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宋风 >

第456章

宋风-第456章

小说: 宋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发了横财,现在看上去这种生意没有什么做头了,但是只要驸马出手的话,就凭这号召力还是令那些大富豪非常心动的。

王静辉笑了笑说道:“现在也没有多少把握,这要看朝廷下一步对待辽国是何态度,还有便是战争的走向,现在放下话为时尚早,不过肯定能够做得这笔生意罢了!”

在王静辉入宫面圣的同时,李管事便已经和他的生意伙伴开始展开活动筹集资金了,因为王静辉在他的话中特意加重了“巨量”两个字的音节。尽管李管事和他的生意伙伴现在还没有办法猜测王静辉有什么办法,朝中形势李管事他们自有耳目来侦测,现在局势这么混乱任谁也没有把握住天下的走势,所以他们也无法判断驸马心中到底想要干什么,毕竟像以往那样参与战争获得分红是不大可能了,到底王静辉有什么方法能够让他们获得利润呢?这实在是让这些商人费解的很。

“圣上,至于朝廷进兵与否要从两个方面来看!”王静辉笑着坐在一边。这个时候王静辉正在年华殿,这里是太上皇的书房,太上皇赵曙现在并不在这里,在一旁的是王安石、司马光和文彦博。

习惯了在福宁殿议事,第一次被皇帝赵顼叫到这里,王静辉多少有些不习惯,不过在这里远要比福宁殿要舒服的多,也随意的多,至少他不会像王安石等人那样在这里还非常注意自己的举止。最重要的是他对现在的局势并不是很乐观,对辽国发动战争远比他想象的轻松的多,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达成战略目的,而且还没有伤及大宋的根本,这可不是太祖两次北伐所能够相比的。

也正是因为宋辽战争的局势令人出乎意料的顺利,也才使得年华殿内的气氛也格外轻松,在这个相对并不是很大的空间内,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位置,皇帝赵顼穿的也不是龙袍而是绣着隐隐龙纹的便装,是以王静辉是绝对不会客气的。其实这样也算是“自污”的一种,王静辉在后世看过很多史书,在加上在这个时空也没有少读历史典故,想到史书上那些皇亲国戚为了躲避嫌疑而作出种种可笑的行为,当时的王静辉虽能够理解,但也在心中颇为可笑,不过到了现在他走到这个地位的时候,又不得不拾起前人已经用烂了招法来保全自己,想到这里他心中除了可笑之外,剩下的也只有一丝说不清楚的东西了。

“爱卿可但说无妨!”

“此时进兵与否一是看实力,这是根本之所在;二是要看有无必要继续进兵,这中间又牵扯到长城以北的土地对我大宋是否真的那么重要,而且又要看辽国的存在对我大宋是否能够继续形成威胁……”王静辉说道。

司马光、王安石和文彦博听后不禁相互看了一眼,尽管王静辉没有直面回答皇帝赵顼的问题,但从隐约的言词中可以看得出来这个当今大宋最炙手可热也许是大宋立朝以来最受皇帝恩宠的驸马心中对于继续北上进兵攻击辽国,甚至是直捣黄龙消灭契丹是不那么赞成的,甚至可以说是反对的!

这是一种信号也是一种基调,并且对于这样的情况王静辉是在很早以前便对大宋统治高层提示过的——他并不主张一次¨。电子书 、ZEi8。COm电子书、 。电子书、 。电子书¨性通过一系列决战直接消灭辽国,而是希望能够在收回燕云的基础上放辽国一马,让辽国成为大宋对北方游牧民族之间的一道屏障。

说起来对这样的建议从长远上来看是实在让人感到惊叹的,这是一个立足大宋长远发展的建议,而并不是像外界大宋书生们那种日渐上升消灭辽国狂妄的叫嚣。诚然以现在的战局来看大宋消灭辽国也许并不是一件很难以达到的目标,但是相应的大宋也会为此付出一定的代价。

不过最终王静辉还是忍住了不直接说出自己内心中真正的想法,而是通过隐约的言词来表达自己的态度,这也使得在场的众人心中能够理解为什么王静辉能够在预想到宋辽开战之前便就匆匆离开汴都开封,皇帝赵顼向他发出了很多召他回汴都的密旨后他仍然癞在杭州不肯走的原因所在了——任何一个在这个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提出放辽国一马的人,恐怕都会成为大宋所有读书人的敌人,这明显的就是等于放虎归山么?!

当王静辉的话说出去后,年华殿中的众人都陷入了沉思之中,诚然王静辉以其今时今日的地位来公开倡导这种基调的话也不会有什么太大的麻烦,但是王静辉知道在这个关键时刻,这个决定需要大宋统治高层来承担——而并不是他来独自承担,这是要为历史负责的!谁也不能够担保今天看上去奄奄一息的辽国,他日不会出现转机来个咸鱼翻身继续制约大宋,谁也不可能打这个保票!

“看来改之是选择‘和’了?!”皇帝赵顼微微笑着说道。

“是战是和完全取决于圣上的意志!”王静辉回答道。

“各位爱卿以为如何?!”

“臣以为此刻能够停止兵戈对大宋最为有利!我大宋通过这次北伐已经达到了收复燕云的目标,如果继续向北……臣即使不通军事,但也明白越是向北,前方的补给越是困难,而此刻辽国的精兵都还集中在北方,现在辽国大定府应该已经知道析津府被攻克的消息,估计前段时间调兵南下的话因该已经到了大定府的周边,这次北伐想要克以全功恐怕会有风险莫测!”司马光站出来说道。

司马光说完之后看了王静辉一眼,从眼神上看司马光对王静辉不主张继续深入战争是很赞赏的,但是却没有勇气把自己的真实看法明确的表达出来,这也让司马光非常看低。王静辉的脸皮则比以前厚多了:“你以为我能够向你一样啊!当代最有影响力的两大名流之一,你要是直接提出被贬换个位置也就罢了,但是要是我开这个口,赵顼一个脸色不对,说不得我就再也别想跨进福宁殿的门了!”

司马光说完后,王安石和文彦博都没有说话,只是点点头表示赞同司马光的意见——这几个人里面若说谁最有骨气,恐怕还是非司马光莫属!

第四百一十三章 清单

“这位仁兄是很有风骨,不过有风骨也必须留得住自己的有用之身才可以啊!”王静辉在心中暗暗叹道,虽然经过这么多年的相处,他对司马光的作为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是很不以为然的,尽管他们之间有过很多次合作,尤其是在税法上的通力合作是他们之间都建立了相当的交情,可是司马光的固执和保守同样让王静辉极为恼火。

不过要是说回来,能够让王静辉打心眼儿里面佩服的,无非便是王安石和司马光了——他们对自己的理想都很执著,为了理想他们可以牺牲掉自己的前途和声名,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毕竟层次低的人就算牺牲也没有他们这么大,到了他们这个层次又开始爱惜羽毛不肯置自己于险境。不过相对而言司马光对自己的前途并不看重,而王安石因为是当世治《老子》的名家,对于权术斗争有着自己的理解,他会注重保护自己,但却可以牺牲自己的名声为新法开路。

针对这两个人不同的特点,王静辉也非常有针对性的和他们两人展开过种种合作——税法上利用司马光的强悍态度来给大宋统治高层施压;新法上借用王安石的名头来给新法拾缺补遗重新推倒重来。正是有了这样的布局,王静辉才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实力来影响甚至是推动大宋向前发展。

不过无论是王安石还是司马光,王静辉对这两个人佩服归佩服,让他去学这两个人的作为他是不会去的,毕竟他可没有这两个人雄厚的资本,而且两者之间的地位和立场又有着千差万别,他们三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打算,而王静辉更多的时候是从这两个人之间相互调和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在没有绝对把握来说服皇帝或者没有真正察觉皇帝的真实意图之前,王静辉是不想把自己的意图完整的暴露在皇帝和其他大臣面前的,尽管他在这里隐讳的表示了自己的看法,但并不代表他不会“见风使舵”来顺和皇帝和大臣的意思——只要这个牺牲不会让大宋根基受到严重打击,他并不介意大宋在必要的时候走一些弯路,就如同他可以容忍王安石并不完善的新法条文直接投入试行一样——政治需要进退,王静辉经过这么多年的锻炼已经对“政治”这门特殊的职业有着一些本能上的认识了,这也会促使他更加成熟起来,以更加有效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目的,哪怕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反复!

王静辉对司马光的态度并不在意,他在意的皇帝赵顼对是否继续进兵燕云的态度,尤其是在司马光明确表态之后,皇帝赵顼的脸上依然没有露出比如皱眉或是点头的表情,这让王静辉心中略微感到有些烦躁的同时,也为皇帝赵顼真正成为一个帝王所应有的成熟表现而略微感到有些宽心。

应该说皇帝赵顼成长为一个成熟帝王的过程和王静辉逐渐在政治上的成熟基本上是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平衡,也许太上皇赵曙如果一直健康的活着成为大宋的皇帝,那王静辉也不见得会有今天的影响力来推动大宋的发展,正是因为皇帝赵顼的继位才使得这个年轻的皇帝能够容忍一个同龄人,并且是亦师亦友的驸马在他执政的时候做出种种比较出格的事情,要是换做英宗赵曙就未必能够容得下王静辉这么“放肆”了。

近十年来大宋通过一系列的对外战争早就了一大批年轻得志的将领,除了“护驾之功”之外便是军功最大,不断的有人升官这着实很是刺激了大宋的官僚阶级中某些有野心的人,这个时候说要停战岂不是断了人家的快速升官途径?

对于这种想法的官员,王静辉也不是没有考虑过,不过在收复燕云的问题上,大宋统治高层心中都明白王静辉建策当居首功,其余人等不过是顺势而做罢了。至于挡了别人的升官之路,王静辉可不这么想——辽国已经虚弱到如此地步了,根本无法再对大宋构成威胁,之所以还要留着它不过是当大宋的挡箭牌罢了。今后大宋只要在比较宽裕的情况下随时都可以找个理由向辽国发兵进行第二次北伐战争,这样一来反而会使更多的人因此升官,何乐而不为?!

“是战是和完全取决于朕的意志?!”皇帝赵顼对司马光的话倒是没有多大的反应,估计今天他选择在这里面见群臣也是早就有了一定的思想准备,像司马光这样的大臣是绝对反对继续对辽国进兵的,尤其是在王静辉的“将辽国变成大宋和北方游牧民族之间的屏障”这一说法的支持下,恐怕更是坚定了他想要阻止大宋继续进兵。而且这一论调在大宋统治高层中间还是相当有影响力的,至少现在的王安石和文彦博以无声的态度来表明自己的观点,这也多少反应了他们对这一论调的支持。

“好!好!好!”皇帝赵顼笑着说道,皇帝赵顼已经三十岁出头了,在坐上皇位这几年也是为大宋富强而做出了不少的努力,他以前崇拜的汉武帝,但是大宋的现实条件也不得不使他先放下自己心中的狂想而脚踏实地的做些实事。王静辉的这一句话倒是有些让他多少找到一个做帝王应有的自信,一记马屁拍得无影无踪不着痕迹,倒是深合他的心意,心中不禁畅快了许多。

“其实朕今天召见几位爱卿就是为了谈谈宋辽之间是该如何收场而已,朕亦觉得驸马当初认为继续保留辽国还是非常有必要的。昨夜朕又仔细看了看辽国的地图,辽国面积这么大是朕以前从来没有想过的,以前看地图的时候也没有觉得什么,但是现在大宋所收复的燕云地区不过才占了辽国连十分之一的面积都没有!想想辽国这么大,若是我们一鼓作气把契丹人给打垮了,搞不好明天便会有什么阻卜部或是其他什么部落取而代之白白拣了大宋的便宜,过不了几年恐怕就算不会形成又一个辽国,但是当个西夏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皇帝赵顼笑着说道。

“留着辽国对大宋不会构成威胁,还可以制约其他部落的发展,这对大宋不会有坏处,当然也不会刨除辽国会励精图治以求东山再起,但是有了燕云在手,加上我大宋兵强马壮,待到其有所转机的时候再度出手继续削弱辽国,这样对大宋虽然麻烦一些,但不失为一个稳定北方平衡的好办法!”王安石说道。

“可以预见未来一段时间辽国国内将会有不少其治下的部落反叛,光是平定这些叛乱也足够契丹人忙上很长时间,能否平定这些叛乱又是另外一回事了!”文彦博在一旁说道。

“不错!这是战是和皆在我大宋一念之间,朕虽然想平灭了辽国,但却恐为后世埋下祸根,所以不得不忍下来放契丹人一马。各位爱卿对未来有何想法但说无妨!”皇帝赵顼笑着说道。

“臣以为可先将囚禁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