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世间所有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

第4章

世间所有相遇都是久别重逢-第4章

小说: 世间所有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寒山的诗,也不是句句空灵,字字出尘,他的心已经走进菩提境界,交给佛祖封存。所以他无意回避世俗的一切,他的诗,有超然绝尘的意味,也有消极遁世的思想,亦有世态炎凉的感叹。倘若不是他入山做了隐士,不是生长在大唐那个群星灿烂的年代,也许耀眼的诗坛上,也会留下他的光辉。他生前虽藉藉无名,身后却声名远播,以致唐朝苏州城外的一座著名的寺院,以他的号命名。如今,只要去姑苏城外的寒山寺,就可以看到他的塑像,被香火供奉于庙堂,寒山手执一荷枝,披衣袒胸,嬉笑逗乐。那祥和的目光,让人只想放下杂念,静静地看佛祖,拈花一笑。

  “日月如逝川,光阴石中火。任你天地移,我畅岩中坐。”无意之时,日月如流,稍纵即逝,光阴似电,一闪而过。在岁月的云烟里,回望曾经,千年如一日。纠缠于现世的迷雾中,坐看红尘,一日又似千年。而寒山却说,任由天地相移,我自端坐岩石,听山风过耳,清泉潺潺,乾坤明朗,日子安宁。这是一种令人神往的境界,一直以来,我们都以为很遥远,其实,就在他的身边。

  也曾有情过,也曾有义过,也有过执著,有过不舍。寒山将这一切,趁世人不备时,掷入壶中,拣尽寒枝烹煮,一饮而下,便抵达了这种终极的境界。他以寂寞为清宁,以飘零作归宿,一枝荷,就是他此生的所有。这样一个传奇人物,一代名僧,却连真实姓名也没有留下,就这样静静地走过千年,以号行世——寒山子。

  第七章 日月两盏灯,春秋一场梦

  常饮三毒酒,昏昏都不知。

  将钱作梦事,梦事成铁围。

  以苦欲舍苦,舍苦无出期。

  应须早觉悟,觉悟自归依。

  ——唐·拾得

  刚刚与一朵莲荷告别,又和一朵黄花邂逅,我们早已习惯了四季的交替,可以用一颗平常心,来接受年岁为你我准备好的风景。甚至感恩尘来尘往里,一寸微弱的阳光,一个细小的片断,一点浅薄的记忆。因为这些,都可以装进行囊,填充我们的人生。也许装订成书,也许编织成梦,也许散落成灰,只要那些个瞬间,真实地属于过我们。

  收拾好一些与禅佛相关的诗词,在月光下晾晒,于清秋时节,取出来品读。这样安静的背景下,禅意自会在纸间漫溢、云中舒卷、风中流淌。不知是谁说过,禅外之人,不可说禅。就像佛门中人,不可逾越红尘。佛有佛的戒律,魔有魔的规矩,人有人的尺度。可我总觉得,世间万物,灵性相通,乾坤大地,万法归一。我们在天地间游走,随着时光,如漂萍一样流向远方。遇见可以遇见的,拥有能够拥有的,也忘记需要忘记的。

  做一个平凡而简单的人,这样或许有些贫寒,有些浅薄,但是可以不去执著自己的来去,不询问注定好的生死。这让我想到了一个高僧的名字,拾得。他有诗言,“拾得自拾得”,“从来自拾得”。拾得是他的法名,也是他的俗名,此一生,他就仅有这么一个名字。简单地来,简单地去,谨守清简,皈依佛门。

  据说唐代丰干禅师,住在天台山国清寺。一日,漫步于松林,忽闻山道传来孩童啼哭声,循声而去,看到一个稚龄小孩,衣衫褴褛,相貌却清奇。询问近处乡邻,无人知晓是谁家孩子,丰干禅师心生慈悲,便将这小男孩带到国清寺。因为他是山道捡回来的,所以大家都叫他拾得。拾得长在寺中,从小沐浴佛光,浸润菩提,心性淡然,洒脱自在。

  所以,他从不问自己何处而来,只记住自己的名字叫拾得,每天在佛前听禅诵经,做些零碎的闲事。喧嚣的红尘于他,却是荒寒旷野,倘若踏出佛槛,纵横交错的世路,会让他迷失方向。他在云上,筑起一座简单的寺院,有钟鼓、经幡、佛像、蒲团,有云水,有禅心。这个朴素的小庙,小得只有几片青瓦,几盏佛灯。

  拾得与另一位高僧寒山认识,相交莫逆,一起修行,参禅悟法。昔日寒山问拾得曰:“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云:“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寒山云:“还有甚诀可以躲得?”拾得云:“我曾看过弥勒菩萨偈,你且听我念偈曰:‘老拙穿破袄,淡饭腹中饱,补破好遮寒,万事随缘了……’ 如若能够体会偈中的精神,那就是无上的处事秘诀。”

  二人不为世事缠缚,洒脱处世,端坐云层,静瞰冷暖人间。他们将禅意挂在眉间,将彼此的佛心,在山水中摊开,感染世间有灵性的万物。让草木也会参禅,蝼蚁也知佛性,落叶也懂慈悲。后世人谓寒山拾得乃文殊、普贤二大士化身。姑苏城外的寒山寺有一座寒拾殿,二人的塑像,立于殿中。寒山执一荷枝,拾得捧一净瓶,披衣袒胸,嬉笑逗乐,象征了人间的吉庆与祥和。

  翻读拾得的诗,是为了在禅意中,看清人世百态,看清真实的自己。“常饮三毒酒,昏昏都不知。将钱作梦事,梦事成铁围。”人生多迷幻,看到枝头上粒粒饱满的青梅,我们无法抑制住对春天的渴望。徜徉在车水马龙的街头,我们经不起繁华物事的诱惑。在冠盖如云的京城,我们对功名利禄,难以自持。多少人,被爱情的伤,被浮名的酒,被钱财的毒,给药哑了嗓音。转过身,只看到优雅背后的狼狈,看到富贵背后的贫瘠,看到荣耀背后的惨淡。

  当一个人穷困寥落的时候,钱为主,人是奴。而一个人腰缠万贯之时,人为主,钱是奴。我们总是千方百计地想要挣钱,不惜付出一切代价,也许有一天,真的梦想成真。可是,钱却赚走了你的青春,你的朴素,你的情感。而我们,只能躲在华丽的帐帘里,吝啬地数着仅剩的一小段光阴,生怕它们似水一样,从手指的缝隙间流走。

  日月两盏灯,春秋一场梦。记忆中,总有一盏灯,在黑暗的时候,给我以光、以暖、以灵,为我照亮远行的路。有些走过的路,同样会迷失方向,而一些不曾走过的路,却会有似曾相识之感。当一个人的心清澈明净,步履也会随之淡定从容。记忆无言,会收存着曾经走过的足迹,而每一段路程,都镌刻着过往的身影。其实并不孤独,每一程,都有山水为伴,清风相随。

  拾得还说:“应须早觉悟,觉悟自归依。”他在云端,拈花微笑,让我看到他的觉悟。我在尘埃,清骨素颜,也让他,看到我的觉悟。这是佛界的深铭,也是岁月的旁白。当我们觉得离佛很远的时候,其实只在咫尺天涯。当我们以为离佛很近的时候,又远隔蓬山万里。此岸和彼岸,只是一道浅浅的河流,可我是一只蝶,被往事的伤,折断了翅膀。只能栖在红尘的肩上,看流年携着记忆,飘去远方。我被抛在青山斜阳外,尽管如此,依旧还要寻找一叶兰舟,去探看那一片云水。

  只有觉悟,才可以给那些无处安放的日子,找到归宿;只有觉悟,才能够给不堪一击的生活,找到依靠;只有觉悟,才可以给浪迹江海的船只,找到港湾;只有觉悟,才能够给空灵缥缈的灵魂,找到主人。简单的拾得,禅意的诗句,平凡的你我,也许不需要深刻去明白太多,只要读到一丝安宁,几许平静,就好。

  第一章 三生石上,姻缘几世

  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莫要论。

  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

  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

  吴越山川寻己遍,却回烟棹上瞿塘。

  ——佚名

  仿佛是秋天的最后一个夜晚,窗外淡月疏菊,一种清凉的美丽,让心柔软又感伤。我伏在窗前的书桌上,听一首叫《三生石上》的曲子,任窗外光阴流走,只是刹那,却似乎经历了几世轮回。我是信前因的,我相信今生所有的相逢,都是因了前世的约定。所有的似曾相识,都是因了上辈子有过一段不能相忘的姻缘,所以今生才会注定遇见。并且今生所有不舍的相离,都会有一个可以再续前缘的来生。

  三生石,一块写着前世、今生与来世的石头,年年岁岁伫立在奈何桥边,张望着红尘中那些喝孟婆汤,行将轮回投胎的人们。每个人的前世今生、因果情缘,都会铭刻在这块三生石上,无论我们转世多少次,在三生石畔,都可以找到旧时的精魂。三生石记得每一段有情的过往,可以预测每一段遥远的将来。它在奈何桥边,看着来来往往的芸芸众生,发出无可言说的感叹。人世间,该了的情缘,该还的宿债,三生石前,一笔勾销。

  一笔勾销,多么决绝,多么坚定,仿佛过往的爱恨情仇,已再无瓜葛。却又不是如此,佛说万物皆有生死,有因缘就会有果报,相欠的终要偿还,失去的终会得到。人与人之间,有着万世不灭的缘分,也许是爱侣,也许是仇敌,也许是永远的陌路。姻缘就像是一把利箭,被箭射中的人,会生生世世带着伤痕轮回。有缘的人,可以从对方的眼中,看到彼此前世的忧伤,那么情真意切,那么撩人心扉。

  初次听到三生石,以为是一段美丽的爱情故事,某一对红尘男女,在一块岩石前,许下三生之约。他们在前世相爱,在今世邂逅,又约定好来生重逢。因为心有不舍,所以都不敢轻易投胎转世,生怕梦里的云烟会迷离了双眼。怕有一天,彼此重见时,早已更换了旧时容颜。虽说因果轮回,可是苍茫人世,谁又能肯定今生真的可以找到一个缘定三生的知己?太多的缘分无法辨认,开始也许心动不已,结局却往往令人啼笑皆非。也许只有相遇在奈何桥,才会恍然,原来我们真的有过昨天。

  直到我看到这则故事,才知道三生石系着另一段前缘因果。富家子弟李源,因父亲在变乱中死去,体悟到人世无常,故将所有家产捐给寺庙,在庙里修行。他与主持圆泽禅师心性相投,在一起聚会谈经,二人相约同游四川青城山和峨嵋山。李源想走水路,圆泽则想走陆路,后圆泽依了李源,走水路去四川。舟行南浦,看到一个妇女在河边取水,圆泽感伤地落下眼泪,叹息道:“不愿走水路,是怕遇见她。”因为此妇人怀孕三年还生不下来,而圆泽注定是要投胎做她的孩子。黄昏之时,圆泽便死去,临死前让李源三天后去妇人家,他将以一笑为证。十三年后的中秋夜,让李源去杭州的天竺寺外,他们一定会见面。

  三天后,婴孩见到李源果真微笑。十三年后,李源去杭州天竺寺赴约,在寺外听到葛洪川畔传来牧童拍着牛角的歌声:“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常存。”李源听后明白,这位牧童就是前世的圆泽,梦中的旧人,转世之后得以重逢。只是情缘有限,漫长的等待,换来的只是短暂的邂逅。他们不知道,下一次相见会在何时,但是三生石上,早已记下了前世今生。

  我为这段隔世的重逢心生感动,又被感动,打湿了双眼。三生石是安排有缘人相遇的地方,这是一块灵石,知晓世间所有的缘起缘灭。无须指天发誓,来生终会相逢,无须长跪不起,等待的人,有一天就会偶然出现在你身边。记住生命里每一次微笑,记住每一个擦肩而过的背影,记住每一双眸子里忧郁的叹息。你是锦瑟,他为流年;你是婵娟,他为大雁。

  也许看过三生石的人,从此都会珍惜生命里的际遇与相逢,珍惜每一朵花开的时间。因为任何一次错过,都要再等待五百年,五百年是一次轮回,五百年才会有一次机遇。当我们遇到那个甘愿为自己回眸的人,就别问是缘是劫,哪怕今日的灿烂,化作明天的枯萎,我们总算拥有过那枝妙谛莲花。所以我相信,每一天都会有许多人在一条轮回巷等待,将远去的时光细细寻找。直到遇见,直到在三生石上,寻觅是否有过一段不解之缘。

  其实我们无须对着镜子,就看得清人生只是一场戏,但我们甘愿在戏里一见倾心。许多个云淡风轻的日子,我常常会想,我的前世到底是什么?是一个孤独的伶人,所以今生会在台上将寂寞演绎到最后?是一个江南的绣女,将一生的情事刺绣在锦缎中?是一个楼台的思妇,为远行的丈夫,痴守成望夫石?是一朵零落的梅花,被哒哒的马蹄溅起一地的叹息?宿命早已编排好一切,三生石上刻着的文字,也不过是为了解答世间谜题的谜底。

  既已注定,相逢只是早晚,你被前因的箭射中之时,就再也不能来去自如。如果真的要重逢,多么希望,在红叶满径的路口,去完成那场命定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