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故城雪重 >

第27章

故城雪重-第27章

小说: 故城雪重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什么时候回来的?”林鸿文问。
    “昨天晚上”,周时英打了个呵欠,“有点晚,就没去看你们。”
    “累坏了吧”,林鸿文看他一脸疲惫,“这几天别去商行了,好好歇一歇。”
    “不行”,周时英摇摇头,“好多事儿要办。”
    “怎么了?”
    “绥芬河那边有几个老板,过几日要过来,他们离俄国近,经常跟俄国人做生意”,周时英捂着额头说道,“他们已经答应每个月供应咱们些皮货、俄国货。不过吃的只能冬天运,穿的用的随时都可以。沿线已经打点好,以后每次再给那些俄国人点油水就可以了。”
    “那也是过几日的事,这两天你先歇着。”
    “不行”,周时英皱紧了眉头,“这几天必须点算好存货,整合好所有能动的资金。”
    “你别急,前两天我和卿之已经点算好了”,林鸿文安慰他说,“你出去这一趟,也看出不对了是么?”
    周时英点点头说,“你知道,自打义和团那事儿之后,俄**队就赖在东北不走了,去年朝廷好不容易跟他们签了新约①,说好今年撤军。结果呢,他们光把在奉天的撤了,其他地方死活不撤啊,这都立秋了,纹丝不动。你以为我为什么去了这么长时间?”
    “难道不是因为打通关系耽搁了吗?”林鸿文问。
    “我去的时候确实是坐火车去的,但是回来的时候,火车已经不让中国人坐了”,周时英摇摇头,“我回来这一路,坐的多是马车,有时候连马车都没有,全靠两条腿。”
    “怎么刚通车就不让人坐了?”
    “我贿赂了车站的俄国人,他说火车要全部用来运军队、武器、粮食。不光火车不让坐,连那些住在铁路沿线的洋人,都被撵走了。这是要干嘛,不用明说也猜得出来了吧?”
    林鸿文听完也忍不住叹气,“要打仗了。”
    “没空歇着了”,周时英站了起来,“一旦打起来,铁路根本指不上,水路能不能走也不保准。虽然还不知道他们要在哪儿打,但左右出不了东北这一块儿。到时候,咱们所有的进货渠道都要被掐死了。”
    “日本商人已经开始囤货了”,林鸿文说,“咱们也要着手了。”
    “你想囤积居奇?”周时英问,“可这是个没准的事儿,你囤了半天万一不打了呢?就算真的打起来了,万一要在哈尔滨打起来了呢?那别说赚不赚钱了,一个炸弹过来连仓库都没了,血本无归啊!”
    “要是在哈尔滨打起来,日本人早就撤走了。可他们并没有撤走,只是着手囤货而已。”林鸿文抬眼看了下周时英,“小打小闹这些日子,难道你不腻歪么?”
    “你的意思是……”周时英看向林鸿文。
    “风水轮流转,是时候玩把大的了”,林鸿文扬起嘴角道,“你说呢?”
    “那这几个月卖不出的货不要着急降价,都留着”,周时英心领神会地笑道,“拿出九成的钱去囤货,我明天就去跟供货的说。”
    “不行”,林鸿文打断他,“你跟他们说,转天整个公益会都知道这事儿了。”
    “可这事儿就算你捂得再严也会有人知道”,周时英说,“没有不透风的墙。”
    “我知道”,林鸿文按住周时英的肩膀,“可是风透得越晚,别人能准备的时间就越少。”
    “但是你不跟那些供货的说,咱们怎么囤货?”
    “还有洋人呢”,林鸿文笑着说,“中国大街上那么多洋人的商行,什么美国的,英国的,还有犹太人的,咱们都可以和他们买,分散开,才不会太扎眼。”
    “这……恐怕到时候要被人戳脊梁了”,周时英有些担忧地说。
    “实事瞬息万变,咱们又不是造势,只不过顺应而已”,林鸿文坐下来翘着二郎腿,“这些蛛丝马迹他们自己眼拙看不到,怎么着,还要怪咱们眼力太好?”
    “这倒也是”,周时英也坐了下来,“那就让卿之去忙活吧,我好好歇两天。”
    “这就对了”,林鸿文撂下腿,末了想起来问,“何穆呢?”
    “他昨天晚上就要回去,我说都那么晚了,还折腾什么啊,然后他今天一早就走了”,周时英说。
    “那饭呢?”
    “什么饭?”
    “早饭啊。”
    “一会儿出去吃啊。”
    林鸿文站起来,摸了摸饥肠辘辘的胃,“我先去找东西吃去了,你慢慢歇着吧。”
    ——————————————————————————————————
    ①1902年4月8日,沙俄在国际的强大压力下,被迫在北京与清政府订立《交收东三省条约》。共四条1。东三省各地“一如俄军未经占据以前,仍归中国版图及中国官治理”。2。“如果再无变乱,并他国之举动亦无牵制”,俄**队在一年半内分三期全部从东北撤走。3。俄军撤退前,清政府在东北“不另添练兵”;撤兵后,驻东北军队人数应随时知照俄国;4。俄国交还山海关﹑营口和新民厅沿线铁路后,清政府应给予“赔偿”。

☆、41。第四十一章     

67。
    林鸿文到了商行,就把事情和徐卿之说了,想着徐卿之一心要实业救国,不知道会不会觉得这么做过分,于是末了又加了一句,“到时候咱们只要保持原价,就能门庭若市了。”
    徐卿之摇摇头,“价是保不住的,指定要涨。”
    “怎么说?”
    “人越来越多,需求也越来越多,一旦开战,铁路水路都被掐死,供货根本不能满足需求。就算咱们再不张扬,明眼人也有能看出来先做准备的,到时候这些人指定要涨价。如果他们涨了咱们不涨,咱们就会成为众矢之的。”徐卿之解释道,“若是咱们生意做得很大,那他们也不敢说什么,可眼下在别人眼里,咱们这些都只是小打小闹。”
    林鸿文说既然这样那也没有办法,接着又把跟洋人交易的打算跟徐卿之说了一下。
    徐卿之说即使是跟洋人做交易,也不要一次订太多,不然同样太过显眼。他把各个洋行的货品列了张清单,两人商量了一下,把其中的贵价货都划掉。徐卿之又计算好分几次订货,一次订多少之后,才出门去谈。
    接下来的几天,徐卿之每天都游走在不同的商行,在讨价还价中度过。何穆也按照约定递了个单子给林鸿文。“每天出入的人略有增加,入的货很杂,从米面粮油到衣服鞋帽,每天就看送货的往里进,很少见出货,详细的都在单子上,你看看。”
    林鸿文看了一眼问,“来往的都是什么人,能看出来吗?”
    “大部分是商人,还有在附近住的侨民”,何穆说,“不过他们说有几个人有些古怪。”
    “怎么个古怪法?”
    “不太好说,他们既不住在附近,也不在日本人的商行里买东西,可是每三天,就会出现一次”,何穆说。
    “确实有些古怪”,林鸿文说,“暂时先这么继续盯着。”
    “我听时英说,要打仗了?”何穆问。
    “嗯”,林鸿文把纸折起来揣好,“别跟别人说,什么时候才能打起来还不知道,不过应该没几个月了。”
    “知道”,何穆说。
    林鸿文看了看他乐了,“你就不担心,万一打不起来,咱们怎么办呢?”
    “担心也是你们担心”,何穆笑着说,“这事儿不归我管。”
    “同坐一条船,船沉了你也不怕?”
    “有你们在,没那么容易沉”,何穆说,“咱们这四个人里,我是懂得最少的。依我看,退一万步讲,就算这仗真的打不起来,也不用担心。你瞧这铁路通车之后,多了多少人,这么多的人,还愁卖不出吗?无非就是多赚点少赚点罢了。”
    “你倒是想得开”,林鸿文笑着说。
    68。
    秋分前几天,又有一大批俄**队开进了哈尔滨,一部分集中在中国大街附近。徐卿之看着那些扛着枪的军人在街上走来走去,思忖了一下,出门去隔壁找文森。
    文森正擦着他的花瓶,见徐卿之进来,以为他要问之前订的货,忙说“正在码头卸着呢,最迟明天就能送到。”
    “那个不着急”,徐卿之说,“这是下个月要订的东西,除此之外,我还想额外跟你买点东西。”
    文森接过列表看了一下,“比这个月的数目还要多?”
    “你不知道,傅家店那边每天都有好多从外地来的人,东西根本不够卖”,徐卿之说。
    “好吧,可惜俄国人不让我们在那儿做生意”,文森耸耸肩,“只能便宜你了,你刚才说额外想买点什么?”
    徐卿之靠近一些,小声地说,“枪。”
    文森警惕地…看着他,“你要干什么?”
    “自保而已”,徐卿之说,“你也看见,俄国的驻军又增加了。”
    文森自顾自地擦完花瓶,抬眼看了看徐卿之,“你要多少?”
    “你能弄来多少?”
    “我现在不能确定”,文森说,“我只能先在下一批的货里夹带一两支试试。”
    “价钱呢?”
    “每支带五十发子弹,60卢布,或者40两白银。”
    徐卿之摇摇头,“这东西在你的国家买起来不费吹灰之力。”
    “可运过来要费力气”,文森气定神闲地看着徐卿之,“谁让你们国家不让买卖呢。”
    “虽然如此,但这买卖也不是只有你一家肯做”,徐卿之笑道,“如果你坚持这个价格,我只好去找怀特先生问问了,听说他们国家的质量更好些?”
    “那个英国佬的东西有什么好?”文森拉住徐卿之,“徐你要明白,这东西是美国人发明的,美国人才是最了解它的,美国的才是最好的。”
    “可是你们的太贵了,我不一定要买最好的”,徐卿之撇嘴说。
    “价钱是可以商量的”,文森说,“你要知道,这种东西如果质量不好,是很危险的,所以你一定要买美国产的。看在我们做了这么多笔生意的份儿上,这样,我给你打个九折。”
    徐卿之摇摇头,凑近低声说,“我留学时听人说,德国人卖给我们的□□,一杆才二十两左右,一支手。枪,你要我40两白银?”
    “八五折”,文森说。
    “五折”,徐卿之还价。
    “徐,科技含量是不一样的!”文森激动地说,“德国人的东西哪有我们先进?这样,我再退一大步,七折。”
    “六折,”,徐卿之面不改色。
    “成交”,文森叹了口气坐下在本子上记着,“下批货到时,我通知你。”
    徐卿之走过去弯下腰小声地说,“别忘了,每支还附带五十发子弹。”说完转身出门,文森撂下笔用力地拍了下桌子。
    69。
    手。枪是三个月之后到的,文森怕出事,特意让徐卿之晚上九点之后再来取货。徐卿之向来守时,九点刚到,就和林鸿文站在门外了。
    三人借着油灯的光围坐在桌旁,文森小心翼翼地拿出一个盒子,开了锁,又去了好几层的外包装,枪才露了出来。
    乌黑色的枪身泛着寒光,文森当着他们的面把弹夹卸下来,“勃朗宁M1900,能装7发子弹,大小适中,适合自卫。”
    “勃朗宁?”徐卿之笑道,“你不说你们美国生产的是最好的吗?怎么又换成比利时的了?”
    “子弹是我们美国产的”,文森拿出一小盒子弹,油灯的照射下,黄色的金属光泽分外柔和,“柯尔特子弹,还有,勃朗宁就是美国人。”
    文森给他们大致讲解了一下用法,仍是不放心,“你们拿回去先不要上子弹,最近找一天,咱们去郊外,找个没有人的地方,我亲自示范给你们看。”
    有了文森的帮助,徐卿之和林鸿文很快就掌握了使用方法。虽然准头还很差,但近距离射击还是可以打到目标的。文森说这样就可以了,这只□□的射程只有三十米,凡是需要你拿它去对付的人,基本上距你也就几步之遥了。

☆、42。第四十二章     

几个月的时间里,合众商行都在有条不紊地囤货,为了防止开战后粮食价格飞涨,除了囤积布匹之外,还囤积了一些米面粮油。冬天的时候,库存已经几近饱和,资金也仅够维持周转。林鸿文犯愁地靠在门口点烟,划了好几根火柴都没有点着,索性不点直接拿嘴叼着了。不远处的雪地上有一小群麻雀,一个个不知道在哪儿吃的,圆咕隆咚,在地上蹦来蹦去。林鸿文羡慕地看着它们,心说再这么下去,我混得都不如你们了。
    徐卿之打开门,“烟怎么没点?”
    “风太大,划了好几根火柴都灭了”,林鸿文说。
    “那就进来”,徐卿之伸手把他拽了进来,“让你在屋里抽,你非要出去。”
    “你不是咳嗽呢么”,林鸿文进屋回手把门带上,“我叼着待一会儿就好了。”
    入冬以来,徐卿之每天都很焦虑,前几日去货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