道:“殿下,属下明白,属下这就用大篇幅宣传。”
  处理了一天的政务我疲惫的回到府里,“城王公债”的失败让我对自己身处的这个时代有了进一步思考,要在这个封建根基深厚的国家发展近现代的东西一定会非常困难阻力重重,不过现在的好处是我是这块地方的最高长官,我的属地也不大,仅把这片根据地建设好我还是很有信心的。
  很快我便得到“中军统”的密报称这次“抗旨不遵”的不止我自己,英王陈玉成正在宿松至英山一线与鲍超、蒋凝学和唐训方三个湘军兵团进行会战,在这个节骨眼上他自然不能轻易脱身;李世贤正在积极谋划进兵浙江和对付左宗棠的援浙楚军,所以他也没有遵旨回京;正在皖南围攻徽州的杨辅清更是无法离开,李元度和虎嵩林等清军龟缩在城内让太平军的攻坚十分艰难,只要拿下徽州就能肃清皖南,杨辅清自然也不会在这么关键的时候回天京参加“庆功宴”。
  照此看来现在诸王中最清闲的就是我了,但是上次洪秀全、洪仁且盐胰斫谔炀┤缓蟆案壮樾健倍嵛冶ǖ氖虑榛估谀浚铱刹幌胍膊桓以倩啬抢锶チ恕�
  思来想去我觉得还是待在安庆比较妥当,不对,李秀成现在又在干啥呢?作为这次“庆功宴”和上次“苏褔省”事件的主角,眼下还没有李秀成的任何消息。于是我立即吩咐手下人去加紧调查李秀成的情况。
  我仔细回忆历史,东征苏常之后李秀成做了什么呢?攻打上海!历史上的李秀成和上海真是有着藕断丝连的关系,史学家大多认为正是李秀成一味图谋进攻上海导致了太平天国后期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和西面陈玉成的覆灭,但是历史向来都是这样,站在当时来看拿下苏常之后岂有不打上海之理?上海可谓此次东征最具战略意义的目标。
  由于我的到来导致了历史被扭转,在几次军事行动成功克制湘军之后,现在的李秀成、陈玉成都已经有了独当一面的实力,他俩几乎可以一人对付一面。而且现在还处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的倒向还不明确,李秀成现在打上海将很有可能取得与历史不同的结果。
  很快我便得到消息,李秀成确实有打上海的想法,但他并没有这么做,他派部将谭绍光留守上海外围的青浦盯着上海,又让陈坤书守苏州,自己则率部南下。
  “刘宰辅,李秀成他南下做什么?打浙江?”我赶紧问刘继盛道。因为我实在想不明白为什么李秀成放着这么好的机会不打上海,反而向南边跑。
  “殿下,目前来看忠王的行径还不好解释,不过属下估计可能是因为前些日子翼王殿下的人马中分出了十万人准备回归我们,所以属下大胆猜测,忠王南下是想去赣闽边境接收这支人马。”刘继盛分析道。
  听了刘继盛的话我恍然大悟,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万里回朝”事件,石达开因为在宝庆的失败而退回广西,但由于广西一带穷山恶水粮饷匮乏容不下那么多人马,所以石达开部下的一些将领谋划“叛逃”返回富庶的江南,而李秀成大概就是看准了这笔“财富”。
  幸福有些时候来得就是这么突然,这十万人马脱离石达开不远万里回归自然让李秀成异常兴奋,甚至放下了自己朝思暮想的上海率部南下来接收,拿下苏常之后李秀成现在已经拥兵将近二十万,但他的部队大多是沿途招募的新兵,素质较低。而这次“万里回朝”的十万人马可都是石达开旧部,多是广西的老兄弟,已经有了很强的战斗力。
  不过现在情况不一样,江西大片地区已在我的掌控之下,到嘴边的肉岂有不吃之理,这十万太平军我比李秀成还想得到。目前的情况是我手中掌握的兵力较李秀成比少得可怜,我自然更加渴望这支人马。于是我立即做出指示,我本人以处理公务为名南下南昌,暗中调集分驻在江西北面的三万人向南昌集结,我要抢在李秀成之前会合接收这支人马。
  “殿下,这样太冒险了,这些兵力可是我们防御江西用的,曾妖头他们还在西面虎视眈眈,一旦我们属地有个风吹草动保不准他们会趁机来犯!”刘继盛知道我的决定后赶紧进来劝谏道。
  我一边收拾行装,一边笑着对他说道:“他们可是十万人啊,我们要去接收他们总得带足够多的兵马吧,要不怎么能把他们收到麾下呢?”
  “可是殿下,您难道不怕曾妖头的湘军乘虚攻打过来吗?”刘继盛着急地说道。
  “刘宰辅,那我们就赌一把,看曾妖头他们会不会来?”我笑着说道。
  “殿下三思啊,我天国疆土寸土寸金,岂能如儿戏般随意取舍?为了这片区域流了多少将士的鲜血……”见到我这般态度,刘继盛更加着急了,他继续劝说道。
  我不再理会刘继盛了,收拾好行装和府里惠蓉等一干女眷道别之后,召集叶芸来、赖文光、周国虞等将领安排部署了一番,然后亲率人马乘坐“华夏号”蒸汽船向江西赶来。我的部署是让叶芸来和周竹岐留守安庆负责经营管理,派赖文光到九江配合林启荣、黄文金负责九江及其周边的防务,周国虞则到南昌辅助沈葆桢,我的安排是让主力将领守住九江和南昌两座重镇,其余的地方就算暂时被湘军夺去也不害怕,只要我顺利接收了“万里回朝”的十万人马之后再回师,不但能收复失地,到那时甚至还能因湘军分兵来犯而形成局部围攻之势,歼灭来犯的湘军。
  临出发之际我突然想到刘继盛还掌握大量情报,虽然劝谏不成但我还真离不开他,于是我赶紧派人去把他给请来,这次南下我几乎是孤身一人前往,总不能一个人都不带。
  乘着高速行驶的汽船,站在甲板上领略着沿途风光,我的心情也十分舒畅;但刘继盛这家伙却不依不饶,他登上甲板走到我身边说道:“殿下,您真的认为湘军不会趁机来犯我们的属地?”
  看着他还执着于这件事,我笑着说道:“刘宰辅不必担心,依本王看湘军绝不会来捡这个便宜,话说回来他们就算来了咱们又何惧之有?”
  刘继盛一头雾水欲向我求解释,我笑着拍拍他扬长而去,一副神机妙算的样子,只把刘继盛自己留在了困惑之中。然而很快我想到这支“万里回朝”的人马的底细我还不了解,接收得能否像历史上李秀成那样成功还不好说,于是我立即回到甲板找刘继盛向他了解这次这个“万里回朝”。
  石达开在宝庆遭遇失败后被迫打消了北上的念头退回了广西,虽然是回归广西老家,但石达开和他的部众却没有丝毫的开心,因为这片本就贫瘠的土地根本容不下他们这十几万大军,粮草供给很快便亮起了红灯。
  石达开为了解决部下的粮草问题,只得一面与入桂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