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福积德造命法-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附:【】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修福积德造命法
袁了凡家庭四训讲记
净空法师讲述
免费赠阅
献给——勇于改造命运的人
“命中注定”,大家耳熟能详。
但 是
真有一个操纵命运的主宰吗?
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自己”!
人虽是命运的主人翁,却常为命运所戏弄!
愿 您
看完此书后,能走出被命所运的阴霾,
成为一个
勇于创造命运的人!
届 时
求富贵 得富贵
求升迁 得升迁
求健康 得健康
求子女 得子女
……… ………
有求必应 心想事成
您
不是命运的奴隶,
而是命运的主人——
真正掌握、操纵命运的勇者。
目次
献给——勇于改造命运的人
前言…………………………………………(007)
壹、印光大师序文讲记
一、利根直探心源——顿修………………(011)
诚明是圣贤之道/格除物欲?提起觉照/守心如守城?对境如临阵
二、钝根断恶修善——渐修………………(034)
赵阅道无愧于天/袁了凡命自己造
三、格物致知之真义………………………(054)
去妄克欲/防邪存诚
四、深明因果? 止恶修善…………………(064)
贰、了凡四训讲记
一、立命之学
(一)孔公算准宿命………………………(090)
(二)云谷劝导改造命运…………………(101)
⑴改造命运的原理……………………(101)
⑵改造命运的方法……………………(110)
①知过/确实反省?寻出薄禄?无子?短命之因……………………………………(110)
②针对缺失彻底改过……………………(121)
⑶修福积德超越宿命…………………(139)
考试夺魁/无子得子/高中进士/延寿廿余年
⑷教子知过改过? 修福积德…………(174)
二、改过之法
(一)改过之因——避祸纳福人之常情…(181)
⑴吉凶祸福皆有预兆…………………(181)
(二)改过的基础——三心圆发…………(186)
⑴羞耻心——知耻能生大勇…………(186)
⑵畏惧心——知畏能生诚敬…………(195)
⑶勇猛心——知勇则能振奋…………(207)
(三)改过的方法…………………………(211)
⑴从事相上改——强制于外?病根还在
………………………………………(211)
⑵从明理上改——事理既明?过将自止
………………………………………(213)
⑶从心地上改——一心为善?正念现前
………………………………………(228)
(四)改过之效验
过消有吉兆?过重有凶兆/蘧伯玉行改过之学
三、积善之方
(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250)
⑴古德十人以证之/子孙昌旺?显贵
?贤良?高官?厚爵?神明护佑……(250)
(二)什么是善……………………………(277)
⑴善的辨别/真假?端曲?是非?正偏
?满半?大小?难易…………………(277)
⑵善的定义/有益于人是善?
有益于己是恶………………………(280)
(三)随缘尽力修十善……………………(308)
与人为善?以身作则/爱敬存心?各得其所/成人之美?爱才?惜才?育才/劝人为善?多方开导/救人危急?如及时雨/兴建大利?提倡社会福利/舍财作福?破悭除吝/护持正法?敬重?修饬?宏扬/敬重尊长?忠孝传家/爱惜物命?以育仁慈
四、谦德之效——修福积德以谦保之
(一)满招损?谦受益…………………(346)
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
⑴古德五人以证之……………………(346)
(二)虚心屈己?受福之基……………(356)
叁、俞净意遇灶神讲记
一、怀才不遇?行善不昌………………(361)
功名不遂/妻子不全/衣食不继
二、灶神现身?列举意恶遭殃…………(364)
三、勇猛止恶修善?改造命运…………(383)
高中进士/失子复得/孙儿满堂/自享康寿
前 言
这本书虽然不是佛经,但是要把它当作佛经一样尊重。民国初年,净宗印光大师一生中对这本书极力提倡。他的弘化社,印送这本书约在百万册以上,由此可知,印祖对这部书的重视。不仅如此,而且还不断提倡教我们研究、实行、讲说。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是诸佛的法印。佛法是讲原则、讲道理的。所以佛经有五种人说,除佛之外,其馀弟子、天、仙、化人所说的,只要和佛说的宗旨一样,不违背佛的原则,佛都承认它是佛经。
我们看看这本书的内容,都是讲“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等于是佛经。佛是讲理的,并不是只有佛自己说的,才称为佛经。这就是佛教值得人尊敬,值得人赞叹的地方。因此凡是符合佛陀教育的原理、原则,我们都应该看成是经典。尤其是这本书,经过祖师的证明,一再提倡,它是我们学佛的根基;不但是学佛的基础,也是一般人在社会上安身立命的根本。
创造命运是有一套学问,它是有理论、有方法的,这些理论方法就在这本书中。本书的分量虽然不多,但对于这方面确实掌握住纲领。所以我们想要改造命运、创造命运,乃至学佛真正有所成就,都要依本书的道理方法为基础,可见本书对于我们学佛修行是何等的重要!
近代虚云老和尚在《参禅法要》里面,提到修学佛法必须具备四个条件:
一、深信因果。对于因果报应的道理,要深深地相信,不能有丝毫的怀疑。
二、严持戒律。戒律是一门很大的学问,我们初学的人,不必在律学上斤斤计较,能把五戒十善持好就行了。不但是在家同修,就是出家同修,能将五戒十善持好就很好。明朝的澫益大师,通宗通教,著作很多,在律宗里,他也算是一位律宗的大德,但他在戒学里却自称是出家沙弥。他的学生成时法师,不敢跟老师比,就自称出家优婆塞,就是守五戒。所以我们学佛能严守五戒就很好了。近代的弘一大师,也是严持五戒,自称出家优婆塞。
三、坚具信心。不能被外面邪知邪见所动摇。
四、决定行门。八万四千法门,我们选择修那一门,决定行门以后,绝不轻易改变。
具备这四个条件,才算是真正学佛。所以,这四个条件,可以说是我们今后弘法利生——不但是弘教,就是在宗门里面,也是不能缺少的。总而言之,老和尚确确实实指出了今后弘宗演教的方向,这是我们必须要遵守的。
在《四十华严》甘露火王这一章里,提到了修学有六大纲领,这是值得我们注意的。那是佛陀在华严会上所说的,任何世出世间的学问,都超越不了这六桩事,经文里述说得非常详细。甘露火王是一国之主,每天还会犯错,他除了处理政事以外,还要抽一点时间来听经。在宫廷里有讲堂,要请谁来讲呢?总是一些有大智慧的大沙门、婆罗门,或者证了道果的圣人,请他们来演讲。国王率领大臣们,天天都上课,习以为常。所讲的内容,可归纳为六大类——什么是善法?什么是恶法?什么是正法?什么是邪法?那些法与我们有利益?那些法与我们有害?就是这六桩事情。世出世间学问,归纳起来亦不外这六桩事,也就是叫我们能辨别善恶、辨别正邪、辨别是非、认识利害。学问之道无他,如此而已。《了凡四训》在这方面提出了相当正确的看法。
《了凡四训》是这本书的名字,“了凡”是写这本书的人。了凡的“凡”字,有两种说法。第一是讲到人,如果不是佛、菩萨、罗汉这些圣人,就是一个平常的凡人。“了”是明白,也是完结的意思。“了凡”就是明白做个平凡人是不够的,应该要做最上等的人。就是说凡是平常人所动那些不好的念头,要渐渐消除,所以称作“了凡”。第二、就是指作者袁了凡先生。他是明朝人,原名黄,字坤仪,出生在江苏省苏州府的吴江县,原本命中注定没有孩子、寿五十三岁、官做到县长。但他喜欢做善事,并且信仰佛教,因积极修福积德而改变了命运——无子得子、高中进士、官位追赠到尚宝司少卿、享寿七十四岁。因为他是一个大善人,所以大家都尊重他,称他“了凡”先生。
《了凡四训》是袁了凡先生教训他儿子的四篇文章,我们读起来,当然与经典不相同。这四篇文章从头到尾细看一遍,几乎都是说我们的毛病,知道毛病就得要改,不改就不能入道。所以这四篇当中的两篇——改过、修善——是《四训》的重点。我们印的这个本子,有印光法师的序文,我们可以把它当作玄义(简介)来读,序文的小注,是尤惜阴居士作的,相当扼要,可以帮助我们理解。
壹、印光大师序文讲记
一、利根直探心源——顿修
圣贤之道。唯诚与明。
祖师的这篇序,这两句是总纲。‘圣’可以称为佛,‘贤’可以称为菩萨。我们通常讲“三贤十圣”——十住、十行、十回向的菩萨,是贤位的菩萨;初地以上至十地菩萨,则称为圣。我们要想成佛、成菩萨,从纲领上讲,就是这两个字——诚与明。八万四千法门,无论修什么法门也离不开这两个字,离开这两个字,方向就错了,就是常言说的盲修瞎练。我们如果能守住这两个字,这就是菩萨道,也就是圣道。
怎样叫做‘诚’?诚很不容易做到。在佛法里讲‘诚’,就是“定”;‘明’就是“慧”。诚是体,明是用,《金刚经》、《楞严经》里面说得很多。‘诚’就是如来藏的性体,就是常住真心,在菩提心里面讲,就是直心。佛在《无量寿经》里,给我们说的“至诚心”,就是‘诚’的意思。
‘明’是智慧,对于一切事相、一切事理,都能够通达明了而没有错误,叫做‘明’。所以‘明’在我们初学佛的人来说,就是省察的功夫。我们要常常反省、检点、观察,而后才能做到改过,才能够做到积善。改过与积善,在世尊教法中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要建立在‘诚’、‘明’的基础上。我们如果没有诚明,就不晓得什么是恶,什么是善,那还谈得上改与积?唯有诚明的人,才懂得什么是善,什么是恶,要改恶,要修善。所以,‘诚’也就是自净其意。诚明两个要同时具足,即诚而明,即明而诚,就是佛法里讲的定慧双修,修到定慧不二的时候,自自然然就证果了。证什么果呢?圣道当然就是证得圣果——无上菩提;也就是《华严经》上讲的无障碍法界——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的圣果。所以祖师在这里给我们一语道破:‘圣贤之道无他,诚明而已。’不但整个《了凡四训》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上,可以说世出世间法都是以这个为根基。所以说,《了凡四训》教给我们什么?就是教我们‘诚’、‘明’这两个字。
圣狂之分。在乎一念。圣罔念则作狂。狂克念则作圣。
‘圣’就是圣贤人;‘狂’就是凡夫、愚昧、狂妄之人。愚狂之人和佛菩萨的分别在什么地方?祖师给我们指出来,在于‘一念’;一念可以说就是上面的‘诚’与‘明’。以下祖师引用《书经多方章》的两句话:
‘圣罔念则作狂’,简单的讲,佛菩萨如果失掉了觉察,就是凡夫。‘罔念’就是失掉觉察。‘念’是觉察,‘罔’是失掉、没有了。《大乘起信论》里面讲:“一念不觉而有无明。”罔念就是不觉;起了无明,圣人就变成凡夫。
‘狂克念则作圣’,‘念’是觉察,‘克’是克服。凡夫要是念念觉悟,他就是佛菩萨,可见得凡夫与佛菩萨,不过就是迷悟一念而已。由此可知,觉察的功夫太重要了!在佛法里讲,就是“照”的功夫。“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寂”就是诚,“照”就是明。诚而明,寂而照;明而诚,照而寂,圣凡的分别就在此地。
其操纵得失之象。喻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可不勉力操持。而稍生纵任也。
‘操纵得失之象’,‘操’是操守,‘纵’是放纵。我们要是有操守,圣贤之道就可以得到了;我们要是失掉了操守——放纵、放逸——我们就得不到了。这种现象,好比‘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因为我们无始劫以来,就把操守失掉了,生生世世都是放纵,而养成了放纵的习气,现在叫我们操守,很难提得起来。因此真正有志要想修圣贤之道的人,就不可不勉力操持了,这就要带一点勉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