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龙的功夫人生-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88年2月,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了国内惟一一部由李小龙原著的《李小龙技击法》(BRUCE LEE’S FIGHTING METHOD)一书的中文译本。
1998年11月,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由香港龙迷廖锦华先生编著的《写真李小龙》一书。
2002年1月,香港龙迷廖锦华先生与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再次合作分期出版了一套26卷本的李小龙画册《画说李小龙》,用丰富的图片资料来纪念李小龙传奇的一生。
从1990年6月,第一部真正的李小龙电影录像带《猛龙过江》在中国大陆发行放映以来,在广州新时代影音公司、上海音像出版社等机构的努力下,《唐山大兄》、《精武门》、《猛龙过江》、《死亡游戏》等李小龙的经典影片开始为大众所熟知。
20世纪90年代,国内的李小龙与截拳道热开始走向成熟期此外,各地的龙迷涌现出一批各领风骚的青年截拳道研究家与李小龙专家。如陈琦平、郝刚、朱建华、高鸿鹏、魏峰、肖峰、石天龙、香港的廖锦华等等。1992年,河北的石天龙先生、湖南的郝刚先生分别在河北和湖南开办了以弘扬李小龙截拳道为旗帜的武术学校和研究会,“南郝北石”的龙迷名号开始叫了开来
这些自发或有组织的纪念形式,都在寄托着对一代功夫巨星李小龙的无限怀念。李小龙以短暂的生命却演绎的不朽的传奇。到底是什么力量让李小龙在人们心中拥有如此高的地位和持久的生命力?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灵魂,永生的灵魂,不死的——龙之魂!
一代武学宗师(1)
1961年5月,李小龙进入华盛顿州立大学学习,主修哲学。李小龙最后没有成为哲学家,而成了武术家。哲学没有成为他事业上的牵绊,而是将他对武术的见解提升到了哲学的高度。
1968年,李小龙和朋友开车在路上飞驰的时候,闲聊到了最具突破性和破坏性的西洋剑。李小龙突然茅塞顿开,他说:“依我看来,这种剑术最有效,最见破坏性的技巧可能是‘截击’!”所谓截击,就是面对对手的攻击不躲闪而是直接发出攻击,这种以攻代守的思路确立了“截拳道”的基本思想。但在“截拳道”的名称确立并实践一段时间以后,李小龙的武术和思想有新的境界,他一度对自己的武技命名为“截拳道”而后悔。他觉得“截拳道”可能会变成一种限制,一种局限,所以他一再强调“截拳道”只是一个名称,他经常说:“当你完全明白搏击之道时,你便会知道搏击中是没有一种‘型’或‘式’。”他也告诉人们:“截拳道只是一个名字,仅是武技系统的代号,请不要在这个名字中钻牛角尖!”这种哲学上的否定之否定和名实思辨确实是一般的武术家所难企及的。李小龙因此也成为了一代武学宗师。
一般的武术者,能将实践与理论联系到一起已属不易,能将理论上升到哲理的高度再运用到实践里,更是难上加难。在李小龙看来,修练功夫的目的不是致力于击破石块或木板,他更关心的是用它影响自己的整个思想和生活方式。仅仅学习某门派或者某人的武术技巧,即使发挥至极限,也不是真正的搏击。成熟的武者应该能自我达到最深的觉悟,而不是做观念上的俘虏。如果随着传统模式走,那人就只能生存在传统的阴影下,了解的只是老套的路子,而不会了解自己本身。
随着时间流逝,英雄人物也和普通人一样都会死去,会慢慢地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李小龙之所以能长存于人们心中,就是因为他不同于中国的传统武师。传统武师对武道要义秘诀守口如瓶,秘而不宣,即使在性命攸关的非常时刻也很难将其所有传授给弟子。而李小龙却不然,他不但广收门徒,而且不惜采用最有效的现代传播——电影媒介来弘扬他的武道哲学,来宣传他的截拳道。
所谓截拳道,从字面上讲,就是截击对手攻击的方法。截拳道“没有形式”,它自称是“无型之形,无式之式”。所以截拳道的宗旨是:“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李小龙反对花拳秀腿式的招式,他最崇尚的就是直接的攻击。他提倡速战速决,最好是一出手就能击倒对方,速度是搏击的致胜之道,惟有快,才能“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任何看过李小龙电影的人,都不会觉得他是在演戏,而更像是在实战,他在片中的打斗几乎不带表演的成份。在影片中,李小龙经常是置身于被敌手重重封死的境地,其他功夫片或其他流派的武术,总是要运用很多招式来化解,连消带打,而李小龙却是用自己最直接、最实用的方法将其破解,简单明了。“没有用的东西你本应该抛弃掉,既然没有用,何必费气力在它上面呢?实用才是真理”,他这样说。
“真实”是李小龙功夫片的最大特点。因截拳道“简单”、“直接”、“快速”的特点,决定了它不适宜表演。它没有舞蹈一样美丽的动作,往往动作的开始就是打斗的结束。所以,李小龙说,截拳道绝对不适宜表演,它不悦目,但实用。所以,电影界和武术界的一些懂得武术的人对李小龙功夫片的一致评价是:他演的是真功夫。
“连环三脚”是李小龙的成名绝技,在《唐山大兄》和《精武门》中,李小龙是凌空飞跃踢出脚。其实,李小龙跳不了那么高,但他在合作者嘉禾电影公司的老板邹文怀的说服下借助了弹簧床才达到了那种让观众对其大为赞赏的效果。李小龙始终反感这样做,后来在他自编自导自演的《猛龙过江》中,他就没使用弹簧床,在他看来,实用和花架子是不共戴天的仇敌。
一代武学宗师(2)
李小龙对自己的“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的解释是,当你学习实战时,会学习怎样出拳,怎样运用腰腿的力量配合。但在争斗当中,就需要根据对手来调适你的动作,这样就做到了无限。截拳道的宗旨是实用,如果掺入虚伪的东西,必然会将现众引入迷途,从而误人子弟。李小龙是为功夫而电影,不似众多的功夫演员,是为电影而功夫。
正是李小龙这种讲求实用、直接的武术思想,摒弃一切门派之见的传统,并且利用最先进的技术来宣扬自己的武学观念,从而使得“截拳道”得以发扬光大,被全世界的武术爱好者所接受,也为李小龙赢得了“一代武学宗师”的名号。
不平凡的小人物(1)
李小龙在影片中饰演的角色都是平凡的小人物: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唐山大兄》中旅居泰国的华侨工人郑潮安和《精武门》中出身贫寒的、霍元甲的徒弟陈真、《猛龙过江》中那个香港农村青年唐龙以及《龙争虎斗》中的少林弟子李。然而,这些小人物却又都不平凡,他们几乎都是武功超群的“超人”,最后都能成为击倒对方的英雄。其实,从这些不平凡的小人物身上,我们能找到李小龙自己的影子。正像很多作家写小说是在写自传一样,李小龙在影片中演绎着自己的不平凡的人生。
许多人看完李小龙的电影后,只欣赏李小龙本人而不是他所饰演的角色,或者干脆把主人公和李小龙混为一谈。很多评论李小龙电影的文章,作者有意或无意地都习惯以李小龙的名字替代片中主人公的名字。其实,这是因为李小龙将自己的功夫与武学思想全部倾注到了主人公身上,赋予了他们灵魂。让所有的人看起来,电影里的那个人就是李小龙本人,根本没有办法将他们区分。由于李小龙的电影中展现出的自我意识太强的缘故,他的电影是极具个性化的电影,而他个人的魅力是毋庸置疑的,这使得这些影片生命力都很强,经久不衰。
这些小人物传承着中国传统道德里面的“忍为上”的原则,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绝不出手。在《唐山大兄》中,郑潮安胸前佩有母亲赠的玉,这块时刻告诫他“小不忍则乱大谋,轻举动则惹横祸”。直到佩玉被对手打碎,郑潮安在“忍无可忍,无须再忍”的情况下,以血还血,以牙还牙。《精武门》中的陈真,虽然明知师父霍元甲被人所害,但却不得不被师父遗训所制,而不敢找凶手报仇。最终他也是忍无可忍,不想自己“窝囊”下去,夜闯虹口道场,将“东亚病夫”四个字叫日本人吞了下去,打得痛快淋漓。人作为个体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如果不能标新立异,只能凭本事出人头地,李小龙所扮演的小人物正是后一种。他们用自己的功夫打破了沉默,打破了“忍”的中国传统生存哲学。正如李小龙所说的:“要充分展现自我,而不让自我消失在传统观念中与权威的巨翼之下。”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李小龙影片中的人物都和爱情是绝缘的。在影片中他们都是以“硬汉”的形象出现,没有柔情。这些“李小龙”心里只能装下一样东西,那就是功夫。只有功夫能解决一切,只有功夫能战胜一切,而其他的都是一种陪衬。李小龙的功夫电影就是一本本教科书,他教授观众学习实用的武术,教他们坚强,让他们从一个懦夫成为勇者。李小龙塑造的这些“超人”形象,是极真实而又极现实的。主人公所处的时代是就是现实,他们不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而是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人。李小龙的电影与观众不存在距离感,让许多观众认为,这就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因为“超人”的出场,往往再平常不过,仿佛就是我们身边的你我他。这些人虽然身怀绝技,但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及,正因为这点,李小龙的电影对观众,尤其是对热爱武术与渴望强大的观众极具诱惑力,很容易产生共鸣。正是这些小人物的命运,牵动着每一个观众的心,也正是这一个个平凡小人物的进取和成功,感染着观众,使他们热血沸腾,从而激励自己积极向上地生活。
李小龙的电影,除他的功夫为全世界的观众所倾倒外,还始终贯穿着“我是中国人”这一主题。他那高超的功夫无不展示了龙的传人,不向强暴势力屈服的坚强性格和人格尊严。正是李小龙的这颗赤诚之心在影片中的展示,使得他的电影不但能轰动一时,而且能久盛不衰,一直鼓舞着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
李小龙18岁就离开香港到美国闯天下,在美国待的时间越长,他就越能深深体会到美国人对中国人的误解和偏见。在公共场合,李小龙常被人当成日本人。李小龙却总是说:“不,我是中国人(他只是在遇到华人的场合下才称自己是香港人)!”在与美国人的交谈过程中,美国人常会提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中国的男人还留不留长辫子?女人还裹不裹脚?”“中国人是不是还躺在雕花大床上抽鸦片?”等等。李小龙明白,美国人对中国人的印象,基本上来自电影。应该有反映中国人真实面貌的电影——李小龙的这种设想,在当时无疑是白日做梦!别说中国电影打入美国市场,就是中国人在影片中扮个跑龙套的角色,可能性也几乎是零。
不平凡的小人物(2)
虽然有朋友的大力推荐,导演也看了李小龙的记录片,但李小龙也只是在电视剧《青蜂侠》里饰演主角的助手,即功夫高手加藤,属第二主角,而且始终戴着面罩。因为在《青蜂侠》中的表演备受关注,好莱坞通过李小龙对中国的武打观念也有了一些改变,但是李小龙一直没有进入好莱坞影视的主流。李小龙曾经费尽心力构思了一个功夫题材的电影剧本《无声箫》,但是因为各种原因却被搁置起来了,最后他得知最终的原因在于:不能让一个中国人当主角!李小龙在对好莱坞绝望的同时,他发誓:要发扬中国功夫,终有一天我要成为超级的国际巨星!他后来回到香港,和嘉禾电影公司成功合作,终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正是因为有过这种经历,所以李小龙在影片中融入了很强的民族意识。在《精武门》中,李小龙一脚踢碎了“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耻辱牌;并把写“东亚病夫”的纸塞进日本人的口中。《猛龙过江》中,李小龙大战西洋拳师,把他们打得落花流水、一败涂地。有人说,李小龙的电影似乎总是跟空手道过不去。这或许和他当初在美国的经历有着很密切的关系。李小龙在影片中充分展示这截拳道的魅力,把中国功夫发扬光大到了世界瞩目的地步。
李小龙,一个原本也很平凡小人物,在奋斗了许多年后终于被全世界认可。他和他所扮演的小人物,用自己的功夫证明了自我,证明了自己的不平凡。
神话在延续
有人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李小龙想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让自己成为了一个伟大的神话,然而,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