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中国历代名女 >

第10章

中国历代名女-第10章

小说: 中国历代名女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慎重起见,薛妈又出去找人反复打听,确定了金部郎就是当初江夏的黄搏。于是回来安抚了玉娥,玉娥自然是喜不胜收。
    这边吕府管家手持名帖前往黄府,说明”吕相爷愿赠一绝世美人给金部郎。黄搏摸不清葫芦里卖什么药,心想:自己弹劾了吕用之,他反而以美女相赠,一定不怀好心,于是他婉言相拒。正在这时,门外家人来报说有一唤薛妈的老妇有急事求见黄爷。黄搏一听有故人来见,连忙请入室内,薛妈正是为撮合裴玉娥之事赶来的,当黄搏问及有何急事时,她说:“我想将我女儿嫁给黄爷为妻。”黄搏吃惊地问:“令媛薛琼琼不是已入宫中了吗?”薛妈神秘地笑着解释道:“去年来京途中,我又收得一位女儿。”接着她吟出:“生平无所愿,愿作乐中筝。”
    黄搏闻词句大惊失色,不能自恃地缓缓问道:“这是晚生赠给裴玉娥的词句,莫非薛妈的女儿是玉娥?”他一时难以相信,世间竟有这样的巧事,他还以为此生再也无缘见到玉娥了呢。
    薛妈见黄搏对玉娥仍是一片真情,心中十分高兴,说:“正是此女。”接着把洪涛中救玉娥、玉娥客居长安等黄郎、被抢入吕府及玉马闹吕府的事详细叙述了一遍。黄搏又惊又喜、又痛又怜,于是连忙答应了吕府赠美女的好意。
    第二天正是吉日。吕府备彩轿将裴玉娥送入黄搏府中。黄搏不顾礼仪,奔出门外,亲自迎入玉娥,两人一见,不顾一切地相拥痛哭,旁人都大惑不解,吕府的人更以为是裴玉娥这祸根发挥了作用,一进门就让黄搏鬼迷心窍了。
    黄、裴两人相拥着进了内室,黄搏仍然疑惑不解:“今日之会,莫不是在梦中吧?”裴玉娥从裙带上解下王马坠说:“如果不是它,我早已成为黄泉下的人了。”黄搏见了王马坠诧异道。“这是我幼年所佩之物,曾在黄鹤楼送给了一位老僧,为何到了你的手中?”玉娥把玉马坠的来历、老僧对他说的话以及五马坠化成白马闹吕府的事历数了一遍,两人才知是玉马坠成就了他们的情缘,心中对老僧也感激不已。
    从此那只玉马坠被黄搏、裴玉娥夫妇视为神物供奉起来,焚香燃烛,早晚祭拜。而玉马坠确实也有灵性,凡是黄裴夫妇在它面前祷告的事,无不如愿
 晁采与文茂并蒂莲开
    江南的青山秀水蕴育了无数才子佳人,同时也留下一个个动人的爱情故事。晁采与文茂诗词传情,终结百年之好,就是这些故事中极为美丽的一个。
    话说唐代大历年间,江南吴郡有一晁姓人家,世代书香,诗文传家。男主人长年在江北做地方官,女主人因留恋故土不愿随去,带着唯一的一个女儿住在家乡。晁家女儿名唤晁采,出落得如同江南山水一般的秀丽可人,而且天资灵慧,性情温雅,被晁母视为掌上明珠。晁母是一个出身于书香门第,颇通文墨,知书识礼的人,她对女儿除了保护备至外,还十分注重女儿的教育。在母亲的训教和熏陶下,晁采自幼就能吟诗颂词.棋琴书画样样都能拿下。晁家母女成了远近皆知的才女。
    一个夏日的上午,晁家母女正在房前庭院内休闲纳凉,一位尼姑化缘来到门前。晁采这时正倚在院中的鱼池边,右手攀着池边的翠竹,左手轻持兰花绢扇,神情专注地欣赏着池中嬉戏的游鱼。尼姑见她秀图含笑,朱唇微嘬,不施丹铅,但眉目比画过的还清爽醒目。心如止水、六根清静的修行人,这时却为一个清俊透逸的小女子惊叹不已,甚至忘了自己化缘一事。晁采赏鱼赏到悠闲心怡时,嘴里轻轻哼起了“竹枝小词”,声音虽低,但沁人心腑,清丽婉转,宛如黄莺出谷初试啼声,尼姑听了直叹此音天下少有,因此直称她为“试驾”。这尼姑见过晁采后,心中一直赞叹不已,直认为她是瑶台仙女下凡,能一睹芳容真是自己三生有幸。后来,随着尼姑云游各地,她忍不住常向人宣扬晁采的风韵,因此,晁采的芳名传遍了江南一带。吴郡的年轻男子都知道晁采貌美才佳,虽不是人人都敢与她匹配,但谁都想见她一面,盼望能一睹她绝世的风采。然而晁母礼教极严,从不许女儿在人多处抛头露面,免得惹事生非,因此,那些把晁采视为偶像的翩翩少年大都只能在梦中勾画着晁采的形象。
    但并非从没有少年郎接触过晁采,文茂就是一个暗熟晁采风貌的幸运少年。文茂是晁家邻居的孩子,年龄与晁采相仿,两人自幼一起长大,因两家都只有一个孩子制天命荀子用语。《荀子·天论》:“大天而思之,孰与物,所以常让他俩在一起结伴玩耍,可以说是青梅竹马的一对。随着年龄的增长,两人渐渐体会出男女之别来,心中时时期盼着对方,见面时又隔着一份羞涩,再不象少年时的那般两小无猜。两家父母为避嫌隙,也命他们断绝往来,于是两人近在咫尺却不能相会。但这时,两人早已把心暗许给对方,对方的音容笑貌时时浮现在两人的脑海中。虽然断了来往,但他俩常有书札相通,晁采的侍女小云成了他们殷勤忠实的信使。虽不见面,两颗心的距离却越来越近了。
    除诗词书画外,晁采还有一个嗜好,就是看云。一有闲暇,她就在窗口或庭院中仰头凝视着天际,看朵朵浮云变幻游移,长时间不知疲倦。她看着白云,常把清秀的那片云想象成自己,把硕壮的那片当成文茂,等啊等啊,她呆呆地等着两片云飘到一处,最终溶为一体,再也不分开。因为爱云,所以她给自己的居室取名为“窥云室”,书房取名“期云馆”,就连她的侍女也唤作“小云”。
    一天,期云馆外兰花开得正浓,晁采站在花丛中体味着兰花的幽香。晁母走出来,慈爱地对她说;“你既然爱兰,何不咏一首兰花诗?”晁采知道母亲是考自己的才思,立即应声吟出:“隐于谷里,显于澧浔,贵比于白玉,重匹于黄金,既入燕姬之梦,还呜宋玉之琴。”
    晁母见女儿诗来得这么快,而且用典贴切,含义深远,心中十分赞赏,嘴里却没说什么的根源。分析了人类不平等发生和深化的过程,论证了以暴,只是含笑点点头,又回屋去了。
    晁母进屋后,晁采却仍端视着兰花回味着自己的诗,兰花盛开时我来赏兰,而自己正值花期,心上人文茂却不能来品赏。想着想着,不由得黯然神伤。
    春风送暖,夏雨落红,一个夏雨阵阵的响午,晁采坐在“期云馆”窗前,看着窗外被雨水打得零乱不堪的兰花,心中倍感寂寥,感叹着韶光易逝,花落难再,思绪郁结,难以遣散。为了渲泄心臆,她顺手拈过一张素笺,提笔书成一首七言绝句:
    晚来扶病镜台前,无力梳头任髻偏;
    消瘦浑如江上柳,东风日日起还眠。
    写成后,她觉得很想把自己的感受让文茂知道,于是托小云把诗笺偷偷送给文茂。
    文茂拿到诗笺,心中砰然一动。展开细阅,闺中人儿为情所苦,如痴如病,憔悴悒郁,百无聊赖的心情跃然纸上。文茂此时也正对雨愁怅,因此对晁采的感受深有体会,立即提笔以诗作答:
    旭日瞳瞳破晓霞,遥知妆罢下芳阶;
    那能化作桐花凤,一嗅佳人白玉钗。
    文茂的诗中强烈地呼喊出他心底的愿望。晁采得诗,细细揣味,深知文郎的情意。她冒雨来到院中池塘边,精心摘下池中莲蓬上的十颗青莲子,用一块锦缎包好,又遣小云送给文茂,包中还夹着一张纸片,写着一句话:“吾怜子(莲子)也,欲使君知吾心苦耳!”
    文茂慢慢咀嚼着送来的青莲子,在苦涩中竟渐渐品味出一丝清香甘甜来,他顿时悟出了苦尽甘来的道理,似乎看到希望就在前面,因而心头为之一振,豁地站起身来,不料却把放在膝头的一颗莲子弹出,落下了窗外盛水的盆中。他走出来正想去捡,刚巧一只喜鹊飞过,不偏不倚屙下一团粪便在盆中,真让文茂气恼,只好把盆中的水和莲子一同倾在院里的水池中。
    过了一段时间,文茂发现他家原本未植莲的池中竟然长出一枝莲来。开头很感讶异,仔细一想,那长莲处正是前些日子自己倾水的地方,那颗晁果送来的青莲子竟在文家生根发芽了。又过了几天,莲花开了,居然还是一株并蒂莲花。一枝茎上相并盛开着两朵娇灼的红莲,它们相互依偎着,似乎有说不尽的爱恋。见此景,文茂心中大喜,连忙写书信向晁采传达喜讯。
    晁采见信,同样是喜不胜收,她暗想:并蒂莲开,欢好永谐,这一定是好兆头。欣喜之余,又找来朝鲜茧纸,在两面画上鲤鱼图形,鳞甲闪烁,栩栩如生。在鲤鱼腹中藏上一帧诗笺,送给文茂,上面写着:
    花笺制诗寄郎边,鱼雁往还为妾传;
    并蒂莲开灵鹊报,倩郎早觅卖花船。
    并蒂莲开送吉兆,鲤鱼传书共心声。虽然并蒂莲开对晁采和文茂都是莫大的鼓舞,殷勤的小云频频为两人传送诗文,沟通了缕缕情思,但这些毕竟还是望梅止渴,两个相爱的人儿不能相见言欢,终究是莫大的遗憾。
    时光悠悠,酷暑渐尽,转眼已是秋凉。秋风过处,黄叶翻飞,凄清满目,夜来秋月澄冷,更增添了不能见面的情人的思念之情。这天晁母要到外地一亲戚家探视,路远需隔天才能回来,留下晁采和小云看守门户。这真是一个难得的好机会,仔细思量,不禁怦然心动,霎时红晕浮上面颊,心头犹如小鹿乱撞,但今天若不趁机见上文郎一面,还不知要到什么时候才能相会。想到这里,她下定了决心,悄悄叫来小云,要她把消息秘密传给文茂。
    这夜月色朦胧,清风剪剪。待夜深人静时,文茂乘着月色越墙来到晁家院中,风摇花影,惊得他心神不宁。蹑手蹑脚登上“窥云室”,晁采正坐在镜前等他,只见她身着杏黄薄衫,脸上并不施脂粉,含羞藏喜斜倚在梳妆台旁,就象一朵正开的兰花;这边文郎,比往日益显英俊,身材修长、神情俊雅、布衣儒巾,那身影既熟悉又陌生。两人都怔了一下,很快就不约而同地扑向了对方,似乎为此都已等了一千年。两情缱倦,万般风流,两人长久的相思与系念,都消溶在这一夕的温柔之中。窗外露出了微曦,到了不得不分别的时候,相互整好衣妆,晁采从头上剪下一束青丝,用丝带系好,送给文茂。并深情地望着他说:“好藏青丝,早结自首。”文茂含泪接过,道别时,两人都已说不出话来。
    回到家后,文茂把青丝小心翼翼地藏在自己的枕头下。每天睡在枕上,他总嗅到枕下飘出阵阵如兰的幽香,引动他无限的遐思,也更加思念晁采了。一夜思绪缠绕使他无法入眠,索性披衣起身,就着孤灯写下一首七绝,聊以寄托情怀:
    几上金猊静不焚,象床独卧对斜曛;
    犀梳金镜人何处,半枕兰香空绿云。
    一夕欢会之后,再也没有见面的机会。文茂因秀发的芳香不时由枕底透出,从而撩起对心上人儿刻骨铭心的思念。在萧瑟的秋风里,心情郁结,人也渐渐变得懒散不堪,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致来,甚至数日不理功课。晁采在闺阁中也是如此,空对罗帐,懒于杭汝,每日望着天边白云,思君断肠,也是借诗抒怀:
    枕簟生凉夜漏余,梦中忧惚觉来初;
    魂离不得空成病,面见无白浪寄诗。
    窗外江村钟响绝,枕边梧叶雨声疏;
    此时最是思君处,肠断寒猿定不知。
    清冷的秋夜,两人隔墙同听雨打梧桐的声音,但咫尺天涯,有情人只能在梦中相会,醒来时只有空闺寂寂,孤灯相伴。此时见到晁采言愁之诗,文茂更深生怜爱之心,挥笔饱醮深情,写下一诗,为两人的未来,钩勒出一幅幸福甜密的幻景:
    忽见西风起洞房,卢家何处郁金香;
    文君未奔先成渴,颛顼初逢亦自伤。
    怀梦欲寻愁落叶,忘忧将种恐飞霜;
    唯应分付青天日,共听床头更漏长。
    若能得到双方家长的赞同,两人共结连理,前景自然美好。只是儿女之事,两个少年人都羞于向父母启齿。他们所接受的礼教都认为,婚姻应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私订终身是大逆不道的,这种根深蒂固的婚姻观念,他们一时难以冲破。顾虑重重,美梦难以立刻成真,画饼充饥终归无用。日日夜夜的刻骨相思紧紧包围着少男少女,满怀的幽情无计排遣。只见她日益消瘦萎顿,原本瘦削的腰肢,已不盈一握,就象一条能随风摇荡的弱柳。寒夜漫漫,孤枕难眠,更残漏静,忧思不绝,乃漫吟着长诗“子夜歌”:
    侬既剪云鬓,郎亦分丝发;
    觅向无人处,绾作同心结。
    夜夜不成寐,拥枕啼终夕;
    郎不信依时,但看枕上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