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武公传奇-第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任命书还有用吗?还能擦屁股吗?在那个时期,从来不做事的人领起工资补贴来却比做事的人高几十甚至几百倍。到了后来,大家都不愿意做当差的职官,而乐意去做赋闲的散官和勋官。
尽管忠武公也领了不少冤枉钱,但他总觉得过意不去。而且,放任这种吏制继续延续,谁还愿意去做具体的工作呢?现在大宋重兵压境,更没有人愿意提着脑袋到前线带兵打仗了。忠武公多次建议后主要革新体制,巩固边备,抗御大宋。但后主总是哭哭啼啼,除了安排给大宋送钱送物外,一筹莫展。抹完眼泪后,不是填几首滥情诗词,就是躲在**去和周氏姐妹玩“双飞”。忠武公想,大唐帝国怕是气数将尽了。
自大宋建隆三年至开宝八年止,凡十二年,后主先后十余次派使北上朝贡犒师,自称臣属,只为一隅偏安。开宝四年,后主甚至上表自请去大唐国号,印文改为江南国,自贬为江南国主,贬损议制,紫袍面宋。但老赵坚决不允。开宝八年,赵兵伐唐。后主自缚袒降,忠武公从之。自此史上无唐矣。
正文三十九
青年时代的李煜是一个地道的文艺青年。那时候,大唐帝国是他父亲说了算。还是安定公的李煜过的是锦衣玉食,灯红酒绿的生活。那时候的李煜梳着时髦的发型,穿着光鲜的衣裳,风度翩翩,是金陵城内少男少女们崇拜和暗恋的对象。他天天都在安定公府第搞文艺沙龙,不是写字绘画,就是赋诗填词,喝醉了玩累了就搂着大美女娥皇睡觉,从来就不过问政治。当时的皇太子是他的哥哥李弘冀。这个人的性格与李煜绝然相反,是个野心勃勃的人。因为父皇立了叔父李景遂为“皇太弟”。他担心“兄终弟及”,父亲把皇位传给叔父,便伙同一个姓袁的趁叔父打马上高尔夫的时候,在他的饮料里投毒鸩杀叔父。但上天有报,不到三个月,他自己也被叔父勾了魂。就这样,不爱江山只爱美人的文艺青年李煜赶鸭子上架,做起了太子。又不到三个月,父皇驾崩豫章,二十五岁的李煜就稀里糊涂的做起大唐帝国的皇上来。
文艺青年李煜,能书善画,工词通律,谈起恋爱来更是堪称情圣,可就是不知道怎么当皇帝。他说了算的时候,正是大宋立国之初,大宋太祖皇帝隔三差五的总要来一份诏书,要他举国纳降。一惊一乍,吓得他惊魂难定,夜不安枕。朝堂之上,臣属们又常常围着是战是降争论不休,有时还要操起笏板脱了朝靴打得头破血流。战,怕的是一旦战败,遭遇屠城,殃及百姓。降,又怕败了祖业,世人耻笑。那真是心惊肉跳,度日如年。那些年里,大唐文艺青年李煜,要不就是一壶酒加一盘金陵盐水鸭,喝得酩酊大醉,人事不省。要不就是像个吃奶的孩子一样躺在大美女娥皇的怀里。否则的话,就是大把大把地吃安眠药也睡不上一个囫囵觉。
已是三朝元老的忠武公开始是极力主战。到了乾德元年,他的思想发生了根本转变,由主战而主和。这一年的三月,大宋平定荆湖,忠武公代表大唐帝国北上犒师。太祖赵匡胤待他若上宾,这是他第一次见到宋太祖赵匡胤。从传统的骨相来看,太祖身材伟岸,气势逼人,面色黝黑给人以敦厚的感觉。须发整洁显示着严谨,双目慈善有情,放射着智慧的光芒。整体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仁君形象。忠武公在心里暗暗赞叹,天下非宋莫属也。接风宴上,礼仪如常。但让忠武公没想到的是,他刚回到汴梁宾馆正要休息,太祖皇帝就随后驾到。这**,太祖与忠武公彻夜未眠,促膝长谈。因为当时太祖连个警卫员都没带,根本就没有第三者在场,所以正史都没有记载。他们两人究竟说了些什么,《忠武公回忆录》中是这样记载的:
乾德元年春,宋挥师平荆湖。夏,余奉诏率团北上,赴宋京汴梁犒师。太祖亲自接见,设宴洗尘。夜,余抵汴梁宾馆,未及落座,太祖即驾临。隔桌促膝,秉烛长叙。略去赘述,备记如下:
太祖:忠武公,朕闻先辈天凤二年参加革命,凡九百余年。前后辅佐历朝圣君,实现“光武中兴”,“太康之治”和“开元盛世”,丰功伟绩,彪炳青史。朕仰先贤久矣,今日得见,三生有幸。朕乃一介武夫,本无君临天下之志,然陈桥一变,黄袍加身,天命难违。想我赵家先祖,代代都是大唐的贤臣,只谋人臣之责,何生叛逆之心?但世事如棋,人心不古,朱温作乱,国破家亡。反顾历史,自朱温代唐以来,转瞬六十年矣,皇帝换了八姓,但兵连祸结,无休无止。百姓还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何也?朕征战余暇,解甲枕戈之时,每每仰望星汉,遥想建武、太康、开元年间,疆域无垠,国库充盈,百姓安乐。帝驾出行,万民夹道之景象,是何等令人神往!只要国家强大,不受人家欺负,百姓生活幸福,至于说谁当皇帝,何在乎赵钱孙李呀?
先辈,今宋师平荆湖,烦先辈远道犒师,然何喜之有?环顾四周,北有契丹、回鹘、吐蕃战马嘶鸣。西南后蜀、大理、南汉分庭抗礼。东南吴越、南唐优柔寡断,不肯合国。各路军阀,只有占地私欲,哪存恤民公心?今日“合纵”,明日“连横”,翻云覆雨,干戈不息。朕,黄袍加身,立国仓皇,弹丸之地,十面埋伏也。
先辈年近千岁,见多识广,过的桥比我走的路长,吃的盐比我吃的米多。恳请先辈为天下劳苦大众计,开吾茅塞,指点迷津。
忠武公:宋立国中原,占尽地利。志在实现一统,民心所向,是为人和。今,虽然割据政权环立,但是他们各怀鬼胎,有利则合,无利则分。而且国力相当,互存制衡,是为天时也。有天时地利人和,师可伐。
圣上先伐荆湖,上上策也。湖广熟,天下足。五代《“文》以来,征伐《“人》无度,国库《“书》空虚,兵锋《“屋》南指,师有补给,此一利也。荆湖北据关中,西扼巴蜀,南指零桂,东下吴越。入蜀是为天梯,东进是为舟楫。荆湖之地,自古兵家必争也。今得荆湖,何愁不得吴蜀?此二利也。圣上先得荆湖,可谓匠心独运。
量力而行,次当伐蜀。蜀,天府之国也。自秦以来,百姓向往安逸,尤厌征战。公孙述,刘禅等皆有凭蜀立国之初衷,然大兵压境则土崩瓦解。今孟昶治蜀,更不如前矣。宜次伐之。
交好北汉,北立屏障。北汉处契丹与大宋之间。当前,契丹人兵强马壮,是大宋劲敌,若灭北汉,唇亡而齿寒,此一弊也。北汉地广人稀,孤军深入,难以为继,此二弊也。大宋国力衰微,北汉土地贫瘠,既占北汉,得不偿失,此三弊也。故,北汉宜先交而后攻。
离析江南,各个击破。南汉、南唐、吴越,鱼米之乡,富庶之国,宋之劲敌也。且三国一衣带水,唇齿相依,利害攸关。若三国联手,宋之难敌。幸三国之间毫无同舟共济之心,且相互猜忌,时有争斗。宋若把握时机,交弱攻强,则可各个击破,实现一统。
圣上体恤百姓,怨征厌战,仁君也。天必助之,王师所向,必望风而靡。然,尚有一内忧,圣上务必全力排除。
太祖:先辈明示。
忠武公:敢问圣上,你今日端坐龙庭,贵为天子,昨日却在何处奔波?陈桥一变,那黄袍怎么独独要加在殿前都点检的身上?你今为圣上,谁又是新的殿前都点检呢?
太祖:先辈之言吾悟也。然守信、审琦、怀德等都是与我出生入死的换帖兄弟,乃“义社十兄弟”的原班人马,是绝不可能背信弃义的。
忠武公:圣上列祖列宗,谁人不是大唐忠臣?哪个心存叛逆之心?当年黄袍加身,难道是你自己的预谋吗?非也。皆部属所为也。兄弟自然可信,然兄弟之部属亦可信乎?有一箴言,务请圣上谨记: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太祖: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第二天晚朝之后,太祖刻意留下石守信、王审琦、高怀德等一帮难兄难弟吃酒。酒过三巡,太祖忽然愁容满面,郁郁寡欢。众兄弟纷纷追问原故。太祖才故作愧疚的说道,要是没有众位兄弟抛头颅洒热血,大哥也当不了皇帝。但是,大哥我觉得虽然今天贵为天子,还没有当年做一个节度使快乐。天天担惊受怕,从来就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
众位兄弟大惊失色,争相诘问,难道还有谁对大哥有异心吗?
太祖说道,大哥知道众位兄弟个个侠肝义胆,对大哥忠心不二。大哥只是担心,有朝一日,兄弟们的部属要是把黄袍也披在你们身上,你就是一万个不愿意,怕是也会像我一样,推辞不掉呀。兄弟们这才明白皇帝大哥的弦外之音,顿时惊出一身冷汗。大家一齐跪倒,恳请大哥指点迷津。太祖长叹一声说道,众兄弟为了大哥能当上皇帝吃尽了千辛万苦,大哥无以为报。大哥想从今往后,只有让兄弟们少一些烦恼,多一些快乐,少一点责任,多一点清闲。多置田产豪宅,多娶美妾娇娃,尽情享受革命成果。只有如此,大哥才稍感心安呐。众兄弟茅塞顿开,谢恩而去。第二天早朝,难兄难弟个个称疾请辞。太祖大行封赏,两相欢悦。
这是一个有名的历史事件。正史记载,说是中国第一大牛皮客,自称“半部《论语》得天下,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赵普给宋太祖出的金点子。其实不然,这金点子是忠武公的。后来太祖驾崩,太宗为了“兄终弟及”,便伙同天下第一大牛皮客赵普炮制“金匮之盟”。赵普乘机搭车,要哪些疯疯癫癫的史官张冠李戴,把忠武公的这份功劳记在了他的名下。
忠武公自汴梁犒师返回金陵,深感宋太祖是一位堪比光武先帝的真龙天子。特别是他那“杯酒释兵权”的谋略,大出忠武公意料之外,毫无血腥,皆大欢喜。比当年光武先帝在太学里创办将军班还要高明,活灵活现地体现出他的深谋睿智。回到金陵后,忠武公一反常态,坚决主张大唐帝国纳土归宋,合国而治。为此,主战派的大臣们都认为忠武公在北上犒师的过程中,肯定是接受了大宋国的巨额贿赂,已经沦落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大唐帝国的叛徒,大宋的忠实走狗。于是,联名奏请皇上,强烈要求纪检监察部门立案查处。有头脑简单的武将甚至要求将忠武公推出午门杀了算球。
那段时间,忠武公的日子非常难过。朝堂之上,主战派的大臣们天天要他交待叛变投敌的罪行,问他得了大宋国多少钱,是现金还是支票。问他在汴梁的“天上人间”里睡了多少大宋国美女。问他被大宋国封了什么官。每天散朝回家,金陵城的百姓就用臭鸡蛋和砖头石块飞他,差点没把他打成脑震荡。国子监和教坊里的青年男女,还举着“打到叛徒、内奸、国贼余最”和“抵御宋寇,抗战到底”的横幅在金陵城的大街小巷上游行,最后围着他的府第,一遍一遍地高呼口号,排山倒海。
皇上李煜也拿不定主意。大家一说要战,他便立即宣布忠武公停职反省,接受调查。等到前线传来不利的消息,大家一说要和,他又立即宣布忠武公官复原职,主持和议。就这样斯斯艾艾,反复了十几次。九百七十四年底,太祖再也没有耐心,着升州西南路行营马步军战棹都部署曹彬率十万大军,楼船百艘,五路并进,自荆州顺流而下。连克池州、当涂、芜湖,屯兵采石,只等李煜开城纳降。好在曹彬也是一员仁厚战将,不忍金陵百姓惨遭屠城,兵临城下,只围不攻达十月之久。等到城内粮草殆尽,人心惶惶,方引兵破城,轻取金陵。次日,天色灰暗,细雨朦朦,李煜带着家眷近臣,登船北上。船至江心,李煜回首遥望金陵,不禁潸然泪下,愁绪满怀,一改香词艳句,发出如下悼国悲情:
江南江北旧家乡,
三十年来梦一场。
吴苑宫闱今冷落,
广陵台殿已荒凉。
云笼远岫愁千片,
雨打孤舟泪万行。
兄弟四人三百口,
不堪闲坐细思量。
自此,江南十九州,一百零八县悉数划入大宋版图。
 ̄文〃√
 ̄人〃√
 ̄书〃√
 ̄屋〃√
 ̄小〃√
 ̄说〃√
 ̄下〃√
 ̄载〃√
 ̄网〃√
正文四十
两个月后,李煜及家人近臣船抵大宋京城汴梁。同时抵达汴梁的还有吴越国王钱俶夫妇及太子近臣。因自乾德二年始,太祖不断向李煜示好招降,先是李煜之后娥皇病逝之时,派专使赴唐提亲,欲结秦晋之好。后又强留李煜七弟李从善为大宋泰宁军节度使,并于京城汴梁专为李煜营建礼贤馆待降。但李煜总是瞻前顾后,犹豫难决,直至金陵城破。而吴越国王钱俶则能审时度势,恤民全国,纳土称臣。出身不能选择,道路可以选择。同为一国之君,但不同的选择带来不同的命运结局。在汴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