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别裁(上册)-第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少了一点,给他增加一些吧!于是孔子说,好吧!加给他一庾。 庾是古代容量的单位,十六斗。 等于说孔子原来给他五万元,现在又增加了八万。 大概当时冉求是在孔子那里当总务,“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为了同学,不管孔子的意见,另外自己一批给了五秉。 当时十六斛为一秉,现在来说,数字相当大,好像一下子给了三五十万了。事后,孔子知道了,但是并没有责怪冉求;这也是一种教育。当然现在做官就难了,以前做官,讲情、理、法,除了法律以外,还要合理、合情。不像现在的时代精神,以法治为主,专讲人事法规与人事管理,往往无法兼顾情理。 冉求对于这件
291
872论 语 别 裁
事情的处理,孔子如果专讲法令,那冉求是不对的,很可能要撤职查办。 但是孔子没有追究,他始终站在教育的立场上说:“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袭。 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意思是对学生们说,你们要知道,公西赤这次出使到齐国去,神气得很;坐的是第一流的交通工具,穿的是第一流的行装。 等于现在西装几十套,皮箱几十口。 他有这许多置装费,额外津贴,尽可以拿出一部分来给他妈妈用。 我们帮忙别人,要在人家急难的时候帮忙人家。 公西赤已经有了办法,再给他那么多,不是成了锦上添花吗?
这是不必要的。这也就是所讲“求人须求大丈夫,济人须济急时无”的道理。不过我们经常会感觉到助人是件很难的事,这牵涉到社会心理问题。 比如有一个朋友,又穷又病,于是替他找些朋友出钱治病。 同样是这人的事情,去找了一位朋友三次,第四次以后,就要找别的朋友了。 有时为了周人之急,我们可以要求别人:“再来一次!”
但别人的答复说:“今天实在不行。”
我们也许可以勉强的说:“这一次算我要的!”这就等于硬上了。 但是某人一死,朋友们又很热心地出钱出力帮忙买棺材了。 有时候碰到这种情形,真使人有很大的感慨,也感觉很奇怪。 当某人生前有急难的时候,替他奔走,找人帮忙还不大顺利。 而他死了以后,大家又这样踊跃帮忙,同情他,可怜他穷病得死了。 这种心理用在某人生前多好呢?把准备给他死后买棺材的钱,在他生前多出一点医药费好不好呢?这都要仔细思量。 所以说,道德行为,又该怎样讲呢?研究下来,还是应该“济人须济急时无”
,比较重要。 孔子说“君子周急不继富”
,已经有了的人,就不必再给他了。
292
雍 也 第 六972
从公西赤的事件看起来,好像孔子当主管时,对于财政的管理是比较紧缩的。 但是接着这一节书连下来,便讲到另一件类似的事情,证明孔子对于财务并非悭吝。
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 辞。 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原思名宪,字子思,孔子的学生。他在孔子过世以后,就辞官归隐江湖。 子贡后来相卫的时候,因为很佩服他,特别去看他,结果被他刮了胡子。 子贡去时,排场很大;原宪故意装扮成一个乡巴佬,穿了破旧的衣服会见子贡。见面以后,子贡说:“你生病了吧?!”原宪说:“我没生病。我没有钱,只是穷;学道而不成,才是病。像我这样子是穷,而不是病。可是你学了夫子之道,看你今天这个神气、派头。”虽然把子贡弄得下不了台,不过由此也可见原宪的侠义气概。 孔子当政时,“原思为之宰”
,这个“宰”是家宰,以今天的职务来说,相当于总务。 孔子“与之粟九百”
,这个九百的数字,到底有多少,无法考据,总之很多。“辞”
,他不要那么多,希望减掉一点。 但是孔子说,你不要推辞,你用不完可以周济那些贫穷的亲戚、朋友。这一节是记载孔子出仕当政时,两个不同的态度。 公西赤外放当大使,同学帮忙,要求多发一点安家费,孔子认为并不需要;而原宪经济状况较差,当他为孔子当总务的时候,孔子把他的待遇提得特别高。 原宪不要,孔子却反而劝他收下。 从这个故事,我们看到孔子作之君、作之亲、作之师的风范。 除了是长官的身份之外,还身兼父母、师长之责,随
293
082论 语 别 裁
时以生活中的事例来教育学生,这也就是后世儒家所该效法其教化精神的重点之处。
天生我才必有用
由此又讲到对仲弓的直接教育。 仲弓就是冉雍,本篇的主角,孔子最得意的学生之一。 本篇第一句话,孔子就说他有当皇帝的才具——“可使南面”。
前面我们曾经介绍过仲弓贫苦的出身,他父亲当时的名誉也并不高明,大概各方面都很不如意。 但这做儿子的,却才德出众。 因此孔子全力提拔这个学生,给予特别培养。
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騂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他劝冉雍心理上不必有下意识的自卑感。“犁牛”
是一种杂毛牛的名称。现代畜牧中,荷兰来的杂毛牛算是好品种。但在古代这种杂色的牛,除了耕种,没有什么其他的用途。 尤其在祭祖宗、祭天地等庄严隆重的典礼中,一定要选用色泽光亮纯净的牛为牺牲。但这条杂毛牛却生了一条赤黄发亮,头角峥嵘的俊美小牛。 虽然杂毛牛的品种不好,但是只要这头小牛本身条件好,“虽欲勿用”
,即使在祭祀大典中,不想用它,“山川其舍诸?”山川神灵也不会舍弃它的。 山川在往古和春秋时代,有时代表神祇。在这里,孔子是说天地之神,也一定启示人们,不会把有用的才具,平白地投闲置散的。 这
294
雍 也 第 六182
也是告诉仲弓,你心里不要有自卑感,不要介意自己的家庭出身如何,只要自己真有学问,真有才具,真站得起来,别人想不用你,天地鬼神都不会答应的。上面讲了冉雍的才,下面就提到颜回的德了。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 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这个仁字是讲内养的境界,是前面《里仁》篇所讲的仁之体。 也就是孔子告诉曾参的“吾道一以贯之”的仁的境界。这方面目前还没有加以说明,以后有机会再详细解说仁的修养。 现在我们把“仁”的问题暂时搁一下。 孔子说颜回能把仁的境界一直保持上三个月。 至于其他同学们,只是偶然地“日月至焉”而已。 或是一天有一次仁的境界,或是几天有一次,或者一个月有一次,现在我们姑且不谈这个“仁”的修养,先反过来体会一下自己的情绪:我想大家都有这种经验,心情好的时候,即使碰到问题,碰到困难的事,心情也是非常好,不会受到外境的干扰。 但是好景不常,情绪坏时,芝麻绿豆的事都会惹得一肚子闷气。 要说连续三个月不冒一点火气,这步修养已经难得了,更何况“三月不违仁”。由此,我们不难了解为什么孔子一再赞叹颜回这个得意门生了。讲了内在的修养以后,下面讲到外用。
295
282论 语 别 裁
各 有 千 秋
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
季康子,鲁国的大夫、权臣。 有一天向孔子打听他学生的才干。孔子一一作答。由此我们可看出这些学生们的性格,同时也可看出孔子认为从政所必备的学养。 季康子首先问起有军事统帅之才的子路,是不是可以请他当政?孔子说子路的个性太果敢,对事情决断得太快,而且下了决心以后,绝不动摇。 决断、果敢,可为统御三军之帅,而决胜于千里之外。 如果要他从政,恐怕就不太合适,因为怕他过刚易折。季康子接着问,请子贡出来好不好呢?
孔子说,不行,不行。 子贡太通达,把事情看得太清楚,功名富贵全不在他眼下。 聪明通达的人,不一定对每件事盯得那么牢。 比如说桌子脏了,擦一下好不好?通达的人认为擦不擦都是一样,因为擦了又会脏,不擦也可以。 如果有人说一定要擦,通达的人说擦也可以,擦了总比较干净,那擦就擦吧!总之,把事情看得通达,像这样的人,往往可以做大哲学家、大文学家。因为他有超然的胸襟,也有满不在乎的气概。但是如果从政,
296
雍 也 第 六382
却不太妥当。 也许会是非太明而故作糊涂。说到这里,想起一个笑话。 当然在正史上是没有这段记载的,只是一个笑话。 传说孔子周游列国,被困在陈蔡之间。有一天学生出主意,说大家太饿了,前面有一大户人家,去借点米来。最初是子路自告奋勇前去敲门。出来一位老头子,问起是孔子的学生来借米,于是写个字叫他认。 认出了,不必借,免费招待全体师生的食宿,如果认不出,一粒米都不借。 子路一想,我们跟夫子专门学文学,还有什么问题。 于是满口答应了这个条件。 老头子就写“真”这么一个上“直”下“八”的字让子路认。子路看了后说:“这是真字嘛。”
老头子听了,把门一关说:“你回去告诉你老师,不借。”子路纳闷地回来报告孔子,孔子听后对子路说:“我叫你不要去,你偏要去。 这个年头,饭都没得吃,你还‘认真’干嘛?”子夏听了,便自告奋勇再去借米。 到了那家,自我介绍是子路的同学,也是孔子的学生。 那个老头子还是写先前那个字给子夏认。子夏心想,刚才子路吃了瘪,于是答一个反义字,对老头子说:“这是‘假’字嘛!”老头子听了把门一关说:“你更不行。”子夏回来把经过一讲,孔子听了叹道:“你这个人真糟糕,作人有时候也要‘认真’的呀!”
这就是说两边都做得通,表面看来,就称为达者,谈到这里,同时又想到陶渊明的《归去来辞》和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也是“达”的一字范围。当时五斗米的数字很大,等于现在一万上下的月薪。 可是陶渊明不干,回家去了。 不过只有他才做得到。过去,我们中国人有句老话:“不干,不干,回家去吃老米饭!”折腰就是行个礼,鞠个躬嘛!
不是真把腰
297
482论 语 别 裁
折断了,半斗米都干。 试看陶渊明《归去来辞》,他门前可以栽五柳,起码要五十多坪地,拿到现在可以盖栋四层楼,还可以发笔财。 我们现在在工业社会里做个小市民,房子是租来的,前面连一棵芭蕉都种不下,不要说五柳了。 他说“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过去在大陆上的人家,自己酿得起酒的,起码是中产阶级的家庭了,他当然可以在家吃老米饭。“三径就荒,松菊犹存。”试看他的房子,空地有多大,好像是台北市的新公园一样,竟有三条大路都荒芜了。 种竹卖笋也可卖他几千块钱一个月,他当然不为五斗米折腰。 由此可见,陶渊明是有资格作个通达的达人。所以孔子说子贡通达,但是达者不一定肯从政了。季康子再请教冉求是否可以从政。孔子说,冉求是才子、文学家。 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打高尔夫、跳现代舞都能来。 名士气味颇大,也不能从政。换句话说,如果把他们三个人凑合起来,不愧是大政治家的材料。 为什么呢?具有刚毅果敢的精神,这是子路的长处;但还要有宽大的胸襟,也就是所谓任劳任怨的气度,这就要子贡的达。 任怨尤其难;当一个计划、一个政策没有实施以前,如有人骂你混蛋时,只好低下头让他叫骂,等做出成果再说。当然,真做成混蛋就要命了。同时要见闻渊博,知识丰富,多才多艺。 这“果、达、艺”三个简单的字,包括了那么多,由此可见政治家还须兼备艺术家、诗人的修养才行。从另一面看,季康子问到这三位学生,孔子都不放行,也是因为季家当时在鲁国为权臣,气势嚣张跋扈,孔子不愿让
298
雍 也 第 六582
自己学生去插上一脚。 当然在学生这方面也不会愿意去。 所以他故意推辞掉,虽然所讲的都是事实,但是如果说他们不能从政,却也不尽然。 子贡后来相卫,每次主政,国际局势就摆平了。 当时时代之乱,比现在有过之而无不及。 子贡有这样的才具,而孔子为什么硬说他不行呢?实际上是孔子当时看这些学生都可以独当一面,无奈季康子这个老板不对路,所以连一个都不让他去。 说句老实话,在学问上讲,一个从政的人,对于这三种人的才具都需要。第一性情要养得通达,胸襟不可那么狭隘,不要有一点事就想不开,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