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信芳传-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儿学唱麒派。周信芳让他唱一段听听,听后,没说什么就让他回去了。过了
几天,他对戏校校长说:“你让学生跟我学戏,我很欢迎,可是为什么不挑
选嗓音好的学生,偏挑了个坏嗓子的学生跟我学呢?你认为麒派就不需要好
嗓子吗!陈鹤峰、高百岁都有一条好嗓子,谁不知道他们是我的学生呢!”
那位校长接受了他的批评,后来就精心挑选了几个嗓子好的学生,请周信芳
教戏,周很高兴。
周信芳继续对戏校的学生说:“你们现在还没有毕业,不要过早地学什
么流派。学习的路子越宽越好,不仅跟本行当的老师学,也要跟其他行当的
老师学;不仅跟本校的老师学,也要跟校外的前辈们学;学文戏的也要学几
出武戏。老生也好,小生也好,没有腰腿功,没有武功的底子,是不可能成
为一个好演员的。不仅像《追韩信》《徐策跑城》这类戏,没有腰腿功不能
演,就是像《打渔杀家》《清风亭》这类戏,没有武功底子,一出台就会松
松垮垮,像什么样子。
“小生也是同样道理,光会拿扇子,不会拿刀枪把子,能算个好演员吗!
学武生或武花脸的,也要学点文戏,你演一个大将或元帅,光有勇猛是不够
的,最好是勇猛之中带有儒雅之气。
“女学生学习的路子也要宽,学青衣的要学花旦,学花旦的也要学青衣。
如果能像中国戏校刘秀荣那样,既能唱又能做,还能打,那不是更好吗!
“京剧班的学生,都应该学习几出昆曲,过去有声望的京剧老艺人,不
管是生、旦、净、丑,没有一个不是用昆曲打基础的。你们学校有不少昆曲
名师,条件较好。一个演员,如果能做到‘昆乱不挡,文武全材’,那就很
理想了。”
他又说:“路子宽,并非主次不分,本末倒置,而是要以学习本行当为
主,适当地学习一些其他行当、其他剧种来充实自己、丰富自己,这样只有
好处,没有坏处。。
“我的表演——手、眼、身、法、步、做、唱、念、打,都是几十年来
不间断地向各方面学习而来的,其中除了老生的东西以外,还有武生的、花
脸的,甚至有花旦的东西。我主要是学京剧的,可是对于昆曲、徽剧,也进
行过深入的研究,并大胆地运用,吸收了它的长处。单以发音、吐字来说,
就是学习昆曲的优良传统。
“我一向是尊重传统,但不拘泥传统。向别人学习,而不是生搬硬套,
兼收并蓄,经过消化、溶合,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这大概就是大
家所说的麒派表演特点吧!”
他还深有感触地对学生说:“你们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是多么幸
福。。”
最后,周信芳还送给同学们十六个字:“多学多读,勤学苦练,精益求
精,永不自满。”
南粤纪行
一九六0 年春,周信芳率领上海京剧院一团到广东省演出。
按照事先确定的计划,他们先到韶关,广州后,再去深圳演出。可是,
才到达韶关,周信芳就因劳累过度病倒了,血压很高。大家为周信芳的健康
担心,再三劝他休息,可他却说:“既然来了,就坚持演吧,不要紧的!”
周信芳为了说服大家,又说:“你们不必担心。在旧社会,演员生了病,
都得顶着唱,哪能随便回戏啊!现在演员地位高了,条件好了,可不能有点
儿病就大惊小怪呀!”
尽管周信芳坚持要演出,但大家考虑到他的戏分量重,而且他的脾气是
不演则已,演则必定卖力。万一出了事怎么办?于是,领导成员商量后,以
组织名义决定,不让周信芳参加这次演出。。
在广州期间,周信芳和大家一起,参观了黄花岗烈士陵园、农民运动讲
习所、三元里和虎门炮台等革命胜地和历史遗迹。周信芳参观得很仔细,还
不时给身边的同志讲述有关的历史故事。在虎门参观时,周信芳指着当年民
族英雄关天培自刎的地方,问身旁的一位演员:“你可知道关天培是什么人
吗?”
对方回答不知道。周信芳就从关天培讲起,详细他讲述了鸦片战争前后,
满清政府腐败,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社会,以及中国人民奋起抗击外国侵略
者的英勇斗争事迹。
在参观农民运动讲习所时,周信芳站在毛主席当年给农民讲课的那张照
片前面,颇为感慨他说:“从前环境这么艰难,毛主席还要强调农民学文化。
现在各方面条件那么好,我们文艺工作者更应该努力学习文化呀!”
在参观游览期间,出过一次险情。有一天,广州市文化局的同志陪同上
海京剧院的同志一起游览流花湖。周信芳也参加了。那天,周信芳和两位同
志同坐一只小船。不料就在小船靠岸时,周信芳因年迈腰腿不灵,一只脚刚
踏上岸,不小心身子一晃,扑通一下,掉进湖里。幸好湖水不深,只见他在
水中挣扎了几下,就站了起来。广州市文化局的一位同志急忙跳入水中,搀
扶周信芳上了岸。
幸亏没有伤着什么,算是一场虚惊吧。
拍摄《周信芳的舞台艺术》
一九六一年下半年,中央文化部和全国文联决定为周信芳拍摄一部彩色
影片《周信芳的舞台艺术》,包括《坐楼杀惜》和《徐策跑城》两出戏。导
演是应云卫和杨小仲。
周信芳与应云卫、杨小仲是老伙伴了,因此,合作得很默契。
应云卫虽然是这部片子的执导,但他对周信芳非常尊重。在拍片过程中,
这个镜头怎么拍,那场戏如何处理,总是先征求周信芳的意见。有时,两人
对某些问题都拿不准,就一起研究。比如,《坐楼杀惜》中,有两处宋江要
上楼的戏,一处是酒楼,另一处是乌龙院。舞台演出时,宋江等人物上楼、
下楼用的是虚拟动作,拍电影怎么办?如果也像舞台上那么演,会显得虚假;
如果上真楼梯,并且真的让宋江在楼梯上走上走下,那么,有些漂亮身段就
无法表现了。周信芳认为,戏曲不同于话剧,布景、道具不能太实。因此,
他倾向这场戏拍电影时,不要用真的楼梯。可是,应云卫从电影的角度,提
出了这样的问题;要是没有楼梯,这个片断的画面就不好看,人物上、下楼
时,镜头只能拍上半身。。这使周信芳陷入了沉思。他权衡得失,最后想出
了一个折中的办法:斜搁一块坡度不大的木板,外侧按上楼梯的扶手。对此,
应云卫欣然同意了。这样一来,画面上既有了楼梯,同时又不妨碍演员上楼
时表演身段。如“酒楼”一场,宋江与刘唐一起上楼梯时,刘唐甩动大带,
宋江则用扇子挡住刘唐的脸,怕被人看破。两人的身段很好看。这样,周信
芳和应云卫就巧妙地解决了戏曲表演程式和电影布景要求真实感的矛盾。
当镜头拍到“杀惜”一场时,又发生了一些小插曲。宋江上楼后,阎惜
姣跟他拧上劲儿了,口念〔扑灯娥〕曲牌,狠狠地冲着宋江说:“开言骂宋
江,你私通那梁山上,今天要你的书和信哪,随我上公堂。”宋江见她耍泼,
不禁勃然大怒道:“大骂阎婆惜,把我宋江欺。今日你不把我的书和信哪!
嘿嘿!”
正拍到这里,应导演突然叫“停”。他随即走到扮演阎惜姣的赵晓岚身
边,把她拉到一旁,轻声对她说:“你们这词儿有点问题呀!‘书信’两字
指的是信,不是指‘书、信’两件东西;念成‘书’和‘信’,就不恰当了。
你说对吗?快去跟周院长商量,改一下吧!”赵晓岚听了,觉得有理,马上
按应云卫的意思,去对周信芳说了。周信芳本来就是个虚怀若谷、从善如流
的艺术家,他略一思索,感到应云卫的意见很对,便决定立即改词。周信芳
几经推敲后,便把阎惜姣的那段词改为:“开口骂宋江,你私通那梁山上,
今天要你的这封信哪,随我上公堂。”宋江的那段词,则改为:“大骂阎婆
惜,把我宋江欺,今日你不把我的书信哪!嘿嘿!”
周信芳和赵晓岚轻声按新改的词试了一遍,就准备重新开拍了。
虽然这只不过是改动一个字,但由于他们多年来在台上念惯了老词,现
在一下子要改过来,也不那么轻而易举;尤其是周信芳,毕竟已六十多岁了,
又是唱了几十年的老词儿,更加难改些。当赵晓岚念到“这封信哪”时,曾
经错把老词儿“书和信”念了出来,只好停机重拍一次。接着,轮到周信芳
念了。他念到“今日你不把我的书。。”时,这下面的字好像在喉咙里被什
么东西卡住似的,就是吐不出来。他自己也不由得笑了起来。
“停!”应导演做了个手势说,“周老,别紧张,重来!”
再次重拍时,周信芳又在这地方卡住了,只好再重来。这时,周围的人
发现周信芳的脸上已显露出焦急的情绪。
第三次重拍时,周信芳还是出了老毛病。这下,他的压力更大了,汗水
从脸颊上流了下来。过去,周信芳即使在大热天演戏,尽管很卖力,除了鼻
尖上略有汗珠外,基本上是不会出汗的。可是,这一回,他仅仅为了改动一
句台词,居然还出了汗,可见心情是很紧张的。在场的人见此情景,都劝周
信芳歇一会儿再来。可是,周信芳并不答理。而是一声不响地闷头沉思,他
是在琢磨,怎样才能突破眼前这一关。过了一会儿,只见周信芳重又抖搂精
神,霍地站起来,要求开拍。
当他念到原先卡住的那个老地方时,特别用劲,把“书信”两字从嘴里
迸发了出来。宋江念这段台词,心情本来就是很激动的,经周信芳这么一加
劲,效果倒反而比平时演出更好了。在场观看的人都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事后,有人对周信芳说:“院长,你今天可是急出汗来了!”“可不是吗,
过去我为毛主席演出,还没出汗哪!”周信芳顿了一下又说:“这彩色胶卷
都是进口的,是国家花了外汇买来的,重拍一次,就是多浪费一些人民的血
汗呀!我能不着急吗!”
在拍摄《坐楼杀惜》的过程中,还体现了周信芳在艺术上精益求精的精
神。例如,阎惜姣一定要到公堂上去告密。逼得宋江反击。并且用力抓住她
的胸襟。。这一节,过去在舞台上表现时,周信芳虽然觉得表演不够有力,
却一直没有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这次拍电影,周信芳特别留意这一节戏的
改进问题。他觉得在这种地方,电影须要更强烈的反应,画面上更要求交待
清楚。
尽管他事先把这个问题提了出来,让赵晓岚也引起注意,共同把这节戏
拍好,但在开拍时,周信芳仍然发现在宋江抓阎惜姣时,她的反应不够强烈。
周信芳要求停拍,重又找原因。终于想出了改进办法。他提出,当宋江抓阎
惜姣时,阎要来个全身震动。这样一改,效果果然不同了,力量马上就显现
了出来。周信芳很有感触他说:“通过拍电影,使我的表演有了提高。”
在拍摄《徐策跑城》这一部分戏时,周信芳也是尽量适应电影的要求,
从不死守着舞台上传统的表演方法不放。比如徐策踢袍,按照周信芳几十年
的演法,都是用右脚踢的,踢得圆浑优美,非常漂亮。可是,他却谦虚地对
导演说:“假如你们电影需要,我用左脚踢也可以。”拍“跑城”时,周信
芳又对导演说:“我往这边走,如你们不好拍,我就往那边走好了。”舞台
上,徐策是跑圆场的。拍电影时,导演起初想按照舞台上的样子,也拍“跑
圆场”。但是,周信芳为此反复思考着。他说:“拍电影时跑圆场不大合适。
舞台上,由于限制在一个框框里,人物明明要往前走,但碰到侧幕了,只好
回过头来走圆场了。电影要求真实,而且布景比舞台开阔得多,摄影机又可
以跟着人物拍,因此我看徐策应该一直往前走。如果再跑圆场,就会使人感
到他跑着跑着,怎么又往回退了?”
这一席话,说得应云卫频频点头。于是,他和周信芳一起商量,设计了
皇城、城门、金銮殿等场景,以便让徐策直往前走的目的地更加明确了。
抱病走“吊毛”
一九六一年五月一日,毛主席在上海接见了周信芳。六月,周信芳参加
了上海市京昆传统剧目会串,与俞振飞合作演出《群英会》等戏。
同年八月十四日,上海举行梅兰芳先生追悼会,周信芳报告梅氏生平事
迹,并在报刊上撰文悼念梅兰芳先生逝世。
一九六一年十二月,周信芳赴京参加文化部举办的周信芳演剧生活六十
周年纪念活动。
十二月十一日,首都文艺界在首都剧场隆重举行纪念会。会上,中国戏
剧家协会主席田汉致祝词,题为《向周信芳同志的战斗精神学习》。他高度
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