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焚书 明 李贽- >

第1章

焚书 明 李贽--第1章

小说: 焚书 明 李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焚书  明  李贽  著

自序
李氏焚书序

  
卷一  书答
答周西岩  答周若庄  与焦弱侯  答邓石阳  又答石阳太守  答李见罗先生
答焦漪园  复丘若泰  复邓石阳  复周南士  答邓明府  答耿中丞
又答耿中丞  与杨定见  复京中友朋  又答京友  复宋太守  答耿中丞论淡
答刘宪长  答周友山  答周柳塘  与耿司寇告别  答耿司寇  答邓明府
复周柳塘  寄答耿大中丞


卷二  书答
与庄纯夫  复焦弱侯  又与焦弱侯  复邓鼎石  寄答京友  与曾中野
与曾继泉  答刘方伯书  答庄纯夫书  与周友山书  又与周友山书  与焦漪园
与刘晋川书  与友朋书  答刘晋川书  别刘肖川书  答友人书  答以女人学道为见短书
复耿侗老书  与李惟清  与明因  与焦弱侯  与焦弱侯  与方伯雨柬
与杨定见  与杨凤里  又与杨凤里  与梅衡湘答书二首附  复麻城人书
与河南吴中丞书  答陆思山  与周友山  与友山  寄京友书  与焦弱侯书
复士龙悲二母吟  复晋川翁书  书晋川翁寿卷后  会期小启  与友人书
复顾冲庵翁书  又书  又书使通州诗后  复澹然大士  为黄安二上人三首  复李渐老书


卷三  杂述
卓吾论略  论政篇  何心隐论  夫妇论  鬼神论  战国论  兵食论
杂说  童心说  心经提纲  四勿说  虚实说  定林庵记  高洁说
三蠢记  三叛记  忠义水浒传序  子由解老序  高同知奖劝序
送郑大姚序  李中丞奏议序  先行录序  时文后序  张横渠易说序
龙溪先生文录抄序  关王告文  李中溪先生告文  王龙溪先生告文
罗近溪先生告文  祭无祀文  篁山碑文  李生十交文  自赞  赞刘谐
方竹图卷文  书黄安二上人手册  读律肤说


卷四  杂述
解经题  书决疑论前  解经文  念佛答问  征途与共后语  批下学上达语
书方伯雨册叶  读若无母寄书  耿楚倥先生传  题关公小像  三大士像议
代深有告文  又告  礼诵药师告文  移住上院边厦告文  礼诵药师经毕告文
代常通病僧告文  安期告众文  告土地文  告佛约束偈  二十分识
因记往事  四海  八物  五死篇  伤逝  戒众僧  六度解  观音问十七条
豫约小引并六条  寒灯小话计四段  玉合  昆仑奴  拜月  红拂


卷五  读史
曹公  杨修  反骚  史记屈原  渔父  招魂  诫子诗
非有先生论  子虚  贾谊  晁错  绝交书  养生论  琴赋
幽愤诗  酒德颂  思旧赋  杨升庵集  蜻蛉谣  唐贵梅传  茶夹铭
李白诗题辞  伯夷传  岳王并施全  张千载  李涉赠盗  封使君
宋统似晋  逸少经济  孔北海  经史相为表里  钟馗即终葵
段善本琵琶  樊敏碑后  诗画  党籍碑  无所不佩  荀卿李斯吴公
宋人讥荀卿  季文子三思  陈恒弑君  王半山  为赋而相灌输
文公著书  闇然堂类纂引  朋友篇  阿寄传  孔明为后主写申韩管子六韬


卷  六
读书乐并引  富莫富于常知足  九日同袁中夫看菊寄谢主人  至日自讼谢主翁
朔风谣  题绣佛精舍  十八罗汉漂海偈  十八罗汉游戏偈
哭耿子庸四首  宿吴门二首  同深有上人看梅  又观梅
郑楼  稚发四首  哭贵儿三首  哭黄宜人六首
夜半闻雁四首  庄纯夫还闽有忆四首  岁暮过胡南老四首  山寺夜坐
慰郑子玄三首  寓武昌郡寄真定刘晋川先生八首  塞上吟  赋松梅二首
赠何心隐高第弟子胡时中  偈二首答梅中丞  怀林答偈附
云中僧舍芍药二首  士龙携二孙同弱侯过余解粽四首  南池二首
太白楼二首  恨菊  哭陆仲鹤二首  九日坪上三首  除夕道场即事三首
闭关  元宵  哭怀林四首  晋阳怀古  过雁门二首  渡桑间
初至云中  赠两禅客  得上院信  重来山房赠马伯时  古道通三晋
中州第一程  咏史三首  却寄四首  喜杨凤里到摄山二首
山中得弱侯下第书  同周子观洞龙梅  湖上红白梅盛开戏题  赠周山人
牡丹时二首  初到石湖  春宵燕集得空字  中秋刘近城携酒湖上
秋前约近城凤里到周子竹园二首  环阳楼晚眺得棋字  重过曾家
送郑子玄兼寄弱侯  丘长孺生日  谒关圣祠  观铸关圣提刀跃马像
秋怀  闲步  立春喜常融二僧至二首  乾楼晚眺三首
赠利西泰  六月访袁中夫摄山  薛萝园宴集赠鸥江词伯  望东平有感
过聊城  过武城二首  自武昌渡江宿大别  晓行逢征东将士却寄梅中丞
晚过居庸  九日至极乐寺闻袁中郎且至因喜而赋  元日极乐寺大雨雪
雨中塔寺和袁小修韵  读羊叔子劝伐吴表  读刘禹锡金陵怀古
琉璃寺  赴京留别云松上人  望鲁台礼谒二程祠


增补
答李如真  答何克斋尚书  与焦从吾  又与从吾  又与从吾孝廉
复耿中丞  答周二鲁  答周柳塘  寄答留都  书常顺手卷呈顾冲庵
与管登之书  复焦弱侯  寄答京友


  自序
  自有书四种:一曰《藏书》,上下数千年是非,未易肉眼视也,故欲藏之,言当藏于山中以待后世子云也。一曰《焚书》,则答知己书问,所言颇切近世学者膏肓,既中其痼疾,则必欲杀之,言当焚而弃之,不可留《焚书》之后又有别录,名为《老苦》,虽则《焚书》,而另为卷目,则欲焚者焚此矣。独《说书》四十四篇,真为可喜,发圣言之精蕴,阐日用之平常,可使读者一过目便知入圣无难,出世之非假也。信如传注,则是欲人而闭之门,非以诱人,实以绝人矣,乌乎可!其为说,原于看朋友作时文,故《说书》亦佑时文,然不佑者故多也。
  今既刻《说书》,故再《焚书》亦刻,再《藏书》中一二论著亦刻,焚者不复焚,藏都不复矣,或曰:“诚如是,不宜复名《焚书》也,不几于名之不可言,言之下顾行乎?”噫噫!余安能知,子又安能知。欲焚者,谓其逆人之耳也;欲刻者,谓其入人之心也。逆耳者必杀,是可惧也。然余年六十四矣,倘一入人之心,则知我者或庶几乎!余幸其庶几也,故刻之。卓吾老子题湖上之聚佛楼
  李氏焚书序
  李宏甫自集其与夷游书札,并答问论议诸文,而名曰《焚书》,自谓其书可焚也。宏甫快口直肠,目空一世,愤激过甚,不顾人有忤者;然犹虑人必忤,而托言于焚,亦可悲矣!
  乃卒以笔舌杀身,诛求者竟以其所著付之烈焰,抑何虐也!岂遂成其谶乎?
  宋元丰间,禁长公之笔墨,家藏墨妙抄割殆尽,见者若祟。不逾时而征求鼎沸,断管残沈,等于吉光片羽。焚不焚,何关于宏甫!且宏甫又何尝利人之不焚以为重者。今焚后而宏甫之传乃愈广。然则此书之焚,其布之有火浣哉!宏甫曾以是刻商之于余,其语具载此中。
  余幸而后死,目击废兴,故识此于其端云。澹园闳
  卷一书答
  答周西岩
  天下无一人不生知,无一物不生知,亦无一刻不生知者,但自不知耳,然又未尝不可使之知也。惟是土木瓦石不可使知者,以其无情,难告语也;贤智愚不肖不可使知者,以其有情,难告语也。除是二种,则虽牛马驴驼等,当其深愁痛苦之时,无不可告以生知,语以佛乘也。
  据渠见处,恰似有人生知,又有人不生知。生知者便是佛,非生知者未便是佛。我不识渠半生以前所作所为,皆是谁主张乎?不几于日用而不知乎?不知尚可,更自谓目前不敢冒认作佛。既目前无佛,他日又安得有佛也?若他日作佛时,佛方真有,则今日不作佛时,佛又何处去也?或有或无,自是识心分别,妄为有无,非汝佛有有有无也明矣。
  且既自谓不能成佛矣,亦可自谓此生不能成人乎?吾不知何以自立于天地之间也。既无以自立,则无以自安。无以自安,则在家无以安家,在乡无以安乡,在朝廷无以安朝廷。吾又不知何以度日,何以面于人也。吾恐纵谦让,决不肯自谓我不成人也审矣。既成人矣,又何佛不成,而更等待他日乎?天下宁有人外之佛,佛外之人乎?若必待仕宦婚嫁事毕然后学佛,则是成佛必待无事,是事有碍于佛也。有事未得作佛,是佛无益于事也。佛无益于事,成佛何为乎?事有碍于佛,佛亦不中用矣,岂不深可笑哉?才等待,便千万亿劫,可畏也夫!
  答周若庄
  明德本也,亲民末也,故曰“物有本末”。又曰“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苟不明德以修其身,是本乱而求未之治,胡可得也。人之至厚者莫如身,苟不能明德以修身,则所厚者薄无所不薄,而谓所薄者厚,无是理也。故曰“未之有也”。今之谈者,乃舍明德而直言亲民,何哉?不几于舍本而图未,薄所厚而欲厚所薄乎!意者亲民即明德事耶!
  吾之德既明,然后推其所有者以明明德于天下,此大人成己、成物之道所当如是,非调亲民然后可以明吾之明德之谓也!且明德者吾之所本有,明明德于天下者,亦非强人之所本无。
  故又示之曰“在止于至善”而已。无善无恶,是谓至善,于此而知所止,则明明德之能事毕矣。由是而推其馀者以及于人,于以亲民,不亦易易乎!
  故终篇更不言民如何亲,而但曰明德;更不言德如何明,而但曰止至善;不曰善如何止,而但曰知止;不曰止如何知,而直曰格物以致其知而已。所格者何物?所致者何知?盖格物则自无物,无物则自无知。故既知所止,则所知亦止;苟所知未止,亦未为知止也。故知止其所不知,斯致矣。予观《大学》如此详悉开示,无非以德未易明,止未易知。故又赞之曰:“人能知止,则常寂而敞也,至静而无欲也,安安而不迁也,百虑而一致也。”今之谈者,切己自反,果能常寂而敞乎?至静而无欲乎?安固而不摇乎?百虑而致之一乎?是未可知耳。
  奈之何遽以知止自许、明德自任,而欲上同于大人亲民之学也!然则颜子终身以好学称,曾子终身以守约名,而竟不敢言及亲民事者,果皆非邪,果皆偏而不全之学耶!
  世固有终其身觅良师友、亲近善知识,而卒不得收宁止之功者,亦多有之,况未尝一日亲近善知识而遂以善知识自任,可乎!
  与焦弱侯
  人犹水也,豪杰犹巨鱼也。欲求巨鱼,必须异水;欲求豪杰,必须异人。此的然之理也。
  今夫井,非不清洁也,味非不甘美也,日用饮食非不切切于人,若不可缺以旦夕也。然持任公之钓者,则未尝井焉之之矣。何也?以井不生鱼也。欲求三寸之鱼,亦了不可得矣。今夫海,未尝清洁也,未尝甘旨也。然非万斛之舟不可入,非生长于海者不可以履于海。盖能活人,亦能杀人,能富人,亦能贫人。其不可恃之以为安,倚之以为常也明矣。然而鲲鹏化焉,蛟龙藏焉,万宝之都,而吞舟之鱼所乐而游遨也。彼但一开口,而百丈风帆并流以入,曾无所于碍,则其腹中固已江、汉若矣。此其为物,岂豫且之所能制,网罟之所能牵邪!自生自死,自去自来,水族千亿,惟有惊怪长太息而已,而况人未之见乎!
  余家泉海,哼人谓余言:“有大鱼入港,潮去不得去。呼集数十百人,持刀斧,直上鱼背,  恣意砍割,连数十百石,是鱼犹恬然如故也  而潮至,复乘之而去矣。”然此犹其小者也。乘潮入港,港可容身,则兹鱼亦苦不大也。余有友莫姓者,住雷海之滨,同官滇中,亲为我言:“有大鱼如山,初视,犹以为云若雾也。中午雾尽收,果见一山在海中,连亘若太行,自东徙西,直至半月日乃休。”则是鱼也,其长又奚啻三千馀里者哉!
  嗟乎!豪杰之士,亦若此焉尔矣。今若索豪士于乡人皆好之中,是犹钓鱼于井也,胡可得也!则其人可谓智者欤!何也?豪杰之士决非乡人之所好,而乡人之中亦决不生豪杰。古今贤圣皆豪杰为之,非豪杰而能为圣贤者,自古无之矣。今日夜汲汲,欲与天下之豪杰共为贤圣,而乃索豪杰于乡人,则非但失却豪杰,亦且失却贤圣之路矣。所谓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