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燕萧艾(明朝) >

第2章

燕萧艾(明朝)-第2章

小说: 燕萧艾(明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哥,说的哪里话,三哥此次前来,是有什么打算吗?”
  一番寒暄过后,朱棣毕竟不知道他此次突然来北平有什么目的。
  虽然知道晋王行事一向张扬跋扈,做事从来任性而为,不顾及许多,可是毕竟后面有很多眼睛盯着呢,说不定此刻皇帝已经知道晋王来了北平。
  心道,他还是赶快离开的好,于他好,于自己也好。
  “没什么打算,在京都闷了几个月,想在这北平逗留几日,感受一下北平的风土人情,四弟,如何?”朱棡大大的伸了个懒腰,倒是显得有些漫不经心。
  “三哥,你知道父皇一向忌讳藩王间走动。而且去年二哥因为给人举报违法乱纪,才给父皇好一通训诫……”
  “哎呀,没事没事,四弟就是太小心了,父皇远在京都,哪里知晓,等他知道时,本王都回去啦,况且,本王只是玩玩而已,就像那小丫头说的,‘待着无聊,出来看看’。”
  朱棡眉毛一挑,转身看向萧艾,咧着嘴笑。
  太坏了吧,明显是故意的,想留下就说想留下,干嘛要说是我说的?
  萧艾尴尬的站着,气鼓鼓的冲着朱棡瞪了一眼,抬头却看见王爷正看着自己,不由得赶紧低下头去。
  “王爷,萧儿先退下了。”萧艾欠身。
  “恩,去吧。妙云,你也回去吧。”
  “是,那妾身先去准备晚饭。”徐妙云欠身离开。
  萧艾出了屋子,长抒一口气,两位王爷说的话并不能完全明白,只是话语间透着股说不出的感觉,总之不自然,还是出来的好哇。
  唉,王爷不在家,做什么都很无聊,王爷回来啦,可是做什么都有人管着啦。
  “这小丫头倒有意思,说话直来直去,可不像你的作风。”朱棡打趣道。
  “哦?她说什么啦?”
  “也没什么,不过你府上有这么一位小姑娘,倒真的是很有趣啊。不知你是打算收作义女,还是侧室呀?哈哈哈”朱棡故意笑道。
  “三哥风趣,说话还是这么快人快语啊。”
  哈哈哈……哈哈哈哈……
  当年不得已带萧艾回府,这么多年,养她育她,留她在身边,好像一切理所应当,可是却从未想过收作义女,或者是……
作者有话要说:  前几章的内容会有一些改动,给读者朋友带来不便,请见谅。

☆、储位悬空

  一大清早,天气有些清冷,阳光倒是挺好。
  咚咚咚……
  “进来。”
  “王爷,您找我?”萧艾转身关上门。
  屋内香炉里淡淡烟云,四散而出,气味清醇优雅,闻之沁人心脾,还透着股暖意。萧艾一闻就知道这是王爷最喜欢的沉水香,取百年沉木,削其根部最外面一层皮,留下外皮下层的树脂,晾晒一夏而成。贵重讲究却不繁琐。
  朱棣素来不喜奢华,却独爱熏香,他常说香能凝气安神,清净心神。
  此时朱棣已换下宽大的朝服,身着淡蓝色便衣,袍子绣着点点兰花碎叶,显得幽远从容,领口手袖处加上一圈白色狐毛,素净中又显得华贵温暖。
  坐在书案前,朱棣随手拿起手边的茶杯,举手投足间从容不迫,俯首看书,嘴角边淡淡笑意,见萧艾进来也未抬头。
  此时萧艾正为了晋王那句“闲来无聊,出来看看”惴惴不安,走进书房,未敢言语,老实的站在门口。
  “案上那个盒子,打开看看。”朱棣指了指案上一个精巧无比的暗红色匣子。
  “是什么?”萧艾看了看盒子,又望着他,打开盒子,“哇,好漂亮的簪钗呀。”
  “你喜欢就好。”
  萧艾拿起这簪钗,仔细的看着,“往日见到的簪钗多是金片银片制成,做工细致的会用玉片,这居然是丝绸纺织的呀,轻盈飘逸,绣成这梅花,显得花瓣随风而摆,生动活泼。”
  “这簪花源自江南,北平也有,不过手艺到底不精致,正巧我回来途中路过一家老作坊,就特意选了一枝。”朱棣放下手中的书,饶有兴趣的看着萧艾摆弄着手中的簪花。
  “我帮你带上。”说着朱棣走到萧艾身前,拿过她手中的钗子,凑过身子,帮她插在发髻上。
  第一次离王爷这么近,萧艾不由得楞住了,清热的鼻息吹动耳畔的头发,痒痒的,萧艾不由得低下头去,甚至不敢自由的呼吸了,只能呆呆的傻站着。
  “我这书房没有镜子,不过我看挺好看的。”朱棣往后退了一步,看着萧艾。
  “谢谢王爷。”萧艾笑吟吟的摸摸头上的钗子。
  “你最近功课怎么样?我走前布置下的书都看了吗?”朱棣转身回坐到椅子上,半靠着,又恢复一脸严肃的表情。
  唉,这才是重点吧,终于还是要问这个问题呀。
  “回王爷,《汉书》都看了,不懂的地方先生也都讲解了,《宋词》正在背。”
  朱棣点了点头表示满意。
  “《汉书》,你对谁比较影响深刻?”
  “汉朝开国皇帝和陛下一样,都是布衣出生,雄才伟业,励精图治,开创一代盛世王朝,而且历任皇帝大多很有作为,我印象很深的有很多呢。”
  “哦?比如呢?”
  “比如文帝刘恒啊,年轻时在代国历练,尝百姓疾苦,把小小的代国从贫穷荒凉治理的井井有条,百姓富足安乐,终于厚积薄发,成为一代帝王,而且是一代圣君。”
  “那你为什么喜欢他呢?”朱棣颇有兴致,嘴角带着笑意。
  “汉高祖儿子颇多,代王刘恒并不受他父亲重视,小小年纪被封到边塞,可是他没有气馁或是抱怨,在汉宫中刘氏和吕氏争权夺利之时,他能沉得住气,耐着性子,治理好手中的一方天地,毕竟治理好小国才有可能治理大国呀,如果好高骛远,心浮气躁,我想就是后来皇位落到他头上,他也不会是个好皇帝的吧。”
  “还有吗?”朱棣笑意愈浓,赞许的看着萧艾,眼睛里流出一丝温暖和欣赏。
  “还有汉武帝……”萧艾挠了挠头。
  “哎呀,你们还有完没完?”一人推门而入,是朱棡。
  “三哥。”朱棣收起笑容,起身行礼。
  “四弟呀,你这是打算教出个女诸葛啊。我这要不进来打断你们,你们聊完《汉书》,是不是继续聊《宋词》啊?”朱棡一屁股坐在椅子上,看着萧艾。
  萧艾欠了欠身:“见过三王爷。”
  “起来吧。”
  朱棣知道,原来他早就来了,只是没进来。笑道,“虽然是女孩子,多看些书总是好的。所谓‘读史以明智,读诗以聪慧’。”
  “那你不如让她直接读读《国策》、《孙子》之类的,用计于心,善于谋略,以后也不会受别人欺负啊,在你身边还是个帮手,哪用你这样费心。”
  “她身在燕王府,用不着那些。”转头对萧艾说,“萧儿,你先下去吧。”
  萧艾正要行礼告退,朱棡忙抬手阻拦,“别急别急嘛。”
  看着他一副嬉皮笑脸的样子,萧艾不知是走是留,退了几步,望向朱棣。
  “三哥,还有事找她?”
  “原本没什么事,想找你一起出去赛马,不过我来时看到你的属下也向这边走来,想必你近日来都不在藩地,应该也有不少的事要处理,算啦,把她借我玩玩儿?”
  其实晋王爷这个人并不讨厌,说话间总透着轻快,让人很好接触,就是说话不顾及别人感受,什么叫做借你玩玩儿嘛,我又不是玩偶。萧艾冲朱棡不注意,翻了他一个大白眼儿,不过心里还是很高兴的,可以出去玩啦。
  “那三哥是打算带萧儿去哪儿?”
  “你这北平连接着草原,我带她去骑骑马,如何?”朱棡挑着眉毛,望着萧艾。
  “她马术不精,和你比不得。”朱棣转了转手上的玉指,不再看他。
  “那正好,我教教她。你忙吧。”
  说着不等朱棣答应,拉着萧艾出去了。
  “参见王爷。”道衍见晋王拉着萧艾出去了,这才进去。一个和尚模样的人,却拱手作揖。
  “王爷,你怎么啦?”
  “哦,没什么。你来的正好,本王正想找你呢。”朱棣示意免礼。
  “哦?不知王爷找贫僧有何事?”这和尚长得实在不好看,似乎也不难看,有着修道之人的安之若怡的气质,眼神中却多了些野心勃勃的傲气。
  “此次进京,结识一些好友,收获颇多,回头再给你细说,眼下倒是有一棘手的事,晋王如今身在本王属地,他明知此时父皇必定严密注意各藩王动向,他却故意跑到本王这儿来,不知道是什么用意。”
  “王爷,贫僧知道您从京都回来,正是为此事而来。”
  道衍脸上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明明话语很谦卑,可是无不透露着目空一切的骄傲。他缓缓走到案前,站在朱棣跟前,眯着眼睛,似神秘的说道,“王爷,还记得多年前,贫僧赠给您的白帽子吗?”
  “你想说什么?”朱棣知道道衍深知他的心思,所以显得很随意自然,漫不经心地的提起毛笔写着什么。
  “如今太子早亡,储位悬空,当今陛下一向提防别人惦记这个位置,先是开国功臣,现在就是各大藩王,二王爷秦王最长,可是他一向爱惹是生非,不尊体制,陛下并不待见,三王爷晋王聪明外露,又喜爱张扬,陛下心里也早有提防,其他藩王倒也没剩特别的,十七王爷,宁王有才情又有能力,论军事也是实力最强的,而您常年镇守边防,根深蒂固,两年前征讨北元,你的才能机智,皇上都看在眼里。所以现在当属您和宁王成为陛下最为注意的对象,而眼下就是最要紧的时刻。”
  “那依你有何高见?”朱棣依旧不紧不慢,悠然自得,淡淡微笑,很明显对于道衍之言,他早已料到,也早有了对策。
  “王爷早有主见,又何须贫僧多言?”道衍太了解朱棣了。眼神中露出一丝狡黠。
  “是吗?”朱棣看了一眼道衍,又继续写着。
  道衍顿了顿,似乎明白了什么,笑着说道,“王爷心下早已明白看似这是个成大事的好时刻,其实不然,因为我们分析到的,陛下也一定想得到,并且做好防范,而且这实在是个暴露心志的好时机,陛下定想观望各位藩王的态度。”
  “所以,王爷,此时我们要做到不是进,而是退!”道衍越说越激动,一拳狠狠的砸在朱棣身前的书案上。
  眼里完全没有了出家之人该有的淡然,多得是坚定和盛气,睁大的眼睛丝丝血气,无不彰显着他志不在佛,而在一件大事。
  十年前,也就是洪武十五年,皇后去世之际,道衍当时还只是个为皇后诵经超度的众多僧侣之一,他却主动找到了朱棣,只用了一句话,就让朱棣兴高采烈,甚至冒着风险的将他带回了北平,而且还做了庆寿寺主持。
  “王爷,贫僧想送您一件礼物,一顶白帽子。”
  狡黠的眼神和如今一模一样,正是在十年前他就认定了燕四王爷正是成就他大事的人,也只有四王爷。
  “你这是什么意思?”
  只见道衍沾着杯中的水,一笔一划,无比有力的在桌子上写下一个“王”字,在其头上加了一个“白”字。
  眼前这个僧人竟一语道破自己心里最深的抱负,看此人面相,三角眼眶,形如病虎,大有一展威力之势。
  从那之后道衍一直跟随着朱棣,朱棣对道衍也有相交恨晚之感,毕竟知他抱负的人不多,能助他实现抱负的人更少。所以,在道衍面前,朱棣并不掩饰隐藏什么。
  “王爷,如今储位空缺,陛下最担心的内乱,而更可怕的是同时外患,如果我们借地理之便,消除皇上的忧虑,将手上的兵全都撒出去,确保边疆稳固,既能使皇帝感觉到您在为他分忧,更能表明你无心皇位的决心。岂不两全?”
  “派兵镇守边防,实在是本王做儿子,做臣子的职责,又何须你这一大套言论呢?”朱棣一脸严肃,语气冷漠,眼睛却充满笑意。
  道衍低头一看,一个大大的“忍”字,横卧在他的书案上,墨迹未干,笔笔铿锵有力,劲道十足,却又收放自如,恰到好处。
  道衍不由得哈哈大笑,“王爷说的是,这是属下的主意,是属下多虑了。”
  “可是晋王?”朱棣放下手中的笔,皱着眉头。
  “这正是我要说的,王爷,是晋王私自来了您的属地,并非您邀请的,而且您早已把兵力全部用来守了外防,没有了丝毫的威胁;况且皇帝痛失长子,必定感叹父子兄弟之情,盼望家庭伦常之乐,此时晋王来了您这儿,不正好借机表一表兄弟和睦友爱之情,如果此时您让晋王回去,不是有刻意避嫌之疑吗?”
  “哈哈哈……好个道衍,知我莫若彼呀。”
  

☆、坠马摔伤

  天已近晚,落日黄昏,白云席卷着片片红霞在空中游走,此时已出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