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会说话-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辰、春、夏、秋、冬的迁移和生、老、病、死的宿命。
人生的密码将由我来调控哪!但现代掌纹医学已将我重新作了命名。此周形成的纹线分别是:1线、2线、3线。现在我明白了Harold Cummins教授为什么在1926年提出当胚胎于母体的第13周时,其手足之皮纹开始发育形成,直至第24周,细微的纹线才会继续发育完成,并与胎儿的脑部发育产生关联(胎儿的脑部细胞于第15周时开始由中心部位形成),原来手和脑确实有很大的关联性。
脑 :胎儿30周时头部还在增大,而且这时大脑发育非常迅速。几乎大多数胎儿此时对声音都有了反应。大脑和神经系统已发达到了一定程度。
手 :我在想,皮纹天生不变,是不是代表了我先天遗传的很多东西。而掌纹则随着我身体状况的变化而改变,那是不是预示着我的健康、情绪、心理、生理等的变化都能在其掌上找到相应的纹线呢?
脑 :胎儿33周时,大脑的神经中枢基本形成,并和周身相连。由胎儿时期到出生,直至十七八岁,大脑始终在持续发育着。至此,通过基因与环境——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的综合影响,大脑完全形成了。
手 :这个时候掌纹已具备了可以诊断疾病的条件。
◎婴儿的掌纹
左手2线过长,延伸到乾位:2线过分延长,多见于思想家。也就是说有此线的婴儿,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会显示出善思考,对新事物好奇心强,爱动手,爱动脑,思维活跃的特点。但是,也有不足的是,在婴幼儿期睡眠较差,情绪变化大。
右手2线尾端分支:2线在掌纹医学中主要代表心脑的整体状况。这位婴儿左手2线过长,而右手在“劳宫穴”处出现分支,提示他在幼年时期虽会表现出思路敏捷,精力充沛。但是,随着年龄增大,压力增加,他就会表现出中医学所讲的心主神志的异常生理表象,而出现失眠、多梦、神志不宁;或可出现反应迟钝、健忘、精神委顿等临床表现。我们在临床上还观察到,出现这种掌纹的人聪明,但承受压力的能力差,若学习压力太大或工作压力大,易有抑郁的表现。
双手2线平直:平直的2线,婴儿会表现出脾气的急躁和头脑的固执,若稍有不顺心就会大哭大闹,而且哭闹的时间较长。
左手3线弯曲并延伸到坎位:3线,大家常叫“生命线”,我们经临床观察这条线确实与人的生命有关。好的生命线应该是深长、完整、光滑、没有杂纹的。但婴儿的3线出现了断续弯曲,这肯定预示着他的生命力不是很强。生下来就出现这样的纹,应该与他自己的关系不大,那是谁的问题呢?应该是父母的吧?
现在的父母都比较聪明,准备要小宝宝了,都要先想到把自己的身体调理好,都希望能把好的基因遗传给宝宝。当然,为人父母者的体质不好时,所生下的小孩,其体质也必定不好,这也就是所谓的遗传。父母的体质就是婴儿的先天体质,中医学所谓的先天不足就是指一个人的先天体质不佳,只有健康的身体才能生出健康的后代。但也有一些父母不信这个“邪”,总觉得什么都是天注定的,该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所以,临床上就不乏看到那些3线断续弯曲,体质虚弱的婴儿。
出现这样的掌纹,婴儿会用什么样的“语言”表现给爸爸、妈妈呢?——“体弱多病的林妹妹”。出现这样纹理的婴儿,一般不是吃不下,也不是不好睡,就是用药味薰着,好像才好过,纯粹一个林黛玉的翻版。你想想父母会有多辛苦啊!但是这能怪婴儿吗?这就是你们父母所给他的先天“体质”。体质就是现代医学所谓的“内环境”,也就是指人体细胞的生存环境而言。譬如鱼虾的生存环境就是水质,水质不良时鱼虾就无法生存,而土质也就是花木的生存环境,土质不好时花木当然也无法生存以致枯死。当人体的体质不佳时,细胞也必将无法生存而死亡,使疾病缠身,缠绵不愈。
肝分线:此纹提示胎儿期母亲曾服用过一些药物或饮食中不慎吃过对胎儿发育有影响的食物,如农药含量过高的蔬菜、用催长剂喂养的鱼类、用催熟剂促长的水果等等。导致婴儿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抵抗力差,特别是肝脏的免疫力大大下降。
出现这样的掌纹,婴儿会用什么样的“语言”表现给爸爸、妈妈呢?—— 无休止地哭。有这种掌纹特征的婴儿,每天睡眠时间短,睡着的时候还好,一旦醒来,就会哭个不停。小脸总是气憋得红红的。爸爸、妈妈整天抱着他跳“迪斯科”,真是辛苦啊。但是没有办法,谁让妈妈的孕期不注意饮食和合理身体调养呢。
我们剖析完了“手和脑”千丝万缕的联系, 使我想起了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曾说过的话“手是人类外在的脑”,能反映大脑的技能和心理活动。
是啊,20世纪是手科学发展的世纪,我国在手科学研究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在手的修复上站在了世界顶峰(断手再植、足趾及皮瓣移植、臂丛损伤的诊治等) ;在皮纹上成功应用了皮纹多元智能检测系统;在掌纹上突破了130多种疾病在手掌纹线上的对应规律等等。这些成果真是可喜可贺。
我现在致力于人体生物特征研究的一个新学科——掌纹医学。掌纹医学涵盖了掌纹诊断学、掌纹治疗学、掌纹预测学、掌纹心理学等领域。研究这些新学科,都是以手为基础,破译它上面那些密密麻麻的纹线。其中掌纹诊断、治疗技术,这些年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利用掌纹诊断疾病治疗疾病的方法,已经被世人所认可。
但是,根据心理的变化分析引起的掌纹变化,再从纹线中分析出具体的心理问题,这属于掌纹心理学领域的研究,当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多数掌纹研究者正在努力探索,希望能够掌握其中的一些规律。
为了推动这方面的研究,我想把自己在掌纹与心理方面研究的一些浅薄临床经验提供给大家,希望我们能共同在掌纹心理学方面有所突破——通过手来研究脑和心理疾病的关系。
◎1…3岁“婴幼儿期”掌纹与心理
“婴幼儿期”心理病
婴幼儿也会患心理病,你信吗?这个问题是我们为人父母的人必须要思考的。
父母的“私心”对婴幼儿心理的影响:
现在很多父母,都为了自己的“私心”,而影响着孩子正常的心理发育。做妈妈的,为了使自己的身材苗条,选择不哺乳,请月嫂照料,什么也不管,连晚上睡觉也是让孩子跟着月嫂。做爸爸的,为了自己的生意、工作,希望母子都由月嫂照顾。孩子得不到父母的爱、人之初的情感交流和依偎父母怀中的乐趣,因而以哭闹“抗议”。
家庭缺陷对婴幼儿心理的影响:
父母感情不和,他们养育的婴幼儿也总显得很忧郁。这说明婴幼儿虽不明白父母间的微妙关系,但是他们却能敏感地警觉周围发生的微妙变化。如果夫妇每天当着孩子的面吵架,婴幼儿不明白父母为什么吵架,吵的内容是什么,但他们却能从中学会憎恨和仇视。他们的神情就会变得很忧郁,这是一种非言语信息交流。
非言语信息交流包括人的表情、态度、说话的语气、语调的高低等等。这种信息作为言语信息的补充而存在,同样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从出生到3岁的婴幼儿来说,他们还不懂许多道理,他们很容易在情绪上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可以说,非言语信息对他们的影响是相当大的。父母在家中经常无故发火,常给孩子脸色看,这容易使孩子性格变得胆小、内向。
时下,因父母关爱不够和教育不当等原因,引发学龄前儿童的心理疾患不断增多。很多案例表明,学龄前儿童的心理疾病其实早在婴幼儿阶段就已经埋下隐患。
从婴儿期到学龄前时期的心理疾患,如果没有得到有效、及时的矫治,就会引发精神上的疾病,后果不能低估。心理学家告诫父母在关心自己孩子生理健康的同时,也应该关注一下心理健康,科学地对待孩子生活与学习,使他们身心都得到健康的成长。1至3岁是孩子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我们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来观察孩子的行为,以便及早发现婴幼儿的心理问题,解决问题:
1。观察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情况。
2。观察孩子是否动作笨拙、磨蹭、自理能力差。
3。观察孩子是否有情绪问题。
4。观察孩子的适应和交往能力,有没有内向、孤僻、不说话、不与别人沟通等问题,要及早发现是否有自闭症的问题,及早治疗。
5。观察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没有口吃、发音不清、话多、爱重复、表达不清、自言自语等问题。
婴幼儿掌纹特征
掌上色泽红润,皮肤细嫩,掌型圆 滑,手的关节因丰满的肌肉包裹不突出。 健康婴幼儿的掌纹特征应是:
1、2、3线清晰完整。
掌上杂纹少。
各指长短符合标准(特别提示的是:无名指不超过中指,若超过提示钙不足)。
各指不过分弯曲(特别是小指若出现扭“8”字状,是先天肾气不足的表现)。
掌部肌肉丰厚,掌色红润。
■ 1…3岁的幼儿,思维具有直观性、行动性及狭隘性的特点。
■ 1岁半…3岁,开始具有表象思维,发展的任务是克服羞耻感和疑惑。这时期的幼儿其思维已由婴儿期的直觉行动思维进到具体形象思维了。其思维特征表现在:自我为中心,刻板性,不可逆性。
■ 情绪的表现特点为:冲动性,即处于激情状态,随时爆发不能自控;易变性,即情绪常常处于不稳定状态,表现出喜怒无常。
“婴幼儿期”调养
此期为稚嫩之时,形气未充,神气未定,易饱易饥易惊易为邪袭,疾病传变迅速,调养应适其寒温、多见风日、合理饮食,待之以慈祥、安和、愉快,使婴幼儿发育结实、稳定。“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时父母的情绪变化,可以潜移默化地给孩子强大的心理暗示,决定孩子的性格。所以初为父母者,一定时时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千万不要认为孩子不懂事,而随意而行。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发现,这个时期父母的言行孩子都明白,只是不会说话表达而已,不信,你们夫妻只要吵架,小孩子一定会凑热闹地大哭,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他什么都懂,他在担心你们的争吵对他的威胁,于是他就以痛苦的哭闹来参与你们的战争!希望你们停止吵架,来关注他。所以,这个时期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是父母教育孩子的关键时期,你们的表率作用,决定了孩子终身的性格基础。我希望当一对夫妇决定生养一个健康的孩子时,不要先忙于体格检查,而是应该首先要签署一个孩子三岁之内的“家庭和谐公约”。否则,谁也不能保证,你养育的孩子是“健康”的。
◎10岁左右“儿童期”掌纹与心理
“儿童期”心理表现
现代社会中,儿童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越来越受到关注。然而很多年轻的父母面对孩子出现的异常行为,往往感到疑惑,不知道是否属于孩子的心理问题,是否该求教心理医生。下面就孩子常见的心理疾病给大家作个介绍:
1。咬指甲咬指甲是儿童时期很常见的不良行为,爱咬指甲的孩子常伴有睡眠不安和抽动。
2。吮吸手指吮吸手指在婴儿期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到2…3岁以后,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消失。如不消失,则是一种不良的行为偏差。
3。屏气发作 是指婴幼儿在受到刺激哭闹时,在过度换气之后出现屏气,呼吸暂停,口唇青紫,四肢僵硬,严重者可出现短暂的意识障碍,短则半分钟到1分钟,长则2分钟到3分钟。多见于2岁以内的孩子。
4。口吃是指说话时言语中断、重复、不流畅的状态,是儿童期常见的语言障碍。约有半数口吃的儿童在5岁前发病。
5。言语发育延迟是指儿童口头语言出现较同龄正常儿童迟缓,发展也比正常儿童缓慢。一般认为18个月不会讲单词,30个月不会讲短句者均属于言语发育延迟。
6。选择性缄默症是指已获得语言能力的孩子,因为精神因素的影响,在某些特定场合保持沉默不语。如在学校里不讲话,但在家里讲话。这种心理问题多在3…5岁时起病。
7。遗尿症指5岁以上的孩子还不能自己控制排尿,夜间经常尿湿床铺,白天有时也尿湿裤子。多见于5…10岁的儿童,男孩多于女孩。
8。抽动症指局限于身体某一部位的一组肌肉或两组肌肉出现抽动。表现为眨眼、挤眉、皱额