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天地之道 作者:玉栢林 >

第23章

天地之道 作者:玉栢林-第23章

小说: 天地之道 作者:玉栢林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胡长生骑的健马,就是李能在宋城驿站租借的。主仆二人远离京城,信马由缰向南而行,快慢由心,白天行路,夜间在驿站休息,一路不打扰官府,只向路人打听附近是否有名胜古迹,如果有,便去游览一番。
  每到一处,李能都连夜赶写奏折,交驿站送京城呈报皇上,还顺便抄一份送表叔。唉,书记官这份皇差干得实在辛苦,可是他压根没想到,李丞相对胡长生这个小毛孩儿根本不感兴趣,真可惜了他的良苦用心。
  胡长生选择陆路而不走水路,只因红尘道长点醒他是天生土命,仅此一句话,就让他对大地产生了浓厚兴趣。
  他经常蹲在地上研究各种土性,而且乐此不疲。随着环境不同,各地土质变化极大,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各处方言也千奇百怪。由于含水量不同,土的粘性也不一样,如果施加外力,土会受压变形,失水后的土,坚硬如铁,原来水与土有如此密切的关系。
  离开家,才知道家的幸福;离家越远,越体会到家的温暖。
  胡长生和李能不紧不慢、随遇而安,向南曲折而行。一个月后,二人已经远离宋城千里之外,进入茂林修竹的山区。正是山不转路转、境不转心转,山路大多环山而建,崎岖难行,但是风光无限。
  这天,主仆住进龙虎山客栈,经过三十多天朝夕相处,李能和胡大人的关系拉近了许多,很多时候都能畅所欲言。二人吃罢晚饭,各自回房休息。李能住在外间,过了很久,仍能听见里屋踱步之声。他心中感叹,毕竟是年轻人,八成想家啦!正在这时,忽听胡翰林吟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能喜出望外,急忙笔录下来,随即侧耳细听。然而胡大人在床上翻来覆去,却始终不曾作诗。耳听屋外松涛阵阵,风声一阵紧似一阵,他迷迷糊糊睡着了。毕竟是皇上派在胡大人身边的书记官,凡事机灵,李能一觉醒来,先穿好衣服,收拾东西,然后出去通知小二准备早餐,出门一看,外面淅淅沥沥下着小雨,看来今天没办法走路了。他回到屋里,静候胡大人起床,忽听里屋吟咏: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生,花落知多少?
  好诗啊!李能震撼不已,觉得这首诗构思新颖,独具匠心。他急忙记录下来,同时心中忐忑,不知道胡大人刚才还作过什么诗没有?如果自己没听到,唉,就太可惜了,有失传的危险啊,如此看来,我必须寸步不离胡大人。
  过了一会儿,胡长生推门出来,含笑道:“李大人早啊。”
  “胡大人早,大人睡得可好?”
  “还好。”
  胡长生道:“李大人,吃完饭,咱们去山里转一转。”
  李能连忙摆手道:“胡大人,外面下雨,去不得。”
  胡长生道:“无妨,如果李大人不愿意去,我自己去就是,你尽管留在店,无所谓。”
  他对水有深厚的感情,在雨中行走,人生快事也。
  二人吃过饭,李能见胡大人执意要出行,他也是文人出身,并不反对浪漫之旅,于是向店家借了两件蓑衣,两人穿戴整齐,推门出去。
  胡长生本来不想穿蓑衣,因为感觉不自由,但是李能在身边,他不想惊世骇俗,只好像普通人一样穿了。烟雨中云飞雾起,变幻多端,正如人生变化莫测。他大步走在山路上,感觉意气风发,把所有烦恼都抛在了脑后。
  雨打树叶,沙沙作响,好像春蚕吞食桑叶。丛林湿润,山石晶莹,远远近近朦朦胧胧,人在诗意中,原来肃穆的青山也变得温柔妩媚起来。
  李能虽然武艺高强,但是雨中山路分外湿滑,一不小心就有坠崖的危险,烟雨濛濛,不得不低头认路,无法领略美丽的山景。他跌跌撞撞走了大半天,几次请求返程,忽听胡大人长吟: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天呐,能亲耳聆听如此精妙绝伦的好词,我李能三生有幸啊!
  远在京城的皇上看过胡翰林的五首诗,忍不住拍案叫绝,更为他的孝心感动,于是亲手抄录前两首诗,命大内工匠精装细裱,派太监专门送到胡府,并封胡翰林之母为一品诰命夫人,赐黄金万两,以彰东方公主育子之德。
  胡宝良兴奋地欣赏儿子的诗作和皇上的书法,真是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啊!
  东方公主激动不已,其实她不再乎一品诰命夫人的虚衔,然而母以子贵,丈夫没为自己挣到荣誉,儿子办到了。众家人同样倍感荣耀,消息传开,更让京城百姓深感皇恩浩荡。现如今,天下第一探花郎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他的诗作也为士大夫深深喜爱。
  胡长生不知道自己在京城已经家喻户晓,一路南行,逢医馆必进,那怕是山野村医,也要去请教医理,探讨阴阳五形与人体经络的关系;除此之外,他逢书院、道观、佛寺必进,虚心请教儒、道、释三教精义。另外遇见手工作坊或商家店铺,如果心情好,也要进去畅谈一番。还有遇见琴棋高手也去观摩,仔细体会其中的奥妙。
  李能对胡大人极其佩服,这位年轻的钦差大臣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正所谓君子藏器于身,待机而动,胡公子前逞不可限量啊!自己必须把握机会。
  三个月过去,主仆二人不断更换马匹,又行进三千里,越来越深入南方腹地。沿路绿树成荫,川流越来越多,炎炎盛夏来临了。
  这天,大地一片火热,人们都躲着太阳不敢抬头。处都耀眼闪烁,空中、屋顶、地上白亮亮的。胡长生骑在马上精神抖擞,李能汗流满面。二人路过一处农田,发现一位老人头戴草帽,仍然不知疲倦地锄草。
  胡长生深感诧异,老人家何必如此?他跳下马,大步迈过干燥的田垅,躬身道:“这位老丈,打扰了,天气炎热,为何不休息一下?待晚间出来劳作?”
  老人发现来者是一位贵公子,于是拄着锄头直起腰,擦了擦又黑又皱的脸,努力睁开疲惫的眼睛,感慨道:“读书人不懂稼穑啊,公子哥儿,对我们农家来说,每个节气都支使大家干不同的活计,老汉家里人口少、没劳力,不抓紧时间除草,庄稼就要坏掉,到了冬天,就要做冻死鬼啦。”
  胡长生惭愧无地,拱手称谢,回头命李能取五十两白银送给老者。
  老人大感意外,没想到贵公子如此体恤农民。他望着李能手里白花花的银子,激动得不知是接好?还是不接好?
  李能打量四下无人,忍不住炫耀道:“老丈,这位胡公子,乃是最关心百姓的钦差大臣,你生活不容易,好好收着吧。”
  “谢谢钦差大人,您真是救苦救难的好官啊!”
  老者接过银子,千恩万谢,小心收好,望着他们骑马远去,然后继续在田间除草。
  胡长生骑在马上,回头看到这辛酸的一幕,一时感慨万端,忍不住作诗一首:锄禾日当午,汗滴和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谁也想不到,这首朴实无华,短短四句的悯农诗,竟然流传千古。
  东方云龙见到这首诗之后,大为激赏。从此,悯农诗成为皇上教育子孙的座右铭,如果再有皇子皇孙吃饭不净,他就吟咏这首诗,让儿孙们感受农民的艰辛,要求他们体恤百姓。
  胡长生越来越感受到,老百姓生活十分不易。他常与卖油的、卖粮的、剃头的、耍把戏的、唱戏的、吹糖人的、开澡堂的、搓背的、修脚的、算卦的、裁缝、甚至娼妓们聊天,体会他们的苦与乐。
  这是一个平凡的世界,百姓常有“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的情形,看来人们的生活并不像京城想象的那么好。胡长生感悟到生命如此可贵,即使是社会最低层的人们,无不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
  这天路过一个不大的寺庙,胡长生带着李能进去一看,发现里面只有三位僧人。他毫不在意,诚心诚意向方丈大师请教佛门弟子如何修行?
  主持和尚发现来客是一位贵公子,还称呼自己为方丈大师,于是热情接待。三人落座之后,老方丈郑重道:“公子,佛家有八万四千法门,每一个法门都是一种修行,但是根本有二,非禅即诵,非诵即禅,修行就是破除妄想执著,明心见性,见性成佛。”
  李能忍不住问:“这位大和尚,你说人为什么要修行?”
  主持僧道:“因为人生苦啊,一落地就呱呱大哭,其后还有病苦、离苦、怨苦、老苦、死苦,红尘滚滚,为情牵缠,为名持碍,为利奔波,万人万般苦,苦苦不相同,”
  他讲了一大堆人生之苦,最后还要进六道轮回受苦,直听得李能心灰意冷。主持僧道:“施主,人要多布施,多种福田,一心向佛,才能脱离苦海达到彼岸净土。”
  李能用公银布施完毕,走出寺庙,忍不住长吁短叹,想起自己无休无止的坎坷,为名为利千里赴京,如今几乎家贫如洗,不仅没有一鸣惊人,还拖累老婆孩子一起受苦,唉,不知道自己何时才能脱离苦海?
  胡长生正色道:“李大人,且莫叹息,如果失去是苦,你怕不怕付出?如果迷乱是苦,你会不会选择结束?如果追求是苦,你会不会执迷不悟?其实很多事情旁观者清,当事者并不觉得苦,只是一时找不到前面的路而己。”
  李能听胡大人误会自己了,也多不作解释,马上借题发挥,热泪盈眶道:“下官听胡大人一席话,如梦如醒,如饮甘露。此刻下官精神振奋,七窍开了六窍半。想我李能阅人无数,像胡大人这样的少年英才,十八岁的钦差大臣,天下绝无仅有啊,我李能何德何能?能够追随胡大人左右,实在是天大的福份。胡大人有经天纬地之才、定国安邦之智,圣朝得胡大人,君之幸也、民之福也,怎不令下官喜极而泣?”
  胡长生道:“李大人,即使生活充满苦难,为人处世也要保持快乐心境,只要我们不向命运下跪,一切都是幸福。如果生活遍地坎坷,我们也要坚强,只要不向曲折叩首,一切都会过去。如果生活只有挫折,我们也要活着,只要不向生活求饶,一切都会美好。”
  李能激动道:“胡大人,您说的太好啦!透过您博大深邃的思想,下官恍然大悟,您真是大音稀声扫阴翳,拨开云雾见青天,犹如睛天霹雳,发人深醒。您烛照天下、雨露苍生、泽被万方啊!过去,下官对世间是否有圣人心存疑惑,但是今天,此时此刻,我发现圣人就在面前。”
  胡长生严肃道:“李大人,说话不要带这些官调儿,我不喜欢。”
  “是,大人。”
  李能恭敬道:“大人明察是,大人。”
  敢情胡公子年纪轻轻,却不喜欢别人拍马屁。
  这天,二人来到距蜀城二百里的清平县郊,气候干燥,烈日当空,仿佛射出千万道白亮的光箭,大地似乎燃烧着扭曲的火焰。李能一边走一边擦汗,胡长生却浑然无事,舒服得几乎唱起歌来。
  正在这时,远远看见一幕奇怪的景象。只见清平县城冒出一道黄土尘埃,缓缓行进在大路上。过了一会儿,看清是一条长达三里的队伍,前面数十名妇人手执扫帚,向左右扫去路上的尘土,然后是一对手舞足蹈的巫婆神汉,为后面的大队人马领路。队伍敲锣打鼓,人人做着千奇百怪的动作,忽而向前,忽而退后,不断向天祈雨。
  李能看了半晌,不屑一顾道:“大人,没什么看头,都是骗人的把戏,咱们绕过去吧,待会尘埃太重,恐怕连马都受不了。”
  胡长生好奇道:“等一等,你看队伍由衙役保护,说明这次祈雨是官府行为,且看他们的办法灵不灵,能不能感动老天爷下雨。”
  此前他只从书上读到过这种事情。雨,水也,焉能放过增长见闻的大好机会?
  李能无可奈何,只好苦着脸陪钦差大人继续晒太阳。
  二人等了一会儿,只见队伍慢腾腾来到一处高高的山坡上,在事先搭好的一座高台前停下,众人做起各种奇怪的动作。原来山顶上有一个深不可测的天坑,周围大地干裂枯黄,唯有这座山上的树木青绿茂盛。
  巫婆和神汉登上高台,努力舞蹈,脸上的汗水很快变成干粉白迹,越发显得诡异。众人在台前纷纷跪下,连县令和衙役也都顶礼膜拜,嘴里念念有词。
  过了半晌,巫婆一挥手,两名衙役从队伍中间推出一双童男童女。两个孩子身上捆着绳子,满脸惊恐,嘴里被堵住,只能发出呜呜的哭喊。
  李能看得心惊肉跳,忍不住大叫:“这是干什么?”
  只见两个衙役推搡着两小孩儿,踏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